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变臣 >

第179章

变臣-第179章

小说: 变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大夫迟疑半晌,最后道:“老爷子,您急怒之下中了风,半身偏瘫了,服我的药,安心调养,还有三分希望恢复。”
  苏昌和闭上眼睛,无力地挥了挥能动的左手,苏国忠领着黄大夫出门写方抓药。等苏国忠送走黄大夫回到父亲床前,只见苏昌和眼中爆出绝然的光芒,道:“这是天意,是老天有意让我去换国良的命。明日你们抬着我前往县衙,就按王兴仁的毒计行事。”
  两子两婿哭拜于地,也不知是心痛还是害怕,苏昌和厌烦地挥了挥左手。屋内静了下来,苏昌和瞪着眼睛,想看清梁柱上的黑影,就像儿时睡不着觉,生恐梁柱上会窜出条蛇来。
  辰时,太阳刚刚从山头探出脸,富罗县开始了喧闹的一天。从苏宅出来四个人,抬着副躺椅,前面是苏老爷子的两个儿子,后面是两个女婿,椅子上坐着苏老爷子。认识的乡人热情地打着招呼道:“苏老爷子,一大早上哪去?”
  苏国忠答道:“我家老爷子要去县衙看我大哥,顺便向江太爷求情,恳请他从轻发落我大哥。”
  看热闹是人的天性,等躺椅走到县衙的时候,身后已经跟了二百多看热闹的百姓。衙门卯时上班,县衙的大门打开着,王县丞刚吃过早点,站在大门前与衙役唠嗑。
  躺椅停下,放在石狮脚下。有衙役上前问明情况,王县丞走过来问道:“何事?怎么这么多人?”
  “苏老爷子想求见江大人,为苏国良求情。”衙役应道。
  目光与苏昌和冰寒的目光对上,王兴仁偏开头,心中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没想到苏昌和居然真舍得以一死救子,那好,本官就配合你演好这场戏。想到这里,王兴仁沉着脸道:“江大人早就有话,苏国良贪赃枉法,绝不可轻饶。不要在此胡闹,还不速速回去。”
  苏国良等人跪倒在地,哀告道:“大人,念在老父年近古稀,怎忍白发人送黑发人,苏家甘愿受罚,还望大人能从轻发落我大哥。”
  看热闹的百姓见躺椅内的苏昌和白发苍苍面容憔悴,纷纷叹息,七口八舌地道:“是啊,苏家既然已经认罚,那便要从轻发落苏国良,打他几十板子也就抵过去了。”
  衙役飞跑进大堂送信,江安义很快出现在门前。看到江安义,苏国良等人哭拜道:“江大人,求你看在老父的面上,从轻发落我大哥吧。”
  “是啊,大人,苏老爷子是大善人,苏家人常做善事,大人要从轻发落啊。”
  “苏老爷子真可怜,既然赔了钱就算了罢。”
  众人议论纷纷,苏家的苦情戏演得不错。
  江安义郁闷,苏家用贪污的钱财施些小恩小惠居然讨了百姓的喜欢,自己为民除害反倒不是。王兴仁看着江安义阴沉下来的面容,心中暗喜,果不出所料,江安义年少气躁,经不起激。
  耳朵响起江安义愤然的声音:“善人,良善之家,贪污国家的钱财,施些小恩小惠也能称善人,本官倒要好好查查这良善人家,把以前年度的账都翻出来看看,苏家是不是靠贪污才发的家。”
  苏昌和闻听如遭雷殛,放弃了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左手握住椅子的扶手,支撑起身子,朝着石狮座上的尖角,用力碰去,脑浆崩裂而亡。
  “啊”,惊呼声四起。苏国忠等人扑到父亲的尸体嚎啕大哭,王兴仁在江安义的眼中捉拿到一丝惊慌,好戏要上演了。
  ………………………………


第二百九十八章 歪风邪气
  嚎哭声刺耳,看热闹的人群有不少人跟着抹眼泪,闻讯赶来的人越聚越多,交头接耳地打听发生了什么事。
  秦子雄听到哭声,从快班房出来,看着越聚越多的人群,轻声道:“大人,不能任由事情发展,应该把苏家人叫进大堂,收敛苏昌和的尸体,再请几位德高年长者入内商量,让其他人散去。”
