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谋无双-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国真乃社稷之臣。寡人能坐在这里,多亏了相国。”
“这次在陈,陈王一直不肯放归,多亏了相国再三固请,派去的使者来回往复了五次,方得陈胜允许,
“寡人还听说前段时间,齐国、赵国各派战车五十辆,准备协助你做王,你竟坚辞不受。”
相国周市躬身施礼道:
“大王,臣本一介布衣,侥幸被陈王委派率兵攻魏,魏地未得兵戈之劳,未经阵战即归降。”
“这些不能说是臣的功劳,实在是暴秦肆虐,魏人苦其久矣,归于魏,实是人心所向。”
“臣家向来寒微,没有闻望,不过一寻常人,徒靠着平生忠厚,方得大众信从。为大王驱策可以,怎敢贸然称王。”
“魏地民众,渴望大王回归,如期盼甘霖,臣亦如此,还望大王带领魏地民众,共同抗秦,恢复祖上荣光。”
魏王咎闻言起身,走近前,以手抚着周市的肩背说道:
“相国忠心,寡人牢记在心,卿当勉力,共复文侯大业。”
周市赶紧施礼道:“臣自当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这时,侍者来报:“启禀大王,您请的客人到了。”
魏王咎一听,忙传道:“快快有请。”
随后对周市道:“相国一起见见这个陈平,在大梁曾为王兄的行军司马,足智多谋,我准备任用他为太仆,相国以为可否?”
周市道:“可是帮助公孙敖大将军守城,屡出奇计的陈司马?”
魏王咎道:“正是。前番在安陵,寡人即闻此君大名,此次在陈县,我又多次派人相请,这不,我刚一到这,即派人把他请来,共谋大业。”
周市道:“若果得此人相助,何愁大业不兴呢?大王任用其为太仆,是否离军旅之事太远,参与军机,似乎不太方便呢?”
魏王假道:“哎,相国有所不知,对于此人的才学,毕竟是耳闻,究竟能力如何,还需要多多了解,参议军机如此重大,除了卿以外,还需慢慢筛选观察,不必太急。”
周市赶紧一施礼道:“大王圣明,臣谨遵教诲。”
不一时,陈平随着侍者,走了进来,立定后,施以君臣大礼:
“陈平参见我王。”
魏王咎起身还礼道:“免礼,平身。”
随即指着周市道:“此乃寡人的相国,周市大人。”
陈平再次施礼道:“参见相国大人。”
周市也还礼道:“久闻司马大名,幸会,幸会。”
魏王随即吩咐赐座,待陈平坐下后方开口道:
“前日我派人,专请司马出山,实在是仰慕司马之名,今日一见,遂了寡人的心愿。”
陈平忙欠身施礼道:“臣何德何能,竟劳大王挂念。”
魏王道:“司马何必过谦。耳闻当年在大梁,司马为王兄和大将军出奇策,杀得秦军人仰马翻。”
“我在安陵还听褚布说,卿为大将军谋划的游击之策,打得秦军毫无还手之力,尤其是褚布的轻骑兵战术,运用得神出鬼没,断绝了秦的粮道,使秦军毫无办法。”
“要不是王兄中途变计,贸然举全国之兵与秦军在平阴决战,或许胜负也未可知呢。”
说到这里,魏王停了下来,转而对周市说道:
“陈司马的奇谋,想必相国也有所耳闻,这次,请司马出山,我们可以好好作为一番。”
周市说道:“大王圣明,有了陈司马相助,何愁魏国不兴呢?”
魏王咎看着周市道:“相国,你看陈司马就在相国帐下怎样?”
周市回望了一下魏王,忙施礼道:“大王,岂敢,陈司马有经天纬地之才,应委以重任。”
魏王咎略一思忖,道:“陈平司马,寡人现委任你为魏国太仆,位列九卿,协助相国理政若何?”
陈平上前施礼道:“谢我王,臣定当尽职尽责,为国效命。”
待陈平施礼毕,魏王问陈平道:
“现今天下纷纷,太仆对当下形势怎么看。”
陈平答道:“启禀我王,自陈王自立以来,武臣立赵,韩广立燕,田儋立齐,算上我大魏,六国之中已立五国。”
“然,仅我大魏和齐国,为王室余脉,其余皆为拥兵自立,民心未必肯服。”
“最关键的是强秦仍在,前日听闻秦军已出函谷关,张楚国的周章败于曹阳和渑池,自杀身死。”
“又闻张楚的假王吴广,被田臧所杀,现在荥阳之围已解,恐怕秦军不日即将进攻陈县。”
“以张楚国现有的军力和仅存的五县,与章邯军抗争,恐力不从心,势必会向我们求助。到时大王将采取何策呢?”
