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谋无双 >

第22章

汉谋无双-第22章

小说: 汉谋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坊都烧了,我还要个屁。”石涧嗤之以鼻。
  “三角眼”又挠了挠头,浑然不觉那头屑依然在飘落。
  “哎,有了。”“三角眼”眼前一亮,凑到石涧的耳边,如此这般咬着耳朵。
  石涧一开始还厌恶“三角眼”的头皮,听着听着,不觉不停地点着头。
  听完,伸出手,轻轻给了“三角眼”一个小耳光:
  “妈的,怎么不早说,就这么办。快去。”
  “三角眼”受到石涧的鼓舞,屁颠屁颠的走了。


第48章 貌似平静
  这边厢,“陈氏乳脂”作坊门前,依然人头攒动,拥挤不堪。
  不论后面怎样拥挤,在快到门口的时候,人们都自觉排成队伍,因为,作坊门口,不时传来老板娘的声音:
  “请各位父老站好队,在队伍里的有免费豆浆喝。”
  队伍里,人们互相议论着。
  顾客甲:“这陈家的乳脂真好吃,昨天开始,豆浆又白喝,这店家,没得说。”
  顾客乙:“是啊,我也是昨天听街坊说的,今天就过来了,听说只要排队,每个人都可以领一碗,不要钱的。”
  路人甲:“还有这等好事儿,那我也排一下,正好我也渴了。”
  说着,到队伍后面去了。
  顾客丙:“免费喝豆浆,比逢灾年的官府开仓赈粥还要气派,这陈家真是大善人。”
  顾客丁:“听说,前天有一些混混,在门前捣乱,这么好的商家,怎么能这样对待人家。”
  队伍里的几个混混,没敢做声。
  顾客戊:“那些混混,还不是石家唆使的,听说,是石家看上人家的乳脂生意了,想要霸占呢。”
  顾客己:“这作坊要是落到石家手里,那还不得像那绢帛一样,价格上天啊。”
  顾客庚:“这石家,纯粹是吃人不吐骨头,贪心的很。”
  顾客辛:“唉,这年头,好人难做啊。”
  顾客癸:“像陈家这样的商家,咱们得多支持呢。”
  顾客亥:“你看,前面那几个叫花子,人家也给豆浆了呢。”
  作坊内,王好忙不迭地收钱、交付乳脂、递顾客大碗,指导着大家盛饮豆浆。
  见堂前人头攒动,陈伯忙吩咐雍瓜到前面帮忙。
  一时间,整个作坊人声鼎沸,堂里堂外,满是买乳脂、喝豆浆的顾客,大半个集市的人,都聚集过来。
  面对着繁忙的景象,陈平倒像无事人一样,坐在庭院的角落里,看着眼前的这一切。
  这几天,陈平没有回户牖的家,而是住在作坊留给他们的房里。
  因为预计情况会随时变化,仅凭哥嫂,恐怕无力面对,所以,陈平打算这段时间,就住在作坊里,关注着局势的发展。
  门口的几个乞丐,引起了陈平的注意。
  那几个乞丐,衣衫褴褛,脸色蜡黄,看上去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结果。
  轮到几个乞丐了,王好依旧笑脸相待,殷勤地递碗,吩咐雍瓜给他们盛豆浆。
  那几个乞丐到了门口,黑黑的手上,端着残破的陶碗,不好意思去接作坊的大碗,而是让雍瓜将豆浆倒进自己的陶碗里。
  转回身,那几个乞丐,蹲在墙根底下,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
  一边喝,一边露出雪白的牙,露出幸福的表情来。
  饮过一碗,几个人仿佛意犹未尽,又转回身,去队伍尾部,排队去了。
  看样子,他们还想再喝一碗。
  陈平看着乞丐的背影,若有所思,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随即起身,出了作坊,向那几个乞丐走去。
  陈平沿着门前的队伍,向后面走去,不时和顾客打着招呼。
  外面,那些混混们,夹杂在队伍里,倒也相安无事。
  这反倒让陈平心内生出一丝不安。
  他知道,越是平静之处,越孕育着巨大的风险。
  就像暴风雨将来,那短暂的宁静一样。
  他不喜欢这种被动的感觉,他必须主动做点什么。
  “石家不会就这么罢休的。”陈平心里暗暗道。
  陈平来到队伍的末尾,看到那几个乞丐佝偻着身子,排在那里。
  陈平停了下来,看着他们,问道:“你们还想再喝一碗?”
