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谋无双-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高祖在长乐宫中,瞑目而崩。享年六十二岁。葬于长陵(在今陕西咸阳),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自高祖被封为汉王后,直到逝世,总计十二年。
卢绾听到高祖驾崩,担心吕后杀死自己,带人逃入匈奴。
高祖逝世,吕后过了四天秘不发丧,而是叫来审食其商量道:
“将领们和皇帝同为编户平民,如今北面称臣,为此常常怏怏不乐,现在事奉年轻的皇帝,心里会更不高兴,不如全部族灭了这些人,否则天下不会安定。”
吕后身边的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告诉了郦商将军。
郦商将军立即去见审食其,说道:
“我听说皇帝已经驾崩,四天不发丧,想要诛杀将领们。如果真是这样,天下就危险了。”
“高祖命灌婴统率十万士卒驻守荥阳,周勃统率二十万士卒平定燕、代,这时他们听到皇帝驾崩,将领们全部被杀,必定连兵回来向关中进攻。”
“大臣叛乱于内,诸侯造反于外,天下覆灭可以翘足而待了。”
审食其听后,赶紧进宫把这些话告诉了吕后,于是,吕后为高祖发丧,大赦天下。拥立太子刘盈为皇帝,即孝惠帝。
吕后,临朝称制。大臣们都说:“皇帝由平民起家,拨乱反正,平定天下,是汉朝的开创皇帝,功劳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朝廷下令各郡国诸侯都建立高祖庙。每年按时祭祀。
到了孝惠帝五年,孝惠帝思念高祖回沛时的悲乐情景,就把沛宫作为高祖原庙。高祖所教唱歌的儿童一百二十人,都让他们做高祖原庙中演奏音乐的人员,以后有缺额,就立刻补上。
高皇帝八个儿子都被封为王,他们是:长子是庶出的齐悼惠王刘肥;其次是孝惠帝,吕后所生;再次是戚夫人生的赵隐王刘如意;再次是代王刘恒,薄太后所生;再次是梁王刘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并王;再次是淮阳王刘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再次是淮南厉王刘长;再次是燕王刘建。
纵观历史,汉高祖刘邦首要的贡献,就是为建立长期稳定的大一统王朝,为建立汉民族的身份认同感建立了稳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汉高祖刘邦还创造了历史上如下的“第一”:
一、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二、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
三、第一位运用“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
四、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
五、第一位“释放奴婢”从而一定程度上打击奴隶制度、解放生产力的皇帝。
六、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实行“十五税一”低税率的皇帝。
七、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财政支出紧缩政策而提倡节俭的皇帝。
八、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的皇帝。
九、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
十、第一位诗作流传天下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十一、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帝,从而为汉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思想治国奠定了基础。
十二、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帝。
太史公评曰:“然王迹之兴,起於闾巷,合从讨伐,轶於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
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评价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而敬爱的老人家则称赞刘邦道:
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第457章 辟阳侯的恩宠
高祖驾崩后,吕后与审食其商议,秘不发丧,计划诛杀诸将。
这审食其是何许人也,值得吕后如此重视。
审食其是高祖的沛县老乡,读过几年书,面目文秀,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很会看眼色行事。
当年,年轻貌美的吕后,由父亲吕公做主,经过酒宴上吃霸王餐的考察,竟然让她嫁给大他十五岁、当时毫无起色的大叔级别人物刘亭长。
据吕公跟她讲,从他多年相面的经验上看,这个刘老三虽然现在只是个亭长,但将来可了不得,嫁给他,不会有亏吃。
