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谋无双 >

第46章

汉谋无双-第46章

小说: 汉谋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敖猛地一愣,看着陈平道:
  “陈司马的意思是,秦兵可以来阵前收尸?”
  陈平没去在意公孙敖的表情,平静地说道:
  “是的,大将军,虽然自古以来,交战双方都没有这样的惯例,但我们可以优先实行此方法。”
  陈平这项提议,比欧洲为制止战场上野蛮行径通过的《日内瓦公约》,早了近两千年
  公孙敖和众将一时都不解,看着陈平。
  陈平不慌不忙,解释道:“前提是前来的人不得带兵器,不得收捡任何兵器,不得窥伺城内。打白旗,穿白衣,结队而行。这样我们保证不对其进行攻击。”
  公孙敖问:“此为何意?历来战场上都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杀死就摆在那,秦军还要割对手的头回去邀功呢,我们为何要允许他们收尸救伤呢?”
  陈平已经从公孙敖的口气里感觉到隐隐的不快,就放缓语气道:
  “大将军,您仔细考虑一下。这几千战死的秦卒,躺在城前,护城河里也到处是秦兵尸首,天气渐暖,时间一长,瘟疫疾病就会盛行,这样势必会传染到城内,一旦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众将里面,有人频频点头。
  “其次,自古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秦军远征,是不义之师,我们魏国,素以仁义感召天下,允许秦军收尸救伤,正体现了魏王的胸怀和仁义。”
  “秦人有死后归乡的习俗,我们允许他们运回尸体,本身就是对秦军道义上的感召。”
  “再次,对于战死的秦卒,秦军只能就地掩埋,这就避免了温病的盛行。而对于受伤的士卒,秦军只有两种可能,或者运回国内,或者在军中修养。”
  “不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占用数倍的秦卒,也需要消耗粮食和资源,这样,无形中就折损了敌军的战力,何乐而不为呢?”
  公孙敖至此,方点了点头道;“那如果王贲不答应呢?”
  陈平接着说道:“为了避免王贲贸然否决这一建议,我们的使者到敌军营前时,要高喊我们的主张,将收尸和救伤的建议,让秦军全营都能听见。”
  “这样,即使王贲识破我们的用意,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拒绝我们的提议。如此,我们的提议就成了阳谋,他们不得不遵照执行。”
  公孙敖点头道:“如此说来,倒是个好主意,既如此,可以派使者出行。”
  陈平忙道:“大将军且慢,使者去时还要带一个我们的条件。”
  公孙敖问:“什么条件?”
  陈平道:“让使者告诉王贲,因大梁城内粮食匮乏,择日午时,我们会定期开东门,释放一部分愿意离开大梁的百姓,人数在百人左右,条件是许出不许进,秦军不得赶杀。这是交换条件。”
  公孙敖问:“司马,封闭城池以防奸细,这是你的主意,现在又允许他们出城,却是为何?”
  陈平笑了笑道:“制造点烟雾。”
  公孙敖:“烟雾?”
  陈平点头道:“是的,此一时彼一时也。与战前的情况不同,现在双方已经拉开架势,城内的奸细,对双方都没什么价值了,而城墙就摆在那,任秦军去攻,这就看秦军的硬实力了。”
  “何况,我们现在与外界各城消息不通,急需向外传递魏王和大将军的指令和信息,我们的信使可以夹杂在其中出城。”
  “而且,毕竟还有很多百姓想出城,留在城里徒耗粮食。我们对这些人,也要进行审查,不能带任何违禁的东西,至于什么是违禁的,那就由守将自己决定好了。”
  “另外,此条件制造城内缺粮的假象,也使我们的提议有个交换的条件,这样,更能扰乱王贲的判断,使其不明白我们的真实意图。”
  “此为兵不厌诈,给他来个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分辨不清。”
  公孙敖看着陈平,说道:“既如此,就按司马的意思去办吧。”
  【作者题外话】:介绍一本顶级大佬的书——《奋斗在苏俄》书号:798082。
  一个穿越而来的灵魂,游荡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苏联,一袭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制服下,蕴含着多少故事。。。。。。


