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媚点头说道:“没关系,就当是历练自己了。”
李丽质笑了笑,“书院的学子都收的如何了?”
武媚回话道:“已经找了几个数术水平了得的学子,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去管我们买下来的工坊,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就会少很多。”
说完武媚拿出一本账目说道:“公主殿下,小女有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说。”
李丽质说道:“你说吧。”
武媚开口说道:“泾阳买下的这些作坊,不如都改做我们泾阳的名头。”
李丽质喝着茶水说道:“你觉得是将这些商铺都改个名头,换个面貌,告诉别人他们依旧是泾阳的了?”
武媚说道:“形成一个会盟,这样我们的力量可以更加牢固。”
李丽质思量了半晌说道:“这样确实会更好,也会让我们泾阳看起来更加强大,但是这有些太过招摇了,泾阳确实很大,但再这么招摇下去,势必会引起有些阻挠。”
《剑来》
想到这里,李丽质反倒又笑了笑,“你知道李正是怎么起家的吗?”
武媚摇了摇头,对以前的事情也只是听说过一些片面的消息,只知道在李正一无所有的时候,长乐公主便跟着李正了。
李丽质说道:“当初李正要了很多荒地,在这些荒地全部没有种出来粮食之前,李正只是开垦,直到收获之前李正都没有招摇。”
武媚低声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是,在我们没有形成绝对的强大的力量之前,不能让太多的人发现端倪,也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目的,只有我们掌握了绝对的力量之时,才算是时候。”
看着武媚的神情,李丽质稍稍点头,“你去把养殖场的账目整理一下。”
“喏。”
等武媚走开之后,李丽质专心看着眼前的账目,这些账目都在诉说着泾阳每日的变化。
养殖场的收益已经越来越高了,按照李正的计划质押的土地有六年使用期限。
这六年时间足够养殖场扩张。
肥皂作坊还是销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随着养殖场的扩张,李丽质意外的发现长安和关中的肉价也便宜了下来。
徐慧低声说道:“公主殿下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李丽质的目光依旧在账本上,她开口说道:“什么事情?”
徐慧看向院子里武媚整理着账目的身影说道:“每一次武媚和公主殿下说话,她都会显得很恭敬,而且这丫头似乎在模彷公主殿下的一举一动,眼神里对公主殿下都是崇敬之意。”
武媚是一个办事能力很强的人。
徐慧没说的是,长乐公主能够经营泾阳这么大的生意,对武媚来说公主殿下就是她的偶像。
武媚的性子里似乎带有一种天生的反骨。
只有在李丽质面前她才会表现的服服帖帖。
李丽质笑了笑说道:“我可能成为活出我在她心里的样子吧。”
徐慧点头说道:“这丫头志向真不小。”
李丽质说道:“平日里对她多照顾一些吧。”
徐慧收到话语稍稍一礼,“明白了。”
李正一边吃着馒头来到李义府的住处。
李义府的住处很乱,到处都放着那卷,还有很多图纸,已经一些名册。
这家伙现在还趴在桌子上睡觉,一旁的油灯也还亮着。
桌子上放着一本一本的花名册。
像是感觉到有人再看他,李义府稍稍睁开眼,见到是李正,他连忙站起身说道:“长安令,我昨晚实在是忙得太晚了。”
李正递给他一只馒头说道:“吃点吧。”
“谢长安令。”
李义府拿起包子吃着说道:“边关修缮的工程队伍名录我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的队伍可以分成五队,从玉门关,到雁门关,再到山海关,五个队伍三个方向,一共三百人。”
李正看着名册说道:“不着急出发,还要带上一些书院的孩子,尤其要挑一些精通物理方面的孩子,你可以让魏王帮你挑选。”
一边吃着馒头,李义府不断的点头。
“还有人手方面你用担心,除了工程队这边的人手,我可以让关外的默呕抽调人手,想来他现在空余的人手不少。”
如果默呕的人手可以来帮忙,那就太好了。
李义府说道:“听说默呕手上有数万兵马?”
李正说道:“数万兵马倒是不可能都派来,不然人家还以为有人要攻打大唐了。”
李义府尴尬地笑了笑说道:“长安令说的是。”
默呕银矿就快要挖完了。
银矿的开挖工作结束了之后,他手中自然有很多闲置下来的人手。
这些人手都是劳动力。
李正拿出一张地图铺在桌桉上。
当地图铺开之后,李义府瞪大眼睛看着,从东起的山海关一直向西,很跨整个中原,一直到玉门关以西的所有关隘都跃然于纸张。
而且山川的走势河流还有关隘的路线都很清楚。
李义府看着图纸说道:“有了这个图纸之后,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的时间成本。”
李正说道:“你看有些关隘地势平坦,修建起来比较方便就不需要太多的人手,而那些在山川之上的关隘反倒要增派人手,可以让默呕的西域人去采集石料来修缮工事。”
“中原以西这一片直到东突厥的西部,默呕的人手都可以用来帮忙,至于东突厥的东部这条线,不妨去找阿史那商量一下看他是不是有兴趣合作”
听完李正的话语。
李义府脑海中想像着边关修缮的画面。
又有些迟疑,李义府说道:“阿史那会来帮忙?就不怕他们反水吗?”
