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谋无双 >

第116章

汉谋无双-第116章

小说: 汉谋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索性章邯就一边围城,一边分派兵力,去解决魏齐两国周围剩余的城池。
  到七月初,秦军已经攻取了周边十几座城。章邯吩咐每城留少量兵马,配合咸阳派来的令守城,一来二去,身边的军马,仅剩十万之数。
  本来章邯是想平定了齐地后,再向北发展。毕竟陈胜死后,楚地群龙无首,暂时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倒是北边的赵王赵歇、燕王韩广,手下各有十几万兵马,令人担心。
  平定魏地后,秦二世的圣旨,也是催促他尽快解决齐地后,挥兵北向的。
  一时间让在前线的章邯,有些焦头烂额。
  从全国的形势上看,魏地是平定了,暂时没有什么波澜,齐王也已战死,而楚国的陈胜部刚刚剿灭。
  但齐国的有生力量还在,尤其是这个田荣,很有可能再立齐王,卷土重来。
  毕竟齐国,历史上就是一个诸侯大国,向来基础雄厚,民心难以征服,不把这个田荣消灭,随时都可能死灰复燃。
  这一点,章邯是比较肯定的,所以,他要毕其功于一役,在东阿消灭之。
  这也是他,执着地围住东阿不放的原因。
  但最令他没想到的是楚地,又很快出了问题。
  消灭周章的三十万楚军,是章邯出函谷关的杰作。随后什么吴广的荥阳,什么陈胜的陈都,还是什么吕臣等部,楚的余孽,都不在他的话下,基本上如秋风扫落叶般容易。
  本以为,楚地就这样平定了,待他解决了东阿后,就可以挥军北上,遵旨去解决赵地和燕代问题;没曾想,这个项梁突然冒出来,竟在半月之内,连续攻下三座城池,杀了五万老秦锐卒,这真是始料未及的。
  关键是,自亢父到东阿的路途,一路上没有阻碍,原计划是监视楚军动向的亢父等城,忽然变成了楚军的前线,事情就忽然变得紧急起来。
  等打下东阿后,再派军向南出掠的策略,现在看来,由于项梁的异军突起,也变得不可能了。
  既如此,那就会一会这个项梁,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成色,好在我章邯自出函谷关以来,见识的这个国君、那个名将的,太多了。
  我章邯可是你们六国的试金石,大秦只要有我在,想恢复六国,门都没有。
  章邯想到此,将东阿交给司马欣围住,自提大军,迎前下寨,准备会一会这项梁军。
  章邯虽然心里不以为然,但行动上还是做了一番准备。考虑到亢父的失败,对楚军的战斗力也有了一定的估计。
  他吩咐将营寨分为两处。
  自己亲率五万兵马,扎住大寨,另派一将带两万人马,向前一里,扎了一个前寨。
  章邯的目的很清楚,他要用前寨试探一下楚军的攻击力。
  如果楚军一时半会儿,打不下前寨,那章邯的大军就可以借势从外围包抄过去,里应外合,一举吃掉楚军。
  如果楚军攻势很猛,前寨守不住时,尽可以向后撤退,章邯的大营,完全可以接收前军,稳住阵脚,再进行决战。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章邯的用兵是极为讲究的。
  也难怪他出关后,一路所向披靡,不是靠猛打猛冲,所有的胜利,与他的足智多谋是分不开的。
  其实,漫观历史,所有的名将,几乎都是靠谋胜,以智慧赢,而不是简单的靠死磕、靠运气。
  这边,章邯军刚刚立营完毕,就见楚军漫山遍野地杀了过来。
  秦军前营军将一见,毫无怯意,派出一万军在营前列阵,照例是五千骑兵在前,五千锐士在后,刀剑戈戟林立,弩箭在弦。
  楚军近前,沛公和项羽扎住阵脚,观察了一下秦军情况,两人互相商议了一下,决定还是按照既定方针,齐头并进,左右夹击,先攻下前营再说。