陈平抛出了一个问题,试探魏王。
第224章 选个好老板
陈平来临济投奔魏王咎,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想近距离观察一下魏咎的为人和能力。
虽然,之前听褚布说过,魏咎年轻有为,坦荡凛然,有君主气。但是否是陈平心目中的明主,陈平需要亲自了解。
作为一个打工者,选择什么样的老板,至关重要。
人生也好,职业也罢,在这种大事上,在关键处,总要集中大智慧进行认真选择,而不能像买白菜一般随意。
在陈平的心目中,好老板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目标远大,胸怀宽广。
这是一个好老板必须具有的素质。
试想,如果某个老板只是想开一家小店,那你愿意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工作么?
即使勉强为了维持生活留下来,因为小店的薪酬待遇和发展前景都很局限,是不是早晚你要跳槽走人。
同样,有的老板目标倒是够远,“饼”画得也够大,可是真正做起事来,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这样的心胸,怎么支撑得起他画的那张“大饼”?
所以,这第一条件,指的是老板的格局,决定了打工者值不值得追随他。
二是,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任何一个团队都有能者,如何选拔,如何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考验这一团队首领的重要指标。
好的老板,擅于建立一整套选人用人的机制,通过相对公平的办法,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赛马而不相马”,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实战中加以任用和考核。
就像后世的魏武帝那样,“唯才是举”,不搞亲疏远近,也不论先来后到。
人都是有缺点的,好的老板用人用其长,而不避其短,不苛求每个人道德和能力完美,而是欣赏人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使部下都能各展所长,得到成长。
其三,奖罚分明,善于激励。
真正好的老板,不必事必躬亲,而是站在高处指引方向,擅于授权、考核、奖励,使团队沿着正确的道路向着目标前进。
在前进的过程中,对更努力、作用突出、成绩明显的进行奖励,奖励时毫不犹豫,及时有效地重奖,这样才能激发团队的前进动力。
而对于落后甚至偷懒耍滑者,坚决进行惩罚甚至淘汰。
正所谓,奖励可以是团队变得越来越好,惩罚可以是事情变得更有序。两者缺一不可。
综上三点,老板的主要能力在于:
拿好主意、用好人、做好事情。
陈平已经经历过一次打工失败的挫折,这是他在归乡自省期间,总结出来的道理。
所以,这次来投魏咎,陈平先做好了判断老板的心理准备,看看魏咎是否是自己值得追随的明君。
在陈平的心中,就像当年分祭肉时表达的那样,“为天下宰”一直是他心中的梦想。
本来始皇统一后,吕不韦、李斯之流占据宰位,陈平距离那尊位,十万八千里。眼看是此生已毫无机会,一腔抱负付诸东流。
谁料想,陈胜在大泽乡的揭竿而起,致使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华夏格局即将重新编排组合,陈平终于看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所以,投身其中是他必须做的事情。
而选择追随哪个老板,将老板推上位的同时,帮助自己实现理想,是陈平必须认真对待的。
所以,从陈平踏进魏王宫那一刻起,“老板选择员工,员工同样选择老板”这一幕,就在这里上演了。
听到陈平反问自己,魏王咎有些准备不足,看了看相国周市,那意思是: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你来代替寡人应对看看。
周市见状,正好心里也有话说,便道:
“太仆的问题,昨日已经发生,陈王已经派人,来我王处请兵,希望我们能出兵协助,抵抗章邯军。”
“太仆来之前,我王正为此事焦虑,正想听听太仆的见解,以为决断。”
好一个相国周市,将皮球又踢回了陈平这里。
陈平微微一笑,起身对魏王施了一礼道:
“承蒙大王信任,臣愿意为大王一决。”
魏王眉毛一挑,期待地看着陈平道:“太仆有何见教,愿闻其详。”
陈平回首问周市道:“我大魏现有几多兵马?”
周市道:“兵卒三万,战车六百,骑兵不足一千。”
陈平又问:“如果我们以此兵对抗章邯的秦军,胜算几何?”
周市摇了摇头,犹豫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道:“几乎没什么胜算。”
陈平道:“那就是说,我们这三万人马,前去救援,对于三十万秦军来说,也仅仅是个下酒菜而已。”
周市道:“话虽然不能这么说,难敌秦军,却也是事实。”
随即,周市又凛然道:
“可我们这些队伍,那是由陈王派给的两千士卒扩充而来,没有陈王的队伍基础,也就没有现在的三万兵马。”
“现在,陈王有难,我大魏自当奋勇救援,否则,各国都不出兵,岂不是像早年的六国一样,自扫门前雪,最后,都逃不过被各个歼灭的命运。”
魏王咎此时也接话道:
“是啊,太仆,在陈王送寡人回国之时,也拉着寡人的手,千叮咛万嘱咐,期盼寡人复国后,尽快组织兵马,前去解秦之围,协助张楚国,共同抵抗秦军。”
“现今,魏国已复,虽然兵马数量不多,也当尽力组织军力前去解围,方不负陈王所托啊。”
陈平见魏王和相国都已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微微一笑,奏道:
“我王圣明。当今之计,抗秦是五国的共同策略,因为秦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所以,在抗击秦军这件事上,我大魏应该积极作为。”
“但抗秦与救楚,不能不顾一切地拼掉老本,那样不仅达不到救楚的目的,还把仅有的复兴魏国希望,都搭进去。”
“如果既能解张楚之困,又能保护我们仅有的有生力量,同时可以针对性地消灭秦军,甚至扩大我们的地盘,岂不是更好吗?”
