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变臣 >

第210章

变臣-第210章

小说: 变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楠收敛起笑容,胖脸上现出落寂,像是触动心事。江安义心中讶异,交浅言深不好多问,随口问道:“此次奉诏进京,贾兄可曾听到消息,万岁如何安排小弟,莫非还回礼部当我的员外郎?”
  “喝茶,这安山银针自古便是名茶,汤黄香高,芽壮多毫。安义你看这白毫如羽,树竖如帜,浮沉起落,蔚成趣观,比起青雾茶多几分雅趣。”贾楠岔开话题,指着送上来的茶道。
  看来贾楠知道些消息,只是不便向自己明言,江安义自然不会逼他,盘算着等会抽空去找田守楼,他消息灵通,应该知道消息。
  “茶味甘醇甜爽,青雾茶确有不如,不愧为千年名茶。“江安义笑道,一边与贾楠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闲话,一边顺道打听光禄寺对自己的安排,自己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混到午时,贾楠带着江安义到致远院吃饭,看着满满一桌酒菜,江安义似乎明白贾楠为什么会那么胖了。
  ………………………………


第三百五十章 委以重任
  光禄寺有两个驿馆,四方馆接待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设在皇城以西顺义门外的布政坊内,由陈光因负责。致远院更小,接待的是像江安义这样来京的官员,就在光禄寺的右侧,方便传递信息。
  吃罢饭,与贾楠告别,江安义在一名小吏的引导下住进致远院的官驿,一明一暗两间房,收拾得整洁,床上的被褥也是新换的,小吏笑道:“江大人,贾大人特意交待要招待好您,让您要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您看这怎么样?”
  江安义谢道:“真不错,多谢你了。”
  从怀中掏出一绽银子塞给小吏,那小吏接过,沉甸甸的压手,应该是十两,难过京中人说这位江状元还是财神爷。咧着嘴将银子放下怀中,小吏讨好地问道:“江大人,你还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麻烦你去趟礼部,找一下田守楼田主事,就说我找他有事。”江安义吩咐道。
  衙门办差中午是不回去的,各个衙门都有自己的公厨,公厨的好坏能间接反映出衙门的好坏,还能看出官长的能力,往深一步还能看出贪廉等许多事情来。
  田守楼来的很快,一年多未见,田守楼蓄起了黑须,脸上也丰腴了些,披着轻裘,穿着浅青色的官服,显得精气神十足,早没了初见江安义时的寒酸猥琐样。
  当初认江安义为主,田守楼原本怀着“抱粗腿”、“烧冷灶”的心思,利用自己所长打探消息换几个零花钱,后来江安义助他成为膳部主事,又大把的银子资助他家用,田守楼便死心塌地的为江安义行走了。
  江安义每个月资助田守楼百两银子,如果急用钱让他直接到香水铺取,这让田守楼告别了捉襟见肘的生活。有了钱,便可以呼朋唤友,交往越广,消息便越灵通。江安义被贬到富罗县的日子,田守楼每个月一次将京中收集到的消息通过驿路传送给他,所以江安义对京中的大事小情都有了解。
  看到江安义,田守楼有些激动,躬身礼道:“守楼见过主公。”
  江安义一把拉住田守楼,上下打量道:“田兄一年多不见,气色极佳,看来日子过得很舒心啊。”
  “托主公的福,万事还算顺心,只是有些想念主公。”田守楼感慨地道:“主公越发英姿勃发了,此次进京,有好消息。”
  不用江安义问,田守楼主动把听来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向江安义说明。听说自己与给事中失之交臂,江安义有些失落,接着听到化州刺史被杀,天子有意派他以五品官的身份暂理化州刺史。江安义心头狂跳,从县令跨越到刺史,这一步不能说迈和跳了,只能用飞来形容。
  田守楼看出江安义的欢喜,叹道:“主公,升官固然可喜,但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愿意去化州任刺史,说明这差事并不是美差,我听闻令师余大人也反对大人前去化州。”
  “无妨,我去过化州,还跟元天教的余孽们交过手,小心一点便无事。”江安义此刻心头火热,沉浸在升官的喜悦中,哪里听得进田守楼的规劝。
  田守楼不再多说,把京中最近发生的事情细细地告诉了江安义,并提醒江安义此次出任化州是朱太尉建议,右相孔省和朱质朴附和,特别是孔省说服的天子。
  情况说的差不多了,江安义对田守楼道了声“辛苦”,猛然想到黄楠,好奇地问道:“田兄,这光禄寺右少卿黄楠是什么来头?”