  当下计议已定,两人开始调动军队。
  项羽军骑兵较多,这是他的优势。
  一是项梁将骑兵几乎尽数拨给了项羽,达到两万之众。
  二是项羽擅于使用骑兵,喜欢骑兵的机动灵活和快速勇猛。这在其后来的若干次战役中,均能体现出来。
  项羽打仗,讲究快准狠,看准了,快速出手,不啰嗦,不纠缠,三下五除二解决战斗。
  下面的进攻,可见一斑。
  而沛公处,骑兵较少,现在仅有一千骑兵,另有战车百辆,其余多是步卒。
  但此时,周勃正在沛公面前,和夏侯婴争着谁打前锋呢。
  夏侯婴道:“沛公,既然车兵让我指挥,那一千骑兵也理应归我,正好组成车骑突击队。这样,正好我来打前锋。”
  周勃抢过话来道:“沛公,夏侯婴指挥车兵不错,骑兵也可以给他,我就率领我的虎豹突击队,照样可以打前锋,谁说骑兵车兵就必须打前锋了。”
  沛公见两人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就裁决道:
  “既然周勃一直是前军,这次还是周勃打前锋,待列好阵势后,听我号令,即向前冲锋。”
  “喏,遵令。”周勃大声应道,脸上显出得意之色。
  “夏侯婴统领车兵和骑兵,在周勃军两侧,从两翼切入秦军肋部,将秦军拦腰切断,配合后军,消灭包围秦军,随后,再追击秦军。”
  “喏,遵令。”夏侯婴也大声应道,心里暗道:
  “到时候,看谁跑在前面。”
  雨越下越大,远远看去,双方的军阵,都笼罩在一层雨雾中。
  双方的战马,不时打着响鼻,摇摇鬃毛,抖落一下雨水。
  士兵的盔甲上,被雨洗刷一新,眉毛鼻子上,雨水不停地向下淌着。刀剑戈戟,在雨中,依旧闪着自身的寒光。
  项羽向沛公军这边望了一眼,见那边已准备好,随即,一提马缰绳,举起手中丈八铁槊,对身后的骑兵阵营高喊一声:“跟我冲。”
  话音未落,当先一马冲了出去。
  众军将早有准备,一抖马缰,轻磕马肚,催座下马,往秦军阵前冲了过来。


第276章 东阿城外
  项羽催座下马,舞手中槊,带领一众骑兵,向秦军发起冲锋。
  秦将见楚军向左军冲来,令旗一挥,左军骑兵随即向前迎了上来。
  这真是一场以硬碰硬的厮杀。
  一边是大秦铁骑,天下闻名;一边是项羽直属,江东子弟兵。
  雨雾中,铁蹄齐舞,踏得大地震动,闪闪发光的兵刃,举在半空。
  马背上,身着不同盔甲的骑士们,神色相同。
  一样的目光炯炯,一样的杀气腾腾,死盯着前方的目标,准备一击致命。
  马儿,受座上主人的驱使,低下头,拼力向前奔跑,充满了势能。
  两支钢铁劲旅,终于在阵前相交了。
  兵器的碰撞声,马儿的嘶鸣声,人的呐喊声,不时伴着从马背上的跌落声,此起彼伏。
  双方的战马冲在一起,兵器绞杀在一起,混战一团。
  但在秦军阵中,似乎出现了一条走廊,这走廊中间是一队楚骑,两侧是死伤的秦兵。
  这走廊是一匹青鬃马,一杆镔铁槊杀出来的。
  没错,正是项羽。
  只见他,催动青鬃马,将手中的铁槊使成一团花,似蛟龙出海,又恰如雪舞梨花。
  秦军兵将沾上死,挨上亡,只杀得秦军人仰马翻,鬼神皆惊。
  项羽不愧一代战神,这一番冲阵,从阵头直杀到阵尾,如入无人之境。
  身后的楚军兵将们,也是紧随其后,一顿砍瓜切菜,杀得秦军招架不住,纷纷后退。
  项羽带军冲入敌阵,将秦军一劈两半。
  项羽的骑兵速度太快,没等秦军的步卒反应过来,刀剑已经在他们头顶上挥舞,马蹄也踏进阵营。
  秦将忙组织弩箭手抵近施射,长矛戈戟队组成护墙,但项羽的骑兵太多,排山倒海一般踩踏过来。
  列在前面的数千秦骑,饶是战斗力再强悍,也架不住人多马多,更何况还有项羽这个煞神。
  不仅项羽,龙且、英布无不各个骁勇,不到一袋烟的功夫,秦军左军已经败下阵来,纷纷后撤。
  秦军的左军开始后退了,那右军呢?
