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第二天法会,整个会场内挤得满满当当,不少人自带着蒲团、坐垫来听讲,还有找不到位置的人,见缝插针站在会场的空隙里,万众瞩目,等待着洪信大师今日的说法。/p>;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三百二十五章 佛渡众生
法会进行到第四天,到达了高峰,富罗县内变得人头涌动,酒店中吃饭都要排队等候,屋檐下、街道边的背风处,到处都有人在啃干粮,悦和老店的柴房都清理出来住人了。
江安义也没想到这场法会的影响会这么大,昨天的法会会场已经挤下了二千多人,来晚了的人只能站在外面听讲。江安义加派了衙役维持秩序,并且将挡风的围幔拆去,这才算略微缓解了拥堵的状况。为了让信众有地方落脚,江安义动员县城的百姓出租房屋,开放驿馆让乡绅入住,县学的房屋也腾了出来,在空地上搭了许多临时的大棚,总算把住的问题初步解决了。吃的事情更好解决,四城门都设了粥锅,每天卯、午、酉时施粥,黄羊寨缴纳了千余石粮食,足够用来施粥了。
法会的场地有些拥挤了,江安义与刘九思和缴税回来的秦子雄等人商议后,征得洪信大师的同意,决定把会场改在东城外的空地上,那里是一片草地,冬来草枯,空荡荡的,再多少人也容得下。只是风是大了些,江安义自嘲地说,就让寒风吹去些伪信徒吧。
洪信大师登上新会场的法台,放眼望去下面黑丫丫无数的人头,大家都用期待的目光望向他。饶是大师修练到宠辱不惊,面对天子的封敕也能从容面对,却在面对这么多诚信的信众时,心头火热起来,站在高台之上高诵佛号,声如洪钟,振震四野。
“佛门狮子吼”,有人兴奋地道。
刘九思喃喃语道:“刘某曾读过《佛国品》一书,其中有记载,‘演法无谓,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今日得闻洪信大师宣诵佛号,果然是‘如来正声’,能降服一切鬼怪。”
江安义在旁边暗笑,这分明是洪信大师内功深厚,提气说话,当然声振四野,换我上去,也能做几声狮子吼。江安义当然不能拆大师的台,一脸虔诚地道:“振聋发聩,蕴于内而发于外,足以令妖魔惊愧,诸邪不生。”
一席话引得身旁诸人连连点头,口诵佛号不止。
高台之上洪信大师已经盘膝坐好,今日宣讲的是“破除执念”。同样大师从佛经中的故事讲起,“西方有位黑齿梵志,神通广大,上天入地能知未来,算出自己仅有数日寿命,很是苦恼,而神通不能为其解决……”
洪信大师的佛经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众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虽然城外的风很大,但大师声如洪钟,每个人都感觉大师的声音如在耳边响起。密密匝匝地坐在一起,如同茂密的森林密不透风,阳光洒在众人身上,让人生出如浴佛光的温暖来。
“……捧着两朵花前去见佛,请教生死大事。佛陀告诉他:放下。他就把左手的花放下。佛陀又说:放下。他就把右手的花也放下。佛陀还是叫他放下。他说:我已没东西可放了。佛陀这才对他说:真正要放下的,不是手上的花,而是你对生死的执着。”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故事似懂非懂,江安义皱着眉头思索,一旁的张克济已是泪流满面,喃喃自语道:“放下执念,大师讲得是放下执念,方得解脱。”
张克济的执念有二,一是他的卢氏身份,这个执念在他改名张克济,拜别父母时已经放下,还有便是妻子卓娘。虽然珠珠珞珞两女让他重拾起生活的希望,但张克济总会想起死去的卓娘,特别是看到珍儿那双微蓝的眼睛,总是感觉心中作痛,无法自拔。
耳边洪信大师的声音响起,“人生在世,逃不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之苦,生离死别,世事无常。执著名利,奔波操劳,何妨放下,且得解脱……”
张克济双掌合十,心中默念道:“卓娘,卢子越已经随你而去,我会照顾好咱们的孩子,好好活着,不让你担心。如若有缘,咱们来生自会再会。”
法会同样到午时才结束,各人所得各自不同。人群逐渐散去,洪信大师走下法台,江安义等人迎上前。正在此时,从侧旁窜出一人,直奔洪信大师,江安义一惊,认出来人是金一鸣,生恐他对大师不利,抢身将他拦住。
身后传来洪信大师温和的声音:“江檀越,你让他过来,不妨事。”
江安义猛然想起大师的身手犹在自己之上,就这法会一个多时辰,一连五天了,始终声音洪亮,让每个人都能听得真真切切,这内功深不可测。
金一鸣跪倒在大师面前,扬起脸问道:“大师,金某自知罪孽深重,妻死子亡,满手染血。请问大师,金某能否得解脱,能否与妻儿来世相会?”
