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他这么做的目的不再是扩大战果,而是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保证营地的顺利修建。
现在,伊阿宋望着前方的戴奥尼亚营地感到头痛,在伯罗奔尼撒他的军队已经吃够了进攻戴奥尼亚营地的苦头,但此刻他不可能退缩,唯有全力突破这个营地,才能够返回塞萨利。
进攻的命令下达之后,急切想要返回家园的塞萨利士兵被分成一队队,沿着狭窄的海岸,不断向戴奥尼亚营地发起进攻。
距离百年前的希波战争之后,温泉关附近再次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血腥战斗。
不过相较于百年前镇守于此的斯巴达军队,此时处于防御一方的戴奥尼亚军队拥有更多的优势。
首先是戴奥尼亚的防御兵力并不处于绝对劣势。第12军团有8000名士兵,而且为了防止意外,爱菲阿尔特在事先还强行要求已经臣服于戴奥尼亚的拉米亚征召了1000名公民兵,作为防御温泉关的后备力量。除了驻守拉米亚卫城和赫拉克利亚的各1000名戴奥尼亚军团士兵不能调动之外,爱菲阿尔特可以有七千名士兵投入战斗,这些士兵将不断通过温泉关,进入营地,轮流参与防御作战。而此时塞萨利军队经过这段时间在伯罗奔尼撒的战斗,已经由最初的4万人减至36,000多人,兵力不过是守军的4倍多,不像当年波斯大军高达几十万。
其次,爱菲阿尔特吸取了当年斯巴达军队的教训,在已知的几条山区小道上都建有小型防御设施,由擅长山地作战的萨莫奈士兵把守,防止塞萨利人的偷袭。而且第12军团兵种多样,重步兵、轻甲兵、标枪兵、弓箭手相互合理搭配,在狭窄的海岸营地防御,能够有效的遏制塞萨利人的进攻。
此外,爱菲阿尔特还让士兵们将军团里的几架弩炮搬上了温泉关城头,发射的石弹能够飞越营地,给予密集进攻的塞萨利士兵以最大的杀伤。
因此,塞萨利军队一连几天向营地发起猛攻,不但收效甚微,而且还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就在后方的伊阿宋为始终无法突破戴奥尼亚人的防线而心急火燎的时候,再一次准备向营地发起进攻的塞萨利士兵们却愕然看到营地的木门突然打开,出来了几十个身穿便装的塞萨利男子,他们一边高喊着自己是塞萨利某城邦的某某某,一边要求同自己城邦的公民兵们见面。
原来当伊阿宋率军逼近温泉关时,爱菲阿尔特立刻派信使赶往塞萨利,将塞萨利主力已经返回的消息告知总指挥官帕特洛克罗斯。
这时距离登陆军队攻克菲莱、逼降法萨卢斯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由于塞萨利的主要强邦已经被戴奥尼亚军队所掌控,登陆军队继续分兵掠地,大势已去的塞萨里各城邦不是投降、就是被攻克,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戴奥尼亚军队基本征服了塞萨利南、北平原。
军队在高歌猛进,塞萨利地区行政长官希洛斯带领着手下的官员们也在紧张的工作。在承诺给予平民好处的同时,也在笼络各城邦中的名人,再加上他们都出身于塞萨利,不少塞萨利的民众开始接受他们,于是有一个说法很快在塞萨利境内流传开来:戴奥尼亚国王是塞萨利人,是冥王哈迪斯的后裔,和僭主伊阿宋相比,他更有能力保护好塞萨利,更适合担任塞萨利塔古斯……
与此同时,“戴弗斯创建戴奥尼亚王国以及戴奥尼亚王国迅速崛起”的传奇故事也开始在塞萨利民众中传播。
得到爱菲阿尔特传回的消息之后,帕特洛克罗斯早有准备,他立刻请已经在菲莱处理整个塞萨利事务的希洛斯帮忙,召集已经归顺戴奥尼亚王国的各个塞萨利城邦有名望的议事会成员,然后明确的告诉他们:伊阿宋正在率领军队回返,戴奥尼亚准备集合在塞萨利的十万大军,将其彻底的击败。
