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谋无双 >

第191章

汉谋无双-第191章

小说: 汉谋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
  不难看出,高祖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这三人亦被称为“汉初三杰。”
  其后,高祖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为酂侯,食邑最多。位次上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十10多人,并加封萧何二千户。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定都关中后,高祖命丞相萧何营建咸阳。皇宫竣工后,萧何奏请御驾往视。
  高祖巡视一番后,嫌宫室过于壮丽豪华,责备萧何道:“朕之起义,原为救民。现今天下初定,民穷财尽,怎将这座宫殿造得如此奢华?”
  萧何不慌不忙地说:“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才正好借机会多征发些人和物来营建宫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壮丽才能显出威严,也免得子孙后代再来重建。”
  高祖见萧何回答的如此得体,便转怒为喜道:“如此说来,朕未免错怪你了。”
  汉十年,高祖亲征陈豨。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
  萧何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豨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韩信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被杀,并诛杀了韩信家三族。这就是败也萧何。
  萧何晚年,为了自保,不惜自污,高祖关押了萧何后,又放了他。从此以后,萧何对高祖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了。高祖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从此对国事就只能保持沉默了。
  萧何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多次诤谏,高祖才一直未作决定。
  高祖病逝后,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萧何继任丞相。不过这时,萧何年事已高,已经基本不问政事了。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卒,谥文终侯。娶妻甘氏,封一品夫人,后袭封为酂侯,生子三,长子萧禄,次子萧同,幼子萧延。


第462章 大汉名相之曹…
  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萧何临终前,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曹参替代自己的丞相之位。
  曹参听到萧何去世消息后,告诉门客赶快整理行装,对他们说道:
  “用不了几天,天子的使臣就来了,我将要入朝当相国了。”
  果然,过了不久,朝廷派来的人来召曹参。
  行文到此,应该系统地说说大汉的第二任丞相曹参。
  说起曹参,虽然一开始和萧何都在沛县为秦吏,两人的关系也很好,但是,到汉王时期,两人却很合不来,而且闹出很多矛盾了。
  曹参,同高祖和萧何都是沛县老乡。
  早年在沛县为秦朝沛县狱掾,即管理监狱的典狱长,但已相当出名,萧何为曹参上司,高祖属村治保主任级别的官吏(亭长),为其下属。
  当时,萧何、曹参二人已属于秦庭的正式官吏,在县里也很有名望。
  高祖、周勃、樊哙等人的地位相当于社会闲散人员,在乡里父老眼中地位大有不同。不过萧何、曹参、夏侯婴等皆与高祖交情深厚。
  高祖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以中涓的身份跟随高祖。
  曹参率军进击胡陵、方与,攻打秦朝郡监的军队,大破敌兵。
  曹参向东拿下薛县,在薛县外城的西面进击泗水郡郡守的军队。然后又打下胡陵,率军转移去守卫方与。丰邑后来在雍齿的带领下反叛投降魏王,曹参又去攻打丰邑。
  因此,高祖为奖赏他,赐给曹参七大夫的爵位。
  曹参在砀县东面打败了秦朝司马橺(xiàn)的军队,夺取了砀县、狐父和祁县的善置驿。又攻打下邑以西的地方,一直到虞县,进击章邯的军队。
  高祖在攻打爰戚和亢父时,曹参最先登上城楼。曹参官职升为五大夫。
  随后,曹参向北救援东阿,进击章邯的军队,攻陷陈县,追击秦军到濮阳。攻打定陶,夺取了临济。
  之后,曹参随着高祖往南进攻雍丘,打败了李由的军队,亲自斩杀了李由,俘虏秦朝军候一人。
  这时,秦将章邯打败项梁的军队,杀死项梁,沛公与项羽率军东归。
  楚怀王任命沛公为砀郡长,统领砀郡的军队。沛公封曹参为执帛,号称建成君。后曹参升为戚公,隶属砀郡。
  之后,曹参跟随高祖攻打东郡郡尉的军队,在成武南面打败了敌军。在成阳南面进击秦的军队,追击败逃的敌军,向西到了开封,进击赵贲的军队,把赵贲围在开封城中。
  高祖令曹参向西在曲遇进击秦朝将领杨熊的军队,打败秦军,俘虏了秦朝的司马及御史各一人,曹参升为执珪。
  曹参接着跟随沛公攻打阳武,拿下轘辕、缑氏,封锁黄河渡口,回军进击赵贲的军队,在尸乡的北面打败了秦军。
  曹参跟随沛公向南攻打犨(chōu)邑,在阳城外城以东与南阳郡郡守吕齮交战,攻破了吕齮军队的阵列。
  之后,曹参跟随沛公向西攻打武关、峣关,夺取了这两个关口。随后,在蓝田的南面攻打秦朝的军队,又在夜间攻打蓝田的北面秦军,大败秦军,随即到达咸阳,灭亡了秦朝。
  项羽到了关中后,封高祖为汉王。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曹参跟随汉王到了关中,升为将军。
  之后,又跟随汉王回军平定三秦,起初攻打下辩、故道、雍县、斄(tái,台)县。在好畤的南面进击章平的军队,打败了秦军,包围好畤,夺取了壤乡。
  在壤乡东面和高栎一带进击三秦的军队,打败了秦军。又包围了章平,章平从好畤突围逃跑。于是进击赵贲和内史保的军队,打败了秦军。向东夺取了咸阳,把咸阳改名叫新城。
  曹参率兵守卫景陵二十天,三秦派章平等人进攻曹参,曹参出兵迎击,大败敌军。
  高祖因此把宁秦赐给曹参作食邑。曹参以将军的身份领兵在废丘包围了章邯,迫使章邯自杀。
  曹参以中尉的身份跟随汉王出临晋关。到了河内,拿下修武,从围津渡过黄河,向东在定陶进击龙且、项他的军队,打败了楚军。
  向东攻取了砀县、萧县、彭城。曹参带领军队包围夺取了雍丘。汉将王武在外黄反叛,程处在燕县反叛,曹参率军前往进击,完成平叛。
  柱天侯在衍氏反叛,曹参又击败叛军,夺回了衍氏。在昆阳攻打羽婴,追击到叶邑。回军攻打武强,随即又打到荥阳。
  曹参从汉中做将军、中尉,跟随汉王扫荡诸侯,到项羽战败,回到荥阳,前后总共两年时间。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任命曹参代理左丞相,领兵进驻关中。
  对秦国来说,左丞相为客卿,右丞相为宗室。高祖对曹参的信任到了一定高度。
  过了一个多月,魏王豹反叛,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别与韩信率军向东在东张攻打魏将军孙遫的军队,大败孙遫的军队。
  乘势进攻安邑,捕获魏将王襄。在曲阳进击魏王,追到武垣,活捉了魏王豹。夺取了平阳,捕得魏王的母亲、妻子、儿女,全部平定魏地,共得五十二座城邑。
  高祖把平阳赐给曹参作食邑。


