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471章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71章

小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孙思邈的医馆门口坐了好半天,张公瑾站起身走向李大熊的住处。
    来到李大熊的家门口; 张公瑾看见他正在缝补着自己的衣服。
    张公瑾走入说道:“你儿子都这么富有了,你还缝补这些旧衣服。”
    李大熊说道:“儿子和公主都有送来衣服,那些衣服名贵不敢穿着下地干活,旧衣服补一补还能穿。”
    张公瑾看着他,现在有些明白李正为什么一直勤俭了。
    要说别人富裕了,可能整日都是花天酒地。
    李正从一个乡野小子,他从一个穷苦孩子到现在的郡公,留下来的就是这份朴素。
    张公瑾说道:“李正能成现在这样是因为他有个好父亲。”
    李大熊摇头说道:“算什么好父亲,这小子自己从小懂事而已。”
    张公瑾说道:“是啊,有时候谁也不是一个好父亲。”
    看向张公瑾,李大熊说道:“小子家里送了一些好酒过来,你也没吃吧?”
    张公瑾点头说道:“好,那就好好喝一场。”
    李正回到家中和李丽质说了王鼎交待地事情。
    李丽质说道:“五万贯这个价格确实不错,现在工程队几处施工,如果在长安城外都种上绿化,还需要扩大人手才行。”
    当初觉得百余人的工程队人手已经够用了,阎立本这边修路的工程正热火朝天,眼下可不是抽调人手的时候。
    长安郊外还要修程咬金的房子,人手也刚刚调拨出去。
    李丽质说道:“先看看父皇的回复,如果父皇答应五万贯,倒也不是问题因为还有盈余。”
    李正也点头说道:“晋王殿下!过来一下。”
    正在做题的李治回头看向李正说道:“怎么了?”
    李正说道:“你去和李义府说一下; 告诉他给工程队招收一些见习学徒,人数不用太多,三百人以内。”
    李治不乐意道:“为什么要我去?”
    李正说道:“我把热力学的应用教给你。”
    李治思量了一会儿说道:“当真?”
    李正从自己的书房拿出一本书,这本书只有寥寥数十页,上面摘抄的都是初中热力学知识和一些公式。
    把书递给李治,李正说道:“你去传个话,这册书就是你的了。”
    李治看着书中的内容一时间有些挪不动脚步,好一会儿之后才抬头说道:“我这就去办。”
    看着李治被李正这么使唤,李丽质叹息说道:“稚奴这个孩子实在是……”
    李正说道:“太没自己的主见了是吧。”
    李丽质瞪眼看向李正说道:“你就戏弄他吧。”
    李正说道:“我也不是什么外人,被我戏弄总比被外人戏弄来得好。”
    李丽质也清楚,李治是一个没有什么心眼的人。
    李治又如此信任李正,尽管李治心里还是对李正表示不服,那也是因为李正是他姐夫的缘故。
    李丽质无奈摇头,李正说得也对,总比被外人戏弄来得好。
    有时候李正根本没有把李治,高阳,小兕子当作公主皇子看,李丽质也看得出来李正是真的把他们当作弟弟妹妹。
    至少这样也好,李正是真的对他们好。
    李丽质说道:“工程队的支出太大,回本又慢,好在我们家底厚实。”
    李正说道:“基础建设是一个吞金巨兽,要发展就离不开基础建设。”
    李丽质拿着账本说道:“如果父皇不肯出这五万贯,我们绝对不开工,钱也不是这么花的。”
    说完李丽质也走回了自己的账房。
    听着李丽质的话有些不对劲。
    李世民这个抠门皇帝也不能这么薅自己女儿的羊毛。
    李丽质显然不乐意。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李世民的腹黑终究还是会报应在他自己身上。
    宫里,李世民站在凌烟阁的楼台听着王鼎的回复皱眉说道:“五万贯?这李正还真是狮子大张口呐。”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两国使者
