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谋无双 >

第147章

汉谋无双-第147章

小说: 汉谋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力争夺天下的主。
  在这样的夹击下,殷王能做的,绝不是拼死战斗,而是权衡。
  陈平抓住这一点,带三千兵前来,就是给殷王权衡的机会。
  何况,攻城拔寨地打硬仗,一贯不是陈平的特长。
  陈平的信条是:一切皆可谋划。
  他要给殷王画个圈圈,让其在圈圈里选择。
  在详细分析了殷王背叛的原因,以及可选择的路径以后,陈平带着三千兵来到朝歌,并用“降生战死”四个字,简单阐明因果关系,他料定殷王不是那种不会算账,胡乱选择之人。
  事实也证明了陈平的判断,同时,陈平也赌赢了。
  但是,一个月后,令陈平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件事的发生,不仅淹没了陈平的功绩,甚至给他带来了杀头的风险。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
  汉二年(前205年)春,汉王休整兵马完毕,志在东略。
  在探得项王仍在攻齐,被城阳牵制住无法脱身的情况后,汉王与韩信、张良等商定,正好乘此机会挥军出关。
  于是,汉王会同大将军韩信,率领大军,出函谷关至陕郡。
  关外的父老,听说汉王带仁义之师回来了,所到之处,相率欢迎。汉王传令慰抚,众皆喜悦,额手称庆。
  河南王申阳,未经抵抗,望风而降。汉王随即改设此地为河南郡,仍令申阳镇守。
  随后,接到韩地的捷报,乃是汉王派出的另一个韩信军,即韩王庶子的韩信,击败项王所封的韩王郑昌,韩地大定。
  汉王便实授韩王庶子信为韩王,令其镇守韩地。而此时的张良,已经没有恢复韩国的念头,一心辅佐汉王。
  汉王在接受了魏王豹的请降后,中原就只剩下殷地了,于是,命韩信引军东出,从临晋关渡过黄河,直抵河内。
  殷王司马卯听说汉兵入境,刚刚投降项王的他,也不好意思立即投降汉王,不得不发兵迎敌。
  一场交战,殷军敌不过汉军,徒折了几千人马,败回朝歌。
  韩信带军进逼城下,麾众围攻,司马卯亲自督战,率将士守城。一面遣人驰报项王,乞求援兵。
  城外汉军围城七日,司马卯忽见汉兵逐渐撤围,晌午过后,竟然全部撤尽,不留一人。
  司马卯料想,汉兵无故退去,一定是项王的援军到了,于是,开城门亲率城中将士追赶。
  约跑了三十多里,未见汉军一兵一卒,天色已到了傍晚时分,正好来到一片山林之地。
  司马卯担心汉军有埋伏,吩咐停止追击,收兵回城。
  话音未落,林中几声号角响起,左右两侧早已闪出两员汉将,各带精兵,来攻司马卯。
  司马卯不敢恋战,往后便退,部众慌乱,多半弃甲抛戈,跟在后面往回奔逃。
  司马卯策马急奔,只恐汉兵赶来,恨不得一步奔入城门。
  好不容易到了城下,猛见一汉将据住吊桥,大声喝道:
  “司马卯往哪里走?快快下马受缚,免得一死!”
  司马卯魂飞天外,想要再择路逃跑,又担心后面追兵赶过来,再说自己实在不知往哪里跑。
  没奈何,司马卯硬着头皮,挺枪与汉将接战,才经三个回合,已被那汉将用刀格住枪,轻舒左臂,把司马卯擒下马来。
  等到后面殷王的部众跑到跟前,司马卯早已做了俘囚。
  正在慌乱之际,那汉将厉声喝道:“殷王已被擒,尔等不投降更待何时?”
