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谋无双 >

第154章

汉谋无双-第154章

小说: 汉谋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67章 掳魏豹幸薄姬
  勘查完地形,韩信率领诸将回营,立即安排作战计画。
  韩信命道:“灌婴将军。”
  灌婴:“在。”
  韩信:“命你带领骑兵一万,步军一万五千,沿河搜集船只,陈船临晋对岸,广布旗帜,佯装渡河,吸引魏兵主力,等待对岸魏兵骚动后撤,即渡河淹杀。”
  灌婴:“遵令。”
  韩信:“曹参将军。”
  曹参:“在。”
  韩信:“曹将军领兵五千,偃旗息鼓,与本大将军一同潜往夏阳,偷渡黄河,绕到魏军背后攻击。
  曹参:“这?大将军,夏阳偷渡,您不必亲自前往,随樊哙军在此,指挥渡河吧。”
  韩信手一摆道:“夏阳偷渡,事关战役全局,期间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情况,本大将军必须亲自前往。”
  曹参:“可这也太危险了吧?”
  韩信看着曹参问道:“打仗么,难道将军和士卒们,就不危险么?”
  诸将见大将军亲赴险地,无不战意汹汹。
  韩信与曹参乘着夜色带领众军,偃旗息鼓,北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
  第二天早晨,达到夏阳。
  韩信安排军需官到民间与集市上采购罂(yīng一种大腹小口的瓶子,有瓦制,也有木制)罐与木材、绳索若干,拿回来候用。
  军需官感到疑惑,纷纷打问用途。
  韩信说:“尔等不必急问,自有妙用。”
  军需采购分头去办,当日办齐。
  韩信分发图纸下去,命令按图制作。
  只见图纸上所画,名称叫“木罂舴(zé,小船)”,将木罂用绳子绑在粗木上,并列成排。诸将一一照做,很快就做成了上百个木罂舴。
  韩信见一切准备就绪,下令道:“各军准备,天黑渡河。”
  等到天色渐暗,韩信命将士将木罂舴搬到黄河边。
  韩信先命人将数只木罂舴沿河放下,带上几根绳索,将绳索的一头拴在岸边巨石或树木上,另一头带至对岸。
  随后,将所有木罂舴放进河中,手扶着绳索,向对岸划去。每鲊载数十人,静悄悄划向对岸。
  河水虽然湍急,如此方法木罂舴竟然不颠覆,果然绝妙。
  经过几个来回,不到一个时辰,五千兵马,全部渡过黄河。
  韩信命曹参整理队伍,遂挥兵奔袭东张。
  东张守将半夜里突然听到汉兵来袭的奏报,急忙整兵迎战,
  魏军哪里是汉军的对手,很快,汉军占领东张。
  随即,韩信引兵进袭魏王豹所在的重镇安邑。
  魏王豹接到汉军已从上游捣入,东张失守,安邑告急的奏报,顿时大惊,急忙令快马,调蒲坂之兵北上救援。
  蒲坂的魏大将军柏直,见汉军尚在对岸收集渡船,忙得热火朝天,吩咐将士日夜加紧防备。
  突然接到魏王火速往援安邑的命令,柏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吩咐项它留部分人马驻守蒲坂,自与冯敬率主力急急忙忙赶往安邑。
  灌婴在临晋收集了大量船只,整装待发,忽见对岸魏兵骚动,大部撤离,命令大军紧急渡河,发起攻击。
  上百只渡船,竞相向对岸驶去。
  灌婴当先立在一条大船上,未等船靠岸,灌婴早纵马跃上堤岸。
  魏军蜂拥而上。灌婴舞动双戟,三下五除二,撂倒七八个。
  项它持刀来迎,几个回合,招架不住,慌忙奔走。
  汉军步军、骑兵悉数渡河,一阵冲杀,占领蒲坂。
  这边的魏将柏直带军赶到安邑,天已大亮,仰头一看,城上遍竖汉军旗帜。
  正惊慌间,城上一汉将站立城头高喊:
  “柏直听着,安邑城已易手,快快下马受缚。”
  喊话者,正是汉大将军韩信。
  柏直大惊,连忙催军攻城,仗着兵多,准备趁汉军立足未稳,夺回城池。
  正激战间,魏军后军哗动,原来是蒲坂的灌婴率主力赶到了。
  柏直连忙组织后军抵御,不提防,城内的曹参开城门率军杀出。
  这下子魏军扛不住了,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四散而逃。
  汉兵随后紧紧追击,一直追击到曲阳。
  魏豹将各部败军集中到曲阳。
  两军对阵,骑将冯敬出战,灌婴迎战。
  几个回合,冯敬不能招架,败下阵去。
  项它出战,被曹参上前接住,一来二往,斩于阵前。
  韩信挥兵淹杀。
  魏兵大败,继续溃逃。
  魏豹逃到武垣,身边只剩数十骑,很快就被追上。
  韩信知魏豹势穷力蹙,喝令魏兵早降免死。
  数十魏兵弃甲投戈,跪地投降。
  魏豹穷途末路,顾不得面子,只好下马受缚。
  韩信把魏豹囚入槛车,押至魏都平阳城下,晓谕守将出降。
  守将见魏王被活捉,顿时瞠目结舌,好一阵才回过神来,只好抛下手中兵器,开城投降。
  韩信随后将魏豹家眷一干人等,尽行拘缚,派兵押往荥阳,听候汉王发落。
  随后,命令曹参、灌婴带军分征魏地,一月不到,尽定魏五十二城。汉王的死对头,魏将雍齿,也在投降的队列内。
  汉王闻报大喜,将魏地改置河东、上党、太原三郡,赐曹参食邑平阳,派原来救过吕雉,狱吏出身的任敖守上党。
  汉王见到押解来的雍齿,本想一刀斩了他,因考虑到是同乡又善战,加上王陵给他求情,所以,汉王就收起了杀心,留雍齿在军中听用。
  汉王的大度和慎杀,由此可见一斑。
  处理完这些事情,汉王终于可以出帐了,他要到监押魏豹的槛车前,看看这位老朋友。
  魏豹远远地看见汉王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过来,羞愧地低下头。
  汉王走到近前,调戏说:“君别来无恙乎?汝不是不想见吾么?”
  魏豹无地自容,不敢仰视。
  汉王说:“吾派郦食其劝汝归顺,汝不听,偏要吾发兵。今日何言?”
  魏豹说:“豹有眼不识泰山,自取灭亡,悔之无及,愿王大人不计小人过,给一条生路。”
  汉王说道:“今日寄下汝项上人头,汝自珍惜!”
  魏豹见汉王不杀,千恩万谢,感激涕零。
  魏豹后宫妻妾,包括小妾薄姬等人,全部充入织室织布。
  后来汉王偶至织室,见薄姬有些姿色,纳入后宫,高祖四年生下刘恒,即是后来的汉文帝。