这些塞萨里城邦的议员们有不少可是亲眼目睹过戴奥尼亚那庞大的军队以及他们可怕的战斗力,伊阿宋所率领的军队数量虽然也很多,但是他们大多都不认为伊阿宋最终能够获胜。对此他们感到非常的担忧。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不战自溃
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于伊阿宋即将到来的败亡有多大的同情,这位菲莱的僭主虽然并不太残暴,但是在征服整个塞萨利、成为塔古斯的过程中并不缺乏血腥手段,虽然之后在阿西达马斯等人的协助下,对塞萨利各城邦的统合和治理手段逐渐变得柔和,但是这才刚过去了几年,大家的记忆还没有淡忘。
这些塞萨利城邦议员们是担心即将到来的大战会导致在伊阿宋军队中的自己城邦的公民兵们遭受到不小的伤亡,于是他们纷纷向帕特洛克罗斯请求,愿意去说服伊阿宋军队中的公民兵们来降。
帕特洛克罗斯达到了目的,但他并没有让这些人立刻就出发前往温泉关,而是先召开了一次紧急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他自己、马托尼斯、利扎鲁三位军事指挥官,还有塞萨利地区行政长官希洛斯,四人经过一番磋商之后,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马托尼斯率领第二军团第五军团、第九军团以及第一骑兵军团近26,000人暂时驻守塞萨利,继续稳定这个刚征服地区的秩序,防止出现动荡和反复,同时还要警惕西面山区的伊庇鲁斯人,因为据说伊匹鲁斯的一位国王阿尔凯塔斯和伊阿宋关系密切,很可能会为其提供帮助。此外,马托尼斯还要协助希洛斯保护塞萨利地区即将到来的小麦丰收,并且为随后运送军粮的辎重大队提供保护。
而帕特洛克罗斯和利扎鲁将率领其余的部队,共4万多名士兵立刻南下(帕特洛克罗斯对那些塞萨利人所说的话有较大的水分,此时在塞萨利境内的戴奥尼亚军队并没有10万人,因为要排除戴奥尼亚海军的近2万名舰队步兵和在拉米亚防御的第12军团),在解决伊阿宋这个隐患之后,进军中希腊。
对于王国的这些将官而言,能够带领军队进入中希腊,最终征服雅典,洗刷一直以来被以雅典为首的希腊人贬斥为蛮夷的耻辱,无疑是莫大的荣耀。马托尼斯之所以会同意留下,一方面是得益于希洛斯的劝说,另一方面他作为一个塞萨利人,从内心深处也愿意为家乡出一点力。
解决了留守塞萨利人选的难题,帕特洛克罗斯意气风发的率领军队越过南面的山岭,进入拉米亚地区,接着就出现了之前的那一幕。
这些塞萨利的议员们都是各自城邦的名人,塞萨利士兵们很快就认出了他们,立刻争先恐后的向他们询问各自母邦的情况。
等到伊阿宋闻讯赶来时,“戴奥尼亚10万大军登陆塞萨利,已经征服了各个城邦,各城邦民众急盼公民兵们安全回归家园”的消息在士兵中迅速传播开来,对军队士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各个城邦的公民兵们纷纷聚拢到自己城邦的议员周围,急切的商讨着回家的事宜,整支军队已经开始呈现出分崩离析的趋势。
气急败坏的伊阿宋派出雇佣兵以“这些议员投降了戴奥尼亚、是塞萨利叛徒”为由,准备对其实施抓捕,想要先将他们与公民兵们隔离开来,再去安抚军队士兵,但是雇佣兵的抓捕行动却激起了公民兵们的抵制,甚至还引发了小规模的冲突。
眼看着骚乱很可能逐渐的演变成一场内战,伊阿宋不得不紧急撤回雇佣兵,望着一张张愤怒的面孔,他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对这些公民兵的掌控,心有不甘的他干脆孤身走入公民兵中,大声向他们作出保证:他对这些塞萨利议员并没有伤害之意,只要想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塞萨利的真实情况。