第463章 大汉名…
  曹参后来被高祖划拨给韩信指挥,跟随韩信,在邬县东进击赵国相夏说的军队,大败夏说的军队,斩杀了夏说。
  随后,跟随韩信与常山王张耳率兵到达井陉,攻打成安君陈馀。
  韩信命令曹参回军,把赵国的别将戚将军围困在邬县城中,不让他增援井陉。戚将军突围逃跑,曹参追击并斩杀之。
  井陉之战后,高祖在敖仓遭遇项羽重创,被破调兵增援,曹参奉命率兵到敖仓高祖的营地,协助高祖作战。
  随后,韩信向东攻打齐国,曹参又以汉左丞相的身份隶属韩信。在历下之战中,曹参所部击溃了齐国历下的军队,夺取了临淄。
  之后,韩信命曹参回军平定济北郡,攻打著县、漯阴、平原、鬲县、卢县。
  不久,曹参跟随韩信在潍水,进击龙且的军队,大败敌军,斩了龙且,俘虏了项羽的部将周兰。
  随后,曹参跟随韩信全程参与,平定了齐国,总共得到七十余县。捕获了原齐王田广的丞相田光、代替丞相留守的许章和原齐国的胶东将军田既。
  韩信被高祖任命做了齐王后,领兵到了陈县,与汉王会合,主持了垓下之战,围歼项羽。
  齐王韩信将曹参奉为齐国的右丞相,留下来平定齐国尚未降服的地方。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同甘共苦后,韩信真正信任的人是曹参。
  待到项羽已死,天下平定,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时,分封列侯的爵位。
  朝廷与诸侯剖符为凭,使被分封者的爵位世代相传而不断绝。把平阳的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封给曹参作为食邑,封号叫平阳侯,收回以前所封的食邑。
  总计一下曹参的功绩:
  总共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战功在诸将中,名列第一。
  但在高祖那里,肯定要进行权力平衡。
  在征战年月,肯定是这些攻城拔寨的武将们,多受到重用。
  但现在,天下安定了,需要发挥文官治理的作用。更何况,还要考虑兵权的归属,再加上有韩信与曹参的对比,把任何一个武将,放在众卿之首,都不符合高祖的本意。
  而萧何,虽然没有令人瞩目的军功,但从一开始,推举沛公,到镇守关中,辅佐太子,征募兵勇,筹集军粮,这些工作看似平凡,其实,正是很多人不能胜任,而又不可或缺的。
  所以,权衡的结果,就是高祖坚持将萧何立为首功,也就是,将诸将比作“功狗”,而萧何是“功人”,无形中拉开两者的档次,而且,排位在众卿之首。
  这样直接被打压的就是曹参。
  论军功,曹参没得说,妥妥的第一名。而高祖搞出一个“功狗”、“功人”说,不仅将第一的功劳弱化,甚至将自己比喻为狗。
  以为无法对高祖发作,曹参就将怨气,撒到萧何头上。
  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功劳第一的武将,两个人的矛盾直接尖锐化。
  曹参与萧何,这对一同沛县跟随高祖起兵的老战友,等到了分封时定功臣名次,萧何力压曹参,位列第一,曹参的情绪就越来越大了。
  高祖称帝后,韩信被调封为楚王,齐国划为郡。曹参直接就将汉左丞相印交给高祖,那意思,你看着办吧,我不玩了。
  高祖对曹参的情绪心知肚明,但他更了解曹参,凉了曹参一段时间后,就找曹参谈了一次话。
  不久,汉高祖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随后,将刘肥和齐地,委托给曹参,让他好好照顾辅佐。
  曹参见高祖把话说开了,也无可奈何,只好乖乖听从高祖安排,到齐国上任。
  曹参以齐国相的身份领兵攻打陈豨的部将张春的军队,彻底击溃了敌军。
  等到了英布反叛,曹参以齐国相国的身份,率领齐国的十二万人马,与高祖合兵一处,进攻英布的军队,大败敌军。向南打到蕲县,又回军平定了竹邑、相县、萧县、留县。
  孝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废除了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改命曹参为齐国丞相。
  惠帝这样做,当然是吕后的主意,目的是在调整兵权,不仅是降低诸侯国对军队的控制,而是还兵于王。
  毕竟高祖后期,一直努力把异姓王转成刘氏王。刘氏王的兵权在相国手上,这是不被允许的。
  同样的,曹参是个合格的大将军,但他其实并不擅长内政。突然变成了一个民生行政官,曹参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玩。
  齐国又是诸侯国里,几百年以来,学术风气最旺盛的国家。一时之间,一堆宿儒、学者跑出来给曹参提建议。
  虽然曹参不会行政管理,但他知道萧何那套,无非是“黄老之术”,于是,曹参重金礼聘了黄老学者,春秋乐毅家族之后的传人盖公,来担任幕僚。曹参甚至把自己的家,都让给盖公居住,以示尊师重道。
  而盖公提出的“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主张,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曹参,也给曹参的后十年,提供了很好的偷懒借口。
  此后,曹参治理国家的要领就是采用黄老的学说,所以,难怪他当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人们交口称赞他是贤明的丞相。


