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家无子,收养周少诚,周少诚更名为韩元实。成年后,韩元实凭借家传功夫闯荡西域经商,挣下家业。娶妻生子后,韩元实不想让自己的子孙也经历颠沛流离的生活,数次迁家,想斩断与元天教的联系。
十四年前,大哥周少锋带着几个人突然出现在家中,告诉他元天教在海外已有基业,如今正召集旧部准备寻机起事,让他暗中相助。韩元实已有三子二女,孙辈六人,不想再为虚无缥缈的大齐帝国卖命。
周少锋大怒,责他贪于安逸忘记了爹娘的血仇,要与他断绝关系。韩元实犹豫不决之际,西域联军突然入侵,趁夜突破百余里,包围了文进县。当时的文进县令据城死守,西域军在城下折损近千人。西域军大怒,誓言屠城。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结果元天教人不得不和官军在一起抵御西域入侵,正是因为有周少锋等高手的相助,文进县城才得以保全,但韩元实的长子和三子却战死在城头。
后来韩元实受朝庭封赏,次子韩亮清做了安西都护府的司马,刘子维深感机会难得,要韩元实做内应,向元天教提供情况。周少锋却深感对不住弟弟,十四年来不再来找韩元实,元天教在并州起事失败后逃到化州,刘子维原本想避入韩府,周少锋断然拒绝,不想为兄弟惹祸。
反倒是韩元实担心哥哥被捉,暗中派人找到周少锋,给败逃的元天教人找了安身之地。哪知刘子维、卫大昌等人不甘寂寞,先杀了化州刺史任敬臣,后又袭击了江安义,让江安义对韩家产生了怀疑,龙卫也将目光投向了韩府。
刘子维知道情况不妙,不敢再在化州境内久呆,逃到了库尔齐沙漠中的绿州,这块绿州是韩元实年青时闯西域时发现的,地点隐蔽,没人知道,也没人知道是韩家的产业。
看着弟弟,周少锋满是内疚,歉声道:“少诚,十四年前哥就不应该来找你,唉,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朝庭鹰犬正四处抓逮我们,我们已经逃去了西域,此次我来接走你府中的老爹。你放心,我与刘大哥说得清楚,从此与元天教与你一刀两断,不再来往,你放心,不会牵连到你。”
马棚院里的老爹几个人,是发配到化州的元天教信徒,五年前周少锋托人捎信让他帮着赎买下来,养在府中。看来这几个人的身份不一般,要不然哥哥不会亲自来接他们。
看着满头白发的哥哥,韩元实一阵心酸,此次别过,怕是再无相见之时。哥哥等人远遁西域,自己与元天教作了了断,亮清和孙儿们就不会受牵连,世事难两全,这个结局还算不错。
“拿酒来”,韩元实大声吩咐道。
八月中秋人团圆,兄弟两人尽醉尽欢。
………………………………
第三百九十六章 皇城赏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永昌帝都的明月比化州早一个时辰升上了天空。
天子下旨,为节省开支,今年宫中不再举办酒宴,文武大臣各自在家与家人团聚。旨意一下,让不少官员感到失望,有些人早几个月就写好了中秋颂圣的华章,预备着中秋佳节拿出来搏取天子的赞赏,如今只得怏怏地把希望寄托在来年。
宫中不办中秋宴,家宴还是要的,宴席设在寿安宫戏台前。寿安宫是仁敬太后所居,仁敬太后是宣帝的皇后,宣帝死后便退居寿安宫,与宣帝的嫔妃们一起潜心佛事,闲来听听戏、养养花。仁敬太后育有二子,便是当今天子和宁王,虽然仁敬太后不理俗事,但在后宫之中王皇后也得乖乖地每天来请安问好。