  田守楼笑道:“这位黄大人可是个妙人,他出身富商之家,是宣帝二十二年的探花郎,授官在政事堂任八品的主事,半年后这位黄大人越权奏本《六事疏》,要天子‘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推行新政,当时已经宣帝末年,天子倦政,更不愿意变法,当庭大怒,要将黄楠收押治罪。韦相劝天子,言者无罪,黄楠虽然狂妄,但用心为善,请天子从宽发落。”
  田守楼不愧是京中百事通,这桩十多年前的旧事在他嘴中娓娓道来,让江安义替黄楠捏一把汗,扪心自问,自己被称为官场二愣子,这位黄大人比自己还要愣。
  “于是,这位黄大人很快就除登州义兴县为县令,义兴县是边境县,接近北漠,经常受到北漠袭扰。黄大人到任后,屯田自给,吸纳流民,并在流民中招募强壮者为武丁,着其农闲时操练,战时上城协战。黄大人在义兴县、武泉县等边境县辗转为令六年,七次击退北漠散兵,守土安境有功,被当今天子召回京中,任从五品下的大理寺正。”
  江安义对黄楠的印象大为改观,叹道:“如此说来,这位黄大人是位干臣,我还以为他是世家的纨绔子弟,真是失敬了。他怎么又从大理寺转到光禄卿来了?”
  “丰乐六年,京城发生了一件命案,河东崔氏嫡系子弟在大街上纵马踏死孕妇,一时民情激愤,天子命大理寺审理。因为事涉世家,大理寺无人愿审,黄大人自告奋勇做了这件主审官。案子很明白,判决很快出来,闹事纵马伤及人命,且一尸两命,按律当斩。
  崔家是十大世家,在朝堂上的势力自然不小,以御史大夫身份致仕不久的崔远志是犯人的堂伯,刑部尚书吴化友是崔氏之婿,算起来是犯人的姨夫,还有都器监监正崔化望是他的亲叔,这些人一面找黄大人讲情,一面找寻律法上的漏洞,又说动了丞相韦义深、当时的户部尚书柳信明和司农寺卿李明行一同向天子求恳从轻发落。
  迫于近乎半个朝堂的压力,天子也无法承受,只得下旨从轻发落,这位黄大人无奈之下只得听从圣命从轻发落,改判杖四十,流二千里。百姓听说判决后,纷纷骂他是狗官,拿了贿赂乱办事,崔家更是在背后暗中扇风点火,破坏他的名声。天子倒是对黄楠挺满意,专门召见抚慰,要升其为大理寺少卿,黄大人心灰意冷之下,向天子奏明前往去光禄寺任少卿,于是官场上就多了个混日子的黄少卿。”
  “唉”,除了一声叹息,江安义还能说什么。
  第二天卯时刚过,宫中太监传旨,“着江安义紫辰殿见驾。”
  紫宸殿是内朝议事之处,是天子日常起居之所,前堂办公,后室可以休息。能在这里接受天子的召对、问政,便是通常所说的“入阁”,是极荣耀的事,绝大多数臣子都没有这个荣幸。
  江安义站在殿外侯旨,看着白汉玉的栏杆,红漆的大柱,画着彩饰的大梁,还是有些得意的。想起第一次来紫辰殿江安义因为黄沙关廖建辉掩败为胜,杀将冒功之事被天子骂得狗血淋头,也正是那次愤而抗辩让天子明白他的忠心而站稳脚跟,紧接着江安义出使北漠不辱使命、化州剿匪不计安危都给石方真留下深刻的印象,视之为国士心腹,这点比起江安义送给娘娘三成香水的干股也及不上。如今再踏入紫辰殿,即将以弱冠之年坐镇一方,怎不让江安义心潮澎湃,豪情逸飞呢。
  这一候将近一个时辰,江安义有些心焦,一旁侍立的武士和太监们一个个纹丝不动,大家都静静地站着,江安义真佩服他们的站功。
  快到午时,总算有个太监出殿宣旨道:“传江安义晋见。”
  快步走向殿堂,来到御阶下跪倒,江安义磕头山呼“万岁”。
  “江安义,免礼平身。”头顶处传来天子的声音。
  江安义站起身,快速地扫了一眼天子,一年多未见,石方真仿佛老了些,额头上隐约现出皱纹。石方真见江安义的下巴上微有黑须,看上去成熟了不少,笑道:“江安义,可知朕召你回京为何?”