  众将士一见,只好纷纷丢弃兵器,匍匐桥边,乞降求生。
  究竟这吊桥边的汉将是谁?正是汉军大将樊哙,埋伏林中的两员汉将,就是周勃、灌婴。
  这三员战将带军分头埋伏着,都是韩信所授的密计。
  韩信料定司马卯守在城中,必定向项王求援,如果外面的援兵赶到,里应外合,反而陷于两难境地。
  所以,韩信想出了这计诱敌的方法。先假装外援到了,佯为撤围,暗中令樊哙绕回城外隐蔽,周勃、灌婴退到三十里外的树林埋伏。
  为的是诱使司马卯来追,正好前后截杀,擒捉殷王。
  果然,司马卯贪进中计,被樊哙活捉到手,献至汉王面前。
  汉王随即令人解缚,当面宽慰,司马卯拜伏地上,自称愿降。
  当下,汉王带领将士,偕同司马卯入城。
  城中兵民,见司马卯已归顺汉王,自然全体投诚。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殷王司马卯不得不再次做出墙头草动作,投降汉王,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这件事,本身倒没什么。天下动荡,诸侯之间,无非是选边站队的一个过程,尤其对于那些地盘小,战斗力弱的诸侯,也只能如此。
  但到了项王这里,却不这么想。
  但陈平的问题,倒不在于项王怎么看待诸侯的倒戈,而是项王要追究这件事的责任,将罪过归结到前次带军收服殷王的将领身上。
  在项王的概念里,要收服就一劳永逸,就像对齐国那样,一律屠杀、坑埋,让这个地方不再有反抗的力量,或者重新背叛的能力。
  而对于殷王,刚刚接到陈平他已降服的捷报,不到一个月,又告诉项王,殷王又降汉了。
  这口鸟气,项王无论如何也受不得。
  眼下城阳还在抵抗,暂时拿不下来,汉王远在武关,项王也鞭长莫及,但拿自己的部属开刀问罪,这总可以吧。
  项王一怒之下,命令追究前次参与降服殷王部将的责任,杀无赦。
  【作者题外话】:为欢迎读者朋友们发表观点,作者建了一个QQ交流群949901369,随时恭候大家,一起参与讨论,当然,也可以搬个板凳只听不语。


第351章 渡船上机智脱险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
  汉王东征攻下殷地,项羽闻报大怒,下令追查上次去收拾殷王这一摊子的人责任,他要把讨伐殷王的将吏统统杀头。
  盛怒之下,项王已经忘记了陈平兵不血刃降服殷王,带给他的喜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根本不认可这种未经屠戮,就取得降服一个诸侯的战果,觉得没杀什么人,就拿下殷王,简直违背他意识里的征服常理。
  所以,他要杀自己人,给后面的人看看,以后还得像他这样,靠冷血的杀戮,彻底从肉体上消灭,再达到令敌人精神上的恐惧,这样才叫征服。
  陈平在项王身边日久,多少也维护下了一些人脉,他借助军中消息灵通人士的通报,立即得到了城阳私下传过来的消息。
  他不想就此被杀,同时,陈平也看清了项羽是个鲁莽武夫,没有战略头脑,更缺乏明主的气概,实在是不堪扶之主。
  正好前几日,好友魏无知给他寄信,说其已经投在汉王帐下,劝陈平现在投奔汉王正是个好机会。
  这样一来,在陈平心中酝酿已久的归汉计画,就可以列到日程上来了。
  之前与张良的一番交谈,对汉王已经有所了解。
  在前世的陈平,也知道自己终究要归到汉王帐下,为汉王夺取江山出谋划策,并在关键时刻,屡次挽救危局,看来,现在时机到了。
  陈平打探得汉王正在修武整军,于是,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连忙拿着宝剑抄小路乘夜逃走。
  陈平一路向北而行,次日傍晚,跑到了黄河渡口。