第一零五章 弱点在哪
  此刻,秦营上下,到处弥漫着攻城失利后的沮丧情绪和失望气氛。
  待各军收兵结束,王贲聚集众将,在中军大帐,总结和研究对策。
  战前动员,战后总结,不无例外地成为每个统帅在军中常用的程序。
  就像很多规范企业的班前、班后会,以及学校里的考前划范围,考后讲评卷子一样,目的都是为了有计划、有布置、有督导、有总结、有提高。
  对于一个军队,更是一样。作为军队统帅,这是在战场上逐渐总结出来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带兵打仗办法。
  战胜也好,失败也罢,必须及时总结,广采博议,及时检讨每个战役的得失,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以利再战。
  战场上,自古没有常胜的将军,任何将领,都要在战中学,学中战,不断提高自己的指挥艺术,才能避免再吃败仗。
  见众将都垂头丧气,情绪低落,王贲首先说话:
  “各位部将,仗打输了,心情不好,人之常情。然而,胜败乃兵家常事,今天是试探性进攻,战前也没期望诸位取得多大的预期性战果。”
  “虽然损失大了些,但沮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各自的经验和教训。”
  见主将努力缓和着气氛,向来爱动脑筋打仗的蒙恬,率先说道:
  “这次西城失利,主要原因在我,从我往下,对守军的抵抗能力估计不足。以为魏军像河西之战后每次战役一样,一击即溃,显然,我们轻敌了。”
  短暂的检讨后,蒙恬又道:“其实我们本有机会,当西门登上城楼时,我应该集中兵力,加强对西门处的进攻,或许就能突破了。”
  王贲点了点头:“那确实是个机会,我在后面也看到了。”
  王贲就势总结道:“当时城门处守军兵力明显不足,被我强弓硬弩压制后,为步卒登城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不过,从后面魏军的反击情况上看,即使我们突上去了,这个突破口也未必能成为破城的点。”
  “现在的魏军,士气高昂,战意坚决,兵员和武器充足,虽然单个点突破了,但整体防线没出现松动和崩溃的迹象,所以,当时,也不是一鼓作气攻下城池的最好机会。”
  “但从你们的这次突破,也反映出我军强大的攻坚能力,在今后的攻城战中,要灵活运用,有效实施。”
  见王贲点评完,蒙恬又检讨道:“除了这个失误以外,我还应该及时制止万人将突前,这样,他就不会被魏军射杀了。”
  章邯也接口道:“说到魏军的巨弩,我的千人将,也是被它射杀。这巨弩射程,远远超过我们硬弩的有效射程,应该是魏军的新武器。将军,这个弩箭我已经命人取回来了,是否拿来研究一下。”
  王贲道:“我正要和诸位商议此事,快将箭取来。”
  不一刻,弩箭拿了进来。
  王贲接在手里,仔细的端详着:
  “这弩箭有五尺之长,箭杆木制,直径在一寸余,非八尺以上的强弩,不能发射。如果是这样的巨弩,得几十人才能开得了弓,你们下次进攻时,多留意城墙处多人拉弓的位置,那就是巨弩所在。”
  说到这儿,王贲转头问负责情报的副将:“魏军什么时候配备了这个武器的,怎么没有情报?”
  副将道:“据战前收到的情报,魏军没有这类武器,想必是最近刚刚研制,秘密配备的,躲过了我军的情报系统的侦查。”
  王贲不满地看了副将一眼,没做深究,随后下令:
  “传令下去,自即日起,凡攻城,千人将以上不得靠近城墙五百步之内。”
  “另外,每次攻城前,各军要先摸清对方巨弩的位置和配备情况,用抛石车,集中对其持续发射,争取及早摧毁它。各个将官,要随时留意这巨弩的动向,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
  “喏。”众将齐声道。
  研究完巨弩,王贲接着说道:
  “此次攻城,我们基本摸清了大梁魏军的实力,从今天的抵抗程度来看,魏军的战力有些出乎预料。这可能与魏王抵抗意志和士卒的士气有关。”
  “同时,我们也对城内的防御、组织、训练水平和士卒的作战能力等情况,有了直接的感受。”
  “大梁城高墙厚,易守难攻,本次试探性进攻,失利是预料之中的。攻城,历来讲究‘五而攻之,十而围之’。但是究竟怎么攻下来下,却是很有学问。”
  “既然大梁的城防是他的优势,那我们就要尽量回避其优势,找他的弱点。只有找到了弱点,我们才能制定有效的战略战术,针对性地进攻,以最小的代价,用最有效的方法破城。”
  “现在,大家都来议一下大梁城防的弱点。”
  这次章邯率先说道:“大梁城墙高度为七丈,我们的云梯都可以攻上去。只要我们有足够的锐卒冲到城下,就有机会攀城而上。所以,关键是一次性集中使用多少兵力,才能达到攻击的效果。”
  “此外,它的城门也是个弱点,在密集箭羽的掩护下,如果两辆冲车一起冲撞,有机会毁坏城门,冲进去。”
  蒙恬接着章邯的话道:“大梁城的弱点,不仅在城门可以突破,还在于它的城门较多。尤其东西城的两个水门,我们可以借助水门,趁夜偷渡进去,突然发起攻击。”
  王贲赞同道:“水门是个弱点,不过,这弱点太显而易见了,魏军必定严加防守。”
  蒙恬建议道:“我们可以组织突击队,突进去。”
  王贲摇了摇头:“先小规模试探一下,看看对方的漏洞有多大。提前侦察好,做好撤退计划,一旦被敌军断了退路,封在里面,就得不偿失了。”
  蒙恬道:“明白,近几天,我先派小股斥候,夜间抵近侦察一下,如可行,再派小股部队试一下。”
  后军将辛胜见大家都发表了意见,也发表自己的看法道:
  “我认为,大梁的问题在于粮草,城内连兵带民近五十万人,每天的消耗和用度是个大数字。我的建议是围而不打,估计他们扛不了一年。”