  乞丐不认得陈平,以为是不相干的人,没有回答。
  旁边有认得的提醒道:“人家二掌柜的问你们话呢,喝了人家豆浆,总得搭个话吧。”
  几个乞丐面露惭愧,忙道:“再喝一碗,喝一碗就走。”
  陈平又问:“想必是没吃早饭吧?”
  几个人互相看看,没人回答。
  陈平心内明白了,这正是他过来的目的。
  陈平伸手从腰袋里摸出几个布币来,递到为首的一个上了年纪的乞丐手上,说道:
  “光喝豆浆怎么能行,这东西不能多喝,会涨肚的,这几个布币,拿去买些干粮充饥吧。”
  那个上了年纪的乞丐,错愕地看着陈平,“二掌柜,这是给我们的?我们已经白喝了你家的豆浆了。”
  陈平点点头,“去买点干粮,吃完干粮,还可以回来喝豆浆,豆浆一直管够。”
  说完,不顾乞丐们的千恩万谢,在众人赞许的目光下,离开作坊,向城外走去。
  身后,一片议论声。
  “这陈家,真是至善心肠。”
  “可不是,现在还有这样的商贾,难得啊!”
  猛然有人喊道:“唉唉唉,前面的别加塞唉,后面可都排着队呢。”
  “喝豆浆着什么急,人家管够呢。”
  陈平耳朵听着,脚步没停,一直到了石斗家。
  …………………………………………………………………………………………………
  “陈平,你怎么来了,今天作坊不忙么?”
  一进门,石斗就好奇的问。
  陈平道:“得空出来转转,正好找你有事。”
  “陈兄有何见教,不会又是弄车辙吧。”
  “啊,哈哈哈哈哈”两人同时仰面大笑起来。
  笑过一阵,陈平对石斗说道,“今天我来特意找你帮个忙。”
  “咱们还这么客气,什么事,尽管说。”
  “这事只有你出面去办,才妥当。”
  陈平说着,伸手从腰袋里摸出一镒金子,递给石斗。
  “陈兄,这是何意?”石斗看着陈平问道。
  “去帮我买点东西。”
  “买什么东西,还值当用金子。”石斗问。
  “去石家的织造作坊,买上几尺锦缎,几尺素绢。”
  “买他家的,那么贵不值当的,别人作坊里的比他家的便宜,质量还好。”
  “石斗老弟,我要他家的自有用处,只是我不便出面,尊兄为人驾车,常穿华服,你就说要为兄长做件衣裳用。”
  石斗接过金子,“好吧,既然陈兄这样说,我去就是了。”
  “记住,买的时候,一定要那带石家印记的绢布,买完放到你这,我随后来取。”
  “好,我这就去。”
  【作者题外话】:陈平为什么关注乞丐,难道仅仅是乐善好施?他找石斗,买石家作坊的绢布做什么?
  你能猜到么?


第49章 担心
  从石斗家出来,陈平回了趟家。
  陈平进院子时,张姜正挺着大肚子,张撒着两条胳膊,斜着半躺半坐在一个靠背椅子上晒太阳。
  张姜见自己的夫君回来了,忙侧身扶着椅背,费力地准备起身。
  “快别动。”陈平喊道,连忙快走了几步,扶着张姜又重新坐下。
  陈平接过张府佣人递来的板凳,坐在媳妇对面,仰着脸看着,两个人说着话。
  看着张姜日益隆起的肚子,两个人计算着日子,憧憬了一会儿,陈平对张姜说道:
  “媳妇儿,和你商量个事。”
  “夫君,你说。”
  “前天,我去找大父了。”
  “噢,去干嘛?”