还未散尽的信众围了过来,有认识金一鸣的,暗中指指点点,议论不停。
洪信大师将手掌放在金一鸣的头顶,和声道:“佛渡众生,何分彼此,一念向善,便是顿悟。佛祖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皆有佛性,作恶之人能弃恶从善,即可成佛。”
金一鸣叩下头去,道:“金某愿跟随大师出家,青灯修行忏悔罪孽。”
“阿弥托佛,有心向善,便是与佛有缘,贫僧便收你在身边,是否剃渡,等日后再说。”
金一鸣是杀人不眨眼的土匪,他居然皈依佛门了,整个县城内议论纷纷,将法会再次推向高潮。第六日的法会来听讲的人数达到了五千多,四面将法台围坐得严严实实,而丽州刺史赵叔纶率众前来将整个法会推向了顶峰。
洪信大师在富罗县举办七日法会的消息在第三天便传到了景阳府,赵叔纶是恒州人氏,他的父母便是信徒,在其父母的影响下赵叔纶信佛。洪信大师是明普寺的得道高僧,赵叔纶一直无缘相见,后来洪信大师南下弘法,在安龙寺兴旺佛门,赵叔纶官身不自由,不能前去拜会,此次大师居然来到丽州,赵叔纶说什么也不想错过拜会大师的机会。
赵叔纶的到来让江安义忙碌起来,他是下官,当然要照料好刺史大人及其一众随从。他将赵刺史的住处就安排洪信大师的旁边,这样可以让赵刺史就近向大师请教,赵叔纶对江安义的安排很满意,连住处的简陋也丝毫不在意。
最后一日法会,江安义将赵刺史及其随众安排在最好的位置,而这一天四处闻讯前来听法的人将近万余,亏得江安义将会场安排在了城外,要不然这么多人还真没地安排。
大师最后讲的是佛国,诸佛所居的彼岸世界,众人听到佛国中有七宝金幢、七宝珠树、璎珞宝花无数,妙音妙水,无尘无垢,无烦无恼,号称极乐。众人心生向往,赵叔纶高声问道:“敢问大师,如何才能前往极乐世界?”
