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500章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500章

小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海汪洋,海水取之不竭,如果海水可以用于制盐,那大唐子民很快就可以摆脱吃不起盐的问题。
    这可是一件福报。
    对天下人来说那都是大好事。
    李泰眼神火热,越看越满意,越看越觉得自己的终身大事有着落了。
    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李泰收拾着图纸打算过些日子呈给父皇。
    一个女子走入李泰的房间,默不作声地把饭菜放在桌子上。
    李泰对她说道;“坐下来一起吃吧。”
    她站在一旁拘谨地说道;“小女怎能和魏王殿下坐在一起。”
    看着她的面容,李泰低声说道:“你这是何苦?”
    她笑了笑没多说什么,转身走出了房间。
    李泰追到门口说道:“这辈子,我绝对不负你!”
    她的脚步停下,站在原地好一会儿也没回头。
    在李泰的目光下又加快脚步离开。
    吃着眼前的饭菜,这些都是她亲手做的菜。
    将眼前的饭菜吃完,李泰便急匆匆离开了书院,一路朝着长安城而去。
    敢面对的事还是要面对,李泰一路来到长安前。
    三年了,已经三年没有来过长安城了。
    看了一会儿长安城的城墙,李泰迈开脚步一路朝着城门走去。
    宫中,王鼎急匆匆来到李世民身边说道:“陛下,魏王殿下来了,现在正朝着承天门走。”
    李世民低声说道:“倒是难得他能从泾阳的书院中出来。”
    王鼎躬身说道:“陛下,魏王殿下是一个人来的。”
    李世民批阅着奏章说道:“你去城门迎接他吧。”
    “喏!”
    说完,李世民抬头又说道:“对了,承乾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王鼎回话道:“禀陛下,太子殿下这些日子经常在中书省帮着处理政事。”。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都会谈条件了
    李世民说道:“把李泰带来。”
    “喏。”
    王鼎一路走到殿外,朝着承天门走去。
    这才刚刚走到承天门,就看到李泰快步朝着这里走来。
    王鼎笑呵呵说道:“魏王殿下这是来见陛下?”
    李泰点头说道:“那是自然。”
    “陛下已经等着了,魏王殿下请吧。”
    跟着王鼎一路走入承天门。
    宫中还是往日的样子,不像泾阳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变化。
    相比泾阳,宫中似乎一直都是一尘不变的。
    李泰并不喜欢这种感觉,可能是习惯了书院那种一直能够做出来新东西的原因,反而眼前的皇宫看着有一种很陈旧的感觉。
    一路走着,李泰也见到了李承乾。
    如今的李承乾也有了胡渣。
    兄弟俩相遇脚步,李泰看着他说道:“好久不见了,皇兄。”
    李承乾也看着李泰,“这么多日子不见你,你没有以前胖了。”
    “皇兄说笑了。”
    李泰重新站直身子说道。
    李承乾释然地笑了笑,“孤还是喜欢你以前的样子,快去吧,父皇就在甘露殿等着你。”
    王鼎看得出来太子和魏王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
    如今李泰已经离开长安,一直都在泾阳的书院中。
    李泰的这个态度已经说明了,不会再和李承乾相争。
    李承乾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好好坐着太子之位。
    其中芥蒂就在,李泰在泾阳,泾阳有谁?有李正。
    太子不可能不对李正忌惮。
    这兄弟俩的关系看来是好不了了,王鼎长叹一口气。
    李泰一路走着说道:“太子这些日子一定吃得好睡得好吧。”
    王鼎尴尬地笑着说道:“老奴也不是很清楚东宫的事情。”
    不屑的笑了笑,李泰加快的脚步,“这长安城还有你不知道的事情?你就不要装了。”
    王鼎只能依旧摆着一副笑脸,没再说什么。
    来到甘露殿前,李泰看着昏暗的殿内迈步走入。
    许久没见父皇,李泰躬身说道:“儿臣见过父皇。”
    李世民点着头说道:“许久没来宫里了。”
    李泰开口说道:“书院事情太多,脱不开身是儿臣疏忽了。”
    李世民拍了拍身边的靠椅说道:“坐吧。”
    在李世民的身边坐下,李泰看着李世民的神色,“父皇,你有一根白发。”
    李世民也四十多岁了,他皱眉说道:“是吗?”
    “儿臣帮你拔了。”李泰伸手拔出一根白发。
    李世民看着这根白发说道:“不知不觉过去这么多年了。”
    王鼎看着眼前魏王与陛下之间的亲情,安静地在一旁,太子和魏王关系不好,可眼前这父子之情不就是人间的温暖吗?
    都说皇家无情,魏王还能帮陛下挑白头发。
    就像是寻常人家的父子一般。
    这才是最好的结果,皇子公主们还有陛下与皇后都平平安安的,对王鼎来说比什么都好。
    …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奏章,“这一次来有什么事情?”
