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李泰说完,李正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什么情况?”
李泰说道:“你看去看看吧。”
起床出家门还没走到村口,就听到言官们的叫骂声,听着声音确实是冲着自己来的。
看到李正走到人前,言官们一眼就认了出来。
“李正!你公然羞辱吐蕃使者,你是想让两国开战吗?”
之前就听李泰说过有不少文官弹劾自己,没想到还杀上门来了。
醒了醒神,李正说道:“你少给我扣大帽子。”
“你不顾百姓安危,一旦吐蕃和大唐开战你知道后果会怎么样吗?”
“且慢。”李正叫住这个言官问道:“这位老大爷,你几岁了。”
见李正问自己,他开口道:“老夫今年六十三!河东谢氏。”
“我知道了,你不用说这么大声,我不是聋子。”李正上前走了一步说道:“你刚刚说开战之后会有什么后果,那我问你吐蕃打到我们家门口了应该怎么办?”
“既然已经结盟怎么会打过来?”
李正叹息说道:“亏你们活了大半辈子,还相信结盟这种事情,历朝历代以来的盟约到头来什么样,三年前的渭水之盟你们现在就忘了?”
言官们沉默下来。
李正的话语依旧在回荡。
“河西走廊是什么地方!那是边关要塞,关中的咽喉,你把你的咽喉让给吐蕃?!你们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却是要把关中最重要的隘口拱手送给吐蕃人换取片刻的安宁,我问你们,你们晚上睡得好吗?你们的良心能安吗?”
有言官站出来说道:“那你也不该羞辱吐蕃使者。”
李正苦笑道:“我真替你们丢人。”
“你立刻向吐蕃使者道歉。”
这话气李正想笑,迂腐!
难怪大唐这么多年拿五姓都没办法,有这么一群迂腐的老顽固在。
也难怪大唐的科举一直兴不起来。
李正瞧着这群老家伙,“我要不呢?去宫里告状呀?去弹劾我呀。”
“你!李正放肆!”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拿笔墨来。”
李义府动作很快,立刻就拿来了笔墨。
李正就坐在村口,提笔写下,“河东谢氏……”
“你叫什么来着?”
那言官回答道:“老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谢家远是也。”
“多谢。”李正说完一边写道:“河东谢氏,谢家远勾连吐蕃使者,从中谋取好处,私收贿赂,还随地大小便。”
“李正!你敢!你这是诬陷。”
言官谢家远扶着自己的额头几乎要当场气得昏厥过去。
李正笑道:“你们能风闻奏事的弹劾,我怎么就不能了,你们可别忘了,我可是中书省平章事也可以递交奏章的。”
“对了。”李正又问李义府,“我的官阶是不是比他们都高。”
李义府点头,“县侯完全可以弹劾他们。”
写下一个,李正指向另外一个文官,“你叫什么名字。”
这些言官真的干净吗?
真的没有收钱财过吗?
他们也经不查。
“不过也没事。”李正对李义府说道:“你以我平章事的名义去中书省拿一份朝中官员的名册过来,我把御史台的言官全部弹劾个遍。”
当天下午,李正写了数十份弹劾御史台言官的奏章送入朝中。
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李正难得递奏章入宫,大笔一挥就是一连数十份。
看着这些弹劾言官的奏章,李世民的表情非常丰富。
这些奏章实在是太精彩了,有弹劾人家逛窑子的。
甚至还有弹劾随地乱扔垃圾有损朝中形象。
随地大小便?
但是这些奏章里都带着一条勾结吐蕃使者。
说是李正意气用事,可也没想到他这么意气用事。
这一下子把御史台的言官全部得罪死了。
简直是到了撕破脸皮的地步。
是不是勾结吐蕃使者还有待商榷。
倒是直直刺中了这些言官的要害。
这些言官真的经得起查吗?
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意去查而已。
不得不说李正这个家伙的字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堪入目,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太监来报说道:“陛下,禄东赞求见。”
“什么事情?”李世民的目光没有移开奏章。
太监又说道:“说是结盟的事情,人就在承天门外已经站了有好一会儿了。”
李世民扫兴地放下奏章说道:“不见。”
“喏。”
禄东赞几次想要求见李世民都被拒绝了。
站在朱雀大街上,禄东赞看了承天门许久之后,扭头离开。
禄东赞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打退堂鼓。
心中也念念不忘松赞干布交给自己的使命。
更忘不了李正的那张脸。
第一百二十章 当然不和
松赞干布想要一统吐蕃,吐蕃的旧贵族确实是阻碍。
先不说李正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难道说李世民也知道如今吐蕃的情况。
甘露殿内,李世民又召见了群臣,对这次是不是和吐蕃联盟的事情,仍然吵得不可开交。
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
和吐蕃结盟是最安全的,也是最没有风险的。
河西走廊这块地若是让出去心里总是不甘。
李世民想到李正,这小子现在在做什么呢?
是不是又在逍遥快活?
若是李正在这里他会怎么想?
