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变臣 >

第195章

变臣-第195章

小说: 变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善哉,此言。”范炎中抚须叹道:“夫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朽困守田间,与善友相离,修行日差了,看来老朽要趁还能走动多走走。夫子说的修身,其实就包含两重意思,修德和修智,德才兼备方为上材。夫子所说的‘仁、智、礼、义、信’,并未将修身和修学分立开来,修学是过程,修心是结果,尔等要择善而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方成栋梁。”
  众人恭身应是。
  范炎中逸兴遄飞,吩咐道:“给老夫拿纸笔来。”
  片刻功夫,纸笔取到,范炎中略加思索,在纸上写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行字。放下笔,苏子明和凌旭各持一端向众人展示。范炎中笑道:“老朽以老卖老,以这八个字作为黄羊书院的院训,不知可否?”
  苏子明要接任黄羊书院的山长,闻言躬身道:“苏某会让人将此八训刻于门前石崖之后,黄羊书院及其后来人当谨为尊奉。”
  众人在苏子明的带领下,高声齐诵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刻,众人皆是如痴如醉,为能置身这场载入史册的大事件中而自豪,黄羊书院必然传之千古,而能置身其中,是可以记录到族谱刻于墓碑之上的。
  八条院训传到正在主持院试的赵叔纶耳中,赵刺史顿足后悔,如若知道范老夫子会来黄羊书院,会留下八条院训,自己一定守在黄羊书院中,把院试之事交给别驾,可惜啊可惜,自己不但放过了一件士林传扬的大事,也错过了名垂青史的机会。
  正捊须懊恼时,府学的费教谕拿着今年取中的秀才名单前来请示。丽州是下州,每次只能取秀才三十名。名单上有四十六名字,这取中谁不取中的谁的权力在刺史手中。四十六个名字中有八个是早已圈定的,赵叔纶提笔取中,看到后边,富罗县居然有二人在名单之中。丽州有县四十二,每个县能得中一人就算不错了,富罗县地处偏远,文风不盛,往年一人都取不中,今年居然出现两人。
  停笔略思片刻,赵叔纶把两人都勾中,费教谕有些诧异,问道:“这两人都取中,对他县学子似有不公。”
  赵叔纶将三十名秀才都选中后,搁笔道:“黄羊书院的事你听说了吗?”
  费教谕若有所思地点头。
  “羊书院在富罗县内,又是江安义亲手操办,就不提江安义,黄羊书院得范夫子题院训,泽昌书院派人为山长,今后必是我丽州读书人的盛地,想来不用多久便会人才倍出,有人中举及第,富罗县文风必盛,以后这些人便会以黄羊书院出身而自居。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本官此举算是雪中送炭,在黄羊书院未发迹时先行示好,将来这些人必然会对本官有所感激。”
  费教谕笑道:“大人深思熟虑,下官远不如也。不过下官有一子十六岁,生性卑劣,老母又甚是溺爱,正好让他去黄羊书院磨砺一番。”
  赵刺史挥身让费教谕退下,空荡荡的大堂上赵叔纶暗想:黄羊书院如果能出些人才,自己身为刺史当然不能放过机会,将来这些人说不定也能成为自己的臂助。书院初建,缺钱少物,不如以府衙的名义送些钱粮去,身为刺史能大力助学是值得大书特书之事。
  身在富罗县的江安义听闻恩师来到黄羊书院讲学,连忙骑了木炭带着石头前去迎接,秦子雄硬磨着要跟来,看看当代的文宗,刘九思不会骑马,只能望而兴叹,一带叮嘱江安义要把范夫子请到富罗县来。