  与对阵项羽不同,这边是秦军的骑兵,对沛公的步兵。
  从道理上讲,骑兵肯定是占优势的,因为人在马上,可以借助马的速度和力量优势,突刺拼杀。
  地上步卒,往往没等招架,就被骑将斩杀了。
  但周勃有办法,否则他也不会在沛公面前,脸红脖子粗地和夏侯婴争什么前锋。
  见秦军的铁骑冲杀过来,周勃忙令:“变阵。”
  听到命令,前排迅速举起一人高的长盾,两翼也排起盾牌来。
  盾牌后,是长矛阵,矛尖冲上,举在半空中,专刺马上将。
  长矛后面是戈戟,齐齐挥舞,专砍马头。
  戈戟后面是两排弩箭手,一队射人一队射马。
  周勃的理论是,管你什么马什么骑,我倒要看看你们是不是肉做的。
  秦军骑兵冲了过来,第一排很快就倒在半途中,那是周勃军的弩箭齐发的结果。
  后面的秦骑,侥幸躲过弩箭招呼的,马上被长矛刺中,被戈戟挥砍。
  与对项羽军的混战不同,这边的秦军,基本上到周勃军前,齐齐地就像一茬茬韭菜被割倒,那军阵就像是一道挡在秦兵面前的墙,无法逾越、无法撼动。
  秦军正在往周勃阵前添油,斜刺里,夏侯婴的车骑已经出动。
  夏侯婴挺立在战车上,手持画戟,冲在最前面。
  身后,车阵在前,骑兵在后,从右翼斜着插向秦军。
  夏侯婴的车阵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一般战车上由三人组成,一人驭马,一人持弓弩,一人持戈殳等长兵器。
  但夏侯婴的车兵,增加了一人。
  他的经验是,车兵除了正面攻击力较强外,两侧总有一侧较弱。
  如果只有一个长兵器,就顾左顾不了右。
  所以,夏侯婴将自己的战车上,添置了一名长剑盾兵。
  这样,在进攻的过程中,这辆战车就可以攻守兼备了。
  远程,弩箭可以尽情施射,消灭四面来敌。
  中距离,夏侯婴令战车上一律配备戈戟,一旦接敌,削、砍、刺、挥、勾尽可以用。
  而到了近距离,尤其是车的左右,如果同时两侧有敌兵,战车的驭手和侧背,就会暴露,容易受到致命一击。
  而夏侯婴命令车兵配备了长盾长剑后,就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战车向前疾驶时,长盾可以有效保护驭手不受对方弩箭射击。
  冲进敌阵后,或者在冲杀过程中,这长剑盾就可以近距离拼刺。
  一方面可以抵挡敌军的进攻,一方面可以发挥长剑的作用,对马上和步卒,任意刺砍,优势尽显。
  虽然这样车上略拥挤了一些,但,进攻效率大大提高。
  这样的车兵,在接近秦军之时,开始显现出威力来。
  先是战车上弩箭齐射,上百支劲弩,射向秦军骑兵,瞬时几十匹战马,或跑空,或倒地。
  同样,秦军的弩箭也飞蝗般射来,战车上盾牌齐举,但楚军仍有中箭倒下战车的。
  冒着箭雨,夏侯婴的战车,眨眼间,来到秦军骑兵和步卒的连接处。
  车兵打步卒,简直是虎趟羊群一般,夏侯婴瞄准的就是这个位置。
  不是不让我打前锋吗,那就把前军交给周勃,老子来杀步卒。
  这一百辆战车瞬时冲进秦军步卒队伍,开始冲击、砍杀。
  后面的一千骑兵,随即杀入,兜住秦骑兵的尾巴,开始对战。
  双方在秦军的腰部,展开了一场混战。
  秦军的骑兵正冲击着周勃军未果,背后突遭车骑兵攻击,顿时阵型大乱。
  借此机会,周勃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盾牌手在前,长矛、戈戟在后,后面两排的弩箭,齐齐延伸射击,向骑兵方阵进逼过来。
  虽然步军方阵的进攻速度没有车骑兵的快,但碾压能力是惊人的,所到之处,马倒兵死,就像是一把把镰刀挥舞,所过之处,寸草不成。