  “我和大父说,该给你找个丫鬟了。”
  张姜看着陈平,脸上溢出幸福的笑容:
  “夫君,你可真体贴,本来这几天我也在想这件事了。我的身子是越来越不方便了,你这阵子也要帮兄长忙作坊的事,我确实需要个帮手了。”
  陈平握着张姜的手,在手心里摩挲着,“嗯,媳妇儿,你自嫁过来,与原来的生活条件差了很多,让你跟着受了不少苦,你一直任劳任怨,从没有半句抱怨,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
  “以前是咱家条件所限,现在,房子也大了,条件也好了,钱也有了,该让你恢复到以前的生活水平了。”
  见佣人给陈平端过一杯水来,张姜抽出手,抚摸着自己隆起的肚子:
  “夫君,瞧你说的,就像我是外人似的。这些都没什么,我既然嫁给你,就要和你同甘共苦,何况现在咱们已经好起来了呢。”
  陈平看着媳妇道:“大父说,这几天就会有个丫鬟过来,你看一下,如果满意,就留下来。”
  “嗯,夫君,你真好。”
  两个人的手又搅在了一起。
  稍停,张姜说,“这是咱第一个孩子,你可要提前想好名字啊。”
  “嗯,媳妇,名字我早就想好了,他是咱们开始做买卖的时候怀的,如果是男孩,就叫陈买。如果是女孩,你就给她起个名字,好么?”
  “陈买,很好的名字,我喜欢。女孩的名字当然是我给起了哦。”
  “媳妇,乳名也是你说了算。”
  “真的,那我可要好好想想。”
  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见时候差不多了,陈平道:
  “媳妇,这几天作坊那边还有很多事,一会儿,我还要赶回去。”
  “夫君,你尽管去吧,这里有这个佣人打理呢,我自己也能做好多事,你就放心好了。”
  别过妻子,从家里出来,陈平在天黑之前,赶回了作坊。
  看着陈伯应对完最后几个客人,雇工们上了门板,关了店门,几个人开始吃晚饭。
  自从有了作坊,陈家的一日两餐,改成了一日三餐。
  雇工们也是一样,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但最起码睡觉前,肚子的满足感前所未有地加强了。
  那时,可不讲什么八小时工作制,不实行什么劳动保护,也没有签劳动合同之说,能像这样在作坊里劳动,按月或半年结算一次工钱,还管吃管住,这样的工作,简直比那田里劳作的庄稼人幸福百倍,更遑论那些没有自由,寄身于官宦大户人家的奴隶或半奴隶了。
  此时的时代,属于从奴隶社会刚刚过渡到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的一些社会结构,还处于奴隶和自由民的混杂时期,在一些世袭的官宦家族和大地主庄园里,努力摆脱奴隶身份,使自己有个自由身,是很多底层奴隶几代人的追求。
  能在作坊里有份旱涝保收的收入,简直比后世的那些在国营体制里混日子的“铁饭碗”们更滋润。
  加上陈氏兄弟,对待雇工一视同仁,生活上像家人一样,田由、雷被和雍瓜,这三个雇工,觉得自己就像在天堂里一般,每天干起活来,也是格外起劲。
  其实,后世的陈平,在自己家族的公司里,对待技术专家和职员比这三个雇工要人性化千百倍,但依然挡不住跳槽和背叛的事情发生。
  对此,他的人力资源总管,不止一次吐槽现代人职业性差,人心不古,对此,当时的陈平往往报以会心的一笑,现在的他,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心“古”了。
  尤其是田由和雷被,朴素勤奋、吃苦肯干以及“主人翁”的品质,令陈家两兄弟打心眼里满意。
  当然,对于田、雷二人未来的归宿,只有陈平知道他们最后得道升天的结局,但也由此证明,人和仙之间的转换,的确是可以通过修行来实现的。此是后话。
  吃过晚饭,雇工们收拾下碗筷,陈伯和陈平坐在座位上聊着。
  “平弟,你说这都几天了,对方怎么不见什么动静?”
