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汉谋无双 >

第87章

汉谋无双-第87章

小说: 汉谋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量来商量去,二人决定先鼓动陈王分兵攻赵,到二人熟悉的赵地去施展一番拳脚。
  所以,张耳就给陈余出了劝陈王攻赵地的主意。
  表面上是帮陈王扩大地盘,陈余也确实对燕赵地理山川较为熟悉。
  实际上,二人已经对另立赵王,早就做了谋划。
  陈王的口号不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么?既然陈胜,一个佣耕之徒可以举旗称王,那其他人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只是,张、陈二人手里无兵无权,所以,借助伐赵,协助武臣称王,就成了二人的不二之选。
  说到这里,有读者君会问,这张耳、陈余,到底什么来头,此后竟能在秦末汉初,折腾得燕赵之地人仰马翻。
  这两个人实在是奇人,不仅有忘年之谊,更是断头之交。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年轻的时候,曾是魏公子无忌(也就是史上大名鼎鼎的信陵君)的门客。
  后来,张耳因触犯了魏国法律,被列入黑名单,消除本地名籍,只好逃亡,来到外黄县。
  外黄县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十分美丽,也算是古代的白富美,却嫁了一个愚蠢迟钝的丈夫。
  这女人不认命,选择离家出走,投奔到她父亲原来的手下家里。
  她父亲的手下和张耳很熟,于是就对东家的女儿说:
  “既然你不喜欢家里包办的婚姻,我倒是认识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如果你感兴趣,不妨见一下。”
  那美女与张耳相见,一见钟情,话又投机,很快就热乎上了。
  于是,美女回去与同她丈夫退了婚,改嫁给了张耳。
  穷小子张耳,陡然从困窘中摆脱出来,结婚以后,饱读儒家经典,广泛交游,声望渐渐起来了。
  女家很有钱,给张耳提供丰厚的资助,供他挥霍,许多士子千里慕名而来,成为他的门客。
  后来,张耳受聘,在魏国外黄县做了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来这里投奔的人越来越多。
  其中有两个人,对张耳的影响最大。
  一个是沛县的刘季,对,就是还是普通平民百姓时的汉高祖刘邦,一个是魏国大梁人陈余。
  刘邦咱们留在后面重点介绍,先说这陈余。
  陈余也爱好儒家学说,和张耳一样,也是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也同张耳年轻时一样,就是穷。
  可贫穷,从来都挡不住星星的光芒、
  陈余在赵国游学的时候,在苦陉,被一位很有钱的财主公乘氏看上了。结果也是一样,公乘氏认为陈余前途不可限量,就把自己漂亮的女儿嫁给他。
  事实证明,娶个有钱人家的漂亮女儿,有个富裕的老丈人,有多重要。


第204章 陈王的对策
  陈余来到外黄后,与张耳成了忘年交,两人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对诸侯纷争的局面,发表各自的见解。
  接触的时间一长,张耳认为陈余虽然年轻,但不是平庸无为之辈,待之益厚;而陈余也很敬重张耳,对待张耳如同侍父,两人之间建立起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秦国攻破大梁后,对很多魏国的知名人士,进行悬赏拘捕,二人也在名单之列。张耳因为是县令被悬赏千金,而捉住陈余的赏五百金。
  眼见在外黄待不下去了,张耳、陈余不得不改名换姓,一起乘船逃到原楚国的陈地。
  在一个村里,给里正(村长)打个下手,维持生活,相当于协助村治保主任的临时工。
  两个人临时租了房子,门对门住着。
  有一次,里正喝醉酒,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用鞭子抽打陈余。
  陈余毕竟年轻,哪受过这个气啊。
  “奶奶的,竟敢打我。”陈余心中不忿,挺起身来,打算夺过鞭子教训那个村长。
  张耳在门内看见了,赶紧出来,拦在两人中间,又用脚踩了陈余一下,示意他不要冲动。
  等村长发泄完走后,张耳将陈余拽到无人处的一棵桑树下,责备他道:
  “你忘了咱们是黑名单了吗?”
