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

第486章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第486章

小说: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埃阿洛斯点头说道:“我同意赞提帕里斯将军的意见,这两千名坎帕尼亚士兵由我们那不勒斯派出。”
  赞提帕里斯接着说道:“我建议,这几天制作的攻城器械都用于进攻洛拉西城墙,由于我们戴奥尼亚士兵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器械,所以由戴奥尼亚的一个重步兵大队担任主攻,另外再增加1000名坎帕尼亚士兵作为辅助……东、北两个城墙也要各安排2000名士兵用长梯攻城,借此来分散洛拉城内本就不多的敌人,削弱他们的防御能力……最后还剩下一个戴奥尼亚轻步兵大队和1000名坎帕尼亚士兵,我建议作为预备队,担任最后的突袭。”
  赞提帕里斯话刚说完,埃阿洛斯就开口说道:“我认为赞提帕里斯将军的这个计划很好,那不勒斯愿意派出1000名士兵一起进攻西面城墙,另外1000名那不勒斯士兵进攻北面,剩下的1000名那不勒斯士兵,按照赞提帕里斯将军所说的留作预备队,其他的士兵缺额由你们城邦的士兵补上。”埃阿洛斯面对赞提帕里斯说话时带着尊敬,而他对其他坎帕尼亚盟邦将领说话,就带着几分命令的口气。
  赞提帕里斯这时才恍然意识到那不勒斯是坎帕尼亚同盟的盟主,作为一名军事将领,他并没有考虑太多,反而觉得有了埃阿洛斯统管这些坎帕尼亚城邦将领,省去了他不少口舌,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计划一旦得到确定,就马上开始实施。
  首先行动起来的是洛拉南城外的联军士兵。这是因为民众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个个扛着装满土的麻袋,准备完成土山和城墙最后的合拢,当然这也是最困难的时刻。
  说是土山,其实它是一个很大的倾斜堤道,按照戴奥尼亚工程师的设计,其起始坡度大约只有20多度,比较平缓,从40米外一直向城墙延伸,由于有木头作为支架,有夯实的泥土作为血肉,众多的士兵踩踏在上面,既不容易滑倒,也不会塌陷。
  200多名戴奥尼亚重步兵左右手各拿一面长盾,以二列横队,登上了土山,向着城墙前进。
  守军战士立刻向他们发动远程攻击,主要是标枪。
  戴奥尼亚士兵的双面盾牌将自己护得严严实实,但即使如此,仍然有士兵被标枪穿透长盾之后扎伤,在他们后面随时有新的重步兵向前填充阵列的缺口。
  而跟在戴奥尼亚重步兵身后的轻步兵们也向着城头发动攻击,他们就不光是投掷标枪,同时也在抛射箭矢,毕竟城头守军可没有戴奥尼亚重步兵这样厚实的防护,他们虽然也有部分战士着甲,但至少有一半是轻装步兵,弓箭能够对其造成杀伤。
  重步兵们到达土山顶端,半蹲下身子,竖起双面长盾,形成排列紧密的盾墙,其高度几乎与对面的城墙相平齐,而且双方的距离不到十米,城头守军的攻击自然更加猛烈,戴奥尼亚轻步兵的回击同样猛烈,因为他们必须压制城头的攻击,保护战友的安全。
  在十米的距离内,标枪、箭矢不断交错而过,密集到不时在空中相碰。而双方不断的有惨叫声发出,有士兵受伤倒地。
  在土山的两侧,1000名坎帕尼亚轻步兵,也借着守军注意力被土山所吸引的时机,迅速逼近到壕沟前,对城头的敌人发动攻击,以缓解土山上友军的压力。
  此时,背负土袋的民众排成一路路的纵队,弯腰低头,冒着被袭来的标枪和箭矢击中的危险,快速向山顶跑去。
