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谋无双 >

第120章

汉谋无双-第120章

小说: 汉谋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昏庸的二世,竟对忠心耿耿为大秦的父亲,举起屠刀,李由恨不得杀回咸阳,手刃了二世和赵高。
  本想就此造反,想起父亲的嘱托,他又不能。
  父亲一生所为都是为了大秦,他不能在父亲死后,玷污他的忠名。
  既如此,李由只有一条路,可以洗刷二世加在他们家族头上的谋反罪名。
  那就是战死,为国尽忠,为父正名。
  所以,此次来雍丘,李由抱定必死的决心,既然城已破,那就在这里战死吧。
  所以,展现在属下面前的,就是现在眼前这个玩命的李由将军。
  士卒们,见将军如此,无不拼命,恍惚间,仿佛又见到了当年的铁血老秦锐士。
  这真是一场残酷的血战,刀剑起处,血肉横飞,各种惨叫闷哼声,双方不断倒下去的身躯,使这条街宛如一个绞肉场。
  两军的混战,自四更天,直杀到辰时时分,真叫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曹参率领一支虎豹突击队,冲在沛公军的最前头。迎面正见一秦将,手持长矛,一连刺倒两名楚军,顿时惹恼了曹参,一手持盾,一手挥剑,直接杀了过去。
  此将正是李由。身边紧紧维护他的是十几名亲兵。
  曹参接连砍倒两名秦兵,直接面对李由。
  李由见了,挥舞长矛,一记乌龙搅海,直奔曹参面门。
  曹参连忙举起盾牌架开,紧接着,一个跨步上前,手中宝剑一记拨草寻蛇势,直刺李由面门。
  李由赶紧撤回长矛格挡,哪知曹参这一刺是虚招,见李由格挡,半空中将剑向左一撩,对着李由持矛的手扫来。
  李由见此,急忙松开右手,躲避来剑。
  曹参见李由的胸前门户已开,就势抖了一个剑花,将矛杆拨在一边,紧接着一个健步突刺,长剑直插李由的胸膛。
  李由的身体僵硬了一下,看了一眼刺中自己胸膛的宝剑,嘴角泛起一丝苦笑,随即,双目圆睁,不屈地望着眼前的曹参。
  再片刻,李由的身体像一尊铁塔,咕咚一声,直挺挺栽倒在地上。
  人虽倒下,手中的那柄长矛,依然在李由手中紧紧地握着。


第285章 濮阳战局的变化
  雍丘府衙前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时近中午,才彻底结束。
  雍丘城内,近两万秦军战死,部分突围而走,俘虏三千余人。
  战后打扫战场,在俘虏的指引下,项羽、沛公来到府衙街前,见到了战死的李由。
  只见李由仰面躺在一堆尸体中,血染战袍,仍手握长矛,怒目圆瞪。
  仿佛在怒斥着苍天,犹死不甘。
  项羽、沛公与身边众将,默然肃立良久。
  随后,项羽令人把李由尸体,送回其老家上蔡厚葬。
  事后,秦庭派来调查的官员,闻听李由战死的过程,冒死向二世呈奏曰:“臣奉诏至关东,查三川郡守李由并无通寇之事。雍丘一战,为国捐躯,忠烈可嘉。”
  李由以慷慨一死,为父亲,为家族正了名。
  项羽和沛公夺取雍丘后,因损失较大,不得不进行修整,以作补充。一面向濮阳项梁处飞马报捷。
  没想到的是,此时,濮阳处战局也发生了变化。
  自派出项羽和沛公率军攻取周边城池后,项梁也没闲着,每日都令人在城前叫阵,引章邯出战。
  但章邯始终闭门不出,任凭楚军百般辱骂,就是在城内守着不动。
  没奈何,项梁只好组织军队攻城。
  九万楚军,围攻濮阳,因兵力有限,做不到四面攻城,只好围三阙一,给章邯留一条南门,供其逃跑。
  项梁的意思很明确,章邯若是向南逃,必定会往定陶方向,这样,项梁仍旧可以把章邯与秦地隔离开来,一旦时机成熟,再与刘项军对定陶实行两面夹击。
  事实也确实如项梁所料,一个月以后,大约在刘项两军攻占临济的前后,章邯趁着月夜,带秦军悄悄打开南城,跑了。
  更让项梁满意的是,章邯真的逃到了定陶。
