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也没客气,当即拿出一块银饼,“不过我要听你的真心话。”
李正面不红心不跳地收下银饼,“我不想做官是因为我年纪还小,而且做官风险太大,朝堂是一个龙潭虎穴,我没有背景没有靠山。”
把朝堂当作龙潭虎穴,李世民倒也不叫怪,寻常人对朝堂崇拜,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朝堂之下有多少争斗,李世民见多了,李正没说错。
“我再问你,你觉得当今陛下如何?”
“当今陛下啊。”李正一声叹息。
“何故叹息?”李世民又问道。
“当今陛下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人,他要顾及的东西太多了,他什么事情都想要做到最好,可前朝旧臣就他的成见太多,他想要别人认可他,有些在别人眼里是天理不容的事情,在他身上不过是形势所迫。”
这个小子虽然没有明说是玄武门之变,天理不容四个字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
李君羡慕几乎拔刀而起又被房玄龄给按下。
“这位老哥,你知道吗?其实我挺佩服当今陛下的,他有胆魄,敢作决断,能够深思熟虑,有非常明锐的判断力,有权有势,这种人要造反,他不做皇帝谁做皇帝。”
“就是,之后……”
说到这里李正停下了,之后的事情还没发生呢。
李世民听着他的话,表情很激动,为什么从来没有见过少年,他却像是很了解自己一般。
玄武门的事情一直自己心中的梦魇,说来自己也后悔过,可世上没有后悔药既然做了就没有回头路。
自己若不出手,怎么保证别人不是在想着除掉自己?
他们都在指责朕,谁又知道朕的苦衷。
自己的无奈有多少人懂,自己做了这么努力又有多少人看得见。
但是李正说得也对,自己成功了。
李世民眼神火热,舍我其谁?!有什么好后悔的。
“之后呢?你怎么不说了?”
李正叹息,“有些话我也不想多说,说多了是要掉脑袋的。”
李世民哑然失笑,又问道:“你觉得当今天下如何?”
“不咋滴。”李正摇头。
刚刚觉得这个李正很懂自己。
不咋滴?听到这三字仿佛一盆冷水浇在头上。
“这世间太平有什么不好的吗?”李世民反问道。
“看看大唐周边强敌环伺,吐谷浑狼子野心,吐蕃正在伺机而动,突厥虽败休养生息几年,他们还会卷土重来。”李正卷起裤腿对他说道:“还有那些五姓七宗,一个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且慢?”李世民打断他的话质问道:“你说吐谷浑狼子野心,吐蕃伺机而动,真有此事?”
“我开玩笑的。”李正咧嘴笑道。
李世民匆忙站起身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吐谷浑的防御一直很松懈,若是吐谷浑真有野心西北边疆会有大祸。
见对方急急忙忙要走,这家伙还挺大方的,李正对他又说道:“最近长安可能会有一场连下半个月的大雨,小心家里进水。”
李世民的脚步稍稍停了停,也没回头继续加快脚步向长安走去。
第十九章 诡异的大雨
回到长安,李世民心中忐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疏忽了吐谷浑的情况,一心想要应对突厥很长时间没有注意吐谷浑的动静了。
原本阴山大胜的喜悦一扫而空,吐谷浑是一个战略非常重要的地方,如今大唐要面对突厥对吐谷浑一方的注意力明显松懈了。
回到皇宫中,李世民对房玄龄说道:“把最近关于吐谷浑的一切情报拿来。”
房玄龄也躬身说道:“陛下,是不是安排人再去探探吐谷浑的虚实。”
李世民点头,光是这些日子的情报还不够,已经太久没有让人去打探吐谷浑的情况,现有的情报都是两三年前的。
想要证明李正说的是不是真的,还是说这个小子在诓朕。
他说近日长安会有一场连下半个月的大雨。
李世民来到钦天监,李淳风依旧在闭关。
见到穿着一身道袍的袁天罡,他已经很苍老了,一头的白发,眼神倒还算精神。
李世民开口问他道:“袁道长,近日长安可是会有大雨?”
袁天罡闭上眼,掐指算了许久说道:“陛下,臣夜观天象,近日长安不会有大雨,都是晴天,今年会是丰收的一年。”
李世民长出一口气,听袁天罡这么说心中莫名踏实许多。
“有人跟朕说长安最近会有一场大雨,朕这才来问问袁道长。”李世民说道。
袁天罡坐在星图上说道:“招摇撞骗的人不少,陛下应该不信那些谣言才是。”
“也对,也对。”李世民点头。
即然袁天罡都这么说了,李世民放心了不少,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说的话有几分可信?
回到自己的寝宫,李世民打算睡个午觉,一阵冷风吹开了自己寝宫的窗户。
急忙起身,李世民走出殿外看到的是满天的乌云。
几滴雨水落下,紧接着一场倾盆大雨。
真的下雨了……
袁天罡看着漫天的大雨,脸色惨白。
难道是自己算错了吗?
这不应该的……袁天罡又是算了一遍又一遍。
还有人比自己算得更准吗?