    王鼎躬身说道:“陛下,李正说了正因为他把陛下当作自家人,这才和自家人明算账。”
    李世民看着凌烟阁的一张张画像,最后落到了李正的画像上。
    现在李正的画像还没有挂上去,只不过放在一旁。
    他还不是凌烟阁的一员。
    能够在凌烟阁的挂上画像的人都是功盖社稷的人。
    只是李正实在是太年轻了,凌烟阁让如此年轻的人上是否不合适,李世民心中很犹豫。
    李世民看着李正的画像说道:“你说朕怎么看着李正的画像这么来气。”
    听李世民这么说; 王鼎大致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了,便顺着李世民的意思低声说道:“可能长安令觉得明算账对两方都好,将来也不会落下话柄。”
    李世民接着又说道:“五万贯?他李正大袖一挥就是十万贯,朕要攒多少家底才能攒够五万贯。”
    其实朝中府库中的银钱已经很充足了。
    经过前几年兵器生意与这两年的赋税朝中并不缺钱。
    五万贯也对陛下来说不是什么大数目。
    走向凌烟阁的时候,李世民说道:“朕可以拿出五万贯,但他李正要是敢给朕偷工减料; 朕要他的人头!”
    王鼎连忙行礼说道:“老奴明白了。”
    秋日过去的很快; 眼下已经是秋季,李正很不喜欢秋日里关中的干燥。
    算着日子冬季什么时候会到。
    李正坐在马圈正在用发呆消磨时光,就看到了李君羡。
    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了他了。
    李正招呼道:“好久不见了。”
    李君羡向李正行礼,“见过上将军。”
    李正说道:“你要不说我都忘了我自己是龙武军的上将军。”
    李君羡低声说道:“我们军中的人收到消息阿史那回到突厥之后,已经收拢了一帮人,似乎是在招兵买马。”
    这个消息前几日许敬宗就把消息送来了。
    军中的消息还是落后了几天。
    要是军中的消息真这么落后完全可以用这种信息差把龙武军杀个措手不及。
    这还是李世民的精锐龙武军。
    李正坐起身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水说道:“这件事和你们有什么关系。”
    李君羡说道:“事涉边关安全,身为上将军当然要知道了。”
    李正说道:“你是说我应该知道这些事?”
    李君羡板着脸说道:“当然了。”
    李正说道:“你要是觉得我不适合做龙武军的上将军,你可以向陛下弹劾我,如果能让陛下把我这個上将军的位置拿走我谢谢你。”
    再次躬身行礼,李君羡说道:“在下失言,还请上将军赎罪。”
    李正看着李君羡说道:“虽然我不在龙武军,但我知道你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将领,我很欣赏你。但你如果对我有意见你可以直说,终究来说你和我不过是陛下用来制衡的棋子而已,李将军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李君羡看着李正说道:“你不能这么揣测陛下。”
    李正说道:“但我说的是实话。”
    细想之下确实是这样,陛下能这么安排可能也是为了防备。
    让李正不进入龙武军也是为了防备李正,给李正上将军这个位置更是为了防备自己。
    李正低声说道:“军中的事情你负责; 我不插手; 至于突厥的事情; 我会让人把消息送到长安。”
    李君羡躬身行礼道:“喏!”
    李正重新躺在躺椅上说道:“你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吗?”
    李君羡依旧低着头; “没有了。”
    李正背过身打算睡个午觉。
    看着他,李君羡也是一阵无言,再回去的路上李君羡心中也在思量,或许陛下这么安排李正,这么安排自己确实是为了制衡。
    李正是龙武军的上将军,但李正不实际掌兵。
    而自己虽然管着龙武军,但却在李正之下。
    这种奇妙的安排难道不就是为了制衡吗?
    李正早就看出来了?
