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样能力的姑娘,在外面是很抢手的,很多人都觉得娶一个姑娘只不过是给家人添香火,或者这个姑娘的身段好,但在泾阳不同,若有人娶了泾阳的姑娘,那得到不仅是丰厚的嫁妆,还有女子的本领。”
说到这些,李世民就想起了现在的高阳。
高阳做出来的事情确实让李世民头疼。
不过高阳确实也做出了成绩。
又不能否认这么大的利益。
李世民无奈地摇了摇头,“朕还是第一次听说。”
张公瑾说道:“也是这两年嫁出去的泾阳姑娘并不多,臣有一种感觉随着民智的提升,男女嫁娶的年龄也会提高。”
如今的大唐还是缺人口的,李世民心中琢磨,“要是外面的人都像泾阳这样,大唐的人口会越来越少?”
张公瑾说道:“倒也不是,民智上升只会让中原人更加地聪明,而且该生孩子还是会生,臣以为并不会影响国之大计。”
李世民扶着自己的额头,消化着脑海中的信息。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节俭爱攒钱
眼前的所见所闻可能是平生所见。
李世民低声说道:“有这样一个泾阳已经让朕很头疼了,别的郡县可别也这样。”
张公瑾也笑了笑,李世民烦恼的其实并不是泾阳,而是李正。
这可能也是李世民最忌惮的一点。
日头越来越高,这才刚过早晨,阳光就开始炽热。
就快要走到马圈了,远远就可以看到魏王李泰和李正都在马圈里忙活着。
李世民的脚步停下只是远远看了一眼便转身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而去。
一边走着,李世民注意到泾阳一条条沟渠,沟渠在天地间纵横水流清澈且快。
见李世民看着沟渠,张公瑾解释道:“这是泾阳这两年才开辟出来的新沟渠,泾水引入沟渠之中,明日午时灌溉,过了午时上游便会关阀。”
一条条沟渠围绕着田地,田地里甚至还有一些鱼儿。
心里盘算一番,李世民意外地发现这些沟渠的布置几乎没有死角。
根本不用人力去浇灌,水流一过田地里就已经受到的灌溉。
李世民低声说道:“朕应该让户部的人来看看这种沟渠改道之法。”
张公瑾说道:“这种感觉灌溉之法其实也不难,只要是利用了水压。”
说到水压一时间有些解释不清。
张公瑾带着李世民来到泾水的上游,这里是田地和泾水的交界处。
指了指渠道口的一根木头管子,张公瑾说道:“其实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设计,在大木管的一头塞着一个木塞子,当水位升高之时水的浮力会让木塞子上浮,从而木塞子会被浮力掀开,水会流入管内,从管内流入沟渠之中,当水位再上升一定高度的时候,水压又会将木塞子压住,这样一来雨季涝时河水就不会漫灌进田地。”
李世民皱眉看了许久,一时间也听不懂张公瑾的话语。
干脆目光看向别的地方。
看李世民显然是没有听懂的样子。
张公瑾说道:“这都是书院里的知识,也是书院孩子们做出来的。”
顺着河道看去,李世民终于见到了一群孩子在河岸忙碌着。
李世民很快就看到了站在孩子中的阎立本。
张公瑾说道:“大牛就在这几个孩子之中,陛下要去看看吗?”
李世民远远地看着说道:“不用了。”
收回眼神,李世民又在泾阳护卫队的营地看了一圈。
倒是护卫队和以前一样,整个营地和营房干净整洁得让人发指。
其他的没什么区别。
午时,李世民才回到了别院。
长孙皇后听着正笑呵呵听着小兕子讲着书院里的趣事。
见李世民回来了,长孙皇后连忙起身说道:“陛下,饭食都已经准备好了。”
李世民看了看一旁桌子上的菜肴,不得不说菜色非常的丰富。
只有小兕子在别院用饭,李世民说道:“其他孩子呢?”
长孙皇后给李世民倒上一杯酒水说道:“孩子们都很忙,稚奴要做课题,丽质忙着生意上的事情,高阳给丽质帮忙呢,青雀和李正在马圈忙着呢,还有……”
“行了。”
李世民打断长孙皇后的话语,“孩子们都这么忙,只有朕最清闲。”
长孙皇后笑道:“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情也好,也让陛下省心了。”
李世民叹息道:“朕是省心了,怕是这几个小家伙忘了朕是他们的父皇了。”
捧着饭碗的小兕子用筷子给李世民夹了一块鸡肉说道:“父皇,这个叫做辣子鸡丁。”
看到小兕子给自己夹来食物,放入自己的碗中李世民心中泛起一阵暖意,面对如此懂事的小兕子,李世民心里对李正的不满很快就消散一空。
小兕子说道:“这个很好吃的,明达和皇兄都很喜欢。”
李世民吃了一口辣子鸡丁,不得不说有些辣。
但这种辣味并不是太过刺激,而且还有一些上头。
小兕子见父皇又夹了一块辣子鸡丁介绍道:“其实这都是用一些鸡碎肉和鸡碎骨做得。”
李世民一边吃着说道:“是吗?”