  山顶的每个戴奥尼亚重步兵与重步兵之间、轻步兵与轻步兵之间留有一人多的空隙,从而形成一个个通道,可以直达山顶。当民众到达盾墙之后,两边的重步兵会将两手的长盾举高一些,下方露出一定的空隙,正好可以供民众将土袋推到山下,然后空手的民众再返身跑回山下。
  无数的土袋持续不断的滚落到城墙与土山之间形成的“谷地”,偶尔受伤的戴奥尼亚士兵和洛拉守军跌落到谷地里,还来不及爬出,很快就被土袋掩埋,成为这座人造土山的一块基石。
  土山上不光民众上上下下,戴奥尼亚轻步兵和重步兵也因为体力、受伤以及标枪箭矢的补充,不间断的进行着轮换,而土山下面则是医护营在迅速的给受伤的民众和士兵进行紧急的救护。
  如此繁忙却又相对有序的紧张场景映入到后方的那不勒斯统军将领埃阿洛斯的眼中,他不禁心生感叹:戴奥尼亚人把惨烈的攻城战变成了一场井然有序、热闹高效的建造工程,这不是任何希腊城邦可以做到的,戴奥尼亚王国的军事能力太可怕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 强攻洛拉(二)
  同时,埃阿洛斯也注意到了城头守军的攻击在减弱,显然在城头防御的洛拉战士们还从未遭受过这样的攻城方式,虽然在双方的远程攻击中,他们凭借着城垛的保护,还稍占上风,但是受伤人数的增多也让他们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敌人有些乱了!”他面露喜色的对同样身处后方、观察敌情的赞提帕里斯说道。
  “这是好事,能减少士兵和民众的伤亡,不过最艰苦的战斗还没有到来。”赞提帕里斯冷静的说道。
  埃阿洛斯明白赞提帕里斯所说的最艰苦的战斗是什么——那就是土山和城墙合拢之后的面对面厮杀。
  相比较南城战场的热闹,西城墙外则安静很多。
  先是几百名坎帕尼亚轻步兵托着戴奥尼亚的木匠们制作的挡箭板,顶着城头守军的远程攻击,来到壕沟前,张开挡箭板后的支架,让其斜立起来,为轻步兵们提供庇护,同时他们不时将标枪和箭矢从挡箭板之间的空隙处发射出去,攻击城头的守军。
  在守军受到制的同牵时奥尼亚重步兵们将一辆辆攻城厢车推了出来,(戴奥尼亚军团工程师们指导埃诺纳、坎帕尼亚的木匠用士兵们从山林砍伐下来的木头制作了这种中空的木车),就像之前戴弗斯率军强攻罗马时第二军团士兵所做的那样,一辆辆木车在向城墙推动的过程中被拼接起来,直抵壕沟前。
  不光是盟军士兵感到惊奇,城头的守军也傻了眼,只见木车不见人,发射的火箭又无法将其点燃,而戴奥尼亚的士兵们在车厢里迅速传递着装土的麻袋,很快就将身前不宽的壕沟填平。
  然后,木车一个接一个,继续向前推,直到顶住城墙,这样就形成了两个从城壁到四十米外、由攻城厢车形成的中空通道,后方的士兵立刻抬着一根大的原木,木头前端镶嵌着一个铁制锥形撞头,这根撞城锤经过士兵们的传递,到达城墙下,六名士兵扛着它使劲的撞击城壁。
  坚硬的锤头猛烈的撞击着年久失修的石墙,石块破碎、浆土脱落、石壁开裂……
  城墙的震动让城头的守军感到恐慌,他们加大了攻击的力度,石头木块猛力的向下砸,泼洒薄油,发射火箭……
  怎奈最靠近城墙的这几辆厢车特地制作的异常结实,工匠们不但加固了整个车架,车顶还采取的是人字结构,便于卸力,而且上面绑缀着一袋袋用水浸湿的泥土,它们不易被点燃,因此士兵们在里面可以放心的用力撞击城墙。
  当攻城锤击破了外层的石壁,露出了里面的夯土层后,士兵们抄起十字镐和铲子,开始掏掉缺口周围的石头,扩大墙壁的洞口,然后不断的挖出里面的夯土……
  光是西、南两面城墙的防御就已经让兵力不多的洛拉守军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更何况联军还在东、北两面也发起进攻。为了守住此城,洛拉人动员了城内所有能作战的族人,其中甚至包括妇女都上城守御。
