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变臣 >

第230章

变臣-第230章

小说: 变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大昌虽然怕刘子维,但他不肯去戎弥国,轻声道:“要去你们去,我老卫一个人去会野府杀那狗官,杀不掉他就让他杀了我。”
  刘子维气得一拍桌子,骂道:“卫大昌,你倒是痛快了,可你想过元天教的将来吗?想没想过教主还要我们这些人去辅佐。少锋,你不要不说话,说说你的想法?”
  周少锋沉默寡言,却是个心中嘹亮的人物,见江子维问自己,周少锋道:“寄人篱下终非长久之计。”
  刘子维苦笑道:“我当然知道,可是眼下的局面恶劣,要想突出化州风险极大,只得暂避西域。”
  “我赞成刘兄此地不宜久留的看法,不过去向何方值得商榷。不如兵分两路,刘兄你带一部分人先暂避西域以待时机,另一部分人遁入荒漠,化为沙盗,一方面打劫往来大郑西域的商队,劫取财物破坏商贸,另一方面以战养战训练儿郎们厮杀的本领,同时吞并小的沙盗,壮大自身。”
  刘子维笑道:“周兄弟,好计谋,就按你说的办。”
  接下来分队,愿意跟刘子维前往戎弥国的人不多,卫大昌等主战派占了多数,李清、王天刚等人都愿意跟随他做个沙盗,就连李鸣锋也没有跟师傅出塞,不过他没有跟随卫大昌等人,刘子维另有任务交待他。
  相聚在一起的兄弟要分开了,卫大昌心中不舍,想起那些死去的弟兄,卫大昌愤愤不平地道:“难道就这样轻易放过那狗官,我老卫真不甘心啊。我那祖传的银霜剑就毁在那小子手中,真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
  余秋生安慰他道:“老卫,听说西域多有冶金高手,我到戎弥后替你留意找一把新宝剑给你。”
  刘子维阴笑道:“江安义屡屡坏我教大事,老夫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
  不等刘子维说完,卫大昌喜笑道:“老大,这就对了,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让我带伙弟兄做了这小子。”
  刘子维摇摇头道:“江安义武艺高强,从上次袭杀他的情况来看,你恐怕都不是他的对手,咱们这伙人中怕是没人是他的敌手,他身处府衙,守卫森严,强攻吃亏的只会是我们。攻敌之弱,方为上策。”
  “攻敌之弱?老大,要是去杀那狗官的家人我可出不了手,这有点不合道义了。”卫大昌道。
  刘子维哈哈笑道:“老夫可不是你这种只会打打杀杀的莽夫,我有一计,可让江安义身败名裂,说不定投入到咱们元天教来。”
  喔,众人都来了兴致,瞪着眼睛听刘子维细说。刘子维不慌不忙地捊了下胡须,道:“我已经探听清楚,江安义的老家在德州新齐平山镇,家中有母亲、弟弟和妹妹,有妻有妾,妾室替他生了个小子。其弟和其妻随他来了化州,估计就是上次咱们遇到的几个人,其他人都在老家平山镇。”
  卫大昌心想,莫非老大想派人抓住江安义的老娘、妹妹和儿子,逼他向我们投降,这招可有点损。
  “你们肯定认为我要派人去掳掠江安义的家人,非也非也。”刘子维露出狡黠的笑容,道:“江安义的妹子今年十五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老夫要派一青年,赢取她的芳心。如果江安义得知妹夫是我元天教人,不知有何感想?我听说江安义极重亲情,到时该如何面对?”