李正说道:“让他们知道给我们大唐打工就能吃饱饭,谁还要打仗呀,让996干活干到没力气打仗为止,再说了有朝中的派来的督工看着。”
“也是。”
李义府心中有了大致的章程,“长安令,如果真要这么办的话或许不用六年就可以完工。”
“适当可以控制速度,凑满六年,我要那片土地还有大用。”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来看热闹的李世民
除了村子里的芒种,老村长已经开始组织村民开垦荒地。
赶着时节要把田地开垦好,再把粮食种下。
垦荒这种事情老村长非常的上心,以前老村长这一辈人都已经穷怕了。
要是有能种的地,把粮食种子种在地里才是最踏实的。
李治和狄仁杰带着一些书院的孩子开始布置着这一万八千亩地。
李世民再次来到泾阳,看着眼前泾阳坊市的热闹对身边的房玄龄说道:“这泾阳坊市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啊。”
房玄龄回话道:“自从泾阳与洛阳的道路修好之后,又不少商客从洛阳来,只用十多天的就可以到洛阳。”
李世民迟疑着说道:“以前需要多久。”
“以前需要一个月的路途。”
洛阳也是一座大城,不论是从汉开始还是南北前隋时期,洛阳的繁华一直都在。
李世民低语道:“李正为了修这条路也是为了生意。”
房玄龄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可能陛下现在也明白了李正修建这条路的真正意义。
泾阳的道路与洛阳相连这可不仅仅是生意上的区别。
就像是现在从长安出兵,前往洛阳同样只需要半月时间。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说要不要多修几条这样的道路。”
房玄龄低声说道:“如今长安调动兵马前往洛阳如果急行军半月之内就可以抵达洛阳,这样一来朝中对洛阳的控制就更强了,如果再多修几条这样的道路,横贯东西南北,天下皆在陛下手中。”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中原这么大,谈何容易。”
以前都说征召民力的坏处。
但谁又能看到后世千秋之后的益处。
李正的这条路连接长安和洛阳,一条平整的官道直插中原腹地洛阳。
这不仅仅为了李正他自己的生意,这更是巩固了权力,如果中原发兵刀洛阳只要半个月。
洛阳一带想要出现乱子没这么容易。
有人想要造反也要掂量掂量这条官道的重要性。
房玄龄心中有一个图景,如果一条条的大路通往中原各地,这世上是不是就会没有叛乱。
权力会更稳定,兵力的快速输送可以让一地的战乱在出现的之初就能快速扑灭。
李世民在泾阳坊市的一个铺子坐下。
吃着这里的酒肉。
一边喝下一口羊肉汤,李世民舒坦地长叹一口气,“还是泾阳的味道地道。”
房玄龄低声说道:“李正为了这个坊市动了不少的心思。”
“客人,以前我也在长安买羊肉,可长安租子太贵了,这里便宜咱们就都来这里。”
李世民又喝下一口酒水,对房玄龄说道:“你听到了吧,长安城的租子太贵了。”
长安城很多地产都在权贵们手中。
这些地产也是权贵们的收入来源。
也是盘剥普通人的工具之一。
一旦租子上涨,这种小商小贩是最难生存的。
他们每日挣来的钱甚至都交不起租子。
这这种事情能告谁呢。
告权贵吗?
告了有用吗?
普通人没得选。
吃饱之后,李世民这才朝着泾阳村子里走去。
从泾阳的后山走下来,远远望去就能看到一片人在田地里忙碌。
这场面房玄龄看了也是心头一阵触动。
上千人在田地里种地开垦,田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麓才到头。
知道李世民来了。
李义府急急忙忙钱来迎接,“拜见陛下。”
李世民一路走着说道:“李正呢?”
李义府说道:“这段时间长安令都很忙,眼下应该在开垦陛下赐下来的土地。”
“什么叫朕赐给他的,那是朕抵押给他。”
李义府尴尬地笑着又说道:“陛下这边请。”
李世民一边走着说道:“好大的胆子,竟然觉得朕会赖账。”
一边骂骂咧咧,李世民跟着李义府找到李正。
李正坐在一棵树下烤着一只野兔子,一旁还坐着程处默。
程处默刚给孔颖达送行回来。
他手里拎着一只大羊腿,看起来狂野很多。
“妻子和孩子已经回家了?”