  江安义恢复了镇静,感激地冲秦子雄点了点头,冲着衙门前面带悲色的老百姓高声喊道:“众位乡亲,事发突然,我已让人去购买棺木盛放死者,此事待本官问明原由后再行布告。苏家人将死者抬进县衙,为公平起见,请众位乡亲推举几位德高年长者一同入内,其他人都散去吧,不要围在县衙门前。”
  王兴仁暗叫不好,进了大堂那就由江安义掌控一切了,连声干咳。
  鲁秀才原本就是干嚎,没几滴眼泪,眼睛乱转打量着形势。他听到王县丞的咳声,知道这是提醒要按事先商量的计划行事,于是假做擦泪道:“大人,家岳被逼身亡,苏国良身为长子却身陷囹圄,望大人能放出苏国良,让他主持家岳的丧事。”
  王县丞急忙帮腔道:“江大人,死者为大,酌情暂放苏国良出来吧。”
  江安义有些犹豫,苏国兴站起身来,通红的眼睛叫道:“大人,不光要放出我大哥,还要归还我家的银子,大人要到灵堂祭拜我爹。要不然,我们要到州府去告状,靠大人逼死我爹。”
  王县丞暗骂,蠢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果然,江安义剑眉竖起,冷声叱道:“大胆,居然敢以死人要胁本官,尔父亲是自戕身亡,居然敢栽赃到本官身上,本官倒要查查你苏家经手的账本,是不是还有别的漏洞,用贪赃而来的钱财买个良善的名声,苏家打的好算盘。你要告状,不妨前去,只是污告的罪名你承受得起吗?”
  苏国兴气焰一滞,不敢再开腔。苏国忠哭嚎道:“乡亲们啊,家父尸骨未寒,大人便紧紧相逼,这是不给苏家活路啊。父亲啊,你死的好惨啊,儿子也不想活了,索性陪父亲一起下黄泉得了。”
  说着,苏国忠作势要往石狮上撞,旁边的人赶紧拉住他。人群中有人高声道:“大人,苏家老太爷死了,请大老爷开恩将苏国良放了吧。”
  一片附和声,不知是谁起的头,乌丫丫跪倒一片,齐声道:“请大老爷开恩。”
  江安义很沮丧,自己一心为民着想反不如苏家的小恩小惠有用,民心何其善变。看着眼前这些百姓,江安义一字一顿地道:“国法森严,不容私情,苏国良身犯国法,不能释放。本官开恩,出灵之时便由衙役押其送葬,送完葬后重回牢中等候判决。众衙役,赶散人群。”
  江安义转身走了,留下身后议论纷纷的人群,衙役们并没有执行他的命令,县衙前的百姓聚了半个多时辰方才散去。
  富罗县中流言四起,多是些不利于江安义的传言:县令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县令赶走徐明远,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看中了徐家的财产,徐府密室里满是金银财宝;县令盘剥衙门小吏的钱财;县令向苏家勒索一万两银子放人,苏老爷子拿不出钱,只有在县衙门前碰死……
  流言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传播的沸沸扬扬,偶尔替江安义辩驳的声音也淹没在一片斥责声中,普通的老百姓把对贪官污吏的愤怒转而发作在江安义身上,在富罗县,最大的官就是县令。
  晚间,徐府凉亭,已经重新修缮如新。黄东泉小心地把探听到的流言告诉表哥,江安义有些意冷心灰,让黄东泉坐下陪自己喝两杯,何有解忧,唯有饮酒。半醉半醒之间,江安义沧然起身,仰天唱道:“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黄东泉听不懂,他虽然跟周先生识得几个字,却不足以理解表哥诗中的无奈和愤懑,不过他能从表哥的话音听出不甘,想起表哥为富罗县百姓的付出黄东泉颇有些为表哥不值,愤然道:“表哥,这些老百姓太不晓事了,连个好赖都分不清。按我说,抓几个乱嚼舌头的人入狱,这些人自然就安生了。”
  “荒谬”,一声厉斥从廊下响起,张克济快步来到亭中,看着有些失态的江安义怒喝道:“主公,张某听说主公初遇余翁时,曾写下‘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警句,如今之难,难过昔日债主上门乎,难过余府求学乎?难过北漠脱逃乎?”
