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谋无双 >

第138章

汉谋无双-第138章

小说: 汉谋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个范增可就不一样了,他是处心积虑想要了沛公性命的,这是今天最大的麻烦。”
  张良点头道:“事情果真如此,陈兄有什么妙策,快教我。”
  陈平果断地说道:“撤。”
  张良重复道:“撤?”
  陈平坚定地看着张良道:“对,尽快撤。随便找个借口,让沛公带着护卫先撤,你留下来,我配合你们,将此事圆过去。”
  张良一听,赞同道:“好,陈兄,那我这就进去,找机会让沛公先撤。”
  陈平道:“好,快去吧,剩下的事,我来周旋。”
  张良顾不得和陈平客气,拱了拱手,转身回到宴会大帐内。
  注1:参乘(cānshèng)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这里解释为贴身护卫的意思。


第328章 鸿门宴之沛公脱险
  张良回到座位上,见项羽已给樊哙赐座,心里稍稍安定了些。
  接下来的席上,又是一阵轮番敬酒。
  渐渐的,刘邦的脸色已经潮红,项羽往嘴里倒酒的速度,也没刚开始时那么快了。
  张良见酒已微醺,觉得时候差不多了,就暗暗给刘邦使了个眼色。
  刘邦虽然在喝酒应酬,但心思机灵着呢。当下会意,借口要去解手,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
  樊哙赶忙上前搀扶住,张良也过来帮忙,三个人一起出到帐外。
  张良见身边没有项羽的人,连忙低声对刘邦说道:
  “沛公,今天这酒无好酒,宴无好宴,时候差不多了,该说的话也说过了,多逗留一刻就多一份危险,趁项羽还没下决心,您赶紧走吧。”
  刘邦说道:“我还没和项羽辞别,这样走了,恐怕不好吧。”
  樊哙接口说道:
  “我的沛公大人啊,这都什么时候了。做大事哪还顾得上小节,君子讲究大礼,干嘛要计较小的不恭。”
  “现在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告辞什么,等着挨宰么,现在不走,更待何时呢?”
  张良也道:“项羽已有醉意,趁他现在不在意,还是早点走为好。”
  刘邦也反应过来,说道:“好,那我们现在就走。”
  张良摇手道:“要走不能一起走,我留下来应付残局。您来的时候,不是给项羽带了礼物吗,快给我,我来送给他。”
  刘邦说道:“带了一对玉璧,一双玉斗,分别送给项羽和范增的,都交给你,你看着安排吧。”
  张良接到手,说道:“您和几位将军先走,你们抄小路回去,让卫队走大路,以防背后有追兵。”
  刘邦拉着张良的手说道:“这样一来,项羽一定会怪罪你,到时候为难你,怎么办?”
  张良劝道:“您忘了我和项家的交情了吗,项羽不会为难我的,何况还有项伯在。”
  随后,张良轻推刘邦的手臂道:“事不宜迟,要走就快走。”
  张良又叮嘱樊哙、夏侯婴、纪信等人道:
  “从这里出去,不到一里有条小路,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回灞上不过二十里,你们保着沛公从那走,让卫队走大路,快!”
  刘邦等人急忙告辞张良,带上卫队,立马离开了项羽大营。
  项羽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灞上,两地大路相距四十里。
  刘邦令车辆和随从人员走大路,自己骑了一匹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沿着小路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向灞上疾走。