到底是什么人和陛下说今日会下雨的,连下半个月?
不可能。
袁天罡使劲摇头,“最近天象连下雨的迹象也没有,怎么可能会有一场连下半个月的大雨。”
像这种倾盆大雨应该下个一个时辰就会停止。
五个时辰了,大雨依旧在下……
袁天罡魔怔般地呆呆看着大雨。
一晚上过去了……
袁天罡使劲揉了揉眼睛,外面的大雨依旧在下。
第二日中午,还是没有要停下的迹象。
第三天,袁天罡看着大雨心说也该停了,这也太反常,邪性!
李世民等不了这么久,吐谷浑的最新情报一时间没有这么快传来。
在太极宫,李世民召集一众文臣武将议事。
“朕想往凉州增兵十万,以防备吐谷浑。”李世民开口说道。
吐谷浑?一众将领纷纷议论,吐谷浑不过是西北边陲的小国。
如今大唐在草原上大胜突厥,吐谷浑这种小国怎么敢来冒犯大唐?
“陛下。”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说道:“吐谷浑势单力薄,臣以为他们不会来犯,如今与突厥的大战刚结束,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不宜这般调集兵马。”
“陛下,臣附议赵国公所讲。”右武卫大将军侯君集也说道。
李世民看得出这些武将和大臣根本没有把吐谷浑这样小国放在眼里。
如今大唐刚刚大胜,吐谷浑怎么可能回来攻打大唐?
或许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李正说是吐谷浑狼子野心也没有说要进攻大唐。
看向房玄龄,李世民说道:“玄龄,你觉得需要增兵吗?”
房玄龄上前一步说道:“臣以为增兵未尝不可,如今大唐西北防线零散一旦吐谷浑发起进攻,边关必定难以应对,恐会失去凉州。”
长孙无忌听了立刻上前反驳道:“臣以为大可不必,增兵需要耗费太多的兵马粮草。”
“陛下!”房玄龄又说道:“一旦凉州有失,想要夺回需要耗费的兵马粮草可不只是这些,是上百倍的消耗。”
房玄龄和与长孙无忌争锋相对,两人时常意见相左,谁都看得出来,两人一直都在明争暗斗。
杜如晦上前说道:“陛下,臣以为增兵十万或许不用,可以增兵五万,一旦凉州有什么变故也可以用来防备。”
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也不再争执。
李世民当即说道:“既然如此,先发往凉州五万兵马以防万一。”
“陛下。”魏征上前一步说道:“臣要弹劾一个人。”
魏征一说话,李世民立刻来了精神问道:“谁?”
魏征开口说道:“臣状告程咬金的儿子,在长安为虎作伥,见人就揍,还讹人钱财,逼着人家买药。”
“有这回事?”李世民扭头看去,“程咬金?可有此事?”
正站在一旁神游的程咬金这才回过神,看了一眼四周:“咋了?”
对程咬金散漫又有些彪悍的性子,李世民见怪不怪了,“郑国公,告你儿子在长安为虎作伥,讹人钱财?可有此事?”
“他放屁!”程咬金大声说道:“魏征老儿,我程某人的儿子招你惹你了。”
隐隐还能看到程咬金的唾沫星子飘荡在空气中。
“子不教父之过!”魏征板着老脸说道。
“你有本事冲着某来,弹劾小辈算什么本事!”程咬金怒喝着。
大嗓门在太极宫殿内回荡着。
程咬金暴脾气嗓门大,太极宫殿内就回荡着程咬金的怒骂声。
魏征又是一个软硬不吃的。
李世民痛苦地捂着额头……
泾阳
李正和李义府正在指挥着村民开辟沟渠,这雨下得很大,不把水分流出去造成洪涝又麻烦,淹了庄稼也不好。
整个泾阳的男人都冒雨抢修沟渠,垒高泾阳河的河堤。
“这季节不该有这么大的雨才对?”李义府嘀咕着。
李正也知道在长安这个季节有这样的大雨很反常,反季节。
这种异常的天气在气象学历史中是有记录的。
那时还有流传,传说有龙王发怒,河间龙王什么的,很多版本。
第二十章 洪水与内涝?
历史上这场大雨造成了长安附近很多地方内涝。
大雨也就连下了五天,李世民再次来到泾阳,想问问李正吐谷浑到底会不会进攻。
能预言这场大雨,着实有些吓到了,这次来想要再确认一番。
李世民也带着斗笠打扮成普通人家,房玄龄一路跟随。
李君羡跟在一旁,也不知道为什么陛下要冒雨出来,天气乍暖还寒要是染了风寒得病了可怎么办。
走向泾阳县,远远可以看见这里有不少村民正在修建河堤。
长安附近水系发达,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瞧着情况李世民问房玄龄,“只是在防止洪水吗?”
长安这些年旱灾前几年刚刚有过,洪涝倒是好几年都没有发生了。
李世民看到也带着斗笠的李正,上前说道:“你这是在让村民修河堤?”