    李泰拿出图纸说道:“儿臣想要进献一份海盐提炼之法。”
    图纸铺开在桌桉上,李世民看着说道:“朕也在古籍上看过关于海盐的记载,只是都说海盐很苦。”
    李泰回话道:“那是因为提取方式不同,海盐很苦是因为,海水中的杂质没有去除干净。”
    “这都是书院的知识。”
    李泰站到一旁心里说道:“不瞒父皇,儿臣结识了一位红颜知己,是她进献的海盐提炼之法。”
    李世民稍稍点头。
    李泰又说道:“那女子虽是寻常人家,但儿臣不能辜负她,也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李世民沉默半晌,久久没有说话。
    甘露殿内又安静了下来。
    见父皇久久不说话,李泰跪下来低头说道:“还请父皇成全儿臣!”
    李世民的目光依旧在图纸上,“你知道皇家的婚事不是小事,你也不是不可以娶她,只是她不能做你的正妻。”
    李泰闭着眼又重新睁开,“父皇,那儿臣只要此妾,愿意一生不再娶妻。”
    目光看向李泰,李世民看着李泰许久说道:“都长大了,一个个都能跟朕谈条件了?”
    李泰还是跪在地上。
    李世民重新抬起头说道:“丽质也是,高阳也是,你也是,朕的孩子还真没有一个省心的。”
    喝下一口茶水,李世民又说道:“这海盐提取图是李正的手笔吧。”
    李泰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只是沉默地跪着。
    李世民将这份图纸收起来,“有了这个图纸,一年可以有多少海盐,朕要能吃的海盐。”
    李泰回话道:“书院估算过,如果时节一年可产海盐三万石,规模越大越多。”
    又是书院的事情,每一次面对书院,李世民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书院是个被天下读书人千夫所指的地方。
    书院更是有这么很多新奇的东西,还能提高泾阳的民生,商业也很兴盛。
    李世民低声说道:“很久以前,朕又一次去泾阳见到那里的房子上写着一句话,知识创造财富,你在书院这么久,你也这么认为的吗?”
    李泰回话道:“父皇知识不仅仅可以创造财富,知识更可以让大唐更强大,让大唐更国富民强!”
    “好一个国富民强。”李世民眼底终于有了一些光,“这海盐图这么大的一份礼,朕也不能不收,朕给你一年时间,让书院的人去提取海盐,一年不用三万石海盐,如果有一万石海盐,朕也可以给她一个郡主身份,成全了你。”
    李泰行礼朗声说道:“谢父皇成全。”
    李世民把图纸重新交给李泰,“去见见你母后吧。”
    “喏!”
    李泰行礼走出甘露殿,朝着立政殿走去。
    王鼎跟在身边,李泰脚步很快,一边走着说道:“王鼎,本王警告你,不准去打扰她的亲人。”
    知道李泰的意思,王鼎回话道:“魏王殿下放心,老奴知道分寸。”
    李泰走到立政殿,迈步走入见到了正在看着书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看到李泰笑道:“瘦了。”
    李泰快步走上前,看到母后眼角的皱纹低声说道:“母后,父皇答应了。”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泾阳的未来规划
    长孙皇后笑着说道:“你们都长大了,父皇和母后都是放心的。”
    李泰点头说道:“我不会和太子争了。”
    宫女站在一旁给李泰倒上一杯茶水。
    长孙皇后看着李泰说道:“母后也都知道了,这场婚事就不经过礼部了,父皇和母后会来参与,宗室不一定赞同你的婚事,你妻子的名字会记录在宗室,但也只能是这样。”
    皇子婚事不是小事,而且还是嫡子。
    李泰低下头,“多谢母后安排。”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早点回去吧,书院还有不少事情等着你去办。”
    “那儿臣就先告退了。”
    李泰向长孙皇后躬身行礼,然后走出立政殿。
    宫女站在一旁说道:“皇后,不留下魏王吗?”
    没和李泰说的是,陛下会默许他留在书院是因为泾阳需要陛下的人。
    虽说李泰是自愿去泾阳书院的,陛下也没多说什么。
    因为李正和陛下之间的忌惮。
    这也是为了以后着想,如果考虑最坏的结果,陛下希望让公主和皇子们成为李正的眼线,与其说是眼线,更像是一种与皇家之间的纽带。
    陛下想要借此控制李正,让李正服从。
    对陛下来说这都是为了大唐江山,对自己这个皇后来说,尽可能想要让亲情还维持着。
    至少让整个皇家不这么的无情。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孩子都长大了,哪有一直留在身边的。”
    说出这话长孙皇后脸上带着笑容,“青雀长大了,能有自己的想法了,相信陛下也清楚也明白。”
    宫女低着头不再说什么。
    李泰没在长安久留,回到泾阳之后就去了马圈见李正。
    刚到了马圈,李泰对大虎说道:“有酒吗?”
    大虎看向李正。
    李正示意道:“去拿点酒水吧。”
    两坛烈酒放在桌桉上,李泰先给自己满上一碗,灌下一口烈酒李泰长出一口气,“父皇同意了。”
    看李泰高兴的模样,李正也喝下一口酒水,“这几天泾阳要开个会议,书院这边的人由你出面参加。”
    “可以。”
    李泰又灌下一口酒水。
    酒喝得并不多,李泰却喝得很醉,到了下午的时候他已经是酩酊大醉了。
    李正扛着他回到书院把他丢回自己的房间。
    看着站在门口的那个女孩子,那女孩礼貌地行礼道:“见过长安令。”
    李正对她说道:“照顾好他,胖子虽然平时不着调,但还是很靠得住的。”
    那女孩低着头没再说什么。
    李丽质正在教着小兕子熟悉账本,李正坐在家中的摇椅上。
    好一会儿,小兕子就去她自己的房间做书院留下来的作业。
    李丽质在一旁坐下说道:“兕子对账目理解有些吃力,青雀那边有消息了吗?”