  过了黄河再走不远,即可到修武。
  黄河渡口,正停泊着一只小船,陈平顾不得多问,一头钻进船舱,连声叫道:
  “船家,开船、开船。”
  船夫本想再多等几位渡客,见陈平催得急,抬头瞄了他一眼。
  见陈平仪容端庄、相貌堂堂,长得高高大大的,又是一个人,神色慌张,料定一定是逃跑的官吏,身上肯定带着金银宝物。
  膀大腰圆、面目粗鄙的船夫嘴角一动,邪念顿生。
  这船夫本来就在这黄河岸边,除了做摆渡以外,兼做一些杀人越货的勾当。
  见买卖送上门来,岂有不笑纳之理。
  于是,船夫答应了一声,解开船缆绳,将船用竹篙撑开岸边,望黄河河心撑来。
  船夫一边撑着船,一边四下看着动静,眼角不时瞄向陈平的腰间。
  陈平见船已离岸,船夫将撑船的竹篙慢了下来,眼睛不时向自己身上瞟过来,目光里透着一股杀气。
  陈平登时身上出了一身冷汗,心道:“坏了,这船夫起歹意了。”
  船夫撑船的动作越来越慢,似乎在找合适的机会下手。
  陈平一见,不敢怠慢,他明白,再拖延下去,自己随时可能被船夫掼下河去,送了性命。
  有道是,急难时容易生智,何况对于“凡事皆可谋划”的陈平。
  只见陈平从船舱中不慌不忙地站起,对着船夫说道:“这船舱里好闷热啊。”
  边说,陈平边开始脱去上衣,随后,又解开内衣,光着膀子,走出船舱,来到船夫身边道:
  “正好我也闷的慌,我来帮你刺船吧。”
  说着,扶着竹篙,帮船夫撑起船来。
  船夫上下打量了陈平一番,见他光着膀子,衣服扔在船板上也没有什么声音,腰间也没有什么物件,除了那柄宝剑,分明就是一个穷光蛋,身上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不由觉得扫兴之至。
  见陈平帮着划船,索性打消了打劫他的念头。
  一场凶险,被陈平轻而易举地化解,就这样躲过了一次性命危机。
  陈平被渡船送过黄河,径直奔汉军营寨而来。
  守营的士卒通报后,不一时,陈平就见营中奔出一员将吏来,待到那人来到眼前,陈平不禁脱口而出:
  “无知!”
  来人上前,一把抓住陈平的胳膊,大笑道:
  “平兄,真的是你啊!”
  “哈哈哈哈哈。”两人相顾而笑。
  来人正是陈平昔日的玩伴,好友魏无知。
  自阳武一别,一晃已三年多过去了,两个好友百感交集,久别重逢的亲切,油然而生。
  “快,快随我进营。”魏无知当即携着陈平的胳膊,迎入营帐。
  陈平此次投汉军,刻意没有走张良的路线,是出于今后长期在一起辅佐汉王,相互避嫌的考虑。
  同为汉王的重臣,如果两人关系极其密切,难免在工作中会遇有诸多利害关系,这是陈平和张良都不得不认真对待的事情。
  当然,两人的配合是必定密切的,但抛开了任何特殊裙带关系的配合,才会令汉王放心。
  而任何君王,都忌讳身边的人相互结党营私,不希望手下之间建立超过与君王的关系,这是任何一个团队里,都需要注意的禁忌。
  所以,陈平此次投汉王,宁可走魏无知推荐这条线,也不挑明曾经暗中帮助过汉王的事实,实在是做为大谋士的明智之举。
  当然,这样做的一个不利的因素是,汉王如何能对陈平的能力和水平,在短时间内认可,并给予足够的信任,这是陈平需要面对的问题。
  毕竟陈平不是汉王创始团队的,半路空降过来,如何在人才济济的原有团队中脱颖而出,这是考验陈平的一道坎。
  但陈平对此,很有信心。
  以自己善谋的特长,在当今乱世之中,尤其是汉王要与项王争夺天下的斗争中,陈平是有十足把握脱颖而出的。
  所以,当魏无知见到陈平后,除了那份久别重逢的兴奋,更多的是即将在一起打拼的期待了。
  魏无知吩咐手下,摆上酒宴,为陈平接风。
  两人对坐,少不得班荆道故,相得益欢。
  在大致介绍了这几年自己的情况,以及黄河岸边的遇险,使魏无知唏嘘不已后,陈平问道:
  “无知兄,何日来到汉军营中?”
