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484章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84章

小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来说泾阳对煤炭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大多数的煤炭也都是给铁匠铺用的。
    铁匠铺一年也用不来了多少斤煤炭。
    听李正的话,李丽质说道:“将来我们对煤炭的需求会多到甚么程度?”
    李正坐在一旁的石头上说道:“长期需要,而且每年不少,随着锅炉的制造我们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我需要更多的煤炭,并且要更少的价格。”
    知道李丽质担心什么,锅炉需要长期且大量的煤炭,煤炭价格说高不高,但事说低也不低。
    以后如果一直这样会泾阳岂不是一直都给李薰输血?
    这样一来泾阳挣来的钱全部用来买煤矿。
    加之现在的煤炭开采没有后世这么发达。
    煤炭开挖需要很多的人力。
    这也导致了煤炭的成本,很高。
    大多数也都是在地表的煤炭。
    地下多数的煤矿开采需要一定技术。
    没有足够的工业水准,无法开采更多的煤炭。
    这也导致了煤炭的价格即使在大唐也是居高不下。
    李正对李丽质说道:“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只能靠李薰的煤炭,你知道吗?
    其实我知道很多次矿藏,讲来我们不会缺少煤炭的。”
    李丽质好奇道:“你知道哪里有煤炭矿藏?”
    李正笑着没说什么。
    这世上还有很多的丰富的矿藏没有发现。
    有些地方的矿藏就在地面,而且亮很大。
    就连倭国也是有不少的煤炭矿藏。
    先知先觉的优势。
    李正觉得自己可以有取之不竭的资源,现在的自己最不缺的就是资源。
    看李丽质还皱着眉头,李正说道:“你可以派人去和李薰谈谈能否把价格再低一些。”
    李丽质说道:“现在的煤炭是五贯钱一石,你觉得把价格压低多少比较合适。”
    李正琢磨着说道:“一贯钱一石,如果她答应可以长期找她购买,如果她不答应,那我们以后减少她那边的采购量,毕竟话语权在我们这边。”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所苛求的力量
    泾阳图纸传到了长安的各个铁匠铺,那些奇形怪状又让人看不懂的图纸,让不少铁匠都看懵了。
    不过泾阳出价特别高,也不限定工期,这些铁匠也愿意接这个活。
    一个月的凛冬时节过去。
    关中最寒冷的寒冬时节也结束了。
    李正提着锄头正在田地里忙活着,冬日里的泥土需要多多翻动,尤其是大棚蔬菜里的泥土,这些大棚蔬菜非常的金贵。
    每年能够种出来的也不多。
    李治自从放下了锅炉的制造之后,整个人笑容也多了起来,此刻他和小兕子走在泾阳河边有说有笑的。
    孔颖达抚须走来说道:“李正,老朽有个问题一直都想不明白。”
    李正笑着说道:“孔老夫子有什么想问的直说便是。”
    孔颖达点头说道:“你建书院,传播学识,那个所谓科学在老朽看起来确实见到了平生以来从未见过的东西,只不过学了一年以来,老朽想问你,你一直追求的是什么?”
    李正依旧挥动着锄头说道:“我不是很懂您的意思。”
    孔颖达在清冷的空气中长叹一口气,“你一直想要追求的力量是什么?”
    想了一会儿,李正停下手中的动作说道:“我一直追求的力量?”
    孔颖达点头说道:“老朽发现你的所有科学相关的学识都有一个方向,在那个方向尽头的东西老朽看不真切,但那里一定有东西。”
    孔颖达读了一辈子的书,这种人学识确实是最好的。
    也是最有境界的人。
    或许到了他这个境界的人可以看到很多东西。
    李正说道:“孔颖达老夫,你看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农业对吧。”
    孔颖达点头道:“农耕自然算是农业。”
    李正对他说道:“一直以来我所追求力量是工业。”
    听到这话,孔颖达思量半晌,“工业?
    和农业的区别很大吗?”
    李正接着说道:“我说的是工业和农业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就算是有了工业也离不开农业,这是一种相承相接的东西。”
    孔颖达摇了摇头,“老朽似乎有些明白了,但还是有些迷茫。”
    无奈地笑了笑,李正说道:“老夫子你看我们的工坊,你觉得我们的工坊怎么样?”
    孔颖达皱眉说道:“很挣钱?”
    李正像他解释道:“现在看起来是很挣钱,但如今人力和产能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在这个瓶颈下我们的产能想要在提升很难,如果我在外面多建设几个这样的作坊,只不过是用庞大的人力去堆砌产能,这样就想用石头做得斧子去砍树一样,效率终究还是没有变化,所以说我们现在泾阳的产能已经到了一种停滞阶段。”
    抚须好一会儿,孔颖达深吸一口气,“你比老朽想的远,仔细想想你的话,眼下的泾阳确实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李正又说道:“所以我需要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工业,想要做好工业数理化一样都不能少。”
    孔颖达点头说道:“所以工业是数理化融会贯通之后的才能得到的力量,而这个力量光靠你一个人的力量是是无法达到的,老朽说的可对?”