“心存善念,常诵阿弥陀佛就能到达极乐世界。”洪信大师高声答道。
“什么,这么简单?”四方信众哄然议论,不知是谁带头,整个法场内响起诵读“阿弥陀佛”的法号声,声音高越,响遏行云。
七日的法会圆满结束了,江安义请赵刺史上台跟百姓讲几句。赵叔纶虽然身为刺史,但面对近万人的场面还真没有过,走上台来,看着四周黑丫丫一片的人头,豪情自然而生。
腹中略作思考,锦绣文章已成,赵叔纶准备从皇恩浩荡兴助佛门讲起,不过一开口,声音便被风吹散,即使站在台下,刘九思也听不清这位刺史大人在讲什么。赵叔纶提着嗓门吼了两句,但狼狈地从台上走了下来,连连清着沙哑的喉咙,满脸敬佩地对洪信大师道:“大师一连七天做佛门狮吼,不知惊醒世间多少沉迷之人,赵某实在佩服得很。”
洪信大师微微一笑,单掌一礼,没有作声。
身为东道主,江安义当然要上台说两句,何况江安义举办法会的目的是宣扬佛法,让众人相信佛法后能相助黄羊山寺庙的兴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连听了七天洪信大师的狮子吼,江安义的喉咙也很刺痒,很想在法台之上也吼上两句,现在机会来了,当然不容错过。
“诸位信众,洪信大师不远万里来弘扬佛法,为的是救助众生,普渡世人,让大伙超脱苦难,往生佛国……”江安义感觉很不错,自己的声音凝而不散,也能像洪信大师般在众人耳边响起,咱也会“狮子吼”了,只是多了些清越,不如大师那般苍劲有力。
洪信大师看了一眼江安义,六年前结识江安义时此子功力尚浅,实际上还不会运气调息,差点走火入魔,自己指点了运气的决窍,没想到短短六年,他的功夫居然直追自己,甚至不在自己之下。师叔曾来信说此子是自己弘法的机缘所在,所以自己在收到他的来信后,立刻决定来丽州富罗县弘法,这场法会,让近万人结识佛法,比自己坐在安龙寺中显然有用多了,看来此次来丽州的决定没有错。
江安义不知大师心中所想,他照着自己的想法继续道:“……大师有意驻锡在富罗县,这是富罗县的福气,也是丽州之幸。江某以意将黄羊山改建成大师弘法的道场,希望诸位信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能让寺院早日建成。”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谈钱,便无缘,四方信众纷纷起身,不少人开始散去。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三百二十章 善财易舍
站在高台之上,看到人群散开,一阵风吹过,江安义心头感到凉意。实话实说,他真不是要让信众们布施,如果不是洪信大师不同意,江安义原本有意自己掏钱兴建这座寺庙,只当回报洪信大师对自己的恩情。
结果大师拒绝了,原因是一个人布施得再多,也不过仅是一个信众。佛渡众生,弘法世人,并非要众人布施香火钱,而是取其善心,让更多人的了解佛法,超脱苦海,这才是功德无量之事。
看到江安义有些失落地走下台来,洪信大师笑道:“江檀越着相了,胸怀善念,心向佛门便是最大的布施。贫僧当初在安龙寺,一砖一瓦,一菜一粥皆是亲力而为,如今建这黄羊山寺又何惧困难。”
有人散去也有人围过来,听到大师的言语纷纷出言要为兴建佛寺出钱出力。洪信大师笑道:“供奉香火,乃是礼佛敬佛的大功德,不过当尽力而为。我佛慈悲,本是为救助世人,如果为供奉佛祖而节衣缩食反违了佛门先救己,后渡人的本意,要知佛门受八方香火,同样福泽八方,方才显佛门普渡众生之意。”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众人闻言纷纷合十为礼,布施之心越发坚定,有人拿着银两铜钱就要往洪信大师手中塞。
这样乱糟糟可不行,江安义与洪信大师、赵刺史等人商议后,重新回到高台上,高声道:“兴建佛寺乃无量功德,众人贫富不一,但向佛之心却是一样的。因而本官决定在县衙宣化坊下放置一口大缸,有力布施者不妨将布施的钱财投入其中,刚才大师道,如家境贫寒,难以渡日之人不妨到缸中取钱用度。”