  一连三问,江安义悚然而惊,七分酒意化成冷汗流出。放下酒杯,江安义恭敬地向张克济行了一礼,道:“先生怒喝,如晨钟暮鼓惊醒迷途之人,安义谢过。”
  看到江安义重新回复了从容,张克济笑道:“千夫所指的滋味不好受,张某亦有过同感。不过主公远胜于张某,应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气魄,眼前小小难关,弹指间笑过。”
  黄东泉起身让座,执壶司酒。张克济却岔开话题笑道:“主公刚才所做的那首诗虽是言夏日之苦,张某却从中读出忧民之心……”
  不愧是文人,放着正事不谈,兴趣盎然地谈论起诗词来,江安义苦笑地打断张克济的话,道:“张先生,诗词小道,眼下这情形该如何是好?”
  张克济显然对江安义不上道很不满,轻描淡写地道:“百姓无知,只要过段时间自然会安生下去。主公只需镇之以静,等苏昌和安葬后,事情自然会平息。对了,主公不妨派人先查查以前年度的账本,抓住些苏家的把柄,便不怕他要胁。”
  然而,这次张克济失算了,事情似乎有越闹越大的趋势,连张朴天的老婆也出面造势,哀哀切切地说是江县令打死张朴天,下手凶残,一家老小现在活不下去了。
  人总是容易同情弱者,百姓们似乎忘记了张朴天当初是怎样欺压他们的,忘记了江县令是怎样赶跑徐明远的。苏家的灵堂人来人往,好事的人把这件事当成谈资,每日有空便去听一听张何氏的哭诉,看一看苏家灵幡飘动,再抓一把瓜子闲谈一番,而阴谋者在暗中添油加火,让这股邪风越吹越猛。
  感觉事情有些脱出了掌握,张克济不安地找到江安义,道:“我听东泉几个讲,整件事背后有人在操纵,衙门里有不少人参与其中,明日苏昌和出殡,主公是不是前去上柱香,缓和一下紧张气氛。”
  江安义哈哈大笑道:“先生劝我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勇,怎么先生自己先怯了。先生勿忧,安义心中有数。”
  温和自信的笑容让张克济立时安定了下来,他不想问主公的自信来源何处,身为谋臣做好自己的本份就行了。
  江安义的自信心来源于冬儿。连日来的舆论压力让江安义愁眉不展,回到卧室后冬儿体贴地问起,江安义把自己的烦恼说了一遍,冬儿笑道:“夫君越来越胆小了,当初在安齐县面对李家时都不见夫君有何烦忧,那李家还比不过苏家啊。”
  冬儿的话勾起江安义的回忆,当初李家也曾打过苦情牌,变卖店铺家产,争取舆论支持,可是余师见招拆招,告诉百姓李家贪了国家的钱,让国家无钱修路、养兵、赈灾,李家以小利害了国家大利。
  后来,余师深有感触地告诉自己:民心善变,容易操纵,做事情不能一味迎合民心。江安义记得自己问过,那该如何做?余师道:“往远处说是看最终结果于民有益,往近处讲是迎合帝心,天子喜爱孤耿之臣,所以才会在众臣恶你时说取你一片为国忠心。安义,你生性聪慧,这些道理日后必然自通,为师提前告诉你,是要你谨守初心,莫要只做迎合君心的佞臣。”
  张先生所说的“简在帝心”与余师所讲有异曲同功之妙,民心并不可怕,民心可以操纵,民心同样善忘,天子让自己来富罗县是为了推行“合税为一”的改革的,其他枝节有如蛛丝障目,可一扫而除。
  江安义欣喜地抱着冬儿亲了一口,冬儿无意中的话解开了他的心结,千事万事不如与冬儿造小人重要,这次回家,老娘可是有空就念叨。
  转过天是苏老爷子下葬的日子,白幡飘摇、哀乐凄切、哭声隐隐,纸钱纷飞。送葬的队伍居然冲着县衙的方向行来,沿路有受了苏家好处的人向着棺木叩拜,不少人拿了白纸花,跟在送葬的队伍缓缓行进。
  棺木在县衙的照壁前暂住,苏家人设灵堂路祭,不知是谁开的腔,送葬的队伍齐声叫嚷道:“请江大人出来拜祭。”苏家人头戴白巾,身着麻衣,手拿哭丧棒,冲着县衙的方向跪倒,放声嚎哭。