  富罗县到黄羊山的道路已经修整一新,官道可以并行四辆马车,而且平整了许多。当初去黄羊寨剿匪走了一天半,今天江安义等人骑着快马不到二个时辰就来到了黄羊山的腿下。
  黄羊山已不再是当初的土匪窝,生人莫近,如今离山还有半里多地,人群便多了起来,骑马已经不便。江安义等人下了马,牵着马在热闹的人群中徐行,两旁的商贩高声地叫卖着,有人上前来捞生意,“几位爷,可是要去黄羊寺礼佛,我跟山寺里的大师们熟,我能带你们去拜见洪信大师”,“几位一表人才,可是去黄羊书院求学的,不瞒几位说,书院的管干是在下的亲戚,我能替诸位说上话,让几位轻易入学”。
  江安义心想,这比泽昌书院入学时还要热闹,范老师的八条院训已经刻在石崖之上,听说前来求学的学子不远千里而来,毕竟泽昌书院一年仅二次招生,而且人数有限,如今有黄羊书院这个机会,大伙都想来碰碰运气。
  果然,老远就看到石壁上的八条院训,正是范老师的笔迹,秦子雄将马缰塞给石头,上前用手摩划,石头撇了撇嘴,四处张望看着风景。
  来的不巧,范炎中到寺庙游玩去了,估计要吃过晚斋才能回来,江安义与邓山长、苏师、凌师见礼,众人闲话几句。黄羊书院万事初创,来找苏子明和凌旭的人很多,江安义和邓山长索性起身向山顶游玩。
  邓山长推开斜探入山道的竹叶,笑道:“当初老夫与你谈及薪尽火传,望你能为天下寒生做些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我把你在富罗县购义田资助寒生的消息告诉了玉善,玉善在始安县发动乡绅,购置了八顷田地资助寒门学子,老夫甚是欣慰,看来老夫这根余薪还要多烧些时日。”
  江安义道:“山长之言,安义当初理解不深,来到富罗县后见到那些寒门学子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学业出任胥吏,安义才惊觉当初如果不是余师相助,恐怕今日安义只是田中一农夫。”
  山顶青松挺立,两人站在崖边,放眼望去风物尽收眼底,脚下云若浪涌,让人生出无限豪情。
  ………………………………


第三百二十九章 世间事多 一
  五月十三日,伽蓝菩萨圣诞。黄羊寺正式开光,迎八方香客。
  寅时中,黄羊寺外就站满了前来朝拜的信众,这些人身背香袋,双手合十,口中念着“阿弥陀佛”的法号,等待着山门打开。夜色朦胧,高大的寺庙在火烛的微光显得庄严肃穆,站在寺前望去,飞檐翘角,在夜空中勾勒出刚劲的剪影。
  赵刺史前一天就住在了黄羊书院中,寅时不到便起身沐浴更衣,来到寺庙前等待山门打开,他要烧这头柱香。依照大郑北方的风俗,头柱香又称为头炉香,据说功德最大,可获佛祖最大的护佑和祝福。
  洪信大师对赵刺史的行为不以为然,但黄羊寺要在丽州生根发芽快速成长离不开这位刺史大人的帮助,于是默认了赵叔纶头一个烧香的资格。江安义安静在站在侧旁,看着洪信大师带着僧众做着法事。
  钟磬声中香烟缭绕,以洪信大师为首的几位僧人皆黄布僧袍,外披袈裟,面容庄重,为众生祈福祝祷。大殿内,上百根火烛围绕在佛像身边,把佛祖的金身映得闪闪发亮,佛祖面容慈悲,双眼柔和地俯视着身前的芸芸众生。
  江安义是佛门护法,洪信大师和广明大师都曾救过他的命,更不用说身上的护法木牌数次救他救人,在庄严肃穆的环境影响下,江安义双掌合十,轻轻地跟着信众一起念诵着佛号。
  天色渐亮,灿烂的朝霞中在东方亮起,黄羊寺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朱红色的门柱,以及金光闪闪的佛像越发让人生出顶礼膜拜之意,众人念诵佛号越发地虔诚。