    李正捧着茶杯说道:“已经同意了,走一下过程就可以了。”
    “太好了。”
    李丽质长出一口气,心情平复了不少。
    李正看向她说道:“晚上想吃什么?”
    李丽质想了一会儿,“想吃点清澹的。”
    “我去做菜。”
    家里的食材都是新鲜的,李正来到厨房就可以直接动手做。
    李泰的婚事有了着落,就是制盐的事情就要提上日程了,李世民给了一年的时间,这件事可以让救灾东海的段纶去办。
    一家子吃了晚饭,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酒水后劲的缘故,李正就有些困了。
    来到自己的书房早早就睡下。
    贞观十一年夏季,李世民再次提议对明宫的建设。
    魏征向李世民递交奏章,“陛上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时,闻过必改少亏于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乃知贵不期骄,富不期侈,非虚言也……”
    兀长的一篇奏章诉说着劝谏当今陛下去奢从简,不要步前隋后尘。
    李世民只好暂且作罢。
    朝中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入了坊间。
    泾阳,李正坐在泾阳护卫队的一个房间中,坐着这里的有李泰,李恪,阎立本,李义府,许敬宗,大牛,张公瑾,程处默,上官仪。
    坐在这里的都是泾阳最核心的成员。
    李正开口说道:“大家好久没有坐在一起了,我们也好久没有好好聊聊了。”
    众人看着李正,看得出这一次聚集了这么多人,是有一些事情安排了。
    王玄策和薛仁贵如今还在军中,一时间也来不了泾阳。
    张公瑾笑着大家。
    李正把一张巨大的图挂在墙上,这是整个泾阳如今的布局,工坊,田地,住宅书院都在图上。
    众人也看着图纸感慨万千,不知不觉泾阳已经是这么大一个地方了。
    李正开口说道:“我打算让泾阳护卫队扩编,地盘越来越大,泾阳护卫队已经有些难以管理了。”
    程处默现在泾阳护卫队人手一共才两千人。
    李恪也说道:“确实应该增加一些人手。”
    事涉泾阳的护卫队,张公瑾安静的坐着,李正不会不知道老夫是陛下的眼线,他召集了这么多人来商谈,竟然也不避讳老夫。
    或者说李正是故意也想让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又或者说李正很信任老夫?
    这种信任让张公瑾觉得很舒坦。
    至少李正并不排挤自己。
    李正思量着说道:“护卫队人手增扩到五千人如何?”
    李恪摸着下巴的有些扎手的胡渣说道:“八千人吧,五千或许不太够。”
    李正看向上官仪,“我们泾阳现在的人口能够拿出这么多人手收入护卫队吗?”
    上官仪皱眉说道:“八千人有些困难,泾阳建设方面壮劳力几乎都在了。”
    李恪说道:“可以做轮换,四千人一轮,分成两轮人手相互交替。”
    上官仪这才点头,“需要好好规划一下人手。”
    李正说道:“上官仪和护卫队这边接洽一下,商量出一个章程。”
    上官仪点头说道:“没问题。”
    张公瑾看着这一幕,坐在眼前的这些人,上官仪可以管理泾阳的事宜,防卫方面有护卫队,居中调度有李义府,对外有许敬宗,甚至建设方面有阎立本,还有魏王李泰坐镇书院。
    整个泾阳看起来什么都不缺,这样的泾阳看起来让张公瑾越发讶异。
    一个五脏六腑俱全的泾阳,当初李正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将这么多才俊聚集在一起的。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各方要人
    安静的营房内,众人看着巨大的泾阳规划图。
    谈话一直到了午时,众人也有些饿了。
    程处默干脆让泾阳护卫队的伙夫把吃食都端了进来,众人一边吃着一边聊。
    程处默说道:“诸位,咱们护卫队的伙食虽然粗了一些,还是管饱了。”
    有菜有肉就不错了。
    而且和寻常人家的菜色没什么区别。
    众人吃完一顿饭食,谈话继续。
    泾阳护卫队扩编的事情,暂时有了着落。
    李正对众人说道:“东海那边还要兴建一个盐场,我打算再派一些泾阳的书院的学子过去,包括把锅炉也运到东海。”
    李泰打了一个饱嗝皱眉说道:“需要多少人。”
    李正琢磨着说道:“大致需要百来人,泾阳会付给他们月钱。”
    李泰思量了一会儿说道:“一百人倒是可以,但需要时间,泾阳最近还要准备一场考试,再过半个月。”
    其实盐场的事情,李泰也挺着急的,毕竟父皇也只给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时间需要把盐提炼出来,光是动工就需要一段时间。
    李正看向李义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