    李正笑了笑没有否认。
    孔颖达又说道:“都说这个世界上有些法门可悟不可修,但你却借为他人所学,达到你所要的力量,如果有书院学子一起来学,那么工业的力量看起来很遥远,但却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接近,建设书院,你用书院中的学子借力打力,从此达到不断的靠近你所要的工业力量。”
    说完这些,孔颖达释然地笑了笑,“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老朽现在终于明白了。”
    听着孔颖达的小声,李正越听越觉得渗人,这个老家伙像是一种看破世间真相一般,。
    他孔颖达要证道成仙了不成?
    李正瞧着他的模样一时间有些无言以对。
    孔颖达拍了拍李正的肩膀说道:“孩子啊,老朽老了,真想要多活几年,看看以后的事情因为你们成了什么样了。”
    说完他又笑呵呵的走向书院。
    听着孔颖达的话总觉得什么他像是在说遗言。
    李正放下手中的锄头,连忙跑向孙思邈的医馆。
    孙思邈正在收拾着草药,看到李正急匆匆而来好奇道:“你怎么来了?”
    李正看着孙思邈问道:“孔颖达老夫子的身体怎么样了?”
    孙思邈把草药放下,直起身子说道:“孔颖达年岁已经很高了,像他这样的人甚么时候离开人世都不奇怪。”
    李正有些无力站着,“已经到了那种地步了。”
    知道李正在担心什么,孙思邈说道:“倒也没有到那种地步,还能活一些岁月吧,人有生老病死,都是一样的,我们也要经历,你也千万不要顾虑太多了。”
    李正在医馆边坐下,说心里话李正并不喜欢这个落后的年代。
    但这个年代总有这么几个让自己敬佩的长辈。
    在医馆门口坐了好一会儿,李正这才起身离开。
    铁大的铁匠铺炉子早早就开始烧了。
    村民们也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为了来年开春的时候的耕种,纷纷跑到田地里,赶在播种的季节可以种上一些粮食。
    普通人都是淳朴的,他们都没有这么多的心浮气躁。
    锅炉是跨入工业时代的一个标志。
    如今只是刚刚开始摸到一些门道。
    眼下势在必行。
    李丽质带着武媚收拾着家中的账本,看到李正心情失落的回来,问道:“怎么了?
    有心事?”
    李正在院子里坐下说道:“刚和孔颖达老夫子聊了一会儿,我听他说话不对劲,就去见了孙神医,孙神医说人有生老病死,谁也离不开。”
    李丽质温柔地笑着说道:“就算是你有再大的本领,你也不可能改变这种现状。”
    李正琢磨着说道:“你说孔颖达老夫子多少岁了。”
    思量了半晌,李丽质说道:“年近七十了吧,不过孔颖达在村子里的日子一直都挺好的,孔颖达的孙女也说过,她爷爷很喜欢这里的日子,没有这么多烦恼,也没有这么多的负担。”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山海关工事
    李正看着村子的天空说道:“说起这种话总是很沉重,谁都要经历这些。”
    接过武媚送来的账目,李丽质说道:“我们又从李薰那边买了五十石煤矿,她倒是同意的很快,愿意给我们更低的价格。”
    李正说道:“她会从中权衡利弊,如果她不肯压低价格,以后的采购量会更少。”
    李丽质说道:“即便是减少利润,她还是想要保住关中的经营,这个女人看得很明白。”
    瞅着李丽质的神情,李正说道:“我怎么感觉你和她有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
    李丽质有些傲娇的抬着下巴说道:“有吗?我不觉得她会是我对手。”
    李正中肯的点头,“嗯,你很有自信。”
    俏目瞪了一眼李正,李丽质说道:“那还不是你给的,泾阳有这么大的经营规模,用你的话来说,我们有最好的基础和招牌,这几年经营下来只要我们泾阳走出去的生意,那都是抢着要的。”
    泾阳的生意经过了几年的沉淀,现如今确实是最好的。
    而且还有保障。
    泾阳的经营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依靠。
    只要生意不出差错,谁都愿意挣钱。
    长安
    李世民看到一份奏章,山海关需要重新修建了。
    手里拿着一盏油灯,李世民看着挂在墙上的山海关地图,目光找了山海关的位置。
    李世民低声说道:“山海关是怎么回事。”
    王鼎回话道:“山海关东临东海,海风大,而且海水侵蚀严重,几年前东征高句丽的就有发现,只是如今更严重,急待修缮。”
    如今朝中也不缺钱,李世民点头说道:“朕找房玄龄他们商议,让户部准备一下吧。”
    王鼎躬身说道:“喏!”
    山海关需要修缮?
    人在泾阳的李正很快就得到了许敬宗送来的消息。
    李正又叫来了李义府问道:“我们工程队现在还有多少人可以抽调。”
    李义府拿出卷宗说道:“阎大匠的修路工事也已经快到尾声了,不少人手也都空余了下来,现如今我们可以抽调的人有一千人有余。”
    修缮山海关这可是一个大工程。
    李正瞅着正在清扫马圈的李泰说道:“魏王殿下。”
    在马圈里忙的一声大喊的李泰探出头说道:“什么事?”
