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正稍稍点头,“现在看起来确实不够,所以泾阳的工业区也只是权宜之计,主要是为了掌握技术,专研技术,书院的学子掌握几何学,这是我们能够掌握五金技术的好基础。”
阎立本疑惑地说道;“权宜之计,长安令还有另外的打算?”
李正笑了笑说道:“吐蕃的上千顷土地还在我手里,如今的吐蕃短时间内拿不出钱;来赎自己的土地,五百万贯他能这么容易拿出来吗?”
见阎立本依旧是一脸疑惑,李正解释道:“以后我想把更大的工业区往西北搬迁,在吐蕃一带建一片更大的工业区,让西域人每天给我们九九六干活。”
泾阳土地紧缺,即便是李世民给了几千亩地。
阎立本更加地担忧的是眼下的泾阳发展,对李正来说就是一个无底洞。
随着泾阳的版图越来越大,李正需要的土地和各种资源越来越多。
而且眼下大唐所掌握的技术根本不能满足李正的需要。
好在李正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民生而去。
为了让人们过得更好,不论是肥皂和书院。
李正都没有违背这个初心。
阎立本低声说道:“我会留在泾阳帮助你建设,当然我也在你的书院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很感激你,但我希望你的所有建设都是为了让人们过得更好,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李正看向阎立本,“当然。”
这么多年以来,李正确实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三人简略说了关于接下来泾阳改建的过程,布置完地图,阎立本长出一口气,这才建设完加工厂不久,不说边关的修建工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眼下就是泾阳几个区域搬迁,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
身为匠作世家出来的阎立本,一次一次挑战着自己的匠作上限。
以前都是简单地设计一个宫殿。
简单地建设一个房子。
但是在泾阳接手的工事一次比一次大,动辄几千人的大工程。
不过每一次工事完成之后都有新的体悟。
不像是在宫中修建一个工事无非就是那几样技术。
学到头了。
也只有在泾阳才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提升。
宫中建设殿宇是为了帝王。
但是李正修建工事是为了更好地民生。
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也是阎立本放下朝中官职来跟着李正的一个重要原因。
阎立本收好图纸说道:“这就去安排人办事。”
李正说道:“麻烦阎大匠了。”
阎立本摆手说道:“无妨。”
等阎立本走之后,李义府拿出一份信件说道:“这是最近西域的各项动作已经王盛给他姐姐的信件。”
李正拆开信件看着,也不顾他姐姐会不会反对,李正看完之后长叹一口气,把信件收好。
李义府又说道:“长安令,在下有一件事情不解。”
“说吧。”李正看着大虎赶着马群。
李义府说道:“既然要建设工业区,长安令为什么不直接把工业区建设到西域去。”
李正一路走回家对他说道:“技术是需要培养的,我要在泾阳把技术培养出来,你看看那些铁匠纵然是有手艺,但要达到铸造锅炉的水平还是很吃力,我需要的不仅仅是铸造锅炉的手艺。”
李义府躬身说道:“原来长安令还有更长远的打算。”
看李义府又要拍马屁的架势,李正说道:“你赶紧去把人手组织好,耽误了作坊搬迁的工事,我拿你是问。”
李义府笑着说道:“一定办妥,一定办妥。”
说完李义府急匆匆离开。
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这个李义府做事还是这么不着调。
李正无奈摇头。
回到家中,李正把手中的信交给王乔儿说道:“这是你弟弟从吐蕃送来的信。”
王乔儿放下怀中抱着的账本,接过信件看信件已经打开了。
李正说道:“我随手拆开了,我也想知道他最近在做什么。”
王乔儿倒也不怪,温声细语说道:“这么做也是应该的。”
李正点头,“反正你弟弟现在在那边挺好的。”
王乔儿打开信件看了起来,看着信中的内容她原本静雅又清柔的神情立刻就变了,信中内容:姐姐,你是没事,李正这个禽兽没有对你做什么吧,我一定会在吐蕃好好活着,等我回来我定要将李正大卸八块,救你出来……
“这信长安令真的看了?”
王乔儿抬头神情木然地看向李正。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李夏?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当然看过了,你看看你弟弟过得多好,而且还能想着把我大卸八块呢。”
王乔儿神情犯难,“我……”
话还没说出口,王乔儿见李正满不在乎地进了屋。
手里拿着弟弟的信,现在可以确认了自己弟弟在吐蕃过得很好。
而且也没有性命之忧。
只是过了这么久了,没想到自己的弟弟还对李正这么记恨。
看李正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王乔儿站在原地心里有点悲凉,又有点愧疚。
回头看去,王乔儿发现李正已经进了他的书房。
壮起自己的胆子,王乔儿走入李正的书房。
李正皱眉看着看着书,见到王乔儿来了问道:“怎么了?”