  这招可够损的,屋内阴风阵阵,连卫大昌都打了个寒颤,骂道:“大哥,你这招可够缺德的,不过,对付的是那狗官,我喜欢。”
  :。:
  ………………………………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子密旨
  郭怀理的商队赶在六月底回到会野城,随同他到来的是一只庞大的西域商队,由井门关入城的时候,延绵的商队足足有三里多长。
  府衙后宅的偏厅,郭怀理歪在椅子上,旁边的桌几上摆满了瓜果,有蜜瓜、葡萄、杏、梨等,汁水从他的大嘴中飞溅出来,星星点点地落在前襟上。
  “小江,老郭我这趟可是辛苦”,郭怀理口齿不清地介绍着他的旅程。在田韦国,郭怀理的到来受到了举国的欢迎,就连田韦国王都拔冗见了见他,让古台格招待他享用一顿田韦的御宴。
  得到货款后,郭怀理在田韦王都合慈大肆采购,同去的四个龙卫在经过温姑、狐国时已经有两人分别离开,到达田韦后剩下的两人也从商队中离开,他们要在当地潜伏下来。无数闻风而来的商人找到客栈中的郭怀理,或向他推销自己的货物,或想搭上这条商线,前往大郑。
  江安义微笑地替郭胖子递着水果,郭怀理的到来不仅解决了捉襟见肘的财务困境,而且给他带来了延延不断的财源。
  上奏朝庭的奏章还没有收到中书省的批复,江安义说服郭怀理和前来的胡商们在会野城南的空场上搭起了帐蓬,直接展销带来的货物,三天内征收的税银就高达了五万七千多两,让颜司户笑得合不拢嘴。
  郭怀理替江安义算过,减去路途的费用和损耗等,货物在会野府直接卖出的话,价格可以降到七成甚至更低,大郑的商税是十取其一,从表面看税收少了三成,不过货物周转加快,以前的一次交易变成三次,反而获利更多。
  会野府有大量便宜的西域货物销售的消息传了出去,远近的商人正骑着快马往这里赶。短短几天内,跟着郭怀理前来的西域商人,有不少已经清空了货物,赶着回去准备再来。
  听说江安义准备在会野府兴建贸易集市,郭怀理动了心,这趟田韦之旅让变得雄心万丈,要做大郑国最大的富商的念头再次萌芽,以往三家的生意也算红火,但靠的是江安义的货物支撑,离开了江安义那些红火的生意也便不存在了。如果能在西域贸易中分一杯羹,三家的生意便是两条腿走路,走的会更快更远。
  “小江啊,我决定不走了”,郭怀理语出惊人,道:“我准备在化州帮帮你,就近做点小生意,那个贸易集市什么时候能建起来?”
  江安义有些感动,郭胖子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心里想什么江安义清楚,这死胖子见有银子攒便挪不开腿,但何尝又不是在帮自己的忙,有他在,化州的财务状况就能让自己省很大的心,自己便有余力在治理州政改善民生上。
  “不急,还要等朝庭的批复,郭兄你先回家跟郭伯父、余家沟通一下,毕竟生意是三家的事。”
  郭怀理点头,道:“也对,还要带一批人来,我想干脆把虎头娘和虎头都带到化州来,省得两头牵挂。”
  江安义心头一动,看朝庭的意思自己在化州要呆很长一段时间,是不是把娘、冬儿他们也迁来,省得一家人两地分离。转念一想娘肯定不愿意离开家乡,再说家里的产业也要有人照看,唉,自己如果多有几个兄弟就好了。
  郭胖子走了,朝庭的批复来了,是由宫中的太监宣旨,而且是熟人怀恩。啰啰嗦嗦的圣旨在怀恩太监的嘴中顺畅地念出,江安义听到了自己所奏的四件事,天子都照准了。
  听到最后“钦此”两个字后,江安义带着州衙的大小官员齐齐叩头谢恩,心中对天子的信任满是感激。张文津在江安义的身后看着他与怀恩太监说笑,心中暗自悲叹,自己是不是要试着向江刺史示好呢,要不干脆想办法调任他处。
  “江大人,咱家一路急赶,有些乏了,可有歇息的地方?”怀恩冲江安义丢了个眼色。
  江安义明白,肯定是万岁有秘旨给自己。
  “公公请到后宅暂歇。”江安义没有让人把怀恩带到驿馆,而是直接让到了后宅,反正欣菲和思雨去了龙卫府,安勇和石头带着亲卫去了军营,后宅除了两名仆妇就是一群小丫头。
  江安义的这个举动让怀恩感到很温心,小丫头们送上各式水果,怀恩每样都尝了尝,笑道:“都说化州是苦寒之地,没想到瓜果倒比江南要多要好吃。”
  “公公来一趟化州不易,不妨多歇息几天。”江安义用小银刀剖开个蜜瓜,递给怀恩一片,道:“公公尝尝这蜜瓜,京中所卖没有这么新鲜。”
  蜜瓜是化州特有的瓜果,因味甜如蜜、浓香四溢经久不散而出名,早在千年前的大齐王朝便是贡品,在永昌帝都要二两白银一斤的价格。怀恩以前在宫中尝过几次,都是薄薄的一片,像这样一只瓜分成四块从未有过。
  拿到手中咬一口,清脆爽口,甘甜如蜜,清香满口,怀恩满足地叹道:“得此美味,不枉此行。”
  江安义笑道:“三文钱一个的东西,公公尽管放开来吃。”
  怀恩惊诧地张开嘴,口中的瓜肉差点从嘴中掉出,不可思议地问道:“什么,三文钱一个?”