第368章 韩信攻代伐赵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九月。
  韩信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
  此时,黄河以北尚有代、赵、燕三个诸侯势力,以及占有今山东大部的齐国。
  这四个诸侯在彭城之战之后,都背汉向楚。
  韩信针对这些诸侯势力只图据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点,向刘邦提出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侧翼迂回的战略包围,最后同汉王会师荥阳的作战计画。
  这一计画,颇为大胆且宏大,一旦实施,将彻底改变楚汉之间的对峙局面,取得全局的战略主动,得到了汉王的赞许和批准。
  于是,汉王决定自己带军在荥阳坚持与楚正面对抗,派张耳给韩信增兵三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
  汉王之所以派张耳带军前来,也是由于张耳亲自请兵,准备找陈余报仇的缘故。
  陈余在接到汉王的讨楚檄文后,对汉王提出了出兵条件:杀掉张耳。
  汉王怎忍心无辜杀掉自己曾经亦师亦友的老朋友,所以,就找了一个长相极其像张耳的人,砍了头送给陈余。
  陈余出兵后,结果在彭城汉王一败涂地,加上逃回来的将卒,告诉陈余说张耳还活着,陈余觉得受到了汉王的欺骗,加上项王强势,陈余干脆就叛汉助楚。
  张耳在得知了韩信准备攻代伐赵的计画后,特别向汉王申请,率军前来支援韩信。
  韩信在补充了三万精兵后,于汉二年闰九月,带领大军
  长驱攻代,直抵阏与。
  代国,本来是陈余的受封地,陈余留在赵国辅佐赵王,任命夏说为代国丞相,替他守国。
  夏说听说汉兵已到了阏与,距离代城不过数十里,当即引兵出敌,与汉兵前队相遇。
  两军对阵,汉军前军的大将是曹参,跃马舞刀,直指夏说,夏说也纵马持刀相迎。
  两人在阵前战了一二十个回合,曹参虚晃一刀,回马就走,汉兵也返身向后逃跑。
  夏说一见,将刀在空中一挥,麾兵大进,迤逦追赶。
  汉军的旌旗、锣鼓、装备,扔的满地都是。
  夏说追赶了约二十多里,忽然,两面的山坡后,喊声大起,左有灌婴,右有张耳,两路伏兵杀出,冲断代兵。
  这是韩信预先布好的伏兵。
  夏说没有和韩信交过手,不知道韩信的厉害。
  韩信用兵,从来不和对手打什么阵地战。
  那都是小儿科的阵战游戏,在韩信眼里,从来都上不得台面。
  韩信喜欢将兵力、战将、地势、天气、士气等条件,充分地运用到战役之中。
  遇到左右伏击的代军阵型大乱,此时,曹参也不再逃跑,而是引兵杀回。
  汉军三面夹攻,代兵大败,夏说急忙打马往回逃跑。
  汉兵怎肯罢手,从后面急追。
  看看逃到城东不及三里,城门已经遥遥在望时,被曹参的快马追上,一刀砍在夏说的马屁股后面。
  战马受伤疼痛难忍,一尥蹶子,直接把夏说掀翻在地。
  随后的汉兵一拥而上,将夏说擒获。
  曹参劝夏说投降,夏说深受陈余厚恩,坚决不降,反而痛骂汉王欺人无信。
  顿时激怒曹参,也顾不得不杀俘的规定了,手起刀落,把夏说一刀砍了头颅。
  代军见夏说已死,早已无心恋战,逃的逃,降的降。
  曹参随即挥军攻入代城,就去迎接韩信
  韩信立即进入代城,安民已毕,讲叙军功。
  随即,召集诸将,商议移兵攻赵事宜。
  正商议间,营外忽然高呼汉王使命到。
  韩信迎入使者,原来是汉王新败,敖仓吃紧,需要调回将士,助守敖仓。
  韩信见汉王有诏,上面明确指令曹参带骑兵及精锐南还。
  韩信二话不说,将军中精兵三万,交给曹参带回,帮助汉王。
  此时的韩信麾下,要算曹参最为智勇,所领部曲,也多是善战之兵。
  有军将不无担心地问道:“大王调走三万精兵,我们剩下这么少的兵,还多是新兵及老弱,如何攻打得了二十万军队的赵国?”
  韩信笑了笑道:“大王荥阳吃紧,日子不好过,我们只能遵令,攻赵之事,不能拖后,需再行募兵,另想办法。”
  随即,韩信募兵补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好容易招添万人,来不及深度训练,即补充进队伍。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十月,韩信统率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
  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集结大军于井陉口防守。
  韩信派出各路斥候探马,探听赵境消息。
  很快,先后接得探报,称赵兵据井陉口,绵延数里下寨,约有二十万军马。
  韩信素知井陉口的险要,未便轻进,距井陉口约三十里外,停兵下寨,再遣斥候探马往探虚实,再决定如何进兵。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北井陉山上,因其地四面高,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是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
  《吕氏春秋》、《淮南子》称“井陉”为天下九塞之一,又称土门关,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
  陈余熟悉赵境的地理环境,听说韩信领军前来,就命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
  况且,陈余手下兵多将广,有二十万之众,无论是地利和兵员数,都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
  这又是一场势不均力不敌,相差悬殊的对抗。
  尤其是汉军还要进攻,兵员又有很多新兵,这样的仗,换在任何一个将领手里,都会知难而退,不敢打。
  但,现在汉军的统帅是韩信,对于后世兵家极力推崇的“兵仙”来说,眼前的困难,就都不是事。
  可令韩信没料到,甚至后怕的是,陈余不仅人数多,地势占优,而且手下还有足智多谋的部将。
  这个部将叫李左车。
  李左车因为在陈余手下屡建战功,被封为广武君。
  李左车不仅打仗厉害,而且很有战术头脑。
  李左车向陈余认真地分析了敌情和地形,说道:
  “韩信越过黄河,实施外线作战,前段时间俘虏了魏王豹、斩了夏说,现在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
  “所以,我们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先想办法消磨汉军的锐气。”
  陈余看着李左车问:“怎么消磨?”