虽然吕后母亲竭力反对,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吕后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劝告,嫁给了高祖。
其实,在嫁给高祖之前,吕后早已看好了一个英俊的青年,那就是审食其。
但,那只是一面之缘,两人匆匆而过,没有什么交集,甚至连对方叫什么都不知道,更无从谈起谈婚论嫁了。
如果,像后世那样,有个什么手机或者微信、球球什么的,那恐怕,两个人早就私下聊上了,也就不会有高祖什么事了。同样,华夏史上也就没有吕后这个厉害人物了。
结了婚后,吕后知道了高祖外室曹氏,而且早就生了个儿子刘肥。可生米已经煮熟了,心中即使有委屈,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熬了几年,一双儿女出世后,高祖的运气开始来了。后面的事,就是押送役徒中途逃走,然后斩白蛇上芒砀山,吕后还不得不经常去山里给高祖送饭。
之后就是造反,回到沛县做了沛公。高祖离开沛县一走,就是多年。年轻的吕后长期处于独守空闺的痛苦之中。
临走前,高祖也考虑到家里需要照顾,就找了一个沛县的年轻人,帮助自己的哥哥刘喜一起照料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儿女。这个年轻人就是审食其。
吕后第一次见审食其,一看认识,那不是那谁谁谁吗,当年擦肩而过的一面之缘。
当下,吕后心里暗喜,无论怎样,身边有个看着顺眼的英俊男人,总比有个武大郎或者王婆之类的强多了去了。
此后,审食其就一直在吕后身边,照顾刘太公和娘几个的饮食起居。相当于管家或者仆人,代理家务。
审食其得了这个美差,便在高祖家里住了下来,成了刘家的一份子。
那时,稍微有点身份的人,家里都有奴仆。
以奴仆的身份进入刘家,想必审食其的家境,好不到哪里去,也算是个比较励志的青年。
按理说工作无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但是和跟着高祖出生入死、流血牺牲的其他文臣武将相比,审食其的贡献确实有点拿不上台面,难怪若干年后封侯时遭人非议,说他是靠钻皇后的裙子上去的。
到了高祖被封为汉王后,虽然身边有了戚夫人、石美人等姬妾侍奉,但高祖还是要把老父亲和正房原配及几个孩子接到身边的。
但王陵的迎接队伍被项羽中途阻住了。
彭城之战失利后,刘太公、吕后成了项羽的人质,审食其也作了陪同人质,忠诚相伴。
人就是这样,不经患难,难以见真情。
高祖在外征战,家政统由吕后主持,吕后如何说,食其便如何做,唯唯诺诺,奉命维谨,也使得吕后格外喜欢。
于是日夕聚谈,视若亲人,渐渐的眉来眼去,不经意间目逗心挑,太公已经年老,来管甚么闲事,一子一女,又皆幼稚,怎晓得他秘密情肠?
经历了项羽人质的风风雨雨后,两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难以名状的感情。
后世很多人都说,正是这个时候,吕后与审食其产生了生死与共的感情。
就连《汉书》这样的正史上都说:“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
到了高祖困守荥阳,在广武对峙时,项羽将太公绑在砧板上,要挟高祖决斗,否则就把太公煮了,高祖不上当,要与项羽分一杯羹。
这样的气魄和胆量,也只有高祖这样的宏图大略者,才做得出来。
同样,对于老父亲尚且如此,对囚在项羽军中的吕后,高祖的态度就可想而知,反正,从当亭长开始,高祖身边从来就不缺女人。
但项羽还是比较地道的,即使囚了吕后三年,也从没为难过吕后,更没有玷污她的身体。
这也是高祖在项羽自刎后,为其发丧并善待项羽族人的原因之一。
等到了鸿沟协议达成后,项羽依照约定,放回了太公、吕后,当然,仆人审食其也一同回到汉营。
后面就是高祖撕毁协议,开展追击战,直到垓下一举消灭了项羽。
高祖称帝后,立吕后为皇后,所有跟随高祖的诸将,依次加封。
考虑到审食其一直在太公和吕后身边照顾服侍,吕后也怂恿太公在一旁帮助说了不少好话,高祖念在他保护家属,确有功劳,就封审食其为辟阳侯。
审食其喜出望外,感念吕后的恩情,到了铭心刻骨的程度,从此,服侍吕后前后,更加卖力。
高祖自即皇帝位后,几乎很少呆在宫中,不是外出巡视,就是时常出征,身边不乏戚夫人或者其他女子陪伴,从不寂寞。
又嫌吕后人老珠黄,只要吕后不缠着他,就很如愿了。
在这时,两人之间,与其说是夫妻,倒不如说是某种意义上的政治合作伙伴。
而吕后安居宫中,也巴不得高祖不来,正好与审食其同梦。
有吕后身边的宫娥彩女,明知吕后暗通审食其,也不敢透露半点消息,只是帮两人做了引线,好得些意外的赏赐。
所以,高祖戴着绿帽子,直到驾崩都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当不知道,这样更好。
何况,高祖为了身后的大汉江山,因太子刘盈太软弱,留着吕后,对沛县军功集团的那些狠茬子将军们,也是一种制衡和约束。
所以,这样微妙的关系,就这样延续下来。
高祖驾崩后,吕后唯恐这些老家伙们不听招呼,担心控制不了局势,所以才想出这个秘不发丧,屠戮功臣的办法。
第458章 惠帝震怒
吕后与审食其商议完要对功臣们动手后,审食其刚回到家中,郦商将军听闻到风声,前来拜访。
一进门,郦商就说道:“足下祸在旦夕了。”
审食其本来对诛戮如此多的功臣,心有余悸,碍着吕后的面子,也不敢反驳,而且,一旦这些资格老的功臣们都杀了,对他也很有好处。
正在心里怀着鬼胎,突然听到郦商这样说,不由的吓了一跳,慌忙问道:“阁下何出此言?”