  是夜,月明星稀,一条白花花地山路,展现在脚下。刘邦在四人的保护下,深一脚浅一脚,用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回到了灞上的军营。
  刘邦进了军营,喘息未定,对着帐前侍卫喊道:
  “来人啊,去给我把曹无伤叫来。”
  不一会儿,左司马曹无伤进帐,没等他施礼完毕,只听刘邦一声霹雳般地断喝:
  “给我拿下。”
  霎时间上来五、六个膀大腰圆的侍卫,上来就把曹无伤摁在地上,麻肩头拢二背将他捆了个结结实实。
  曹无伤辩解道:“无伤无罪。”
  刘邦冷笑道:“你个卖主求荣的东西,我也知道你无罪,我只是替项羽问候一下你,奖励你通报情报有功。”
  曹无伤一听,知道自己完蛋了,当时脑袋就耷拉下来。
  刘邦喝道:“推出去,斩了。”
  当即,曹无伤被推出营门,枭首正法。
  再说回张良,看着刘邦等人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张良暗自松了一口气。
  张良转回身刚要进营帐,猛见身后立着一个身影,顿时吓了一身冷汗。
  定睛一看,原来是陈平,显然,在他身后已经站立多时了。
  借着营内的火光,张良见陈平脸上也带着轻松的笑,就问道:
  “陈兄都见到了。”
  陈平道:“都见到了,项将军让我来催促沛公入席饮酒呢。”
  原来,项羽见刘邦等人出去解手,酒也有些涌上来,就手拄着头,斜倚在席案上,醉眼朦胧,似寐非寐。
  歇了一会儿,精神又来了,环顾了一下,见刘邦还没回来,就对着帐后喊道:
  “陈都尉。”
  陈平早已在帐后候着,帐内的情形,瞥得一清二楚。
  听见项羽呼唤,连忙从帐后走上前来,叉手道:
  “上将军有何吩咐?”
  项羽道:“你去看看那个沛公,怎么上个茅厕又老半天,可别像晋景公那样掉进厕所里淹死了。”
  陈平道声“喏”转身出了军帐。
  陈平心里暗喜:这正好给了自己和张良配合的时间。
  遥见张良与沛公在营门处告别,陈平不紧不慢地走到张良身侧,静静地在一旁等着张良安顿好护卫随后出发,才踱到张良身后。
  张良见陈平来催,又回头望了望黑暗中远去的队伍,转过身来,与陈平相视一笑,说道:
  “走吧,我跟着你去向上将军复命去吧。”
  于是,陈平在前,张良在后,二人进了军帐。
  项羽见张良回来了,就问道:
  “沛公何处去了?如何去了这许久。”
  张良答道:“沛公不胜酒力,未能面辞,特别嘱咐我奉上白璧一双,恭献将军,还有玉斗一双,敬献范将军。”
  说着,即将白璧玉斗取出,分头献上。
  项羽看见这一双白璧,光莹夺目,毫无瘢点,不由在手里把玩起来,随即放在席上,看着张良问道:
  “沛公现在何处,不会又尿遁了吧?”
  张良直说道:“沛公喝多了,担心在上将军面前失态,又怕被您督责,现已离营返回灞上,按照他的车速,差不多快到了。”
  项羽愕然道:“一喝酒就尿遁,今天又是不辞而别,太不像话了。”
  张良周旋道:
  “沛公的酒量您也清楚,他的这个毛病确实很难改,回头我会将您的不满向沛公讲明,让沛公择日专程来向您道歉。”
  项羽默然。
  张良接着说道:
  “沛公现在回去了,这里也没有外人了,作为老朋友,我在这儿得和上将军多说上两句。”
  “嗯,子房请讲。”项羽和蔼地回应道。
  【作者题外话】:PS:推荐都市生活情感小说《845069+缘定大疆》作者关塞烟霞。都市类网文的一股清流;被好多大大推荐!PS:推荐一本传统玄幻的爽文;《847643+神霄仙宗》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作者的脑洞写不到的!PS:推荐一本武侠小说《845832+沧海拂云录》饮酒踏歌行;舍身全忠义;喋血楼门下;悬首晨曦前;这里的江湖;如梦亦如幻;西风瘦马处;自在逍遥游!


