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谋无双 >

第52章

汉谋无双-第52章

小说: 汉谋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位将领,现在开始,要打起精神来,准备迎接秦军的进攻。大家准备去吧。”
  “喏。”众将领命而去。
  公孙敖回过头来,对仍坐在那里没动的陈平道:
  “陈司马,你看明日这秦军还会如何使花招呢?”
  陈平道:“大将军,在下建议,给王宫增加守卫力量,以防万一。”
  公孙敖一摆手道:“哎,本大将军刚才的一番布置,可谓万无一失。即使秦军从地面冒出来,也都在我魏军的箭弩和刀下,哪里还有机会,跑到王宫去呢,司马不必担心,一切尽在本大将军掌握之中。”
  “可万一。。。。。。”陈平还想坚持。
  公孙敖头一摇,不准备讨论下去了。
  陈平见状只好道:“对于秦军挖地洞,我还有一个建议。”
  公孙敖此番倒有了兴致,“说说看。”
  陈平道:“我们给他来个反挖地道。”
  公孙敖没明白,用茫然的目光看着陈平。
  陈平用手比划道:“我们派人在城内沿城墙两端,挖两条地道,出了城后,横过来,转向对着挖。每隔五步,下挖一步,这样横着挖过去,中途遇到秦军地道,先不要撞破洞壁,等秦军开始进攻时,突然撞开,马上将柴草之物点燃,带着风箱,往洞内灌烟,这样,无论洞里有所少秦军,都变成烟熏老鼠了。”
  公孙敖眼睛一亮,“你怎么不早说,刚才众将在这里时,正好安排下去。”
  陈平心说,你得容我说啊。上次帐前会议,我最后补充了几句,你对我的态度好几天都不阴不阳的,我怎么再自讨没趣呢?
  何况,刚才开会时,公孙敖将陈平对于秦军明日要进攻的判断,说成了他自己的判断,在那一刻,陈平就开始对自己该什么时候说话,说什么话,有了一些计较了。
  一想起这些破事,竟在国家存亡和大梁失守这样的重大事情面前,成了大家之间合作的障碍,陈平对魏国之所以如此,已经不感到吃惊了。
  让陈平对此事感到悲哀的,不仅仅是公孙敖嫉贤妒能的态度,而是这样的人,往往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使很多贤能之士,报国无门,甚至如果不能识时务地知进退的话,这样的人还会成为这种内耗的牺牲品。
  这种现象,也许是很多组织的弊病,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往往都不能避免。
  刚刚创业的时候,可能是个例外,因为那时急需人才,一旦到了稳定期,人性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弱点,就不可避免的呈现出来。
  所以,自古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即是如此。
  陈平正在肚里踌躇,公孙敖从账外喊来传令兵,将陈平的反挖地道做法,布置了下去。
  见到自己的建议,落实下去了,陈平的心里才舒了口气。
  不管怎样,自己要尽所有能力,帮助魏王,帮助大梁,也帮助公孙敖。
  “不求万事遂意,但求无愧我心。”陈平心里这样想着。
  【作者题外话】:“不求万事遂意,但求无愧我心。”看似明哲保身,实在是出于无奈的一种人生哲学。


第一一九章 蒙恬的计划
  城外,秦军大营。
  王贲大帐内,灯火通明。
  王贲道:“诸位将领,自上次攻城失利以后,我军一直在加紧备战,现在,各军共有八条地道,已经抵达大梁城墙下,再有半日,即可通过城墙进入城内。”
  “今日,土山已垒成,攻城器具业已准备完毕,现在攻城准备工作已告结束,明日一早,我军将对大梁实施总攻。”
  帐下军将响起一片赞叹声。