“又是你啊。”李正回头见到他。
李世民笑了笑,“你前些日子说长安会下雨,真的下雨了,你是怎么算到的。”
“这很简单,下雨前都会有一些征兆的,比如说看云,感受风,看虫蚁,一些老农也看得出来。”李正说道。
说完这些李正也有些心虚,应该能糊弄过去吧。
听完李正说的,李世民笑着心里却不是很相信,一些老农确实能看出一些征兆判断会不会下雨。
但是老农能够预言一场雨下这么久?
这小子没说实话。
李世民心中笃定。
李世民问:“你让村民修河堤怕洪水?
李正笑着沉默下来。
“我问你话呢。”李世民接着追问。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的风好喧嚣啊。”
风?问他洪水他竟然说风很喧嚣?
瞧着李正的表情李世民立刻明白了,不情愿的拿出一块银饼,“还请小兄弟赐教。”
“老哥,你这么客气做什么,我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吗?”李正迅速接过银饼。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李君羡看着李正的嘴脸怒火中烧,就要拔刀……
“会发生洪水吗?”李世民再次问道。
李正小声对他说道:“我接下里要说的,你千万不要害怕。”
李世民点头,“请讲。”
李正低声说道:“长安各地会遭水灾,淹没庄稼,发生内涝,导致很多地方粮食欠收。”
“真的?”李世民神情紧张。
“这种话不能乱说,要是传出去说不定会朝中会以妖言惑众把我抓了。”
“怎么会。”李世民尴尬笑笑。
“怎么不会,当今陛下可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狠人。”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李世民心里想着在坊间朕就是这么一个声色俱厉的人吗?
百姓们都畏惧朕,还有什么人敢说真话?
自以为广开言路,又有几个不是阿谀奉承,又有几个敢说真心话。
李正刚说完见到李世民黑着脸,“咦?老哥你的脸怎么黑了。”
李世民恢复神情,“你凭什么说长安会有水灾?”
“你看连你都不信吧。”
李正说着带他来到泾阳河边,指着水流湍急的河面说道:“你看河水很浑浊对不对?”
“什么道理?”李世民疑惑。
“河水浑浊说明水下的河床有很多的淤泥,淤泥多了河床就高了,水能流动的空间就小了。”
李世民摇头表示不是很明白。
看在他付钱的份上,李正找了一个水洼,扔下一块石头说道:“你看看现在水是不是都漫上来了。”
“上游的淤泥不断冲刷下来,下游就会遭殃。”李正又说道。
听完李正的话,李世民盯着放在水洼里的石头立刻明白了原因。
水里的淤泥越多,河床就越高,况且长年累月下游的淤泥已经积累得非常多了。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泾阳河河床越来越高,水能流动的空间小了自然会漫上河堤,再加上如今连天暴雨。
“你立刻去上游看看。”李世民对李君羡吩咐道。
“可是……”李君羡想要留下来保护陛下,出来时又没带什么侍卫。
“叫你去,你就去。”李世民喝道。
李君羡慌张地离开去看上游的情况
李世民转头又问道:“之前你说吐谷浑狼子野心,吐谷浑会来攻打大唐吗?”
“会。”李正点头。
“何以见得?”李世民问道。
李正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李世民又拿出一块银饼。
淡定地收下银饼李正说道:“你看看他们今年会不会向大唐朝贡,你再去探探吐谷浑后方的吐蕃,你就明白了。”
李世民沉默下来想着李正的话。
李正说完离开。
李世民站在原地与房玄龄四目相对。
李君羡回来之后禀报道:“陛下,上游有不少地方已经有了河水倒灌的迹象,现在倒是还好可若是雨还在下怕是……”
李世民看着河流两岸,长安农民一直都是围湖造田,粮食都种在河边。
要是河水倒灌会有多少粮食遭殃。
李世民连忙回到长安,来到宫里立刻让人去查探河流情况。
一番查探之后,果然如李正所说,不只是泾阳还有长安以北的渭水,灞上灞水,浐水……
这些河流的沿途可都是人口很多的郡县。
李世民立刻发布诏令,长安周边数十里所有郡县,修建河堤,以防水患。
长安城也做好排涝准备,以免内涝。
数十个官差带着斗笠,骑马离开长安,朝着各方而去。
长孙无忌知道了这件事,长安会发生水涝?
若是在雨水多的夏季倒也是不见怪。
可现在刚刚到春季,雨水不会这么多,就算是下雨,这雨水也该几天后就停了。
“陛下,不该这么劳师动众。”长孙无忌叹道:“如此下来要用多少人力来修建河堤,长安周围的河道数千里,陛下未免有些太过了,听风就是雨。”
“赵国公的意思是……”几个县官问向长孙无忌。
这几个县官都是长孙家食邑封地的县官,长孙家是他们最大的地主,虽说他们是算是朝臣但也涉及自己地盘的事情,还是要看长孙家的脸色。
长孙无忌低声说道:“陛下虽说要修建河堤,你们就照做,但别太过劳师动众。”
“明白了。”几个县官点头。
第二十一章 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