小兕子点头说道:“村子里有一个很大的养鸡场,那里每天要卖出很多的鸡肉,只不过有些部位的鸡肉很少有人买,姐夫就把一些没人要的鸡碎骨和鸡碎肉做成了辣子鸡丁。”
说完小兕子又给李世民夹了一个鸡爪说道:“这个叫做泡椒鸡爪。”
李世民吃了一口鸡爪,鸡爪是凉的却很滑嫩,吃着爽口还有一些辣意。
小兕子说道:“这个鸡爪一开始也没人买,因为鸡爪上没有多少肉,后来姐夫就把这些鸡爪都收了做成了泡椒鸡爪,都放在坛子里,可好吃了,来坊市的人都是一坛一坛买的。”
长孙皇后也吃着鸡爪说道:“确实好吃,而且很开胃,想来寻常人家一只鸡爪就可以下一碗饭。”
小兕子又说道:“很多时候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往往加以利用之后也可以变成好东西,没人要的鸡爪也可以成为美食,用姐夫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浪费。”
说到李正,李世民冷笑道:“这小子自小就很节俭。”
李世民故意把节俭两个字咬得很重。
长孙皇后也听得住其中味道,以前的李正就很节俭,只不过节俭得有些太过爱钱财。
节俭存钱像是天性一般,刻在李正的身上。
也不是没听说李丽质的话,李正在家中修了一个库房,就是专门用来攒钱。
也不知道这小子存这么多银钱要做什么?
平日里李正几乎不花钱。
而是会把钱用在生意上,反而能挣更多的钱。
刚在马圈忙碌完的李正打了一个喷嚏,抬头看了看天李正说道:“这天也不冷啊。”
李泰一头大汗,汗水早就浸湿了衣衫,“热死了。”
许敬宗很懂事提来两桶凉水。
凉水从头浇下,这才舒坦不少。
瞧着狼狈的魏王和李正,许敬宗说道:“长安令,明日东征大军就回到长安了。”
李正往嘴里灌着凉白开示意许敬宗接着说道。
许敬宗说道:“看起来封赏的事情陛下提前就吩咐好了,如今太子殿下暂时主持朝政,已经在准备明日的封赏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长孙无忌的克星
李世民在泾阳避暑,朝中事由李承乾代为主持,封赏之事也是由李承乾代为负责。
既然是李承乾主持封赏,李承乾在军中必定会有一定的威望。
李正看向李泰,“魏王殿下觉得如何?”
李泰无奈说道:“我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我什么都不能做,他李承乾是太子他名正言顺; 我要是插手只会让我自己难堪。”
手臂搭着李泰的肩膀,李正说道:“没想到你个胖子,想得还挺开的。”
李泰说道:“饿了,我去书院吃饭了。”
多看了一眼许敬宗,李泰便朝着书院走去。
李正在马圈旁坐下,对许敬宗说道:“他已经走远了,你还有什么想要对我说的。”
许敬宗低声说道:“回长安令,最近长孙无忌和太子走得很近,说是太子主持朝政; 实则一旁都是长孙无忌告诉李承乾该怎么做。”
瞧着许敬宗的神色,每一次他说到长孙无忌这个人,他眼底里总会带着一些怨气。
原本的历史上,许敬宗就是长孙无忌的克星。
聪明一世的长孙无忌就输在了许敬宗的手上。
李正低声说道:“长孙无忌这个老贼还想要控制太子不成?”
许敬宗琢磨着说道:“长安令如今和魏王走得近,若是将来太子得势对长安令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李正反倒笑了笑,“你觉得我把太子放在眼里了吗?”
许敬宗尴尬地笑了笑,想了想确实这样,现在长安令的对手是当今陛下。
太子还不够格做李正的对手。
若是李世民撒手不管,以现在太子的实力,很有可能会被李正玩得团团转。
也就像现在李世民坐镇,李承乾有底气坐在东宫,也让长孙无忌不敢太过作妖。
许敬宗又说道:“长安令,在下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李正瞧着懒散的马群说道:“讲。”
看了一眼四下,许敬宗小声说道:“如今却是如长安令所说的这般,但若是将来太子登基之后; 我们真的不会被太子对付吗?”
瞧着许敬宗的眼神; 李正笑道:“要说你许敬宗是小人; 那是真小人。”
许敬宗躬身说道:“在下也就在长安令面前能够如此坦承。”
李正说道:“那你我是臭味相投。”
许敬宗连忙摆手; “在下怎敢和长安令平起平坐。”
他话里的意思就是你李正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我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这家伙的话外音很明白了。
李正低声许敬宗说道:“许敬宗,做人不要做太坏了,野心更不能太大,否则你将无容身之地。”
听到这话许敬宗连忙说道:“在下明白。”
李正又说道:“将来的李承乾会不会登基,我希望你不要插手,你若要插手我肯定把你发配吐蕃,给我挖矿去。”
听到这话,又看李正一脸认真的神色,许敬宗知道李正不是在说笑。
李正又说道:“当然了,我们也要除掉坏人!”