  陈余低头不语。
  张耳继续责备道:“当初咱们逃到这里时,是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受不了了,难道你要死在这个村长身上吗?”
  陈余过了那个劲,已经醒悟过来,连忙向张耳道歉。
  张耳又反复叮嘱了陈余一番。
  没过几天,秦国悬赏拘捕两人的文告,就到了村里。
  两个人像没事人一样,利用村治保主任助理的身份,向村里的居民传达上边的命令,躲过了缉捕。
  直到陈胜在大泽乡起义,打到了陈地,召集乡中父老知名人士,张耳、陈余才去拜见陈胜,并表明身份。
  陈胜早就听说过张耳、陈余的名声,便留二人在军中,参议军事。
  随后,听了二人的建议,充当武臣的左右校尉,随军攻取赵地。
  当武臣在赵地称王的消息,传到陈县时,陈王一听,雷霆大怒。
  陈王命人将武臣及跟随的将领(包括张耳、陈余)的家人,全部抓了起来,准备杀掉。
  陈王的上柱国房君(封号)蔡赐连忙进宫,急见陈王。
  陈王怒气未消,在宫内来回踱着,见蔡赐一到,忙问道:
  “你可听说,武臣竟擅自称王了?”
  蔡赐施过礼后,直起身子说道:“臣刚刚听说,正为此事而来。”
  陈王恨恨道:“可恶武臣,难得寡人如此信任他,竟然背主称王,可恨,可恼。”
  蔡赐等陈王发泄完,方说道:“武臣固然可恨,但以我对她的了解,他不至于想出称王之策。”
  陈王扭过头,看着自己的上柱国道:“那是谁在背后搞鬼?”
  “张耳,或者还有陈余,这两个人,有勇有谋,一定是他俩在背后主使,武臣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陈王骂道:“可恨,我对武臣一向不薄,他这时候,怎么能推什么舟。好在我已命人,将武臣、张耳、陈余、邵骚的几家老小,全都拿下,一起押到十字路口问斩,我看今后,谁还敢背叛我。”
  蔡赐赶紧施礼道:“大王万万不可,臣正为此事劝解大王。”
  陈王看着蔡赐道:“劝解什么?难道不该杀了这些人吗?”
  蔡赐道:“现在还不能杀,一杀就坏事了。”
  陈王余怒未息,道:“不杀了他们,无以警告那些心怀不贰之徒,无以正我张楚国之威。”
  蔡赐道:“大王,我们的主要敌人是秦,秦还没有灭亡,您现在如果杀了武臣等的家人,必然激起内变。”
  “一旦生内变,赵国必与我们为死敌,就等于又树立了一个像秦国一样强大的敌人。那样的话,我们就可能两面受敌。”
  “现在西线‘假王’荥阳进攻不力,周文败于戏,一旦北面再出现一股强大的敌人,我们两面受敌,恐怕局势就很难收拾,如何得成大业?”
  陈王见说,已经冷静下来,想了想蔡赐的话,有些无措地问上柱国道:
  “如今,当奈之何?”
  蔡赐连忙奏道:“大王就当赵王是张楚国的诸侯国,武臣不是遣人来报么,大王就借此封他为赵王,并下诏向他祝贺。”
  陈王不无担心地道:“那样,其他几路兵马的将领,会不会也有样学样,起了异心呢?”
  蔡赐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灭秦,可让他火速带领军队向西挺进,从速攻秦,增援周文,进逼咸阳。”
  “只要武臣还听从大王的诏令,能够率军向西攻秦,我们就可以达到目的。这样东顾既可无忧,西略便为得势。”
  陈王看着上柱国,点头道:“这样,借力打力,先灭了秦国,再慢慢回头收拾武臣。”
  蔡赐赶紧施礼:“大王圣明。”
  陈王又问:“那武臣这些人的家属怎么办,都放了?”