  “臣打听了一下,约略知道些。”
  这是个让众人瞠目结舌的回答,要知道天子在朝堂上与大臣们的商议是不许外传的,虽然包括天子在内都知道不可能,但在明面上揭破石方真还是第一次碰到。
  愣了片刻,石方真哑然失笑,道:“你倒是坦诚的很,不怕朕怪罪于你吗?”
  “臣一身荣华皆是万岁所赐,万岁若有所命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又怎敢因心惧怪罪而失却对万岁的坦诚之心。”
  这话说得石方真心中熨帖,叹道:“江安义,你一向赤诚忠心,最为难得,朕甚喜,望你能持之以恒,朕绝不会因你直言而怪罪于你。”
  天子的嘉许听到众人的耳中别有一番滋味,有一点很明白,江安义的圣眷又加深了。孔省脸上露出微笑,这江安义真是个妙人,做得文章,哄得帝王,不愧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
  问了几句江安义在富罗县推行“合税为一”的情况,石方真转入正题,道:“化州刺史吕良真遇袭身亡,众臣推举你前往化州暂理刺史,江安义,你可愿往。”
  江安义重新跪倒,斩钉截铁地应道:“臣定当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以报圣恩。”
  话语中透着信心、忠诚和决心,石方真最后的一丝犹豫消失了,笑道:“好,着江安义以正五品下官身暂理化州刺史。”
  等江安义磕头谢恩后,石方真又道:“江安义,朕当初答应你归京之日便是你夫妻团聚之时,着免去江吕氏暗卫副都统之职,封二品夫人,给假半月,三月十五日之前动身前往化州。”
  江安义欣喜地叩头谢恩。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高鸿飞
  所有的辛劳都得到回报,而最大的回报就是能让妻子欣菲脱离暗卫,从此能夫唱妇随,只羡鸳鸯不羡仙。
  散朝之后,众人打算跟这位新贵寒喧几句,关系近的准备请顿饭,拉近些距离。哪知天子刚走,江安义冲着众人做了个罗圈揖,笑道:“多谢诸位大人相帮,安义还有事,先走一步。”
  说完,转身飞一般地跑出大殿,留下身后一群面面相覤的大官们。余知节苦笑着替弟子陪礼道:“我这个弟子,大概是听万岁说妻子在家等候,片刻也不想耽搁了,诸位大人恕罪啊。”
  “赤子之心,令人羡慕”、“一年多未见妻子,应该的”,众人都是官场老油子,嘴里一个个说的无比动听,至于心里怎么想,只有天知道。
  江安义不把这些放在心上,此刻最重要的是回家,看到欣菲,幸福要与妻子在一起才更幸福。大街之上不敢驰马,好在所住的太平坊就在皇城旁边,江安义牵着木炭快步如飞,远远地望见府门,禁不住小跑着往前走。
  府门前站在两名家人,显然是在迎候他,一个上前牵马问安,一个转身入内通报,江安义大踏步往里走,刚进前院门,一群人匆匆往外迎了出来,江安义一眼看到了身着紫衫的欣菲,娇艳得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
  整个世界只剩下了欣菲,江安义急步上前一把抱住欣菲,思念有如大浪狂潮席卷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感觉到丈夫相拥传来的力度,欣菲再也顾不上矜持,张开双臂,环抱住江安义的腰,泪水伴随着幸福止不住的涌出。