大笔一挥一连弹劾数十个言官,他李正还是本朝头一个敢这么干。
看来这小子是真的不在乎自己的名声。
反而那些言官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对李正这么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人物,那些弹劾对他来说不疼不痒。
在泾阳的李正还在琢磨着制造纸浆的秘方,见到程处默来到高兴地说道:“处默兄好久不见了。”
程处默说道:“这两天一直被家里的老货禁足在家,听说你把那些言官都弹劾了一个遍,实在是太快人心,应该喝酒庆祝才对。”
听李恪说过,程处默闯祸的事情。
李正又问道:“最近你们程家的烈酒卖得不错吧。”
程处默点头,“还不错。”
清了清嗓子,李正说道:“是不是该分钱了。”
程处默瞧着李正一脸鄙夷,“你很缺钱吗?”
钱这个东西永远不嫌少,有道是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有时候日子不舒坦往往跟钱不够有关。
“你们程家该不会是要赖账吧。”李正退后一步说道:“咱们可是有契约在的,信不信公堂上见?”
看着李正死要钱的样子,程处默无奈说道:“过几天给你送来。”
李正作罢,“也好,我再宽限几天。”
程处默感叹道:“你什么都不用干,光是酿酒,在外面使劲卖都是我们程家的人,你就是坐地分钱。”
摇着手中的蒲扇,李正说道:“这个叫做知识,知识就是财富。”
有点道理,程处默若有所思地点头。
“听说你还把吐蕃人的马给杀了?”
李正点头。
程处默上下打量着李正,一掌拍下肩膀上,“一直以为你就是一个死要钱的,没想到你也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李正使劲咳嗽着,程处默这一掌差点没把自己拍的背过气去。
抚顺了自己的呼吸,李正又说道:“也不知道吐蕃人会不会来寻仇。”
程处默喝道:“他们敢!”
李正看着四周又说道:“最近得多雇几个保镖才行,蜀王殿下这个护卫属实不够靠谱,又不知道他人去哪儿了。”
程处默又说道:“最近朝中有人说是要与吐蕃求和。”
“求和?凭什么?”
“我也知道,有一些文官说要休养国力,不能轻易和吐蕃开战。”
李正冷笑,人性的畏惧呀。
“你觉得大唐应该求和吗?”
“当然不行了!”
“为何不行!”
听到突兀的一句说话声,程处默抬头一看立刻行礼。
李正也抬头看去,吓了一个激灵,“老哥,你怎么来了?”
程处默扯了扯李正的衣袖小声说道:“叫陛下。”
李世民倒也不怒,笑了笑说道:“倒也无妨。”
尴尬笑了笑李正说道:“一时间改不了口。”
程处默心底里诧异,李正好像和陛下的关系很好?
心中觉得奇怪,还叫陛下老哥?
莫非李正是当今陛下的结义兄弟?
李世民看着这里的风景说道:“有时候朕还挺羡慕你的日子,没有朝中的那些烦心事,可以如此地逍遥快活。”
“哪里哪里。”
李世民问道:“你说大唐不该求和吐蕃?”
李正点头说道:“是的。”
“为何?”
李正坐下有气无力的摇着蒲扇说道:“因为吐谷浑大唐必须要拿下。”
李世民点头,“你接着说。”
“吐谷浑事涉河西走廊,从先秦到汉,一直都是关外必争之地,对关中来说河西走廊是打开关外的一个重要隘口,对关外来说河西走廊是他们挺进中原的一条通道。”
“若是这个位置被关外人夺走,那就是悬在中原头上的一把刀,边关会时刻不安宁。”
李世民心里很认可李正的想法,河西走廊确实是必争之地,说什么也不能这么轻易地让给吐蕃人。
不过想到朝中那些言论,李世民又说道:“朝中的文臣都说,这个时候不该和吐蕃开战,求和为上。”
总是有这样的人,对他们来说一点风险就有莫名的畏惧。
李正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有没有想过其实吐蕃一点都不强。”
“此话怎讲。”
意味深长地一笑,李正对李世民说道:“陛下知道空城计吗?诸葛孔明设空城吓退了司马懿。”
“空城计?朕倒是知道诸葛孔明,倒是不知道有空城计这回事。”
“三十六计知不知道?”
李世民还是摇头。
李正这才想起来三十六计是明朝时候才有的,空城计也是后世编撰的。
接着给李世民解释道:“我的意思是松赞干布大张旗鼓进攻吐谷浑就是想要我们多疑,让我们猜疑吐蕃的实力。”
“松赞干布用几万兵马在吐谷浑烧杀抢掠,吓住了凉州十多万兵马,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你的意思是,吐蕃根本没有和大唐一战的实力?”
李正说道:“没有。”
“你有何依据?”
李正想了一会儿说道:“吐蕃地广人稀,人口并不多,靠着地理优势他们自然可以直捣西域和吐谷浑,可真要和大唐打攻防战,吐蕃人知道怎么攻城吗?”