    李君羡心中疑惑着。
    李治埋头进热力学的研究中,正在专研热力的转换。
    大牛继续管着研究院。
    李义府给工程队增加了人手,李世民的五万贯一到,工程队再次开工在长安城外栽种绿化。
    秋日最后一个月过去,入冬前一天的早晨,李正打开自己书房的窗户,向外看去大地都结着一层霜。
    深吸一口冷空气,李正舒展着筋骨。
    徐慧端着热水而来说道:“长安令,热水已经准备好了。”
    李正简单洗漱一番说道:“李治这小子还睡着吗?”
    徐慧说道:“这几日晋王殿下天天熬夜。”
    好好的皇子本该享受荣华富贵,眼下却成了一个理工男。
    李正皱眉说道:“我心里怎么有一种罪恶感嗯?”
    徐慧好奇问道:“什么罪恶感。”
    李正摆手说道:“没什么,可能是我想多了。”
    关中刚刚入冬; 几匹快马朝着长安而来。
    正是清晨长安城的城门还未开。
    来人对着城们喊道:“我等从高句丽而来,我们是高句丽的使者前来朝见陛下!”
    每年新年开朝各个小国都会来长安。
    一般都会在新年的提前几天来。
    今年是高句丽第一次来长安朝见。
    倒也是来的最早的使者。
    守城将领收了他们的高句丽国书,便急匆匆去呈报礼部。
    高句丽的人马刚到,又是一队人马朝着这里而来,来人见到高句丽的使者暗骂一句,便朝着城门喊道:“等我是倭国使者,前来朝见陛下!”
    双方人马各自站在长安城的城门前,就算是没说话,两边人马的眼神中充满着火药味。
    李孝恭睡眼惺忪的走出城们,身为礼部尚书这件事李孝恭还是要管的。
    带着起床气,李孝恭扫了一眼两队人马说道:“还请两国使者下马。”
    倭国的人率先下马。
    高句丽的人也急忙下马行礼。
    倭国的人先开口说道:“高句丽向我倭国开战,还请大唐陛下主持公道。”
    这话听得高句丽的人顿时炸毛,连忙上前一步说道:“是他们倭国屡次犯我高句丽。”
    刚说完两方人马就吵了起来,一边说着高句丽话,一边说着倭国人,李孝恭挠了挠自己的耳朵着实有点烦人。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焦头额烂李孝恭
    距离新年还有好几个月,倭国和高句丽就这么赶着来长安,看来倭国和高句丽的局势紧张两国都坐不住了。
    眼看着双方火药味十足,李孝恭打心里不想要接这个差事。
    奈何自己是礼部尚书,又不能不管。
    李孝恭开口说道:“诸位稍安勿躁,先随我入驿馆休息。”
    倭国和高句丽的使者这才安静下来。
    花了一个时辰把这些使者全部安顿好,长安朱雀大街上也热闹了起来。
    原本安静的长安城又充满了生机。
    李孝恭对驿馆外的官兵说道:“盯紧了,这两家使者闹腾得狠,动手可以千万不要闹出人命。”
    官兵面对李孝恭躬身行礼,“喏。”
    穿过闹市李孝恭来到承天门下心中嘀咕着,“这事儿可真糟心。”
    刚走入承天门李孝恭就撞见了东宫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向李孝恭行礼说道:“见过叔父。”
    李孝恭也行礼说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问道:“刚下朝孤打算到处走走,听说倭国和高句丽的使者都已经来了。”
    李孝恭叹息道:“都是一些糟心事。”
    李承乾笑了笑,“叔父身在其位自然也躲不掉。”
    李孝恭也说道:“这也都是应该做得,臣还要去面见陛下,就先告辞了。”
    李承乾礼貌地再次行礼,“叔父慢走。”
    刚安顿好倭国和高句丽的使者,眼下就撞见了太子殿下,此刻驿馆里还有一个苏我立,李孝恭的脑子已经乱成了一团。
    此刻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来到甘露殿前李孝恭硬着头皮走入殿中。
    李世民正在和房玄龄和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商议着下一次科举的事宜。
    抬眼看了看来到殿内就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李孝恭,李世民开口说道:“先这样吧,你们三人也好好商量一下。”
    三人齐齐行礼便转身离开。
    再次看向李孝恭,李世民说道:“都来了?”