  陈平点头,“这正是我不安的原因。按理说,咱们虽然没有直接对抗他们,但毕竟对他们的骚扰直接无视,本身就是一种不屑,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他们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他们希望的是咱们屈服,对方的目的还没有达到,怎可能善罢甘休,所以,这几天,还是要打起精神来,随时可能会有新的麻烦出来。”
  听弟弟这么说,陈伯心里隐约有些不安,沉默了一会儿,问道:
  “平弟,张姜那边可好吧,要不把她也接过来,这样你也可以放心地住在这。”
  “兄长,我今天晌午过后,回家里看了看她,一切都很好。暂时不用接过来,她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不想让她担惊受怕。”
  陈伯恍然醒悟道:“对、对、对,你看我多糊涂,现在是孩子要紧,这事还是不让她知道为好,让她在家好好养身子。”
  陈平点头,“嗯,我和大父商量,给她找了个丫鬟,这几天就能定下来。”
  陈伯赞成道:“这是个好办法。她原来在家里本来就有人伺候,嫁到咱家,考虑到咱家的条件,不得已辞了,也真难为她了。”
  陈平道:“家里的事,我会安排好,兄长就不用操心了,这作坊内外活计的事,你就多上心,外面的那些事,我来处理。”
  “嗯,只能这样了,拿主意什么的,兄长不如你。”
  当夜无话。


第50章 诬告
  转过天来,天色渐阴。
  临近晌午,空气中雨意渐浓。
  作坊外,排队的人依旧很多。各种粗布、补丁或绸缎的衣衫,夹杂着发髻、头巾和冠带,高低贵贱的主顾们,在门前队伍里难得的平等了。
  与前几日不同的是,今天,那些混混们好像都不见了。
  王好显然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心内稍喜,悄悄过来,告诉了后院的陈平。
  陈平闻听,倒没有多少欣喜,心里狐疑着,踱到街上,四下看了看。
  天空,飘起了雨丝,作坊门前的人,担心落雨,散去了一些,平日里的那些混混,确实不见了踪影。
  陈平回到铺面,依旧坐在角落里喝茶。
  巳时刚过,门口的队伍一阵骚动,自动让出一条通路,直到作坊门口。
  两名皂吏当头闯了进来。
  一进门,冲着柜台前的王好就嚷:
  “哪一个是作坊掌柜?”
  王好见那吏气势汹汹,慌忙起身。
  一边用目光寻找陈伯和陈平,一边打着招呼:“官老爷来了,快坐快坐。”
  见两个皂吏这样闯进来,陈平预感到有事要发生,连忙站起来,迎了上去。
  “二位官老爷找掌柜的?”
  两名皂吏上下打量了一番陈平,问:“你是这间作坊的掌柜?”
  陈平一插手,“请问大人有何事。”
  话音刚落,门口有人喊:“县丞大人到。”
  店内外的人不由得齐刷刷望着门口。
  蒙蒙细雨中,又走进五个人来。
  当先,是一名头戴布巾、身着皂袍的丞史,丞史是县丞的属下,相当于后世的副县长助理,或者下边的科股长。身后,正是当今阳武县县丞石辛。
  那石辛四十几岁年纪,肥头大耳,阔嘴牛眼,头戴切云冠,腰佩绶带,一身官服打扮。
  那石县丞,在丞史的引领下,挺胸叠肚,到了作坊门口,停了一下,环顾了一下四周,端好了架子,方才迈步走了进来。
  在他身后,两名皂吏中间夹着一个人,一同进到作坊里。
  先进来的一名皂吏,赶紧搬了一把椅子,迎着门口摆好。
  石县丞当先坐定,顺手整了整系在颌下的头冠长缨。
  只见那丞史跨前一步,对着作坊内外大声喊道:
  “县丞大人现场办案,无关人等不得大声喧哗,保持肃静。”
  办案,还现场?陈平满脑子问号。
  陈平做了个深呼吸,尽力使自己不受这县丞和皂吏们营造的气势干扰,努力保持着镇静。
  作坊门前已经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