王乔儿躬身说道:“小女替弟弟向长安令道歉。”
李正感慨着说道:“不用了,年轻人谁还没点脾气。”
年轻人?李正也不过比王盛大了几岁。
王乔儿这才离开书房。
李正苦恼地放下手中的书,她的衣领有点太低了。
过了立夏之后,关中的天气热了起来。
泾阳的大建设还在继续。
这些日子忙得不可开交。
重新来到账房,王乔儿接着忙手头的事情。
武媚疑惑问道:“刚刚和长安令是怎么了?”
王乔儿摇头说道:“没什么,就是弟弟从吐蕃来信了。”
武媚稍稍点头。
徐慧听着两人的对话,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整理好眼前的账本,三人才松了一口气。
今天的账目总算是做完了。
如今泾阳的书院学子也会在书院帮着处理泾阳的账目。
手头上的事情不像以前这么繁杂。
几人只要处理交上来的总账进行核对就好了。
武媚也有了时间去安排收购作坊的事情。
王乔儿和武媚一起走出院子。
走在村子里,王乔儿说道:“长安令还真是活得豁达呀。”
武媚说道他确实和很多同龄的男子都不一样。
王乔儿说道:“长安城那几家大商户如何了?”
武媚低声说道:“眼下他们不答应,不过已经和下游的商户打好招呼了,他们不答应也要答应。”
一起共事这么久,王乔儿了解武媚。
武媚做事的手腕很强硬。
泾阳确实需要这样的手腕。
徐慧是一个能善后的人。
也需要李丽质站在后方稳住全局。
泾阳的经营需要这个局面。
立夏之后天气热了很多。
一声汽笛声在铁匠坊响起,李正和李治看着这个新锅炉。
这个锅炉比现在印刷坊现在在用的锅炉小了不少。
但若干铸造精度也很好。
李治琢磨着说道:“现在看来我们可以加大产量了。”
说完他看向李正。
李正喝着茶水似乎这件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李治冷哼一声说道:“你是不是想说锅炉是我造出来的,怎么安排是我的事情,和你没有关系。”
…
李正感慨道:“晋王殿下深知我心,那么我就不用多说了。”
还真是这样……
李治突然感觉自己说了一句废话。
嗯,他在欺负我!
尽管李治很不愿意去安排锅炉的后续铸造事宜。
他还是苦哈哈地安排制作流程了。
招收了铁匠之后,人手的问题缓解了很多。
铁家三兄弟做铸造锅炉的工程师,李治做总工程师。
其余铁匠提供铸造手艺。
一个锅炉工程部门就有了雏形。
立夏时节,原本是农闲的时候,但泾阳开足了马力到处都在建造。
李正坐在家中正看着书。
李丽质走过来说道:“你在看什么呢?”
如今的李丽质已经隐约有了孕相。
她穿着宽松的衣服,坐在一旁。
李丽质说道:“孙神医说过有了孕相之后也要多走动。”
考虑了一会儿,李丽质说道:“你还没给我们的孩子取名字呢。”
李正把手放在李丽质的小腹上,现如今还没有胎动的迹象,皱眉说道:“现在是立夏了,就叫他李夏。”
“李夏?”李丽质思量着说道:“好随便的名字。”
李正说道:“越随便的名字越好养活。”
李丽质轻声笑着,心说家里这么多银钱了还养不活孩子?
李江山看着李正和李丽质坐在一起,李夏?
将来长安令和长乐公主的孩子叫李夏?
李江山暗暗记下,她的目光看向幸福的李丽质和李正,心中有一种羡慕。
不过回过神来,李江山很疑惑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还是第一次体会到这种酸楚。
就像是当初李正和自己说过,你难道从没想过为自己而活?
站在屋顶上,李江山看着整个泾阳村子,自己难道真没想过为自己而活。
为自己而活是什么样子?
天空响起了雷声,天空阴云密布雷雨要来了。
“杀手姐姐,雷雨天不要站在屋顶上。”
李正的话语打断了自己的思绪。
低头看去,看到李正和李丽质正在看着自己。
李江山从屋顶跳下,然后一路朝着长安方向走去。
李丽质知道家中有哪些侍女是父皇和母后的眼线。
那些人可以信任,那些人不可以信任。
雨水很快就落了下来。
家中的侍女赶忙把衣服全部收入家中。
小兕子从书院急匆匆回来,看到李丽质便扑入了她的怀中。
李丽质溺爱地看着小兕子说道:“今天怎么这么早从书院回来了?”
小兕子笑着说道:“我马上就要升高年级了,准备考试就可以了。”
说完她又把耳朵贴着李丽质的小腹说道:“小宝宝长大了没有。”
李丽质低声说道:“哪有这么快。”
李正看着一份份书信,这都是边关各个工程队送来的开工情况。
开工的情况大体看起来还算顺利,有几处地方有些困难,好在能够克服。
泾阳工程队先到施工地点,首先就是建造施工设施。
并不像别人那样说干就干。
对泾阳的工程队来说还要先勘察地形,然后对照设计图进行实地的施工设计,再是建造施工设施,准备好一切才开始建设。
李丽质怀胎已经是第五个月了,从春季到立夏,李正思考着这个时节是不是应该吃茶叶蛋了。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不论男孩女孩
李正从厨房中拿出一些鸭蛋,煮一锅茶叶开始煮茶叶蛋。
李丽质帮忙着洗鸭蛋。
茶叶的香味从锅里出来,李正问道:“最近孕吐好点了没?”