    李孝恭走上前说道:“陛下礼部扩充的事宜还没着落,现在人就到了,臣实在是分身乏术。”
    看着李孝恭发愁的样子,李世民说道:“事情都到眼前了,你还想躲着不成?”
    李孝恭斟酌再三说道:“臣还是要去找李正,这件事没李正办不成。”
    李世民说道:“既然李正在你礼部是侍郎,这件事让他来处理也说得过去,事从缓急你心里要有数。”
    李孝恭躬身说道:“臣明白了。”
    李世民接着说道:“有些事情外人不知道,你李孝恭心里清楚。”
    李孝恭说道:“臣这就去安排。”
    走出甘露殿之后,李孝恭这才长出一口气,都说礼部是个闲差,当初也是听别人这么说自己才应下了礼部尚书这个位置。
    这个位置一坐就是这么多年,也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多的烦心事。
    都说建功立业,好歹也是宗室河间郡王,现在应该是坐在自家府上花天酒地的日子。
    哪有这么多的糟心事?
    一路往宫外走着,李孝恭懊恼地加快脚步。
    来到承天门外,李孝恭就见到许敬宗站在门外。
    李孝恭继续一路走着说道:“怎么了,李正已经收到消息了?”
    许敬宗双手揣在袖子里一路跟着走说道:“确实已经收到了消息了。”
    李孝恭停下脚步,想要说什么又不知道从何处说起,看了看许敬宗的笑脸再次迈开脚步又走了一会儿。
    走了一段路,李孝恭又停下脚步看着许敬宗说道:“你说这事要怎么安排。”
    许敬宗眨了眨眼说道:“什么怎么安排?”
    李孝恭低声对他说道:“苏我立现在就在驿馆关着,现在倭国使者也已经到了。”
    许敬宗说道:“先不要让他们见面,把他们关在驿馆三天,三天之后先把苏我立带到泾阳,而后在驿馆中的两国使者带到泾阳。”
    一路走到李孝恭府邸的门口,许敬宗这才说道:“那在下就先告退了。”
    李孝恭走入自家的府邸中说道:“就先不送了。”
    两国使者来到驿馆的第一天还算是安抚。
    第二天就因为双方吃东西先后的问题打了起来。
    好在官兵拦着及时。
    本就在家中午睡的李孝恭听到官兵来报懒洋洋问道:“动手了?”
    官兵回话道:“确实动手了,动静还挺大。”
    李孝恭又问道:“死人了吗?”
    官兵回话道:“倒是没死了就是砸坏了不少东西。”
    李孝恭重新闭上眼说道:“没死人就好,砸坏的东西让他们赔。”
    说完李孝恭准备接着睡觉,官兵又说道:“河间郡王,您就不去看看吗?”
    李孝恭摆手像赶苍蝇一般说道:“看什么看,只要不出人命随便他们闹。”
    河间郡王都这么说了,官兵也只好照办。
    第三天,两国使者在驿馆已经三天了,大家都有些坐不住了,朝中似乎把大家留在驿馆不管不问。
    有人去问官兵,官兵也没什么都不说。
    这让不少人更心急如焚了。
    眼下高句丽和倭国开战,两国打得正欢,正是要大唐主持公道的时候,可大唐这边似乎没有任何的回复。
    有人坐不住想要离开驿馆,却也被官兵拦住,根本不让出驿馆。
    等到了第四天,李孝恭早早起床就看到了站在门外的许敬宗。
    看到许敬宗,李孝恭神情了然地说道:“之所以要留他们三天,李正就是想要他们等着急,只要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