  南城始终最激烈的战场,持续了半个小时的战斗,戴奥尼亚轻步兵们个个胳膊酸痛得抬不起来,手指因为拉弓而受伤出血,组成盾墙的重步兵们更是死伤300多人,民众的伤亡同样不小。
  但是转机终于出现,洛拉守军的标枪用光了。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他们投掷出了几千支标枪,再加上前几天为了阻止戴奥尼亚人修筑土山所投出的标枪,城内所有的标枪已经用光,箭矢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至于戴奥尼亚轻步兵投出的标枪却是经过特殊制作的枪尖,连接枪尖的铁杆很细,在撞击硬物之后,就会发生弯曲,无法再投掷利用,但可以迅速拆卸标枪前端的铁制枪尖,再用新的枪尖套上后端的木杆,就可以再使用,但洛拉守军显然不可能做到。
  因此守军只能向对手投掷石块和木头,由于戴奥尼亚的盾墙距离城头有十米远,太沉重的石头掷不过去,能扔过去的又比较容易被长盾阻挡,对戴奥尼亚重步兵的威胁就小多了,盾墙能够持续稳定下来,民众投放土袋就更加快捷。
  眼看着谷地逐渐被填满,土袋已经升至戴奥尼亚重步兵的脚下,他们开始小心的持盾前移,以方便随后的民众能够将更前方的凹陷填平。
  而这时土山下的埃阿洛斯已经在集合那1000名坎帕尼亚重步兵,准备替换山顶的军队。
  军号声响起,戴奥尼亚轻步兵迅速撤到山下。按照赞提帕里斯的计划,埃阿洛斯带领着坎帕尼亚重步兵列成十几路纵队,拉开间隔,慢慢向土山上行军,以方便民众和戴奥尼亚重步兵向下撤离。
  坎帕尼亚重步兵头戴科林斯头盔,手持铜皮大圆盾,视野狭窄,行动笨拙,爬山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好在土山坡度平缓,对他们的行军没造成太大的影响。
  在土山顶上列成盾阵的戴奥尼亚重步兵在没有了轻步兵的辅助之下,越往城墙移动,遭受到的攻击越猛烈,甚至有些洛拉战士干脆翻墙越过城垛,跳到几乎已被填平的土山上,手持长矛,直接对戴奥尼亚重步兵们发动攻击。
  在这一长段时间的守城战斗中,洛拉守军已经看得一清二楚,这些戴奥尼亚士兵因为双手持盾,根本就没有携带长矛,所以洛拉战士深一脚、浅一脚的踩着凹凸不平的土袋,直接用身体撞开长盾,甚至撞倒敌人,然后将手中的长矛猛刺。
  由两列戴奥尼亚重步兵形成的盾墙变得支离破碎,在民众们惊慌的向下逃窜之时,戴奥尼亚的队官们则在高喊:“不准后退!扔掉一面长盾,换短剑!!……”
  事实上,不用他们喊,士兵们已经照此在做,这些来自卢卡尼亚山区的预备士兵之前承受着敌人的远程攻击,眼睁睁的看着几百名战友伤亡,而刚才敌人突然的直接攻击又造成几十人死伤……他们都是戴奥尼亚王国建立之后成长起来的卢卡尼亚人,王国的文化融合虽然减弱了他们的野性,但是军事训练却让他们懂得了团队配合和战友情谊,怀着为战友复仇的愤怒,他们手持短剑、长盾,同洛拉守军鏖战在一起。
  但是,戴奥尼亚代表撤退的军号号却在此时被吹响。
  尽管士兵们心有不甘,但他们不得不服从命令。
  而洛拉战士也没有继续追赶,因为他们看到那些“铁皮罐子们”上来了,于是纷纷向后跑,又翻入城墙内。
  在这个宽50多米的土山上,坎帕尼亚重步兵慢慢的逼近城头的守军,逐渐的形成密集队形,和守军相隔也就一个城垛,虽然刺枪可以轻易的戳刺到敌人,但是却无法使用重步兵擅长的冲锋和撞击,威力减弱不少。城下进攻的军号声连续在吹响,土山上坎帕尼亚重步兵在埃阿洛斯的带领下,开始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厮杀。
  说实话,这些年坎帕尼亚人与萨莫奈人交战,很少有这样面对面战斗的好机会,因为萨莫奈战士总是先使用标枪投掷,杀伤坎帕尼亚士兵,然后撤退,引诱他们追击,在撤退过程中利用对方行动缓慢的弱点,反复多次用标枪攻击,直到对方阵型完全混乱,再派着甲步兵突入,彻底击败对手。