  蔡赐摇了摇首道:“大王,怎么能放了呢,您可以将这些家属,都软禁起来,把他们当做一个筹码,这样,我们才主动。”
  “然后,您再封张耳的儿子为君。”
  陈王不解:“封张耳的儿子为君?既无功又无禄。”
  “对,封其子为君。”
  陈王听罢,看了看蔡赐,恍然道:“就按上柱国的意思办吧。”
  于是,陈胜听从了蔡赐的建议,把武臣等人的家眷软禁起来,封张耳之子张敖为成都君。
  随后,陈王派使者前往邯郸,祝贺武臣称王,并催促他们发兵向西攻函谷关。
  陈王的使者到了邯郸,赵王武臣连忙召张耳、陈余商议。
  张耳、陈余看过陈王的诏书,对赵王武臣道:
  “大王,您觉得恭贺是陈王的本意么?”
  赵王摇了摇头,苦笑了一下道:
  “如果陈王高兴我称王,也不至于把你我的家属都拘禁起来吧。”
  “不过,陈王好像倒是对右丞相有所偏爱,特封公子张敖为成都君哩!”


第205章 小卒立大功
  张耳笑着看向赵王道:
  “这分明是针对你我君臣而来。成都又不在陈县范围内,这封君之事,纯粹就是离间之举。”
  赵王坦然一笑道:
  “陈王此计,太过明显,寡人岂能不知呢,我们不上当就是了。不过,陈王督促我们出兵西进,倒是可以考虑。”
  陈余一听,忙阻拦道:“大王,万万不可,绝不可西进。”
  赵王不解地看着陈余道:“为何不可,暴秦可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没等陈余回答,张耳说道:
  “大王您自立为赵王,这种局面陈王是不愿看到的,之所以派使来祝贺,不过是为了让您替陈王去西攻强秦。”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周文受阻于戏,凭我们现在的实力,难道就能旦夕灭秦吗?”
  赵王摇了摇头道:“我们现在虽有十万之兵,但都是临时聚集起来的,看起来势众,真正打起仗来,未必是秦军的对手。”
  张耳说道:“着啊,听说周文的数十万大军,尚且不敌秦军,我们上去,又能怎样呢?”
  “可能的结果是,既攻不下秦,我们也元气大伤,一旦将战火引入,赵国就成为战场了。”
  “那时,我们无力抵抗强秦,一旦陈王再来进攻,我们的命运会是什么呢?”
  陈余在一旁道:“所以,这是陈王的纵狼驱虎之计,先让我们替他抵挡秦军,张楚军其后谋利,企图一箭双雕啊!”
  赵王武臣默然思考良久,方问道:
  “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张耳不慌不忙地说道:
  “所以,大王不要向西进兵,而是眼睛向内,北略燕地、代之地,南收黄河以北地区,以壮大我们的势力。”
  “这样,我们向南依靠大河,向北拥有燕、代,待我们兵强马壮之日,陈王即使战胜秦国,也一定不敢强制赵国。”
  赵王武臣认为有理,随即选兵派将,四处攻略。
  于是,派韩广率一军,攻燕地,李良率一军攻常山郡,张黡(yǎn)带一军攻上党郡。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韩广这支先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的产生,表面看是武臣约束不力,溯源起来,责任还在陈胜。
  韩广带领人马,攻下了燕国故地后,约禁士卒,所过秋毫无犯,深得当地人心。
  于是,燕地的各大氏族、名士豪杰,纷纷劝说韩广自立为燕王。
  韩广顾虑自己妻子父母在赵王武臣手中,没敢答应。
  众人纷纷劝说:“以张楚陈王的力量,都因为顾虑秦国,而不敢杀赵王家人;势力更小的赵王,又怎么会加害将军的家人呢?”