  而章邯之所以跑到定陶,一是濮阳城中,补给即将告罄,没粮了。
  二是定陶城墙高大,便于防守,又有司马欣的四万军马,两军合为一处,就有九万之众,这样,章邯就可以实施自己的进一步作战计画了。
  章邯的计画,在他向秦二世请求增兵的时候,就已经在头脑里酝酿;通过近一段时间以来,与项梁军的交战,逐渐在他心中坚定起来。
  章邯自东阿起,一直在退却,除了不得已,还有一定的战略考量。
  兵力不足时,不能硬拼,只能借连连败退之际,暗中伺机反击。
  反击需要兵力、地利和火候。
  兵力上,秦庭答应一个月内组织十五万大军援助,想必已经在路上了,地利就选择定陶这个地方,较为有利。
  而火候,章邯决定需要再做点什么,以坚固项梁的骄心。
  自项、章两人交战以来,项梁一直处于胜利者和追击者的状态,而章邯只是在跑跑跑。
  这样的局面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对于胜利者来说,这种优势心理一旦形成,是不肯轻易放下的。
  就像一个登高者,一旦上了台阶,就很难再选择向下一样。
  章邯决定,让这种优势心理,在项梁的心中再放大一些。
  所以,在接到援军已出咸阳的消息后,项梁选择了向定陶撤退,并选择在夜间逃跑的方式,沿途命士卒,丢掉很多旗帜、兵器和辎重,使项梁确信章邯已经军无斗志,兵无战心,狼狈不堪。
  项梁接到章邯向南逃跑的消息,连忙带兵急追,看看追到定陶城下,终于吃掉了章邯一块尾巴,歼灭了后卫部队三千余人。
  章邯全军退守定陶,闭门不战。
  项梁军随后将定陶城围住。
  攻打了两次,不利,遂围而不打,每天在城外挑战。
  这就是濮阳战局的变化,章邯军在损失了数千兵马后,将防守的城池,由濮阳换做定陶。
  项梁接到刘项二军攻下雍丘后,内心欢喜,令二人继续向西掠地。
  两军在休整数日后,又向西进,攻外黄。
  外黄,是刘邦熟悉的城池,年轻时,曾在张耳处做门客,就住在外黄城内。
  当时,张耳为外黄令,两人成为好友,时常谈论信陵君早年趣事,也经常讨论诸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战争。
  那段时间,是刘邦收获颇丰的几年,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开阔了不少眼界,也为现在统兵打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现在,张耳不在外黄,已经成为赵国的宰相。
  外黄城里共有一万秦军。
  项羽和沛公,率军攻打,连续攻城数日,没有取得进展。
  这回,项羽听从了沛公的建议,既然外黄打不下来,那就换一个地方攻打。
  也就是,打得下来就打,打不下来,不纠缠,转向下一个。
  这下一个城市,就是陈留。
  陈留是个较大一些的城池,守军一万,内有秦军粮仓,如果能打下来,势必会造成秦军粮食供给困难,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
  于是,项羽和沛公,撤围外黄,转向西南,直奔陈留。
  两军达到陈留外围,扎下营寨,准备攻城。
  这天上午,项羽、沛公等人正研究明日的进攻计画,营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待马蹄声近,未等驿马停稳,一员信使已经从马背上翻身而下。
  马的惯性,加上着急,使这名信使,连滚带爬,跑进大帐,跪地急报:
  “报项羽将军、沛公,定陶城外,项梁将军部队遭夜袭,与秦军大战一夜,项梁将军他。。。。。。”
  说到这,信使结巴了,项羽猛地从座位上跳起,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信使面前,一把提起信使的衣领,将其像拎小鸡似的,提在手里,举到面前,急促地问道:“快说,项梁将军,他怎么啦?”