  江安义沉浸在庄严诵经声中,心变得平和宁静,无喜无悲,无欲无求,心中流敞过《心经》上的句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感觉自己仿佛化作一缕香烟,在大殿中自由地飘荡,随着诵佛之声欢快地在佛祖的指间、胸前游逛,丹田之中一点光芒凝聚,真气在经脉间奔涌来回,有如江河般向着丹田处的那点光芒涌去。要是平日打坐,江安义必然惊觉停下运功,而此刻,江安义只有空灵的意识,没有了自身和感触,无生死幻灭,灵识无界,一如心经中所言达到了“心无挂碍”。
  “当”,一声磬响,江安义从玄机中惊醒过来。恢复知觉的那刻,东边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寺庙经楼的尖顶的琉璃珠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江安义感觉到天地之气向自己体内涌来,内视之下己身与天地融合为一体,阳光直入,风儿带着花香飘过,纯净得一如阳光下的空气。
  元玄心法是无上大法,他修练的进益是常人的十倍以上,以至修练不满十年便能与杨宇动这样修练了五十余年的高手相抗。要是平常武人,没有二十年的苦修难以摸到炼气化神的门槛。
  一饮一啄,内功进益太快同样给他带来容易走火入魔的危险,江安义已经有好几次面临生死关头,要不是他机缘深厚,恐怕早已经脉寸断,一命呜呼了。
  江安义心中存在大畏惧,当日在京城走火入魔时强行进入炼神还虚之境,如不是广明大师及时赶到,他已经命丧九泉。所以江安义明知自己炼气化神已达极至,举手抬足真气充裕,却不敢尝试去突破关卡,向炼神化还虚迈进。
  洪信大师来富罗县,江安义向大师请教,洪信大师也从未听闻过江安义这种情况,十年不到的功夫,居然能炼气化神圆满,江湖中不乏练武的天才,不少人十年不到突破炼精化气进入炼气化神之境,内气生筑基成,成为内家高手,但像江安义这样能炼气化神圆满的绝无仅有。
  在洪信大师的记忆中,大魏时绝顶高手太和真人也是三十六岁才突破到炼神还虚境界,这位太和真人据说后来直达炼虚合道之境,最后合道飞升,不知真假。洪信大师自身在五年前进入炼神还虚的境界,据他所知,明普寺中也有几位师叔进入了此境界,以江湖之大,估计能进入炼神还虚境的人物总有二三十位吧,多数是六十以上的老者了。
  鉴于江安义这种情况,洪信大师和师叔广明大师的看法一致,认为江安义不要心急,要进一步夯实元神,欲速而不达。其实江安义除了元玄心法特殊外,还得广明大师十年功力相助,距离炼神还虚之境只是一张窗户纸,轻轻用手一捅,就会自然而然地突破。这次机缘巧合,江安义为佛事触动,转而念想《心经》,有所开悟,无想无识之下轻松迈过关卡。
  感觉到自身的变化,江安义有种落泪的感动,耳畔是众人虔诚的诵佛声,不断地有人进入大雄宝殿进香,站在殿门外,江安义虔诚地跪倒,向着殿中佛祖的金身拜倒,奉献心香一瓣。
  黄羊山上,到处都是香客和游客,好在整个黄羊山够大,江安义在兴修寺庙和书院的时候让人修建了不少凉亭,危险处树起了栏杆,这座昔日的土匪窝风景优美,满足了许多人的游玩心。
  太阳已然西坠,不少香客和游人开始踏上返程。江安义考虑到黄羊山以后会成为游人来往之地,在进山的平地上平整出一块地,有商人看到机会,不到二个月,成片酒店、客栈、香火店就出现在此,让江安义想起在泽昌书院时常跟李世成一起到书院脚下的农庄打牙祭的事,看来用不了多久,黄羊山下便会多出个集镇来。
  离黄羊寺和黄羊书院稍远的一处山峰,此处还未开发出来,山路崎岖难行,游人大都到山脚下便止步。山上林木茂盛,放眼望去一片葱郁。山顶处是片松林,松林下有块巨石,形如卧牛,石旁的空地上坐着三人,正在吃着干粮。