  秦军右军,终于挺不住了,开始向后溃散。
  沛公见周勃军和夏侯婴军进攻见效,左军项羽,已经开始对秦军进行赶杀,遂将令旗一挥,曹参军、樊哙军、卢绾军一起向秦军冲杀过去。
  这回,任凭秦军再有什么本事,也无法抵挡了,右军也加入了左军的溃散队伍,向后逃跑。
  项羽和沛公军紧随其后,追击。


第277章 章邯的退却
  项羽和沛公,赶杀着秦军,直追到秦军营前。
  秦营守将,见前军败下阵来,一边命人打开营栅,接秦兵入营,一边组织弩箭齐发,阻挡随后的楚军追兵。
  秦将想的很好,以为只要弩箭够密集,阻击够强劲,就可以将追兵挡在营外。
  奈何他们低估了项羽的骑兵,也低估了楚军的战斗力。
  项羽军,率先冲在追击的最前面。
  这些江东子弟兵,深受主帅的影响,也在日常的训练中,反复灌输了项羽的作战理念,那就是:“向前、向前。”
  在他们眼里,根本看不见什么营栅,也没有扑面而来的弩箭,楚军的头脑里,现在只有追击、追击,视线范围内,只有敌军的背影。
  再加上,秦军是步军和马军混在一起后撤,追击的楚军,尽是骑兵。
  更有马快心急的楚军铁骑,已经赶杀着秦卒,冲到了营栅前。
  双方混在一起,令营栅内的弩箭手,眼睁睁看着,不知该往哪个目标射箭。
  更要命的,是那个当头冲进营栅的楚将,一匹青鬃马,一杆镔铁槊,上下飞舞,左右突刺,一眨眼,所过之处,已横倒十来具尸首。
  这楚将不是别人,正是项羽。身后是龙且、英布和一群玩命的子弟兵。
  营栅内的弩箭手,见楚军骑兵冲入营内,哪还来得及放什么箭啊,扭头就跑。
  营寨右边,又杀来一群楚兵,有战车,有铁骑,有步卒,有弩箭,正是沛公的队伍。
  不到一刻钟时间,营门也被攻破,楚军像潮水一般涌入。
  秦将一看,营也守不住了,留下的只有一条路,他只好下令:撤退。
  秦军将卒们,难得地开始了争相逃跑的比赛。
  这也难怪,无论出关前,还是出关后,秦军都没有这样的场面,也不曾有如此的训练。
  不过,逃命是不需要训练的。这是人的本能。
  对于秦锐士来说,虽然敌军的人头可以封爵立功,但现在得先把自己吃饭的家伙什保住。
  如果自己的人头不保,任何奖赏都变得毫无意义。
  在这种生存欲望的驱使下,秦军逃跑的速度,不比前面他们屠杀和追击的任何一支军队差。
  经过一番完全媲美于后世牙买加的博尔特之速度的比赛后,两万前军,带着脑袋逃出营寨的不足三千,其余的,尽成了楚军的刀下鬼、箭下魂。
  楚军仍然不肯善罢甘休,在秦军身后紧追不舍,企图顺势攻进章邯大营。
  但章邯可不是前军的秦将,再说,平时他也不吃素啊。
  章邯见前军营寨已土崩瓦解,士卒争相逃命,心里不由得暗暗吃惊,这是一支什么部队,战斗力如此彪悍。
  在他的印象里,秦军还从来没有如此狼狈过,曾经铁血无敌的大秦锐士们,何曾这样被人赶杀过。
  心里吃惊,决定却做得异常坚决,甚至可以说得上极其冷静。
  章邯命令道:“弩箭准备。”
  齐刷刷数千名弩箭手搭弩在弦,梯次靠前,做好了发射的准备。
  章邯又令道:“打开营门。”
  营门被打开。
  章邯接着下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听我命令,百步之外,不留活物。”
  “啊?”身边众将大吃一惊。
  这一命令的含义是,百步以外,任意施射。也就是,任何人都休想闯进营门前沿百步之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