  江安义解释了一番,化州气候适宜蜜瓜生产,亩产在千斤以上,不过蜜瓜成熟后不易保存,三五天内便会熟烂,所以在当地价格十分便宜。怀恩叹道:“京中贵比黄金,化州贱若泥土,回去的时候有劳江大人给我准备些,我一路上当饭吃。”
  永昌帝都离化州有二千余里,进项宫中的蜜瓜挑未十分成熟的瓜摘下,将陶瓷坛清洗干净,然后用烈酒均匀擦拭内壁,再将蜜瓜用竹纸包裹后放入,轻拿轻放不能挤压,放满后再用厚棉垫封口,赶马车夜行白宿,一路上要冰水保持阴凉,赶在十天左右送到宫中,十成之中有七成好果,供天子及宫中享用。
  至于民间商贩,比不得送贡品的快车,所需时日更长,往往一车蜜瓜只存半数。京中人多,运来的蜜瓜杯水车薪,根本不够达官富商们分配,才会出现四五两银子一个蜜瓜的情况。
  瓜也啃了,葡萄也吃了,怀恩从放在一旁的包袱中取出个皮匣,起身道:“万岁有旨,请江大人接旨。”
  江安义看得眼熟,那皮匣子正是专门用来装密奏用的。当即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道:“臣,江安义接旨。”
  怀恩并没有打开皮匣,而是直接将皮匣交到江安义的手中,等江安义叩完头后扶起他,笑道:“江大人,万岁的密旨就在皮匣中,你自己慢慢看,咱家打算在会野府住上几天,你有什么要回奏的不妨交给咱家,一并与你带回去。”
  将怀恩送到驿馆后,江安义用特制的钥匙打开蜜匣,取出天子的密旨。所谓密旨并不像圣旨,简单地写在纸上,居然有厚厚一叠。江安义见过天子的字,认出这密密麻麻的字是天子亲书。
  “江卿在化州所为朕都知道了,尔能不避嫌疑,勇于认事,朕甚为嘉许,只要你心怀君王天下,忠君爱国,纵有错处,朕也能容你,断不会让你没了下场。化州情形险恶,你上任不久便遭到贼人袭击,虽然知道你并无大障,朕还是替你捏一把汗,以后前往他处,记得带着亲卫以防万一。”
  几句看似寻常的话语,让江安义心头一软,眼泪差点掉了出来,强抑住心中的激动,继续往下看:“你所奏的四件事,朕都准了你,想来你也知道,国库缺银,你奏请移军就屯之事朕虽准了,却要你付移边的人的路费,朕替你估算了一下,总要几十万两吧,甚至更多,四大都护府可能会狮子张口,你要看在朕的面子上,不要扫了他们的面子。不过朕对你有信心,你是有名的点金手,想来不会让朕失望。”
  石方真难得地在密旨中开了个玩笑,让江安义心中暖暖的,能移来五万边军,花百万两银子也划算。
  “在化州设立边市一事,在朝中争议颇大,朝中大臣反对者甚多,他们的心思朕懂,所以朕很生气。刚才说过,国库中没有银子,要赈灾、修路、备战都无处下手,朕的皇宫有些破败的宫殿要修缮,说了七八年也挤不出银子来,朕的苦处你要明白。”
  “你在给朕的密奏中说过设立边市每年至少能给朝庭增加二百万的税赋,朕冲着这银子也得许了你,至于你和杨祥亮的约定,那是你和他的事,不能算在这里面,从明年开始,朕要看到化州每年新增二百万两的税赋,如果做不到,朕可要重重的责罚你。”
  四件事天子都准了,可见天子对自己的信任和器重,江安义热血沸腾地起身,朝着京城的方向拱手道:“臣必不负万岁所托。”
  化州每年的税赋在一百二十万两左右,在二十七州中排名靠前,靠的是与西域的商贸所得。如果江安义加了二百万,又答应了杨祥亮八十万,可是将化州的税赋无形中翻了三倍,这可不是小数目,不过江安义看上去信心十足。
  :。:
  ………………………………


第三百八十四章 欲擒故纵
  密旨的最后提到了韩家和元天教,他让江安义用心政务,这些事情交给龙卫去处理,关于华府贩卖人口一案,查无实据,暂不处置,毕竟镇西侯是有功之臣。/p>;
  天子了话江安义不敢不听,华思源打听到华仁有三个儿子,都被华政牢牢地控制在府中,根本看不到人。江安义虽然心有不甘,也只能将此事暂时耽置,毕竟拖的时间不短了。华府的农庄被江安义占了也不来催促,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给足了江安义面子。/p>;
  与张文津和华思源商量过后,江安义宣判:华府御下不严,罚银六百两,关停人牙生意;华仁欺上瞒下,重责八十,着华府严加看管;其他涉案人等根据情况轻重由十大板到四十大板不等;农庄归还华府。/p>;
  华政在第一时间送来了六百两银子和感激,接走了府中的人,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严加管教手下,绝不再会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生。这话听的人不信,说的人自己也不信,只是所有人都做出一副相信的样子,笑容满面。/p>;
  高高举起的板子轻轻地落下,这让不少心怀正义的人感到失望,认为这位新任的刺史与其他的官员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也有不少人为江安义的态度感到欣喜,张文津认定江安义是得了韩府的好处,他知道府衙的官员前去文进县拜见韩老爷子都会收到丰厚的馈赠,这位江大人铁定是得了韩老爷子的好处,才会轻易地放过华家。/p>;
  张文津心中鄙夷的想着,看向江安义的笑容却亲切了许多。/p>;
  坐在公案后看着华政扶着举步艰难的华仁,带着府中的管事、护卫离开,江安义露出不易查觉地冷笑,华仁被推出来顶罪,华政肯定答应了什么条件,放华仁回去,华政要如何安置他,答应他的条件能否兑现,如果兑现不了当初的承诺,那好戏还在后头呢。/p>;
  案子既然判决了,农庄便要归还给华府,朝庭准了开设慈幼养孤院,这件事情要在化州各县推行下去,州府要率先垂范。慈幼养孤院,不光是养孤,还有抚老,具体的公告和操作规程江安义安排给了张文津,这是件于官声有利的好事,张文津欣然应下。/p>;
  慈幼养孤院的位置已经选定,是城北的两栋连在一起的三进宅院,抄没充公的犯官家产。两处院落合在一处有一百多间房屋,足够容纳农庄中的孩子。后宅买下的丫头留下了六个,其他人都送到了慈幼养孤院中。/p>;
  江安义安排了人教女孩养蚕、纺织、针线、做家务等活计,男孩则跟着匠人学木匠、铁匠、种地等手艺,让他们长大后能自食其力。江安义还让府中的小吏晚间教这些孩子认些字,识字的话将来找活也更容易些。/p>;
  后宅冷清了许多,这让思雨很不高兴,这些天她过足了大姐大的瘾,现在后宅没几个人了,怎么能显出大姐大的威风。思雨想了个妙招,怂恿欣菲道:“师姐,大伯训练的那些亲卫着实不错,咱们是不是也招收些亲卫在身旁,省得师姐要喝口水还要我伺候。”/p>;
  欣菲一时没有体会到思雨的意思,顺着话道:“谁要你伺侯了。这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