郦商低声说道:“主上升天,已有四天,宫中秘不发丧,还想尽诛诸将。试问诸将果能尽诛么?”
“现在灌婴领兵十万,驻守在荥阳,陈平又奉有诏令,很快就去协助灌婴。”
“樊哙是死是活,现在还没看到人,周勃代替他统帅二十万军队在北面的燕代地区,这些都是跟着皇上的功臣。”
“倘若得知朝内的诸将,有被诛的消息,必然联结起来,回军关中。”
“满朝上下,何人统兵,何人是他们的对手。到那时,大臣们在朝廷起事,军队在外边攻进来,皇后和太子孤儿寡母,不亡何待?”
“足下平常经常参议宫中的事,世上哪有人不知道,当此危急存亡的时候,不去进谏劝阻,人们必然怀疑足下同谋,那些武将们肯定会对付足下,那时,足下家族,还能保全么?”
审食其嗫嚅道:“我……我实在没听说有这回事,外面既有此谣传,我当禀明皇后便了。”
郦商于是告辞而去。
审食其连忙进宫中,将郦商的话,原原本本地告知吕后。
吕后一想,郦商所说,正是他担心的事实,如果真要激成兵变,恐怕以她的能力,也无力抵挡。
何况现在风声已露,屠戮之事也就不可行了。
于是,吕后吩咐审食其,回去转告郦商,就说绝无此事。
审食其应命而出,找到郦商说明此事,并让郦商在相熟的人中传达。
随后,吕后才传令发丧,由太子刘盈即帝位,年方十六岁,尊吕后为皇太后,赏功赦罪,布德行仁,称为惠帝。
刘盈继位不久,一件让他很难堪的事情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关于母后与审食其偷情行为的传闻,很快随着宫女私下的窃语、宦官不露声色的暗示,从长乐宫宫墙的墙根爬上墙头,吹过大街小巷,飘进千家万户,成为街头巷议、茶余饭后的谈资。
于是,长安的家庭妇女们都知道了,男人们也知道了,这其中就包括吕雉的亲生儿子、当今皇上惠帝。
刘盈听后,顿觉遭受了奇耻大辱,暴怒。
惠帝暴怒,是因为审食其与其母有私情,但惠帝是个孝子,又无法处理他的母后,不可能像始皇那样,将老妈囚住,或者“掘地到黄泉”相见。
于是,惠帝就把满腔怒火发泄在审食其身上。据《汉书·朱建传》载:“久之,人或毁辟阳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太后惭,不可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吕后虽然不会受到儿子的处罚,但是,这桩隐情由身为皇帝的儿子处理仍然使吕后大为难堪。
吕后无颜面对自己的儿子,但如果不为审食其求情,审食其就会被杀死。
就在吕后左右为难之际,审食其想到了一个人。
此人名叫朱建,人称平原君,足智多谋,也是陆贾的好朋友。
朱建是楚地人,一开始,他曾经担任过淮南王英布的国相,但中间因故又离去了。
后来,英布又把朱建请回来,继续在其手下干事。
英布想造反的时候,特意问朱建怎样看此事,朱建极力反对。
但英布没有听从朱建的意见,而是按照其他人的劝告,起兵造反。
等到朝廷平定了叛乱,杀死英布后,经审查,平原君朱建曾经劝英布不要造反,同时,又没有参与造反的阴谋活动,就没有诛杀朱建。
平原君朱建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同时,又刚正不阿,恪守廉洁无私的节操。
朱建坚持道义、不肯曲从取悦于人的品性,与审食其行为不端、靠阿谀奉承深得吕太后的宠爱的品行,两个人是格格不入的。
审食其很想和朱建交往,但平原君朱建就是不尿他,不肯和他来往。
这时,陆贾告诉了审食其一个机会。
当时,正值平原君母亲刚去世,陆贾和平原君朱建一直很要好,就首先去吊唁。
平原君朱建此时家境贫寒,连给母亲出殡送丧的钱都没有,正要去借钱来置办殡丧用品。
陆贾制止了朱建,让他只管发丧,不必去借钱。
随后,陆贾来找审食其,向他祝贺道:
“祝贺辟阳侯,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了。”
审食其不解地说道:“平原君的母亲死了,你怎么反倒祝贺我呢?”
陆贾说道:“以前你一直想和平原君交好,但是他讲究道义不和你往来,那是因为他母亲平时训导教育的原因。”
“现在他母亲已经去世,您若是赠送厚礼为他母亲送丧,那么他一定愿意为您拼死效劳。”
于是,审食其就给平原君送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