第369章 井陉的背水之战
  李左车指着井陉关外的崎岖山岭道:
  “汉军离开本国远征,虽然其锋芒不可阻挡,但现在存在很大的弱点。”
  “主要表现是,汉军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据斥候探马报,汉军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经常吃不饱,士兵们面带饥色。”
  “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
  “所以,末将的建议是,由末将带领三万奇兵从小道出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
  “而您只需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
  “只要坚持这一战法,就能使得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汉军粮尽,军心必乱。”
  “那时,代王您再挥军攻击,末将在汉军的退路上埋伏截击,这样的话,韩信和张耳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您的帐下。”
  “而如果我们与汉军对攻,末将担心韩信的诡计,那时,赵军一定会被汉军打败的。”
  深谙儒学的陈余,耐着性子听完了李左车的建议,随即答复道:
  “广武君的建议虽好,但却不足取,正所谓的‘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汉王欺诈赵国,汉军侵略赵境,实属不义之兵;而我们是正义的防守方,以不义伐正义,焉有不败之理。”
  “韩信实际上兵不过三万,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兵疲且少,对抗我们二十万有备之师,岂不是自寻死路。”
  “如果像广武君说得这样回避不出击,诸侯们会认为我们胆小,不堪一战,将来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
  “所以,我们就这样堂堂正正地打败韩信,让诸侯看看,我们赵军,依旧是曾经强大的能战之军。”
  说罢,命令各军整军,准备迎战汉军。
  陈余的盲目自信和所谓“道义”的教条主义,限制了赵军战术发挥。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陈余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接到报告,韩信大喜,当即制定了出奇制胜、一举破赵的妙计。
  这天傍晚,韩信升坐中军帐,两旁站立着几名不知名的将尉,他即将指挥这样一直新兵弱将,打一场古今中外军事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的“井陉之战。”
  韩信先抽出一支令箭:“骑都尉靳歙听令。”
  靳歙出列:“末将在。”
  韩信:“命你带两千名轻骑,天黑后出发,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在明日清晨之前,抵达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北)侧潜伏,沿途不得暴露行踪。”
  “明日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