第一零六章 王贲的民主
  章邯马上反驳道:
  “围而不打,那我们来干什么?再说,我们的十五万大军,每天也要消耗,从国内转运粮草,费时费力,如果算上民工,粮食消耗比大梁都多,再说,将士们还要军功呢,此计实为下策。”
  辛胜见说,不再言语了。
  辛胜作为负责粮草和后军的将领,粮草自然是他的关注点,从自己熟悉的角度分析问题,也是常情。
  王贲允许部下适当的争论,这是营造讨论气氛的好方法。
  见两人争论告一段落,王贲接着说道:“既然城墙上不好作文章,我们就在城墙之外多想想办法。”
  章邯道:“城墙以外的因素,那我们就先从大梁的守将说起。这次魏王任命公孙敖为大将军,作为主将,这是个不好对付的家伙。”
  王贲点头道:“公孙敖是魏国的老将,战场经验丰富,军中威信高,深得魏王器重。”
  “虽然不好对付,但他的弱点也很明显:刚愎自用,心胸狭窄。顺利的时候,骄傲自大,挫折时,又容易惊慌失措,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章邯:“将军的意思是,使用离间计?”
  王贲点了点头,“对于刚愎自用的人,最容易使用离间计。现在的问题是,城内外联系断绝,我们派去的信使被杀后,城里的内线出不来,我们的人也进不去。这个离间计,需要合适的人进城,才能施行。”
  蒙恬道:“那我们怎么渗透进去呢?”
  王贲摇了摇头道:“现在看,此计暂时不好施行,只能再等待时机。”
  章邯又想到另一个点,忙道:“魏军还有一个弱点,今天从我们攻城的情况看,士卒单兵实力和经验参差不齐,很多箭都放了空,可能有大量补充的新兵。新兵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经验都欠缺,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机会,一旦突破到关键点上,遇到新兵集中的区域,我们就可以一鼓而下。”
  王贲道:“这个情况很重要,下一步在攻城时,要很好的利用。”
  见大家都在凝神沉思,王贲启发引导着大家道:
  “现在的问题是,城墙上,如果强攻不行,我们是否在智取上下下功夫。”
  蒙恬看着王贲,似受启发又似犹豫地回答道:
  “将军的意思是,挖地道?”
  王贲点头道:“既然守将、兵卒方面难做文章,城墙又坚固,强攻肯定行不通,我们就给他来个全面土方作业。”
  众将一听,知道王贲心中已有了计策,立时神情严肃起来。
  王贲道:“我今天特意看了一下,大梁四周的地势,都是冲积的泥土层,地下石头较少,土工作业起来,很容易开挖。”
  “明日各军派人去城外筛选位置,寻找那些不易被城内察觉,同时方便处理挖出来土方的地形地势,如果没有合适的地势,就将营寨前移,或者在开挖处,虚立营寨,以做掩护。”
  “每城方向,设计三到五条地道,三面城同时开挖,这样就是十多条地道,给他来个防不胜防,遍地开花。这样,即使有地道被魏军发现堵住,我们还有其他地道,可以进攻。
  说到这儿,王贲又建议道:“现在大家讨论下,如何能使挖地道变得隐蔽,不被守军发觉。”
  章邯道:“这样大规模的土方作业,隐蔽工作要做好,关键是洞口处出入的人和土方,这是隐蔽的重点。”
  蒙恬接口道:“处理进出洞口的人和土方,我有个办法。”
  大家一起看着蒙恬。
  蒙恬走到舆图前,在上面比划着道:“为了迷惑城内,转移守军的注意力,我们明天开始,派出兵力还是三面围城。”
  “然后,在我们弩箭的射程范围内,运土垒城,尽量大张旗鼓地搞动作,让魏军以为我们在垒土山。”
  没等蒙恬说完,辛胜受到启发,也接口道:“蒙将军这个办法好,我们可以把挖出来的土,运到土山下,这样就能迷惑魏军,让他们以为我们要垒山攻城。”
  王贲补充道:“垒土山,可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前期可以起虚张声势、干扰敌军的作用,在一切都准备好的情况下,可以连夜突击,迅速垒起几座山来。”
  “每座土山要比城墙高五尺,上面建造箭楼,每个箭楼上,布置百余弓弩手,进攻时配合步卒,实施弩箭密集压制。”
  蒙恬迫不及待地接着说道:“对,在总攻前,垒土山肯定要遭到城内弩箭的袭击,我们每天也要组织强弩,轮番往城上放箭,增加守军的压力,疲惫敌军,同时,掩护掘进土方坑道的进展。”
  章邯接着道:“还有就是要覆盖住掘洞的声音,我们可以每日擂战鼓,制造声响,掩护地下掘土作业。魏军一定会在城内,埋设大缸,监听我军的土方作业,这样,上面射箭,擂鼓,下面在接近护城河时,弃用镐锄等敲击的器具,改用铁锹挖土,减少声音,使魏军很难监听到我们掘进的方向和位置。”
  辛胜道:“还有一点,就是大梁的护城河很深,我们掘进到接近护城河的位置时,要向下挖,再平行掘进,避免河水倒灌,功亏一篑。”
  王贲看着眼前纷纷发表意见的众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这是他从其父王翦那里学到的带兵技巧。
  与其他军事将领不同,王翦、王贲父子,之所以成为秦国的名将,为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