    李正笑着说道:“魏王殿下是不是想要去一趟长安?”
    李泰看了眼长安方向说道:“不去。”
    李正依旧看着他,“为何?”
    李泰把马粪铲到推车上说道:“每一次去长安我都觉得闷得慌。”
    走入马圈中,李正又说道:“那你总不能和你父皇母后不联系了吧。”
    李泰停下手中的动作稍稍松了一下腰说道:“我经常托人书信联系,再说了我在泾阳的情况我父皇母后都知道。”
    长安如今太子在,而且太子背后还有长孙家撑腰。
    一进入长安就像是进了一个装满了浑水的泥潭。
    那些权谋和诡计就会铺面而来。
    李泰也不是不愿意和李承乾争。
    也不知道是什么消磨了李泰的斗志。
    李正对李泰说道:“那你赶紧写一封书信,就说泾阳的工程队可以接山海关修缮的工事。”
    李泰皱眉说道:“你是要和我父皇做生意。”
    李正笑道:“魏王殿下真是聪明。”
    李泰不屑笑笑说道:“我就知道你的工程队是用来做什么的。”
    看李正把笔墨都准备好了,李泰也停下的动作,开始写信。
    写道一半李泰抬头看着李正。
    李正疑惑道:“怎么了吗?”
    李泰咬着笔杆说道:“价格呢?什么价格合适?”
    李正说道:“先不用写具体的价格,就说价格合适,绝对实惠。”
    李泰有些心虚的看了看李正,还是动笔按照李正的说法写下来。
    写完一封信,李正麻利的做好封蜡交给许敬宗说道:“快马加鞭送到宫中,就说是魏王殿下给陛下的。”
    许敬宗收到信件便急匆匆离开。
    李泰挠了挠后脑勺说道:“你说我是不是被你要挟了?”
    李正摊了摊手说道:“我要挟陛下了吗?并没有吧。”
    李泰皱眉看了一眼李正,“也罢。”
    说完李泰又一头扎进马圈内开始干活。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你先回去,把可以安排的人数和名册整理一下。”
    李义府点头称是就去办事。
    李正回到家中来到自己的书房。
    其实在后世早就有过几次对山海关的修缮。
    李正拿出一些对于建筑材料的历史记录。
    早在罗马时代的水泥中,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矿物高铝雪硅钙石,说白了就是火山岩。
    这种物质进过海水之后反而会变得更加坚固。
    山海关以北在长白山一带就可以取得火山岩。
    用火山岩再加上普通的水泥就可以造出防止海水腐蚀的建筑。
    这个并不难。
    李正按照历史资料纪录的图纸,勾勒着山海关的模样,历史上,对山海关的重建有过好几次。
    又其实明朝的时候,更是对山海关经过好几次的翻新。
    而且明朝的山海关是直接连到东海的。
    李正按照着明长城山海关的图纸, 开始勾勒山海关的模样。
    徐慧看到李正在书房用心的画着什么。
    端着一杯茶水放在一旁。
    徐慧又在边上站了一会儿,似乎李正并没有发现自己。
    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打扰了李正。
    徐慧放轻脚步走出书房,帮李正关上了房门。
    李正勾勒的明长城的图纸,从城墙厚度高度,以及各种尺寸。
    一直忙活到夜里,李正总算是画好了图纸。
    图纸也不复杂只是根据现在的山海关情况,再加上明长城的样式上进行一些修改。
    画图纸也不是太难。
    平日里李正不做饭的话,大多数时间都是徐慧下厨。
    家里徐慧的厨艺是最近李正的。
    在家中徐慧是最早跟着李正的。
    徐慧也是最深的李正的厨艺真传的人。
    李治早早就回来了,看到李正说道:“听说老师要接山海关的工事。”
    这事瞒不住,李治整日跟着上官仪在村子里晃荡,他想不知道都难。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工程事宜
    李治说道:“如今朝中不缺人力物力,我不觉得父皇会找你修建山海关。”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相比又要出人力物力,只要出钱岂不是更好?陛下征召民力总会有一些不好的声音。”
    李治细想了一番,“我还是不觉得父皇会找你修建山海关。”
    长安城凌烟阁。
    李世民正在看着凌烟阁的一幅幅画像。
    王鼎拿着一封信件而来说道:“陛下,魏王殿下的信件。”
    李世民接过信件看着上面的内容,看完之后深吸一口气说道;“青雀说了,李正的工程队可以帮朕修建山海关,而且相比朕自己出人力物力,让李正要修建会更加划算。”
    王鼎低声说道:“泾阳工程队的名声确实挺响亮,而且现在长安城外的树木的长得很不错。”
    从凌烟阁往外看,可以看到朱雀大街上的景色。
    李世民皱眉说道:“朕怎么就这么不想让李正去修建山海关呢?”
    听陛下说着话,王鼎就觉得陛下和李正的较劲依旧还在。
    王鼎说道:“陛下,老奴倒是觉得如果价钱合适的话,倒不如让李正的工程队去建设,朝中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