  显然,大家压抑很久,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王贲听着这熟悉的求战愿望极强的声音,心里一阵欣慰。他接着说道:
  “上次试探性进攻,我们基本摸清了守军的实力。本次攻城,我决定采取新策略。”
  说到这里,王贲停顿了一下,营造一下气氛:“那就是不再分主攻和副攻,西城、南城、北城全部都是主攻。”
  帐下立刻响起一阵激动的回声。
  王贲继续说道:“这次进攻,空中、地面、地下全面配合,多头并进,交叉掩护,各自突击。”
  王贲接着给众将布置明天的攻城计划。
  “首先是空中力量,今夜各军连夜突击加高土山,达到高出城墙的程度,上面设置箭屋,对城墙实施弩箭压制,取得空中优势,掩护地面进攻。”
  “抛石车,多备石块、燃火之物,自进攻开始,始终不停地对城墙进行攻击,百辆抛石车,全部配备各军,对着城墙猛轰,待步卒接近城墙后,前移十尺,对着城内继续攻击。”
  “临车、箭屋,靠近到城墙处百尺距离,保证箭雨不停,尤其要多用火箭,让城头成为火海。”
  “第二,地面力量,长盾手抵近至城墙百步内,组成盾墙,掩护弩箭阵列,对城墙施射,
  “进攻步卒,一律进入愤辒、修橹之内,利用掩护接近城墙下,借助云梯攻城。”
  “每个城门配备两辆冲车,由长盾和弩箭手掩护,猛攻城门。”
  “每面城墙下,不得低于二十架云梯,待愤辒、修橹接近城下时竖起,接应步卒登城。”
  第三,本次进攻的重点,也是全军的奇兵,就是地下进攻。借着外部总攻开始的掩护,用半日时间,挖到城内,最后三五尺距离,等待本将军发出命令,接到命令后,快速破土,冲出地面。”
  “冲出地道的士卒,快速占领城墙、直捣敌军指挥机关,斩敌杀将,四处放火,制造混乱。”
  “各军要将选卒和勇猛锐士,派在地道里担任突击队,一旦突破,后续部队快速跟进。”
  “在本将军下达地道冲击令后,地面和空中火力要加倍跟上,瞬间造成全面压力,集中力量,迅速撕开突破口,通过突破口猛攻。”
  “后勤保障部门,要在中午前,将所有保障全部补充到位。为最后冲击做好准备。”
  “各军在布置兵力时,要将重点放在中午后,远程攻击的弩箭覆盖一定要密集,压制住城头魏军的弩箭。其后,突击队要迅猛突击。”
  “本次攻城,除后军作为预备队外,所有各军,全力出动,力求一战攻破敌城。”
  众将齐道:“喏,谨遵将令,全力攻城”
  前文书说到,秦锐卒就是要靠征战进爵,所以,没有仗可打的日子,对于这些离开祖国,远道而来的军将来说,是最苦闷的日子。
  战前会开过以后,整个秦军上下,士气高昂,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章邯、蒙恬、辛胜,各自回军,召集部将们,按照战役分工,布置本军的任务。
  蒙恬,作为秦国有名的智将,在领到军令后,有着自己的打算,他连夜召开左军军事会议,安排本军进攻计划:
  “本次攻城,左将军说不分主攻、副攻,但我们要拿出主力部队的气势来,把我们的每一条线,都当成主攻来打,率先破城,取得首功。”
  “我们左军的整体计划是,上午慢慢攻,晌午后急攻,地道出来的突击队猛攻。”
  “所谓的慢慢攻,不是动作慢,而是要接近城墙慢,先集中所有抛石车、火箭,对城墙实施远程打击,然后利用土山、箭屋、临车、强弩队,与魏军对射,远程杀伤魏军。”
  “待中午时分,听本将军令,愤辒、修橹、冲车靠近城墙,士卒架云梯攻城,这时,速度要由慢变快,抛石车、火箭、劲弩,加快对城头攻击,尤其集中攻击城墙上魏军的劲弩和巨弩,然后,士卒快速登城。”
  “这些都是主攻动作,攻的要猛,打的要狠。”
  蒙恬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看着带队进地洞突击的六位千人将道:“接下来,你们六个才是我们左军最有力的武器。”