  好半天,欣菲反映过来,身旁还有一大群人呢,娇羞地从江安义的怀抱中挣脱。江安义醒过神来,跟一旁微笑的众人打招呼,思雨讥笑道:“姐夫眼中除了师姐还有谁,我们这些人都成空气了。”
  说得大伙哈哈大笑,最可气的是江安勇在一旁讨好地点头赞同。
  众人簇拥着江安义入房叙话,各自简短地说了几句。范师本去年出任观察使,年前方回,差事办的不错吏部考绩列在上平,提升了一阶,加上前年提升的一阶,已经是从七品下的官阶,京中居大不易,范师本正谋求外放。
  江安义心头一动,他要去化州出任刺史,化州有好几个县的县令空缺,如果能拉范师兄前往便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就是化州偏远,而且凶险,不见得范师本愿意去。
  顺嘴一提,哪知范师本笑道:“年后老爷子来信说了你在富罗县的作为,让愚兄好生羡慕,也想到边远之地有一番作为,化州虽险,但有安义在,定然能护得我的周全。再说,此行我不准备带你嫂子和志昌前去,志昌拜在张贤弟门下,正是读书上进之时,你嫂子就留在京中照料他,我便跟你走一趟吧。”
  忙,余师家要拜访、好友要相聚、书院的同窗有相请、各位大人府中要拜见,官场上有事、朋友圈有事、生意场还有事,再加上江安勇与思雨成亲,天子只给假半个月,江安义恨不得把一个时辰掰成二个时辰来用。
  再忙有一个地方还是要去,这已经成为江安义的习惯,明普寺拜见广明大师。留下欣菲和江安勇夫妇烧香礼佛,江安义跟着小沙弥来到那个简陋的禅房,广明大师微笑地站在门前相迎。
  喝着微苦的安龙茶,江安义的心自然安宁下来,忙有的时候真的是一种心情,心静下来也就不忙了。
  广明大师打量着江安义,虽然江安义没有说来意,但大师已经得知江安义即将远行化州,暂理化州刺史,不用问,这位新任的刺史大人是找自己来问去化州的吉凶来了。
  虽是出家人,但不可能真正地遁于红尘之外,何况江安义还是佛门护法,富罗县时兴建黄羊寺兴盛佛法,于情于理广明大师都无法推脱。江安义的脸上写着春风得意,连眉梢浅淡的伤疤都透出红光来,怎么看都是大吉大利之相。
  广明大师合十道:“施主此去化州,只要心持善念,必然大吉大利。”
  江安义眉眼一扬,高兴地道:“多谢大师吉言。”
  眉眼扬起时,眉梢的那道淡疤红光一闪,没入到太阳穴旁的发髻中。广明大师一愣,红光入黑发,主刀兵杀伐,江安义一副大吉之相,配上刀兵之气,正是物极而反,大凶之相。
  广明大明目光一凝,仔细地端祥起江安义的面色来,江安义见广明大师神色凝重,心中一紧,放下茶盅,正襟而坐,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见了。
  良久,广明大师宣了声佛号,闭目道:“枯木逢春之相,丝毫未变,因果更深。前程吉凶未卜,须谨记心怀善念,护国佑民,便能逢凶化吉。去吧,莫要多问。”
  江安义起身向闭目盘坐的广明大师行了一礼,怀着满腹疑问出了禅房。等江安义走了,广明大师叹息一声,睁开双眼,喃喃语道:“怎么会有红丝缠眉,化州虽是刀兵之地,但江施主是刺史文官,何来如此重的凶煞之意。阿弥陀佛,世人多苦。”
  低低地念诵佛经声响起,是为江安义祈福,也是为化州官兵祈福,更是为化州百姓祝愿。
  三月十四日,开远门外五里亭,张志诚、余庆欢、余庆乐、李世成等人送别江安义和范师本。范师本要求前往化州任官的奏本很快被吏部批准了,天子得知后赞了声“勇于任事,胆气可嘉”,御笔亲点为合城县县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