第329章 诸侯联盟会议下的…
  见项羽发问,张良先瞥了一眼座上的项伯和范增,才貌似下了决心的说道:
  “上将军与沛公合军征战有年,情同兄弟,这次函谷关一事,谅您也不会因为这点误会,就想杀了沛公。”
  “但今天的场面,确实有点过了。我想,可能是上将军您的部下,有人与沛公有过节,想借此杀害沛公,嫁祸于您。”
  “上将军率领诸侯军到此,即将进入咸阳,正是万众瞩目的时候。这时,您应该以诚待人,下安众心,为何要疑忌沛公,设计加害他呢?”
  “如果今天沛公死在酒宴上,天下人必然非议上将军,那您先前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威名,必定遭受玷污,而那些跃跃欲试的诸侯们,正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这就好像卞庄刺虎,一计两伤,却是何苦呢?”
  “我为韩王送沛公至此,又与上将军家有世交,今天的事,刚才我不便明言。现在都是自家人了,就毫无保留地把心里话说出来。上将军英武天纵,自然会斟酌权衡,有哪里说得不对,也别怪张良在这啰嗦。”
  张良的一番话,看似一个中立者的肺腑之言,实际上又好像在为项羽画策,不由项羽不听。
  项羽的性格属于直来直去,脾气急躁但又多疑,听了张良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仔细一思量,觉得这其中都是范增在作怪,险些误了他的名声。所以,心中已有不满,就将目光投向范增。
  范增正因为自己的计画没能施行,心里说不出的懊恼,又听张良以项羽老相识的口吻规劝,一时不知如何反驳。
  自思无论现在说什么,项羽都不会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正懊恼之际,见项羽眼带不满地看向他,禁不住怒上加怒,气上加气。
  范增心里的怒火无处发泄,看见眼前张良献给他的那双玉斗,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拿起来摔在地上。
  人在气头上,大都喜欢摔砸东西,这范增虽年已七十,气性实在不逊于年轻人。
  偏偏那双玉斗的质量上乘,滴溜溜在地上转了几圈,丝毫未损。
  范增气性越发大了起来,拔出佩剑,照着玉斗就劈了过去,玉斗顿生劈成碎块,边劈边恨恨说道:
  “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就等着成为人家的俘虏吧。”
  项羽见范增动怒,考虑到他年纪大,与自己的大父相仿,也不和他计较,起身拂袖,往寝帐而去。
  范增等一见,也随即散去。
  大帐内,只剩下项伯和张良,两人相顾微笑,彼此告别。
  到了营外,张良召集留下等候他的几名随从人员,一起返回灞上。
  …………………………………………………………………………………………………
  次日,项羽率大军自鸿门进入咸阳。
  随后,项羽干了几件令后来史学家为之诟病的恶行。引兵屠戮咸阳,杀死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没有灭。
  项羽命人搜集宝物美女准备回江东。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富饶,可以成王霸之业,最好建都于此。但项羽见秦王宫都已经被毁坏,自己思念家乡又迫切的想回到江东,于是说道:
  “大丈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那人见劝说无效,悻悻然出帐,对旁边的人说道:“都说楚国人是戴帽子的猕猴,果然是这样。”
  此话很快就传到项羽耳朵里,项羽听到后,就把那个人抓回来烹杀了。
  项羽一边命人劫掠咸阳,一面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
  怀王派人回复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
  见怀王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项羽干脆撇开他,召集诸侯代表来驻地,召开诸侯联盟会议,商定天下分封之事。
  此时是公元前206年的初夏。
  各路诸侯及代表,接到通知后,陆续来到项羽的驻地。
  参加诸侯联盟会议的有:刘邦,章邯,司马欣,董翳,魏豹,申阳,韩成,司马卬,赵歇,张耳,英布,吴芮,共敖,韩广,臧荼,田巿,田都,田安。或者是六国诸侯后裔,或者是手里有兵有地盘的军阀。
  会议在紧张、隆重、热烈、不怎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参加会议的人员,或多或少都参加了推翻秦的战争,有的事实上也占得了一份地盘。
  此次会议,既像是后世的圆桌会议,又像是列强瓜分秦国的分赃,当然,由于项羽的强势军事地位,自然由他来主导,但为了体现适当的民主,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些政、治、协商。
  在此之前,为了使自己名正言顺,取得道义上的制高点,项羽先给怀王上了一个徒具虚名的尊贵称号:义帝。
  这样一来,义帝就仿佛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又不具有始皇般的实际统治权,而作为义帝下属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代表,项羽自然就成为当之无愧的组织者和决策者。
  会议一开始,项羽就率先表明了这一点,他说道:
  “天下刚刚发动起义的时候,为了号召民众起来反抗,暂时立了诸侯的后代为王,为的是讨伐秦朝。”
  “然而身披坚甲,手持利兵,带头起事,暴露山野,三年在外,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靠在座的各位和我项籍的力量。”
  “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但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本来也是应该的。你们大家说是不是啊?”
  座上的诸将都赞成道:“是的,理所应当。”
  项羽接着说道:“既然义帝的分封解决了,下面咱们就说说在座的各位,都该做个什么王了。”
  座上的诸将一片骚动,显得有些亢奋。
  也难怪大家兴奋,几年来,刀里来,箭里往,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闹戈命,不就是为了今天的富贵吗?
  但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想在现有的基础上,多闹一块地盘,多获得一些好处。
  因此,会上难免有些争论,也必然产生一些矛盾和纠葛。
  这时,项羽站出来,对这些纠缠不清的部分,进行了裁断。
  虽然有些人心里不服,但迫于项羽的强势和自己军事窘迫,不得不先接受下来,以图后计。
  于是,在这种争吵和抢夺之后,项羽主持分封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作者题外话】:为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第330章 分封到底是项羽的…
  项羽打算自己称王,如果按照怀王熊心的“如约”说法,项羽就没有办法称王。
  但此时,项羽作为反秦大军的领导者,已经成为诸侯中说话最有分量的人物,他有资格出面安排战后天下政治格局,并籍此为自己和各位义军将领们,谋取各自的利益。
  所以,他必须主持大局,先封了这些诸侯和领军将领们后,再利用优势地位自己称王。
  实际上,现在有个最好的机会摆在项羽面前,那就是像秦始皇一样称帝。
  但项羽没有这个志向,更没有始皇的能力和眼光。
  在项羽看来,现在的十八路诸侯之所以入关,秦之所以仅历二世而亡,实在是因为称帝惹的祸。
  始皇的称帝,等于向八百年来诸侯的统治秩序宣战,等于一个人挑战了有周以来的分封体系,是导致继大泽乡后,诸侯贵族纷纷起而响应造反的主要原因。
  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让不喜欢读书,平素崇尚武力解决问题,身边多是范增这类“立楚王之后”的短见谋士,又没有对华夏大一统益处深刻认识的项羽,让他继承始皇的衣钵,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至于后来,很多学者和历史学家,总以始皇的角度和身份,看待此时项羽在分封主导权上的作用,责怪其分封不公,实在是太抬高项羽,高估项羽对天下的实际控制权了。分封之后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此时的项羽,充其量是诸侯联盟会议的召集者、协调者。再进一步,也仅是个在大家争论不休时,瞪起眼睛来,说上一句看似中肯的“公道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