  信使不敢看项羽,将脸扭向一旁,吞吞吐吐地说道:“项梁将军,他、他、他力战身亡了。”
  “啊呀!”项羽一听,宛如一声惊雷,在耳际炸响。他一把丢下信使,身子就要往后倒,龙且眼疾手快,连忙上前,一把扶住项羽的虎躯。
  沛公赶紧将惊慌失措的信使,叫道一旁,问个究竟。
  【作者题外话】:PS:推荐一本传统玄幻的爽文;《847643+神霄仙宗》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作者的脑洞写不到的!


第286章 宋义的清醒
  沛公将信使叫道一旁,详细了解项梁阵亡情况。
  从信使断断续续、不甚完整的叙述中,沛公及众将,大略得知了定陶发生的事情。
  自章邯逃到定陶后,项梁率军追击而至,将营寨扎在城西十里的一处半山坡上。
  山坡南有条东鱼河,河宽有丈,深不及三尺,自东向西注入济水。
  这样一个得天独厚近水源的半坡地,正是军队安营扎寨最好的去处。
  项梁扎下军马后,每日里安排军将,轮番去定陶城下挑战,章邯依旧是老一套,闭门不出,不理不战。
  项梁帐下这九万兵马,自渡江以来,连战连捷,又见章邯惧战,只会逃跑,从战将到士卒,不免慢慢轻敌懈怠起来。
  在离敌城仅十里的地方扎寨,当日不需出营挑战的楚军,竟连警卫部队都将弩箭收起,三三两两谈天说笑,追逐打闹,全然没有一点大敌当前的紧张气氛。
  因为一个多月以来,大家都习以为常了,除非追击敌军,否则,天天轮流去城下,坐在地上骂上一天章邯的八辈祖宗,过过嘴瘾,很难看到秦军的影子。
  看这架势,秦军是被楚军吓坏了,如果秦军主动出战,是楚军求之不得的事,正好凑过来,让楚军屠杀。
  平日里,赶上晴天酷暑难耐,各营甚至可以让士卒们,成群结队地去东鱼河洗澡。
  这几天,恰赶上霪雨连绵,下个不停,就连将尉们,都通情达理地取消了早起跑操这一枯燥的功课,简直体贴得令人受不了。
  当然,那几个顶头上司,经常不顾军纪,开始聚在一起,饮酒消遣,颇有点度假的味道。
  项梁将军,也不再像往日那般,经常巡营。这样的从军日子,似乎挑不出什么不令人满意的地方。
  以上,就是项梁军中的状况,这种情形,早被章邯的探子窥知,回报章邯。
  章邯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连忙修密信两封,分别派人,暗暗送至濮阳和增援路上的秦军将领。
  秦军这边,厉兵秣马、暗做准备,准备发起对楚军的致命一击。
  项梁这边,也不是没人清醒。比如,就像这位,目前正在项梁中军大帐里,与其慷慨陈词、据理力争的宋义将军。
  宋义,原为楚国令尹,项梁攻灭景驹后,投到项梁麾下,楚怀王上位后,封宋义为将军。
  此次,一路随项梁征战到此,平时多领后军或筹办粮草后勤。
  刚刚接到远路斥候探马报,传闻咸阳方向,有秦军出关,宋义颇为忧心,不顾项梁正在午睡,进帐劝谏。
  宋义立在帐中,劝道:“武信君,这个情报虽有待核实,但毕竟事关战役大局,需要认真对待,切不可掉以轻心啊!”
  项梁从行军榻上坐起,伸了个拦腰,站起来道:
  “宋将军不必担心,随后,我再多派些斥候探子,向西哨探就是了。”
  “换句话说,即使秦军增兵,也无妨,无非是多一些送死的士卒就是了,正好让这些懒家伙们活动活动筋骨。”
  说着话,项梁将头扭向帐外,看着雨雾里的军营。
  “这,这。。。。。。”宋义语塞。
  看着心不在焉的项梁,宋义的神色郑重起来,谏道:
  “武信君自渡江以来,屡破秦军,威名日盛,令人敬重的程度不过是现在,令人担心的也不过是现在。”
  “世上的军队,大多数都容易在战胜以后,将容易骄,士卒容易惰。从这个意义上说,骄惰必败,不如不胜。”
  说着,宋义显得有些激动,走到帐门处,用手撩起门帘,一指帐外道:
  “你看看现在各营的将士,不仅纪律松弛,行为涣散,而且满脸都是满不在乎的样子,操也不出了,队也不列了,每个军营无不充满了惰气、惰气啊!”