最终有几名和他关系不错的议员当着众多公民兵的面,向他详细讲述了这段时间在塞萨利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并且还认真回答了他的各个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周围的公民兵们看向伊阿宋的戒备眼神中逐渐多了几分同情,而伊阿宋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最后他面色阴沉的走出人群,翻身上马,没有再向骚动不安的公民兵们以及造成这个糟糕场面的议员看上一眼,而是调转马头,在雇佣兵的簇拥下离开了这里。
在返回后方营地的途中伊阿宋始终一言不发,然而就在进入营地的那一刻,他突然从马上摔了下来,口吐鲜血,陷入昏迷,在军医的抢救下,病情才稍有好转。
当天晚上守在大帐外的卫兵听到了伊阿宋的喃喃自语:“多鲁斯,我的好弟弟!……阿西达玛斯,我对不起你啊!……波里弗隆,你这个魔鬼!……该死的戴奥尼亚,你们毁了我的一切!……多鲁斯,我的好弟弟……”
整个晚上,伊阿宋悲痛的自语声始终没有停止。
……
塞萨利各城邦议员的到来彻底瓦解了伊阿宋的军队,仅仅一天时间,急切想要回家的公民兵们就按照戴奥尼亚营地的要求,放下手中的武器,排成长队,有秩序的通过了营地和温泉关,然后他们看到了成千上万的戴奥尼亚士兵遍布整个拉米亚平原洼地,不但彻底的相信了议员们的话,而且心中可能有的几分侥幸也被一扫而空。
塞萨利的公民兵们离伊阿宋而去,见形势不妙,那些被伊阿宋征召而来的山区土著战士自然也不可能再为伊阿宋作战,只是多数战士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武器,因此他们选择翻越山岭,长途跋涉返回家乡,当然这会有很大的风险。
只有近8000名雇佣兵(当上塔古斯之后,伊阿宋曾经将雇佣兵的数量增至上万人,这一次南征伯罗奔尼撒,他留下了3000名雇佣兵交由波里多鲁斯统领,驻守塞萨利)为回报伊阿宋多年来对他们的关怀和信任,依旧忠诚于他,当看到大军分崩离析、形势危急的时候,他们迅速集合起来,护卫着还未完全清醒的伊阿宋,向南撤退。
温泉关军营派出的哨探很快就将这个消息回报给已经来到拉米亚的总指挥官帕特洛克罗斯。
伊阿宋军队不战而溃的消息让帕特洛克罗斯很是兴奋,他下达命令:第十三军团护送这2万多赤手空拳的公民兵,安全返回塞萨利。其余军团士兵抓紧时间休整,明天一早进军中希腊。
9月初的这一天,帕特洛克罗斯率领着4万军队通过了温泉关,士兵们排列着整齐的纵队,精神抖擞的高唱《军团之歌》,沿着海岸的道路南下,在行进了10多里之后,部队折向南行,开始跋涉低矮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未受任何阻碍的在第2天上午顺利进入佛基斯地区的平原地带。
正在麦田里收割的佛基斯农夫们惊慌的躲进城镇,但是戴奥尼亚军队既没有进攻佛基斯的各个城镇,也没有去大肆破坏城外的农田和村庄,整支军队不停歇的继续向南行军,而实力残弱的佛基斯各城邦除了感谢神祗庇佑、使其逃过一劫之外,哪里还敢派出军队去阻截戴奥尼亚大军的行进。
到了下午,作为先头部队的骑兵军团已经进入了皮奥夏地区,并且逼近了皮奥夏最靠西的城邦喀罗尼亚。
喀罗尼亚民众面对城下黑压压的戴奥尼亚骑兵,感到十分紧张。但进城的戴奥利亚使者却给他们吃了一个定心丸:底比斯是戴奥尼亚的同盟,喀罗尼亚是底比斯的盟邦,只要喀罗尼亚不对戴奥尼亚军队采取任何敌对行动,戴奥尼亚军队将不会对喀罗尼亚地区造成任何损害。
喀罗尼亚民众放下心来,当即表示:戴奥尼亚是底比斯同盟,当然也是喀罗尼亚的同盟,喀罗尼亚将尽全力帮助盟友。
骑兵军团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并没有多做逗留,继续驰马南行,从一个个途径的皮奥夏城邦中得到相似的承诺,从喀罗尼亚到底比斯一路都是平坦的道路,尽管骑兵军团边走边歇,仍然在第2天的中午抵达底比斯城下。