  韩光一听,有道理,也顾不得许多了,毕竟燕王的位置,是那么诱人。
  最后,韩广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有样学样,自立为燕王。
  这就是陈胜仓促称王的后果。
  此刻,只要手里有兵,抢个地盘,就能称王,秦始皇开创的统一局面,就这样分崩离析了。
  韩广自立为燕王的消息传来,赵王武臣大怒,亲率大军伐燕。
  赵军开抵燕国边界。
  这日,赵王武臣仅带了十几骑,前突至燕境探查敌情。
  没想到的是,遇到燕军数百人的边境巡逻队,逃跑不及,被燕军抓获。
  燕军将领一看,抓获了赵王,高兴坏了,赶紧向上汇报。
  韩广哪里好意思见武臣,又不能杀掉,做卑鄙小人,于是燕王吩咐燕将,把赵王囚禁起来,传话给赵国,只有得到赵国一半土地,才归还赵王。
  张耳、陈余急忙派出几批使者前去交涉,结果,都被杀死。
  燕将回话,除非得到分割的土地,否则,赵王别想回去。
  消息传到赵国,军中一个干勤杂的士卒,挺身而出,对他同军营的伙伴说:
  “我要替张耳、陈余去游说燕军,而且我还能和赵王一同坐着车回来。”
  军营里的伙伴们都讥笑道:
  “就凭你?使臣派了十几位,去了就立即被杀死,你难道有几颗脑袋不成?”
  那士卒也不辩解,径直跑到燕军的大营。
  燕将一见,又来个送死的,就命人推出去杀了。
  那士卒不慌不忙地道:“你为什么杀我?”
  燕将道:“我们要的是赵国一半土地,凡是没有土地,空手来交涉的,一律杀掉。”
  那士卒道:“那你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样的人吗?”
  燕将说道:“那是你们赵国所谓的相国和大将军,和我们燕国又有什么关系?”
  那士卒继续问:“你知道他们为什么陈兵边境吗?”
  燕将道:“无非是要救他们的赵王。”
  那士卒笑着说道:“将军大错特错了。”
  燕将一头雾水,问道:“错在哪里?”
  那士卒道:“将军,那说明你还不了解这两个人。”
  “武臣、张耳、陈余带着军队攻克了赵国几十座城池,但他们不是一条心。在他们心里,每个人都想面南而称王。”
  “这样野心勃勃的人,难道甘心终身做别人的卿相吗?”
  “何况,做臣子和做国君,地位和身份,难道可以相提并论吗?”
  “他们之所以还以君臣相称,只是顾虑到局势初步稳定,还没敢三分国土各立为王,权且按年龄的大小为序,先立武臣为王,用以维系赵国的民心。”
  “可现在,赵地已经稳定平服,这两个人准备瓜分赵地自立称王,只是时机还没成熟。”
  “如今,你囚禁了赵王,就给了他们机会。这两个人表面上为了救赵王,实际上是迫使燕军杀死赵王,这样,两个人就可以瓜分赵国自立为王了。”
  “从实力上讲,以一个赵国的力量,就能轻而易举地攻下燕国,何况两位贤王相互支持,以杀害赵王的罪名来讨伐,灭亡燕国是很轻而易举的事了。”
  “所以,将军,你拘禁赵王,实际上等于帮助张耳、陈余达到称王的目的,而不会得到赵国的土地。”
  “为燕国考虑,不如放了赵王,这样两国修好,赵王也会归还燕王的家属,何乐而不为呢?”
  燕国将领听后,认为有道理,赶紧上报燕王韩广。
  韩广思虑再三,命令释放了赵王。
  那士卒替赵王驾着车子,一同回到军营。
  军营里一时欢声雷动,那士卒被伙伴们,簇拥着抛向半空,成了英雄。
  几天后,赵王武臣将他家属送到了燕王韩广的身边。
  燕赵之地,暂时宣告平静。
  此时,陈王派出的西线军队,却出了大事。


第206章 西线之战
  再说回西路军。
  “张楚”立国后,陈胜命“假王”(相当于副职)吴广率两万主力西征,意在攻取荥阳(今郑州西北)。
  荥阳地处中原,秦的直道,南北与东西之间的交汇点,就在这里。从荥阳出发,北抵燕赵,南通荆楚,西达关中,东到齐鲁。
  拿下了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