远处那些要离开的人纷纷立住脚,什么?不仅不强行募化,还让从缸中取香火钱自用,什么叫慈悲,这才是真正的慈悲。看来自己这些人是以小人之心度佛祖之度了。
宣化坊下的瓦缸三人合抱粗,深约三尺半,不到半天的时间,整个缸中便堆满了黄澄澄的铜钱,不断地有人来到缸前往里投钱,然后合十诵佛。缸边并没有人看守,衙役们看到缸中铜钱满溢而出,禀明江安义后又增了两口大缸。
这三口满是铜钱的大缸成了富罗县一景,彰显著富罗县百姓的向佛之心,有人专程从外地赶来看看这三口大缸,再往里面投些铜钱,虔诚地念几声“阿弥陀佛”,众人满怀敬畏地看着这三口大缸,即便是最下作的小偷经过大缸时也不会拾取滚落在地上的铜钱。这些铜钱后来被融铸成巨大的铜钟悬挂在寺庙的钟楼,每当敲响铜钟,前来朝拜的人都要立足合十,缅怀当日的盛境。
法会结束的第二天,洪信大师便跟着江安义前往黄山寨,赵刺史要回景阳府,顺道也到黄羊寨看看,朝庭赏剿灭黄羊寨之功,杜纪涛等人及李马两位校尉卫都官升一级,这些人私下谈起,都讲到江安义的功劳。文人立武功,乃是无数文人的梦想,江安义出使北漠、大战化州,现在又剿匪黄羊,应该说屡立战功,所以赵淑纶对江安义充满了好奇。
黄羊山,《县志》记载:有黄羊出没其中,乡人以黄羊名之。洪信大师见黄羊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山间草木繁盛,瀑布飞落,沿阶石而上,云气随风舒卷,好一派盛景。
江安义从第一层关卡处可改为山门讲起,一路往上行来,天王殿、钟鼓楼、伽蓝殿等信手指来,来到山顶处,此处原来是黄羊寨聚义厅所在,地势开阔,只要稍加修改便可建成大雄定殿。洪信大师满意地点头道:“江檀越,此处建寺甚佳,贫僧多谢了。”
赵叔纶叹道:“天下名山僧占半,此处风景极佳,寺庙建成后必然香客如云,我丽州多一处盛地。”
与聚义厅遥遥相对还有一峰,两峰恰如羊头上的两只角。赵叔纶指着那处山峰问道:“安义,那里是何处?你准备在那建些什么?”
“那里原是黄羊寨的藏粮处,我打算在那里兴建一处小书院,我已经写信给泽昌书院的邓山长,等书院建成之日请他来讲学,顺便请几位士林大儒坐镇书院,为我丽州添添文风。”
这是极雅极得声望之事,赵叔纶对此的兴趣尤在寺庙之上,兴致勃勃地问道:“安义,你这个想法甚好,州府愿意全力资助。不如这样,兴建书院以及请大儒教学之事都由我来安排。”
江安义心想这位赵刺史真会摘桃子,兴建书院在士林中必然引起大反响,一旦书院出几名进士和举人,不说丽州,就是附近几个州也有人来求学,身为丽州刺史,声望自然大涨。
不过,江安义不打算与赵刺史相争,身为读书人能为读书人做点事是本份,何况自己在富罗县也不会呆几年,一旦“合税为一”试点顺利,自己便要离开。当下点头应允,赵叔纶看江安义分外眼顺,笑道:“安义,这情份我记下了,县衙如果有事尽管来找我。”
山风吹拂着江安义鬓角的发丝,年轻英俊的脸在阳光闪着光芒。赵叔纶心头闪过一丝妒念,这个江安义着实是有本事的人,天子让他来富罗县推行“合税为一”,正事没办,倒先办了两件题外事,偏生这两件事哪一件要让自己来办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甚至能让自己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此子年岁虽轻,却机敏过人,看他来富罗县后的种种行事,思虑缜密、手段高明,这样的人只可为友不可为敌。
赵叔纶打定主意,江安义在富罗县的时候尽量与之交好,为将来埋下伏笑,这样想着,脸上的笑容越发盛开了。
赵刺史是一府之尊,衙门一大堆的事等着他决策,不能在外多停留,与洪信大师告别,又约江安义有空去州府叙话,带着人下山走了。山上只剩下洪信大师和江安义,两人说话随便了起来,洪信大师道:“安义,此处我很满意,明日开始,我便着手改建寺庙。”
江安义苦笑道:“大师,马上就要过年了,哪里有人手?”
“无妨,此处什么都有,你只要让人送些粮食来,贫僧带着几个徒弟先行动手,等过完年后,再全力兴建不迟。我看黄羊寨基础不错,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