……
在戴奥尼亚与希腊联盟的这一场战争中,底比斯及其皮奥夏联盟基本保持中立,但他们也一直关注着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战斗,对于伊帕密隆达、佩洛皮达斯等底比斯高层来说,他们最担心的是希腊联盟获胜,因为那意味着雅典和塞萨利的威望大增,这一东一北两大势力一旦腾出手来同底比斯算旧账,将会是巨大的麻烦。因此,尽管底比斯在希腊联盟的要求下不得不提供一些帮助,比如提供克琉西斯港,但他们内心还是期望戴奥尼亚获胜,只是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戴奥尼亚军队处于劣势,让他们有些焦虑。
不过,伊帕密隆达倒是经常安慰同僚:他坚信由各城邦临时拼凑起来的希腊联军所占据的优势不可能持久,实力雄厚的戴奥尼亚王国一定会进行反击。
第一百七十二章 希腊联军的困境
伊帕密隆达的话应验了。如果说雅典派出的几千名士兵没有前去增援伯罗奔尼撒的希腊联军,而是去了佛基斯,只是让底比斯人感到了怀疑的话,那么几天之后塞萨利大军脱离希腊联军、匆忙登陆克琉西斯港,不顾一切的向北急行军,就彻底的证明他们从佛基斯人口中探听到的消息是真的——戴奥尼亚派遣军队登陆了塞萨利!
这确实是出乎了伊帕密隆达的预料,在他的设想中戴奥尼亚可能会先利用防御疲惫希腊联军,然后再往伯罗奔尼撒增兵,从而扳回劣势。他确实没有想到,戴奥尼亚会派出一支庞大的船队,绕了希腊本土一圈,在远离战场的塞萨利登陆几万名士兵,这是极其绝妙的军事行动,这是何等宏大的气魄!
等伊帕密隆达得知这个消息时,不禁拍案叫绝、悠然神往,但他也很清楚:敢于制定这样非凡的军事计划,并投诸于行动,背后有着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力量的支撑,底比斯所领导的皮奥夏联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不过即使戴奥尼亚派军队突袭了塞萨利,底比斯高层也不敢断定戴奥尼亚就此占据了绝对优势,毕竟塞萨利地区土地辽阔,人口众多,不是那么容易被征服,而伊阿宋正率军返回,戴奥尼亚登陆军队稍有疏忽,就有败亡的危险。
底比斯高层为戴奥尼亚登陆部队的担忧并没有持续多久,伊阿宋的部队就从北面败退回来,狼狈的逃入雅典。
戴奥尼亚登陆了10万大军,半个多月就征服了塞萨利,塞萨利军队不战自溃,伊阿宋身负重伤……从雇佣兵那里得来的消息冲击着每一位底比斯高层的大脑,让他们目瞪口呆,包括伊帕密隆达也是如此,他再一次被戴奥尼亚国王的气魄和戴奥尼亚的雄厚实力所震惊。
此时,每一位底比斯高层都意识到:戴奥尼亚的登陆大军很快就将南下,希腊联军败局已定,在这样的大势面前底比斯不能再保持中立,必须尽快作出决定,才能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前,保证皮奥夏联盟的安全,并且为底比斯赢得好处。
所以,当戴奥尼亚骑兵军团赶到底比斯城下时,底比斯议事会已经通过了决议,毫不迟疑的答应了戴奥尼亚军队提出的所有要求:第一,允许戴奥尼亚军队安全顺利的通过皮奥夏地区,并且可以在境内的任何地区驻扎;第二,紧急借给戴奥尼亚军队一些军粮(帕特洛克罗斯率领的军队士兵只携带了5天口粮,进入中希腊之后,快速的南进,军粮运输一时无法供应上);第三,向戴奥尼亚船队开放德里昂港口(德里昂是皮奥夏地区东北海岸的一个城邦,是皮奥夏联盟中为数不多的港口城镇,距离投靠雅典的奥罗浦斯不远,一旦它向带奥利亚开放,从菲莱出发的运粮船就可以直接穿过优卑亚和中希腊之间的海上航道,到德里昂进港卸货,戴奥尼亚军队的粮食供应就变得极为便利)。
甚至底比斯还提出:愿意立刻收回被希腊联盟所霸占的克琉西斯港,无偿交由戴奥尼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