  这一套战术屡试不爽,接连的失败使得坎帕尼亚人胆寒,使得他们甚至不敢出城进行野战,而今天终于有了报仇雪耻的机会,坎帕尼亚士兵们高声怒吼着,一根根刺枪有力的戳向敌人。
  作为守城一方的洛拉守军当然不能采取以往行之有效的游击战术,只能正面迎敌,他们让着甲的战士堵在城垛前,后面是轻装步兵,在城上走道内同样形成密集阵型,以对抗坎帕尼亚重步兵。为了能够与敌人抗衡,他们还抽调了部分西城墙的守军,因为他们认为西面的战斗较为平静,即使防守人数不多,也足以应付。
  但就在西城墙部分守军调走后不久,传出了坏消息:西城墙先后出现了两处塌陷。
  这都是攻城厢车里的戴奥尼亚士兵的功劳,他们掏掉了城墙下端的石壁和夯土,破坏了墙基,使得本就不牢固的城墙因为重力而出现垮塌,散落开来的石块甚至还砸伤了几名来不及撤退的戴奥尼亚士兵。
  “隆隆”的巨响和腾空而起的晨雾不但震惊了洛拉守军,同时也让坎帕尼亚士兵们看傻了眼,原本他们看到戴奥尼亚士兵这种独特的、慢腾腾的攻城方式这么久时间也没见什么动静,心中不免有些轻视,觉得它既耗时又费力,甚至还有士兵不屑的说道:“都说戴奥尼亚人作战勇猛,看来他们也是怕死的,只知道躲在木箱子里!”
  而现在城墙的悲惨遭遇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当然不会知道:在戴奥尼亚王国内的各个军营中,不但士兵在训练中真的会修筑一段城墙来锻炼他们的筑城能力,而且也会在下一次的训练中锻炼他们如何攻破这段城墙,所以戴奥尼亚士兵不是随便乱挖,而是有目的、有效率的在破坏城墙的结构。


第二百二十二章 迎战卡乌蒂尼援军
  “进攻!快给我进攻!……”坎帕尼亚队官们急切的催促着这些走神的士兵们。
  而早就做好准备的戴奥尼亚重步兵们已经兴奋的叫喊着,将长盾护住头顶,挡住城头守军匆忙投下来的石块和木头,以松散的队列冲向了其中的一个城墙豁口。而壕沟前的坎帕尼亚轻步兵们也加强了对城头的攻击。
  城墙向下垮塌之后,在豁口两边形成一个斜坡,戴奥尼亚士兵踩着硌脚的碎石块,急步就跳上了这仅仅容三人通过的缺口。而洛拉南城的守军看到城墙塌陷,也立刻分出部分战士下城去堵截。
  在贴身的厮杀中,手持短剑的戴奥尼亚士兵占据着优势,但洛拉战士为了保卫家园也不畏伤亡,豁口的狭窄使得戴奥尼亚士兵的攻击虽然迅猛,但短时间内却无法取得进展。
  “呜!……”就在戴奥尼亚士兵和坎帕尼亚士兵分别涌入两个城墙豁口时,进攻的军号也适时的在西城外吹响。
  壕沟前的坎帕尼亚轻步兵们立刻放倒挡箭板,将其铺在了仅有三米宽的壕沟上,剩余的联军士兵扛着云梯从后方冲上来,踏着由挡箭板做成的一个个“木桥”,轻松绕过布置得很稀疏的鹿砦,将云梯搭在了城墙上。
  原本的西城守军一部分被抽走去救援南城,一部分赶下城去堵截豁口,城头的战士所剩已经不多,还要协助攻击豁口处的敌人,他们无法给予靠近城墙的敌人很大的杀伤,同样也很难阻挡敌人的蚁附攻城,不得不求援。
  但是现在南城的戴奥尼亚联军进攻猛烈,着甲的洛拉战士防护不及对方,在正面的厮杀中往往胜少负多,只能勉力支撑。东、北两面的城头防卫主要依靠城内的民众,能够战斗到现在不被敌人攻破,已经是付出了很大的牺牲。现在整个洛拉城四面被攻,全城吃紧,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可派。
  战斗持续到中午,正在南城外关注战局发展的赞提帕里斯接到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联军士兵已经攻占了西面城头!
  赞提帕里斯顿时长出了口气,全身放松下来:洛拉城终于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