李世民想着李正的话眼神渐渐清明起来,一语点醒梦中人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吐蕃人没有城墙,就算有墙也都是矮墙。”
看着宁静的村子,心思也明朗了许多。
李世民又问道:“吐谷浑来求援,你觉得大唐要支援他们吗?”
“当然要支援了。”
“哦,是吗?你觉得要派出多少兵马。”
李正怪笑着说道:“一兵一卒都不派出去。”
李世民疑惑问道:“你这话就不对了,口口声声说着支援吐谷浑却不出兵,这也算是支援吗?”
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世民的怒喝
“你们这些人就是太刻板,支援也不是说一定要派兵支援,也可以在精神上支援他们。”
李世民:“……”
“或者说在武器上支援他们,现在吐谷浑人一定对吐蕃恨之入骨对不对。”
李世民点头。
李正又说道:“那就给吐谷浑人武器,让他们在草原上可劲打!打得越痛快越好,”
算是听明白了,李世民笑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这个主意损了点。”
“没有损不损的,只有利益而已。”
程处默站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虽然听不懂陛下和李正在说些什么,不过好像特别厉害。
李世民听完心里有了打算又问道:“你说的三十六计是什么?是兵书吗?”
“不是。”李正立刻否定道。
“真的不是?”
李世民孤疑地看着李正,总觉得这小子说话讲一半留一半。
“以前朕来找你的时候你都是三缄其口,这一次怎么突然这么大方了。”
李正感叹道:“其实我是一个好人。”
“……”
“这么说吧,你就当我这一次大发善心,主要是我也不想哪天吐蕃人要真打来了,你朝中那些言官又没什么本事,省得你天天来烦我。”
天天来烦他?
还是第一次有人敢这么对自己说话。
程处默面色发白,李正竟然敢这么和当今陛下说话。
总是说我瓜,现在看来李正比我更瓜。
程处默心里暗暗想着,李正你等着倒霉吧。
李世民黑着脸离开,莫非在李正的眼里朕的那些大臣都是酒囊饭袋不成!
心中越发后悔这一次来找李正。
就看着李世民离开,程处默又愣了,“陛下就这么走了。”
“不然呢?难道我还要请他吃饭吗?”
“不对呀?陛下竟然没有怪罪你。”
程处默狐疑地观察李正,“莫非你真的是陛下的结义兄弟?”
跟谁做兄弟都可以,做李世民的兄弟就太倒霉了点。
李正接着鼓捣自己的造纸术。
等李世民回到长安,立刻召见了秦琼与房玄龄。
整理出近些年关于吐蕃的奏报,李世民一份份看着。
房玄龄来到甘露殿,“陛下!”
李世民一边看着奏章说道:“玄龄,你觉得吐蕃的现在兵力有多少。”
见李世民这么说,房玄龄想了想说道:“据传闻有数十万雄兵。”
秦琼也来到甘露殿,“陛下!”
李世民又问道:“秦琼,朕问你,吐蕃人打仗如何?”
秦琼也是思量了好一会儿说道:“吐蕃打仗多用骑兵,打仗与马匪无异,没什么章法。”
拿出几份奏章,李世民说道:“近些年吐蕃似乎一直在打仗。”
房玄龄回答说道:“陛下,松赞干布想要一统吐蕃,这些年自然征战无数。”
“吐蕃长年都在内战,一直在消耗兵马,你们说吐蕃真的有数十万雄兵吗?”
听到这话,房玄龄眼神闪过一丝疑惑,“有数十万兵马,这话是禄东赞亲口说的。”
秦琼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说道:“陛下,末将以为吐蕃没有数十万雄兵。”
房玄龄看向秦琼说道:“翼国公的意思是吐蕃在虚张声势?”
秦琼点头,“若是吐蕃真有这么多兵马,吐谷浑撑不到现在,何况是元气大伤的吐谷浑,吐蕃也迟迟没有拿下。”
听秦琼这么一说房玄龄也明白了。
吐蕃想要拿下河西走廊,应该趁着吐谷浑元气大伤一鼓作气拿下才是。
根本不会给吐谷浑派使者来大唐求援的机会。
禄东赞在唬人!
他们吐蕃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兵马。
一语点醒梦中人,秦琼立刻说道:“陛下,臣以为应当派兵进入吐谷浑查探消息,看战况如何自然就明白了。”
房玄龄也说道:“臣以为有更好的办法以探虚实。”
……
第二日,李世民召见了禄东赞。
禄东赞心中高兴当今陛下终于肯见自己了,却没有召见吐谷浑的使者。
一路来到太极殿,禄东赞向李世民行礼。
“尊敬的大唐陛下,我们吐蕃国君愿意和大唐结盟共同经略吐谷浑。”
禄东赞说完。
又看了一眼李世民神情。
空荡荡的大殿,没有朝臣,只有几个护卫而已。
见李世民面无表情又说道:“陛下,我们吐蕃愿意……”
“住口!”李世民突然喝道。
一声大喝,在太极殿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