  六个千人将神色严峻地望着他们的将军。
  蒙恬从这些熟悉的目光里,看到了坚毅、勇敢和决心。他接着说道:
  “本来我们给左将军报的只有五条地道,可谁知,咱们的第六条迷失了方向的地道,鬼使神差,已经进入到城内了,有可能就在城中心的附近。”
  “这第六条地道,就是我们左军的奇兵,不,或许是我们整个战役的奇兵。我要把这支奇兵,变成一个紧握的铁拳,狠狠砸在魏国国君的头上。”
  蒙恬说着,拍着一个千人将的肩膀道:“这个光荣的任务,我准备交给你。”
  那千人将一挺胸膛:“喏,将军,请下达命令。”
  蒙恬道:“你率领一支突击队,配备劲弩、短剑、轻甲和攀爬绳索,多带引火之物,全城都打响后,待左将军发布地道突击命令之时,先不要出击,等本将军再次给你命令时,你再破土而出。”
  那千人将虽不解,但仍点点头。
  蒙恬走到大梁舆图前,指着一个位置,接着命令道:“冲出地洞后,你们不要恋战,直奔这个地方。”
  众将定睛一看,不禁脱口而出:“王宫。”
  蒙恬使劲用手指敲着舆图道:“对,王宫。你们要不顾一切地冲向这里,直奔魏王假的宫殿,给我生擒魏王假。”
  说到这里,蒙恬见所有人眼里都放着光,便微微一笑道:
  “记住了,我只要活的魏王假,其他的人,我不管死活,你们任意处置。”
  “擒贼先擒王,只要活捉了魏王假,不管前面打成什么样,这场战役,就已经结束了,大梁、魏国,也就结束了。”
  蒙恬军帐里所有的将尉们,互相看了看,又都一致看向蒙恬,随即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将军高明。”
  【作者题外话】:擒贼先擒王,此计不可谓不刁钻


第一二零章 开始进攻
  王贲下令,次日五更灶饭,天明即开始发起进攻。
  这日清晨,大梁城四周蒙起一层浓雾,借着雾,秦军擂起战鼓,抵近到大梁城下。
  城上守军,连忙将警报传遍全城:秦军攻城了。
  此次,王贲将攻城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除了留辛胜带骑兵、车骑和一部分士卒,留作预备队外,十二万锐卒组成战斗队形,浩浩荡荡,向大梁城下开了过来。
  三路大军,佩剑铿锵,士气高昂,距城不到一里处,列队待命。
  浓雾里,秦军的队伍似隐似现,就像是异世界的神兵神将,充满了杀机,又带着神秘和恐怖。
  城墙上的魏军也早有准备,刀枪在手,弩箭上弦,只等对方进入射程。
  卯时一刻,天边的鱼肚白,已经迅速地让位给那轮露出上沿的太阳,阳光透过云彩,肆无忌惮地照耀在这片充满杀机的土地上。
  随着阳光的透入,浓雾开始渐渐消散,而秦军却没有等待浓雾散去。
  借助老天帮忙,秦军后营牛角号率先吹响,远程火力,开始了攻击。
  刹那间,巨石带着呼啸,火箭携着火苗,一起向城头射来。
  土山上,临车箭屋里,万弩齐发。
  顿时,城墙上空,箭弩的呼啸声、石头的砸击声、火箭引火的救火声、各种呼喊、咒骂声响成一片。
  由于看不清对面秦军目标,魏军守将命令抛石车反击,组织救火,其余人注意隐蔽,没有发出进一步的命令。
  显然,攻与守之间,大家都相互摸底,又很有经验。
  大约两刻钟过后,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雾也逐渐消散,城外秦军的轮廓清晰起来。
  魏将仔细观察着对面的秦军,见对面的土山上,赫然矗立着五米高的箭屋,已经高过城头了。
  箭屋里的弩箭,像雨一样密集,压的魏卒们抬不起头来。
  魏将急令两千劲弩队:“一半人上箭屋,凭空压制秦军箭弩。”
  等魏卒弓弩手登上箭屋一看,都乐了。