  说道这儿,宋义用力摔下门帘。
  见宋义如此,项梁脸色陡然一变,似乎想发作,旋即又冷静下来。
  他知道宋义的性格,想了一想,心中浮起一个念头,倒促使他把怒气压了下来。
  宋义对项梁脸上的变化似乎毫无察觉,继续说道:
  “秦兵虽然暂时失败,但章邯毕竟是经过百战,不可轻视。自出函谷关以来,攻城拔地,鲜有败绩,而且,很多战役,不是一味地蛮干,打起仗来,颇动脑筋。”
  “对付这样的将领,我们需高度重视,拿出十足的小心才行。如果以现在军队这样的状态,一旦被他袭击,如何抵敌?”
  “这几天来,我天天睡不好觉,越想越害怕,总觉得会有什么不测发生,武信君,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项梁见宋义面露慷慨,一副豁出去的架势,说道:
  “宋将军不必太过担心,章邯屡次败退,那里还敢再来?”
  “不到两月时间,我们就攻下十余座城市,与秦地接壤的城池日益增多,哪一个城市不需要防守,哪一个城市不需要增兵,即使咸阳派出兵马,也不过是去守其他城罢了。”
  “况且,这该死的天,连日下雨,路上到处泥泞,大军难行,即使有军来,又怎能攻我。一等到天晴,我就组织兵马再攻此城,看那章邯逃往何处?”
  说罢,手捋三股须髯,朗声大笑。
  宋义见项梁的骄态,愈发觉得危险,急得直跺脚。正要继续进谏,这时,项梁说道:
  “宋将军来的正好,本来我正有一事相烦,还望将军不要推辞。”
  宋义一愣,旋即说道:“武信君有什么吩咐,义自当受命。”
  进谏归进谏,军营里的规矩宋义还是清楚的,出口就是军令,来不得半点含糊。
  项梁继续说道:“上次解东阿之围,齐相田荣推脱国内有事,未曾随我西行。”
  “后来田氏内部纷乱,田假被逐,向我乞兵,我未准许。现在齐境已定,想必齐相该履行出军的诺言了。”
  “再加上,项羽、沛公分军出略南境后,我们的兵力略显不足,尤其是攻城,遇到像定陶这样的大城,我军总是有些力不从心。”
  “我楚国对他齐国有解围之恩,齐相以私怨为先,忘我大惠,我本想遣使诘责,只因一时无暇,延误多日。”
  “所以,我想烦请将军替我去齐国走一趟,督促齐国尽快出兵。
  “将军刚才所说的,也正是我思量的,现在,若担心章邯增兵,就需要田荣处尽快发兵过来,与我军为一羽翼。如果,田荣仍然不至,等解决了章邯,我就用战车和田荣对话。”
  【作者题外话】:PS:推荐一本武侠小说《845832+沧海拂云录》
  饮酒踏歌行;舍身全忠义;喋血楼门下;悬首晨曦前;这里的江湖;如梦亦如幻;西风瘦马处;自在逍遥游;一本沧海拂云录;满足你对武侠世界的痴迷与期待!


第287章 先见之明
  宋义见项梁这样说,心中已然明白,知道是自己的进谏,令项梁心里不快,正好借机派自己出使齐国。
  转念一想,楚军也确实需要齐军支援,如果此行能说动田荣顾全大局,发兵过来,何尝不是好事一件。
  但前提是,武信君必须重视起来,躲过这场危机才行。
  宋义的担心很强烈,甚至说,他不知道哪来的预感,总觉得近几天,就会有灾难发生。每当此念一起,宋义都心惊肉跳个不停。
  同样的,基于此,宋义对项梁派他出使,倒是有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