周市眼里放出光来,急忙问道:“太仆可有妙策?”
第225章 救楚之策
陈平不慌不忙,扳着手指说道:
“夫战者,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对手的强弱之处,因地制宜地采取扬长避短的对策,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来看章邯军,兵马众多是他最大的优势,但同样也有他的弊端。”
“在攻城上,兵法上讲十而围之,也就是说,要想攻下一座坚城,需要集中十倍以上的兵力,才能得手。”
“这样的话,章邯军看似人多,其实他也只能每次攻取一座城池而已。”
“在章邯围城的同时,他一定会注意保护自己的外围,如果我们现在贸然前去增援,那就正中了章邯的下怀。”
“我们这三万兵马,就成了‘添油’战术,秦军正好可以摆开架势,‘围城打援’,轻而易举地被歼灭。”
周市问道:“那太仆之意,是不去救援了?”
陈平笑道:“非也,既然陈王帮助我王复国,我们岂有坐视不管、见死不救之理。”
周市又问:“那该当如何救援呢?”
陈平看着相国周市道:
“章邯自出函谷关后,二世虽然为其增兵,并派司马欣和董翳率三万锐卒后助,但其现在战线拉的太长,自函谷关至东向南,绵延上千里,已经有十几座城池,被秦军攻克。”
“但同样,秦军每攻克一城后,司马欣都只是从咸阳调来县令和郡丞,安顿之后,即随章邯向前攻击去了。”
“这样,秦军就给我们留了一个散漫而又虚弱的大后方,只要我们集中兵力,从侧翼出击,夺取秦军后方的城池,那样,章邯不得不派兵回援。”
“如果我们能攻下三五个城池,必定搅乱章邯的后院,那时,张楚国的危急必然可解,此为‘围魏救赵’之计。”
“而且,那些城池大部分的守军只有数千,很容易攻克。我们攻取后,可以就地扩充军队,夺取那里的粮草,扩大我们的势力。”
周市觉得很有道理,又不无担心的问道:
“可万一我们攻城不利,限于焦灼状态,岂不是骑虎难下吗?”
陈平回道:“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那就是灵活。我们授予前方将领充分的权力,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撤。”
“我们攻城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取其城池,壮大魏国地盘,这样的结果最好。”
“二是吸引秦军回援,使秦军分兵,缓解张楚国的压力,秦军一来,我们就可以择机而撤。”
“既然有这两个目的,城池攻下攻不下,都没太大关系,一旦遇到城坚兵多的城池,我们尽可以虚张声势地围而不打,待秦军回援时,撤围而去。”
“而且,我们可以根据回援秦兵的强弱多寡,和四周的地势情况,在秦军的路上埋伏,实行‘围城打援’,这样就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秦军的有生力量。”
“在攻取城池后,不贪恋一城一地的得失,尽可能地吸引秦军回援,分解张楚国的压力。”
“秦军回援后,对于我们抛弃的城池,不得不派兵守城,如此一来,按照每个城池分布两到三万守军的话,秦军纵有三十万,又能守几城。”
周市问道:“秦军可以从关中调兵,分军来守城。”
陈平道:“关中调军,最少要一到两个月,何况现在关中可调兵力十分有限,时间和兵力储备,都不足以让秦军做出快速反应。”
“还有一点,我们还要分头约会齐王、赵王、燕王起兵,将我军的战法和结果,示范给他们看,请他们如法炮制,在两侧不断攻取秦国的城池,多占多得,骚扰秦军对张楚国的进攻。”
“现在赵、燕、齐,之所以按兵不动,除了陈王对他们的号召力很弱以外,无非是担心引火烧身,自己一国的兵力,不足以抵挡秦军,最主要的是他们看不到进攻秦军的利益。”
“如果我们能不断攻城略地,在短时间内占领秦国的城池,获取粮草兵马又能全身而退的话,那三国岂能不动心。”
“在这巨大的利益面前,三国就会从不同方面,向秦进攻,那时,我们的压力自然也会减轻。”
“随后,还要和陈王知会,要他一定坚守城池,抵抗到底,不要轻易出城与秦军野战,而应该同秦军展开一城一池的防守战。”
“这样,借助城池抵抗秦军,不断消耗秦军,加上我们各国分头出击,秦军必顾头不顾腚,四处灭火,狼狈不堪,那样,我们的机会就更大了
“假以时日,秦就像是一头在笼子里的老虎,不管它咆哮的多么厉害了,终究也是无能为力,为我们所擒了。”
魏王问道:“太仆的意思,是把陈王当诱饵,我们在秦国的后方不断攻城取利?”
陈平点头道:“陈王想不当诱饵都难?大泽乡之后,天下纷纷响应,陈县称王,就已经注定他是秦军首要的目标。”
周市道:“万一陈县城破,陈王罹难,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