  有衙役飞报给在二堂办公的江安义,江安义站起身,冷笑道:“走,看看热闹去。”
  ………………………………


第二百九十九章 棺前论理
  江安义出现在照壁左侧,富罗县的照壁上雕着只“犭贪”(she),形如麒麟的怪兽,饰以珍宝祥云,这家伙张着大口,试图吞食左上角的太阳。书中介绍(犭贪)乃贪婪之兽,得金银财宝仍不满足,试图吞食太阳,落海而死,雕在县衙照壁之上是用来告诫县令当引以为诫,不要贪赃枉法。
  哀乐声逐渐低沉下来,嘈杂声逐渐平静下来,人群用复杂的眼光看着县太爷,苏家人的哭嚎声变得尤为刺耳。江安义毫不示弱地扫视着长长的送葬队伍,目光最后落在披麻戴孝的苏家人身上,冷冷地问道:“你们这是何意,是想冲撞衙门吗?”
  依《大郑律》,冲撞官衙形同造反,死罪。大帽子扣下来,立时鸦雀无声,连嚎哭声都猛然滞住。不过,望向江安义的目光却分明多了许多敌意,安静地对峙中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苏家为此行做了充分的准备,富罗县有九名秀才,鲁秀才花钱请来了四位助阵,其中他的好友吴化友能言善辩,胆色过人。
  江安义话音刚落,吴化友便从人群中站了出来,躬身礼道:“生员吴化友见过江大人。”
  打擂台的来了。上次江安义去县学,并没有见过吴化友,眼前这名书生白面微须,身着青衫,颜色洗得发白,典型的穷秀才装扮。江安义问道:“你有何事?”
  “大人,苏老爷子今日入葬,其长子苏国良仍押在监牢中,请大人放出苏国良,让其为父送葬,以尽人子之责。”
  江安义略一思索,吩咐身边的衙役道:“去把苏国良提来,让他向父亲的棺木祭拜。”
  众人神色一松,吴化友脸上现出微笑,拱手继续道:“大人,苏老爷子生前修桥补路,赈济穷苦,是个良善之人,请大人为其上香。”
  江安义心中冷笑,自己的退让居然被示为懦弱,还敢步步进逼。苏国忠和苏国兴梗着脖子吼道:“请大人为我爹上香。爹啊,你死得冤啊,你死的好惨啊,九泉之下也不得安生啊。”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吆喝道:“请大人给苏老爷子上香下拜。”
  这时,苏国良被押了过来,江安义示意衙役放开他,让他上前祭拜。
  苏国良在牢中已得知爹的死讯,知道今日家人准备向江县令发难,要胁他释放自己,放过苏家。换上麻衣,苏国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拜在地,哭得数度昏厥过去,人群中不少人陪着抹把同情泪。
  吴化友见江县令一脸冷漠地看着眼前一切,激愤地上前道:“大人,此情此景你怎能无动于衷,你难道是铁石心肠吗?吴某请大人为苏老爷子上香下拜。”
  “对,上香下拜。”身后传来嘈杂的附合声。
  “嘿嘿嘿嘿”,江安义发出一阵冷笑,看着吴化友胀红的脸道:“本官拜得是君王父母,仁人义士。吴化友,苏昌和有何让本官下跪之处?”
  吴化友怒视着江安义道:“江大人,吴某家贫,如果不是苏老爷子时常周济,并赠以盘缠,吴某根本无力考取秀才;五年前富罗县旱灾,苏老爷子放仓施粥,活了多少人命;苏老爷子一生善行无数,这样的大善人难道不值得大人拜一拜吗?”
  江安义冷冷地注视着吴化友,讥讽道:“周济过你,给你盘缠助你上学就是好人了?”
  吴化友气得浑身颤抖,哆嗦地道:“大人言辞如刀,可以杀人乎?大人乃是状元出身,饱读诗书,为何不讲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