李正一边给烤兔子翻着面说道。
程处默的妻子就是孔颖达孙子,这一次孔颖达去世,对她孙女的打击挺大的。
程处默一边烤着羊腿,一边往上面撒着辣椒粉。
李世民走到近前说道:“你们两个够惬意的。”
见到李世民来了,李正和程处默稍稍一礼便又重新坐下。
李世民闻了闻烤兔子的味道说道:“这个烤兔子闻起来不错。”
李正撕下一只兔腿递给李世民,又给房玄龄另外一只兔腿。
“陛下怎么有闲心来泾阳了。”
李正给兔肉分给李义府。
程处默不仅往烤羊腿上撒了辣椒,一只手提着羊腿,一只手拿着辣椒。
一口羊肉一口辣椒嚼着,狂野的样子让人咋舌。
来时已经在泾阳坊市吃过了,李世民还吃着兔腿肉,这个兔肉烤的确实好吃,不论是火候还是调料,都是上等的。
李世民的目光看向李正,“近日朝中平静,也没什么大事,朕闲得慌就来泾阳散散心,你不欢迎。”
李正皮笑肉不笑,“岂敢岂敢。”
这李世民话里似乎带着一些得瑟。
李世民又说道;“朕听说你的泾阳这几日忙得不可开交,知道你这个女婿一定已经忙得团团转,朕来关心关心自己的女婿不应该吗?”
李正皱眉说道:“我怎么感觉陛下像是来看热闹的,知道我很忙就想来取笑我?”
“朕是那种人吗?”
“不像吗?”
程处默看了看李世民又看了看李正,再次嚼下一口辣椒,生嚼的那种。
对程处默来说这红彤彤的辣椒和一般的菜没什么区别。
惹得李世民时不时侧目要看一眼程处默,这吃法光是看着就让人感觉辣得慌。
也不知道这小子怎么吃得下去。
自从泾阳有了辣椒之后,程处默每顿饭都离不开辣椒。
李世民吃完兔腿上的肉有些意犹未尽,“如果你泾阳实在忙不过来,朕可以让朝中派人帮你。”
《剑来》
“当真?”
“君子无戏言。”
李正换了一个坐姿,“现在我们泾阳需要的是高精尖人才,比如说杜尚书。”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书院学子的理念
李世民说道:“杜如晦如今在朝中身兼数职,怕是一时间离不开。”
房玄龄站在一旁,心说李正的胃口倒是大。
杜如晦身居朝中要职,如果杜如晦离开朝堂,眼下还真没有人可以替代他的位置,以前杜如晦病重的时候陛下想过一个人选,如果杜如晦病逝,长孙无忌可以替代杜如晦位置。
现如今杜如晦的病情得以好转。
又因为长孙无忌的妹妹又是当今皇后。
避免非议上,又或者别的,陛下让朝堂和长孙无忌之间保持着距离。
尽管现在朝堂上有很多长孙无忌的门生。
但长孙无忌他自己并没有身居要职。
只不过是在中书省给了一个位置。
李世民的回答没有出房玄龄的意料。
程处默吃完了手中的羊腿,起身说道:“陛下,在下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示意程处默可以离开。
李正说道:“口口声声说着朝中可以帮忙,我要人你又不给我?陛下你是拿我寻开心?”
李世民颔首说道:“不如这样,你让你书院的孩子参加科举,朕可以让你挑选其他的。”
李正尴尬一笑,“泾阳的孩子实在是不适合科举。”
李世民咧嘴笑道:“你不让书院的孩子试试吗?朕觉得那些孩子还是都挺不错的。”
吃完手中的烤兔子肉,李正思索着说道:“我要十个文吏,我可以让书院年纪合适的孩子去参加科举。”
李世民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稍稍点头。
“那就这么说定了,朕随便走走。”
“陛下请便。”
瞧着这里的场面,房玄龄跟上李世民的脚步。
看惯了宫里的殿宇。
看腻了长安城的繁华。
偶尔出来看看着眼前的山水人间,不失得为一件美事。
李世民对房玄龄说道:“科举的事情就安排下去吧。”
房玄龄稍稍点头,“那十个文吏的事情……”
李世民开口说道:“朕要的是他书院的学子,弘文馆挑选十个文吏给他就是。”
“喏!”
朝中本就是用人之际。
核心的官吏,李世民当然不愿意交给李正。
李世民想要的是真正的青年才俊。
回到长安之后,房玄龄便开始为了科举的事情忙碌。
开垦荒地的事情还需要时间,一万亩地开垦哪有这么容易。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荒地的开垦这才停下。
村民们忙了一天,纷纷回家。
李正和村民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大牛说道:“老师那一万亩地都用来种粮食吗?”
李正点头,“作坊和养殖场的扩建用八千亩地暂时够了。”
算上这一次朝中的质押土地,泾阳的土地面积已经一路延伸到了渭水河。
魏征听说泾阳有这么大的土地,很讶异。
不过转而又听说这是朝中质押给泾阳的土地,为了修缮边关。
这件事确实做得没什么问题。
朝中还不用到处征召的民力。
百万贯的银钱也不是小数目,朝中这么做倒也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那些土地是质押的,又不是泾阳名下的。
魏征有些迷茫,这件事找不到弹劾的方向。
李正来到书院和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