许敬宗用力点头说道:“对!我们是好人,长孙无忌是坏人。”
朝着李正稍稍一礼,许敬宗又说道:“今天傍晚阿史那就要离开长安了,长孙无忌提议的,太子批复的,似乎陛下也默许了。”
阿史那在长安已经有四五年了,自从突厥内乱执失思力被流放之后,阿史那一直就在长安。
许敬宗说道:“这段时间看来阿史那还挺听话的; 不过在下以为不能放虎归山。”
又看了看四下; 许敬宗说道:“要不,我们在半道上把他给劫了?”
李正低声说道:“杀是不能杀他的,不然朝中第一个怀疑的就是我,我和阿史那有过节,但也不能让他回去得这么舒坦。”
许敬宗拱手说道:“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午饭过后,李世民午觉刚刚睡醒,不得不说这是入夏以来睡得最舒坦的一觉。
小兕子还在长孙皇后身边嬉笑着。
看到李世民醒了,小兕子说道:“父皇,明达要去书院上课了。”
李世民说道:“上课真的这么有意思吗?”
小兕子说道:“当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像是更了解这个世界了,这种感觉很奇妙。”
李世民稍稍点头,示意小兕子可以去上课了。
小兕子快步走出别院,朝着书院而去。
李世民拿起一杯茶喝下一口说道:“拨开云雾见明月?真的会有这种感觉吗?”
长孙皇后笑了笑说道:“科学了解的是万物的本质,当孩子们知道了风是如何来的,是如何形成的自然会有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感觉。”
见李世民依旧是神色孤疑,长孙皇后笑了笑也没再多说什么。
若不是真正了解泾阳正在教授的知识,或许外人真的只是觉得泾阳书院教的都是邪门歪道。
但若是仔细了解一番,却又会觉得那些知识有一种看破虚妄的感觉。
李正回到家里,家中还是和之前一样地忙碌。
李世民虽然来泾阳避暑,但泾阳的日子没有太多的变化。
傍晚时分李丽质这才忙完手中的事情。
“灞上新建的纸浆作坊,共花费五千贯,还需要招收两百人干活,按照每月工钱一贯钱来算每月两百贯工钱的支出,如果正常运作的话三个月可以勉强收回本钱。”李丽质拿着账本说道。
三个月时间回本已经很不错了,瞧着李丽质的神色,李正说道:“你怎么板着脸。”
李丽质思量着说道:“蓝田县的作坊需要六个月才能回本,灞上需要三个月,也就是近半年,我们一直都是在亏钱的。”
李正想着说道:“扩展产业必然要费钱。”
李丽质低声说道:“我们现在投入了钱扩大了产能,产出的纸张就更多了,纸张越多价格肯定会越来越低,如此一来挣钱也会越来越少,在成本没变的情况下,扩大了产能随着产品过多价格也会一路下降。”
物以稀为贵,随着纸张越来越多,纸张的价格也会越来越低。
这一点上李丽质的眼光还是很准的,立刻就发觉了扩大产能的弊端。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恐怖的大人世界
李正对她说道:“你没有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
李丽质皱眉说道:“什么因素。”
拿着一本小册子,李丽质跟着李正走入厨房,“我有什么因素没有想到。”
李正一边开始切菜做饭,一边说道:“产能和物价确实有很直接的关系,但你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因素,所谓的市场就是供需关系,随着朝中科举的施行想要看书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很多不看书的人,也会开始跟着识字。”
李丽质把李正的话语记录下来。
李正洗着锅说道:“如今中原的书籍市场都还没有饱和,更不用说纸张市场是否饱和,加上现如今扩大的产能,根本不需要担心市场饱和。”
李丽质记录着这些话语,市场供需关系?又一个新得到的知识。
对此李丽质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李正又说道:“而纸张最有价值的应用就是用来印刷; 只要活字印刷术只有泾阳一家,我们不用考虑能否回本的问题。”
记下这些话之后; 李丽质眨了眨眼说道:“还有吗?”
李正长叹一口气,“等我想起来了再说吧。”
当天夜里,大牛和狄仁杰从村子后道的小山离开。
到了村外之后,便朝着长安以东的方向而去。
薛仁贵和王玄策正在收拾着东西,明日就可以回家了。
薛仁贵正在看着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是进入高句丽之后测绘的,还要拿到书院去,用书院的地图和自己测绘的地图做比对。
正忙着,一个士兵匆匆来报,“薛将军,王将军,因为有人找你们。”
薛仁贵和王玄策一起停下自己的动作。
王玄策放下手中的包袱说道:“是什么人?”
站在账外的士兵回报道:“说是从泾阳来的。”
听到话语两人相看一眼,王玄策说话道:“让人进来吧。”
薛仁贵也点头表示默许。
好一会儿之后,大牛和狄仁杰来到营帐前。
看着两人王玄策笑道:“就知道是你们两个。”
狄仁杰笑呵呵说道:“王大哥,好久不见了。”
大牛对薛仁贵说道:“老师有些话让我带你薛大哥和王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