  魏无知说道:“说来话长了,当初在阳武胡记酒舍一别,我先投了陈王帐下,陈王被庄贾杀害后,我又在吴芮帐下任事,后来,陈王旧部的吕臣相约,又投在他军中,去年底,汉王攻下关中,就又投在汉**中了。”
  “来到汉**中后,我才发现当初在胡记酒舍里,陈兄的论断有多么正确。”
  陈平打断道:“我说什么了,我怎么不记得了。”
  【作者题外话】:PS:推荐一本军事小说《843858+猎玫》,无穿越,无重生,无系统,没有金手指,作者实地考证战场遗址,真枪实弹不含糊,绝对的硬核。军迷不可不读。PS:推荐一本悬疑小说《855458+鬼娃儿》,是人间精灵,还是所谓的活尸,还是我们的朋友,读后便知。PS:推荐一本玄幻小说《849000+苟道》,修仙还是苟下去,看看本书就知道了。PS:推荐一本武侠仙侠小说《819013+天道令》,天道大陆之下的玄武大陆,一位叫做陆凡的少年,一步步成为不平凡的天道之力,且看他如何成仙。


第352章 明智的选择
  魏无知道:“你不记得了,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的。”
  “你当初说,我们都不是君王之才,难有作为,最好的出路就是寻找一明主,辅佐他成就王业,在此基础上成就我们的功名。”
  陈平点头道:“是的,我记起来了,这话我说过。”
  魏无知接着说道:“你还说,每个君王脖子底下,都有片逆鳞,不小心碰到了,就有性命之忧。而雄才大略之主,却能将这逆鳞隐藏得很好,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给臣属带来灾殃。”
  魏无知说到这儿,陈平不禁想起了此次逃离楚营的一幕,不由得感慨道:
  “是啊,这项王的逆鳞就太明显了,而且什么时候发作,实在令人难以琢磨。”
  魏无知继续说道:“当时你还劝我,先投到陈王帐下,把那当做一块跳板,在机会合适的时候,找到明主投奔过去,这样既可以免得触碰逆鳞,又能有个很好的台阶,在新的明主那,谋得一席之地。”
  陈平笑了,举起酒斛道:“无知兄是想说什么,说我算卦占卜厉害么?”
  魏无知同样举起酒斛,与陈平碰了一下,两人一饮而尽。
  放下酒斛,魏无知才说道:“直到今天,我才惊叹于陈兄看事情如此之准,对天下大势的把握,如此的精道。”
  “咱俩虽然从小玩到大,平时只是觉得你的鬼点子多,现在经过这几年的生死之事后,才发现陈兄的思虑足够高远,谋划足够深厚,无知不得不服。”
  陈平忙拦住无知的话道:“哎哎哎,你无知兄还让不让我喝酒了,这军中倒是有很多马,你的职位难道是拍马屁的不成?”
  “哈哈哈哈哈。”两人同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笑罢,魏无知继续说道:“其实,我说这些,不完全是恭维你,咱俩之间,说这些也没什么意思。”
  “我是想说,以陈兄的大才,此时来汉王身边,正是时候。汉王现在身边恰恰急需像陈兄这样的划策之才。”
  陈平虽然认同,仍然问道:“说说看,为何呢?”
  魏无知说道:“陈兄在魏咎那里的委屈、在项王那里的蛰伏,以及为他们出的高策,无知也有些耳闻。”
  “但这两个人,实在是没法跟汉王相比。尤其是项王,虽然授你为都尉,却得不到项王信任。”
  “在一般人眼里,又是都尉,又是信武君,貌似待遇不薄,其实,对于一个谋士来说,言不听计不从,就是给座金山,也不代表着尊重。”
  陈平用力地点头,深度认可无知此言。
  “就拿你刚才说的,讨平殷王之事,不费一兵一卒,不耗攻伐之劳,本是一件奇功。殷王又叛,实在是他力有不逮,形势所迫。项王反倒怪罪于你,还要杀头,这样的君王,逆鳞也太明显了,今后谁还敢跟着他干?”
  陈平接话道:“项王过分迷信武力,崇尚屠杀的恐吓作用,以为所有的征伐,最好的结果就是以杀戮告终。”
  魏无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