  三人一老二壮,皆穿着劲装,老者须发皆白,看上去年岁与范炎中相仿。左首的壮汉四十出头,虎头豹目,髭须密布,看上去威猛凶悍,右首那人年纪稍轻些,面白微须,举止斯文,正解开油纸包着的烧鸡,撕下一条腿递给老者道:“师傅,吃鸡腿。”
  胡须汉伸过手,将烧鸡连着腿撕下一半来,也不管头尾,塞在嘴中大嚼,吃得油水顺着嘴角直淌。白脸汉抓起块牛肉夹在馒头中,不紧不慢地啃着,嘴中问道:“师傅,听说那洪信和尚身手不错,他身边还带着几个徒弟,咱们师徒三人未必是他的对手。”
  “师弟就是胆小”,胡须汉嗤笑道:“咱们又不跟他比划招式,只要趁夜放把火,将他的破庙点着便是,等他发觉,咱们早就下了山。”
  老者也道:“咱们在暗处,他们没有防备。再说洪信他们今天忙累了一天,到了晚间估计早就休息了,哪里会想到咱们去放火。”
  白面汉子叹道:“道家已经被逼到了江南,佛门还不放过,派这洪信和尚南下来弘法,不给咱们一点活路。安龙寺在德州、仁州一带声势浩大,如今连丽州也不放过,再有个十年,这天下信奉道教的人就没有了。”
  老者是丽州长昌县大罗宫的观主至明真人,胡须汉和白脸汉是他的亲传弟子诚意、诚开。洪信大师来丽州黄羊观弘法,至明真人从香客的嘴中得到消息,而且知道官府在后面大力推动。富罗县七日法会让不少香客都改信了佛法,眼见得山上的香火日少,至明真人坐不住了,此次黄羊寺开光,至明真人带着两个徒弟换妆下山,想来探个究竟,找出对策。
  黄羊寺开光,赵刺史烧头柱香,后面的香客整个早上都络绎不绝,师徒三人在中午的时候下了山,找到此处休息。寺庙的香火鼎盛到了如此地步,让三人羡慕之余不觉眼红,胡须汉诚意建议放把火把黄羊寺烧了,然后便说是天降灾祸,三人商议着今夜二更动手。
  ………………………………


第三百二十九章 泽昌有变 一
  夕阳斜晖里,范炎中手拄藜杖尽兴而归,江安义恭迎在书院的门前,见先生哼着小调,白发相映红霞,分外醒目。
  “先生,别来无恙。”江安义一躬到地,几年不见,恩师精神矍铄,身体尤胜从前,着实让他感到欢喜。
  范炎中停住脚步,欣慰地看着自己得意的关门弟子,这几年江安义的所做所为甚合他的心意,同样让他生出薪尽火传之意。
  “安义,为师可没在洪信大师那里吃饭,我想吃你的饭菜可不是一两年了。”范炎中一改严师的形象,见面便打趣起来。
  人老童心在,是值得羡慕的事。江安义上前扶住老师,笑道:“老师如若愿意,安义愿意天天为老师洗锅做饭。”
  邓浩南在一旁笑道:“早闻安义有伊尹手段,今日邓某要沾范夫子的光了。”
  秦子雄此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范炎中,见众人谈话没有替他引见,心急地上前一躬到地道:“后学晚进秦子雄拜见范夫子。”
  江安义介绍道:“老师,这位是富罗县的主簿兼县尉秦子雄,慕恩师之名久矣,听说恩师来到黄羊书院,一定要弟子带他来拜见你。”
  范炎中笑道:“一个糟老头子有什么看头,秦大人怕是要失望了。”
  “晚生不敢,还请夫子直呼子雄之名。”秦子雄兴奋地满脸通红,能近距离与文宗交谈不亚于朝见天子的激动。
  恩师有命,江安义施出十二分的本领,满满当当地做了一桌子菜,加上江安义送来的五粮美酒,众人个个酒足饭饱,尽兴而醉。
  在黄羊书院停留了一天,江安义邀范炎中和邓浩南前去他的富罗县坐坐。邓浩南出来已近一月,他是泽昌书院的山长,不能在外太久,准备到富罗县看过之后便回去了,范夫子倒是准备游玩到年底才归家,老头子有的是时间。
  坐在马车中,丝毫感觉不到颠簸,范炎中感叹道:“安义,你来富罗县,不说别的功绩,光是将这官道修整一新,便是为富罗百姓做下的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