第464章 大汉名相之…
  这次,萧何临终前,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曹参接任丞相,也说明两人之间,虽然有个人恩怨,但在国事上,还是可以摒弃前嫌的。
  曹参离开齐国时,嘱咐后任齐国丞相说:
  “你记住,要把齐国的刑狱和集市,作为某些人行为的寄托,要慎重对待这些地方的管理,不要轻易干涉。”
  后任丞相问道:“这些事情,都是小事,治理国家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
  曹参说:“不能这样说。刑狱和集市这些地方,虽然看似很小,但却是善恶并容的,如果严加干涉,不守规矩的人在哪里容身呢?我因此把这件事摆在前面。”
  曹参入朝成为相国后,继续尊重黄老之术,一切都依照遵循萧何之法而不做任何改变。
  毕竟在行政管理上,萧何是这方面的专家,而曹参对此,也没有什么深入研究。
  除此之外,曹参又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也就是,把那些不那么机灵的人,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
  对那些官吏中对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总有什么新奇主意的人,则一律赶走斥退。
  这些都安排好之后,接下来,曹参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喝酒,无所事事。
  不久,汉惠帝知道了这些,心里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看自己年轻,没把他这个皇帝当回事。
  于是汉惠帝对作为中大夫的曹参的儿子曹窋(zhú)说道:
  “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就说:‘高帝刚刚离开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怎么能这样对待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
  曹窋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
  曹参听了这话,勃然大怒,命令家法伺候,打了曹窋二百板子,教训道:
  “你的本职工作是进宫侍奉皇上,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讨论的。”
  到了次日上朝的时候,惠帝把曹参叫道一旁,责备道:
  “相国为什么要惩治曹窋?这事儿是我让他规劝您的。”
  曹参一听,忙脱帽谢罪道:
  “不知者不怪,臣不知是陛下劝诫,但臣有一言,请陛下仔细考虑。”
  惠帝道:“相国请讲”
  曹参道:“请陛下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方面,您和高帝谁更强呢?”
  惠帝说:“我年纪这么小,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参又道:“那陛下,您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呢?”
  惠帝沉思了一下,道:“说句实话,您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再拜,说道:
  “陛下说的这番话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各项法令已经制定并明确了,如今陛下只需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
  惠帝无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