  原来,得益于城墙的优势,魏军的箭屋足足高出秦军五米以上,而且建造的远比对面秦军的高大宽敞,每个箭屋可以三面施射,足足能容纳上百人。
  有了箭屋的掩护,魏卒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对着下边的秦军施射了。
  正在这时,只听得守将发布“射击”的命令。顿时,箭屋里,上百只弩箭,带着风声,嗖嗖嗖,直向秦军射去。
  秦军的箭雨火力,顿时弱了下去。
  这边,箭屋里的魏军压制住了秦军土山上的弩箭火力,但城墙处掩蔽的弓弩手们,却无事可干。
  因为,这次秦军没有发起冲锋。
  秦军显然吸取了上次攻城的教训,加上秦军的总体进攻计划,此次进攻显得不慌不忙,就是一股脑的抛石、射箭,不急于靠前进攻。
  一时间,上百架抛石机,不停地向城墙上抛着石块,不时,有箭屋被砸中,歪斜在那里,但,依旧有箭矢不停地从那里射出来。
  “快,弩箭掩护,紧急抢修箭屋。”守将发出指令。
  旗语兵挥动旗语,城下工兵迅速登城,开始抢修。不时有工兵中箭,倒在城头上。
  “弩箭,给我射,斩将弩,给老子灭了那抛石机。”守将声嘶力竭的吼道。
  箭屋里,弩箭加快了射向土山的节奏,斩将弩,巨弩带着恐怖的呼啸,射向一个个抛石机。
  顿时,几架抛石机瘫痪在哪里。
  “斩将弩,好样的,继续给老子射。抛石机,快射。”守将继续命令道。
  城上的抛石机加快了抛石,石块带着呼啸,砸向秦军阵营,不时,有军阵里,陷入一阵混乱。
  这情景,很是奇怪,双方都按兵不动,互相比试远程火力,抛石机、强弓硬弩,互相较量。
  双方各有损伤,一时不相上下。
  城头上,一半的箭屋东倒西歪,城墙上浓烟滚滚,火势此起彼伏。
  城墙下,土山上,箭屋也捣毁过半,抛石机也近半停止了动作。
  双方的远程火力,继续较劲。
  魏将经过上次的攻防,已经有了经验,既然秦卒没暴露在射击范围内,索性等他们上来,否则,杀伤性极差,徒徒浪费箭矢。
  秦军更是心里有数,空中火力的热闹,那是在给地道最后的掘进打掩护,他们在等待那个时刻的临近,一起发动总攻。
  这种远程火力比拼,大约进行了两个时辰。
  巳时时分,秦军的地面进攻开始了,三面城墙前,秦阵同时开始了移动。
  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此次秦军改变了排兵布阵。
  仍然是五列阵型,但却与上次大不一样。
  第一排,临车五辆,车高十五米,上有箭屋,内分几层,各有几十名弓弩手。这是一种活动的箭屋,临车下有轮子,可以任意远近,变换位置。
  第二排,长盾护顶,组成盾阵,掩护身后的弓弩手进攻。
  第三排,强弓手依旧,主射火箭。
  第四排,劲弩兵,进行排射。
  第五排,三十辆愤辒、修橹、一字排开,攻击士卒全部藏于车内,推车的士卒全部重盔甲护身,每辆车内,三十名锐卒。
  城墙上,视线内,看不到秦军步卒。
  这种阵法,让魏军士卒,一时不知所措。
  劲弩兵看着自己的守将,那意思是,我们该射哪?
  西城守将田迹,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接到守将请求,田迹连忙来到城头射击孔观察。
  稍后,田迹命令道:“箭屋,集中火力,猛射土山箭屋,抛石机,继续对着敌阵轰击,斩将弩,给我射抛石车。”
  稍后,他直起身来,命令城墙上的守卒道:“滚木礌石、热汤准备,待秦军到城下,给我使劲招呼。”
  “弓弩手,远射土山箭屋,等秦军近前,专射云梯上的秦军。”
  “长矛队、叉铲手,抄家伙。”
  随后,田迹命旗语兵,发出支援燃烧物的旗语,很快,茅草、火油、火罐等物,送到城墙上来。
  田迹命令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