李丽质把洗好的鸭蛋放入锅中,“好多了,没之前这么严重了。”
两夫妻坐在小炉子边,低声说着话。
家中的侍女看着这一幕纷纷投来羡慕的神情。
夫妻俩坐在一起还像是热恋时的样子。
长乐公主和长安令的感情能够一直这么好,人生夫复何求。
李正思量着说道:“我怎么感觉是个女儿呢。”
李丽质笑着说道:“人家都希望生长子,你怎么就想要一个女儿?”
李正思索着,“长女是个女儿好,姐姐容易管得住弟弟,我们又不是只生一个。”
李丽质拧着李正腰间的软肉说道:“你还想我生几个。”
“多生几个热闹!”
“又不是你生!”
李丽质俏目瞪着。
李正小声问道:“孙神医看得出是男孩女孩子吗?”
锅中的水沸腾,鸭蛋也跟着在锅里翻滚,李丽质的目光看着锅里,“哪有人真的能够从脉象中就看出男孩女孩?孙思邈都没有这种本事,多半都是骗人的。”
李正所有若思点头,“不论是男孩女孩,反正咱们孩子的生活水平不能低。”
李丽质坐在李正身边温柔地笑着。
茶叶蛋出锅,李正坐在院子里剥着茶叶蛋,又把天工开物拿出来看着。
在天工开物作咸篇有记载工业制盐的方式。
汉代齐民要术中也有制盐的方法。
但没有明代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那么详细。
初具工业规模的明代,盐的产出也高了不少。
其中最大的产出就是海盐的发展。
如今大唐盐贵,贩盐更是一种重罪。
虽说早年前已经把制作细盐的方式告诉了李世民。
但这么制造海盐的方式,不论是产出还是规模都没有海盐大。
如果没有完善的海盐提取方式,嗮出来的海盐是苦的,其中还有很多杂质没有提炼干净。
明朝的时候就有海盐大规模地生产了,在海禁之前也造就了沿海的富裕。
李正翻过一页继续看着,将天工开物中有关海盐提取的方式记录下来,递给正好要走出院子的李治。
接过李正递来的一卷图纸,李治好奇说道:“这是什么什么。”
李正搁下手中的笔说道:“你皇兄,也就是魏王殿下,他的红颜知己发现了海盐提取之法,从此大唐的盐产出可以提高数倍,实在是可喜可贺,盐价便宜了,天下生民的日子过得更好了。”
“是吗?”
李治看着图纸上的内容。
李正又说道:“确实如此。”
看着墨迹没干的图纸,李治冷笑道:“呵,明明就是你做的图纸。”
李正说道:“魏王殿下说笑了,这明明魏王殿下的红颜知己所画。”
李治提着图纸说道:“你骗人,明明上面的墨迹都没有干,就是你刚刚画的。”
李正惆怅着说道:“最近天气比较潮。”
“你当我的是傻子吗?”
“你怎么这么多话。”
“哼!”
李治一跺脚提着图纸离开,来到书院就把图纸交给了李泰,“李正说这是皇兄的红颜知己所画的。”
李泰皱眉看着图纸,上面还有不少的注解,“这都是啥呀。”
李治看着图纸说道:“这是海盐的提取方式。”
“海盐?海水不是苦的吗?”
“齐名要术记载中的海水确实苦的,但李正说这是海洋提取方式,就应该是的,海水取之不竭,可想而知这图纸的价值有多大。”
李治低声说着。
李泰满意地看着图纸又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说道:“还是你聪明。”
李治好奇道:“皇兄是不是又要欠李正人情了?”
“一口一个李正,他是你老师,以后要叫老师!不要显的没礼数。”
知道皇兄和李正是穿一条裤子的,李治心中很清楚。
但长兄如父,李治又不好反驳李泰躬身,有气无力地说道:“皇兄教诲,一定谨记。”
李泰又说道:“李正虽说性子古怪,你从小也在泾阳长大,要记住李正的教诲。”
“明白了。”
李泰又拍了拍李治的肩膀,“皇兄是没什么出息了,你以后可要好好跟着李正学本事,这小子一定还有很多本事没有拿出来,能多学点就多学点,这一次确实没想到他还有将海水变成盐的方法。”
大海汪洋,海水取之不竭,如果海水可以用于制盐,那大唐子民很快就可以摆脱吃不起盐的问题。
这可是一件福报。
对天下人来说那都是大好事。
李泰眼神火热,越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