寿安宫是殿宇群,除了正殿外还有景福殿、玉康殿、华宇轩、赏菊堂、妙音堂等等十多处楼宇,宫中伺候太后、太妃等人的宫女太监就达二百多人。寿安宫侧旁妙音堂,是太后等人听戏、看歌舞的地方。广场中间建有处戏台,正对着妙音堂,东西两侧辟有隔房门,与扮戏房相通,供艺人上下场。
仁敬太后很喜欢郑剧,在宫中十天倒有五天要看戏,天南海北有名的戏班太后都看了个遍,寿安宫内自己还有个戏班子。郑剧缘自千年前大齐朝的唱打,以胡琴锣鼓伴奏,饰以场景布置,以对话、说唱、动作等方式表现故事或情境,是郑人娱乐的主流。
妙音堂前大排筵宴,今日的主角是仁敬太后和几位太妃,天子石方真、王皇后、张贵妃、黄淑妃坐在左侧,太子单设一席在天子后侧,其他未成年皇子公主与母亲坐在一处。右侧是宁王一家,今日家宴,太后让天子把小儿子也叫来,一家人喝酒赏月听曲,其乐融融。最近宁王因为龙卫的事屡遭天子斥责,太后想借机缓和一下兄弟间的矛盾。
戏台上上演的是《天官赐福》,是太后的娘家人登州河东崔氏进献的班子,唱腔音调唤起太后的记忆,一曲唱罢,太后连声叫“赏”,有几个小太监抬着一筐铜钱“哗”的一下倒在戏台上,戏台上的神仙们纷纷跪倒,向太后磕头,逗得太后开怀大笑。
石方真的眉尖略跳了跳,他登基之后,厉行节俭,宫中殿宇陈旧都无钱修缮,今年更是连中秋宴省了。太后每年的年例折银六万两,衣料、器皿等不算在其中,崔家每年还会进献三四万两银子,一年十万两足够花销。
可是仁敬太后在宣帝时养成了大手大腿的毛病,一场佛事赏赐银两就是万两,打赏戏班每个月也要花上数千两,一会园中的花不好看,一会觉得屋中的摆设太旧,十万两银子不够她折腾半年。太后没钱用,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天子请来直接开要。石方真再省也不敢省老娘的用度,只是咬着牙从内库中满足太后的要求。看此刻太后的高兴劲,估计今夜最少要赏个千把两银子出去。
刘维国站在天子身后伺奉,见天子神情抑郁,生恐他将不高兴带了出来,搅了这场家宴,惹太后生气。于是,刘维国躬下身子问道:“万岁,化州进献的蜜水果有制成的葡萄,酸酸甜甜分外爽口,您喝了不少酒正好用来解酒,是不是给您倒一碗。”
石方真醒悟过来,冲刘维国点了点头,道:“给大伙都倒上,喜欢什么水果就吃什么。”
宫女和太监抱着陶罐给众人倒上蜜水果,仁敬太后喜欢吃梨,看着碗中飘香的梨肉,笑道:“皇上,化州进献的蜜水果很合哀家的胃口,几个太妃也很喜欢,你不妨多送些到寿安宫来。”
江安义通过驿道进项了二千罐蜜水果,宫中分配一下,石方真又赐了重臣们不少,剩下的不多了,但是太后开口,石方真当然满口答应,笑道:“这蜜水果是化州刺史江安义所制,他把方子抄给了朕,做法很简单,化州路途遥远,运送贡品不方便,母后喜欢的话,我命宫中宫女按方自行调制便是。”
仁敬太后道:“皇儿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不必过于克敛,区区蜜水果能值几何,何必宫中自己动手,一道旨意下去,外臣谁敢不竭诚奉上。”
宁王笑着道:“母后,这蜜水果确实爽口,化州盛产瓜果,往年用快马运送到京城,总有大半熟烂,便是剩下的也保存不了几天。化州瓜果制成蜜水果,不仅保存了原味,而且风味更佳,着实不错。儿臣蒙皇兄赏赐了二十罐,拿到府中,两天就被吃了个精光。不好意思找皇兄再要,听说东市有卖,您猜,这一罐蜜水果要多少钱?”
仁敬太后叉了块梨肉在嘴中慢慢地嚼着,问道:“化州瓜果运到京城可不便宜,哀家记得一个蜜瓜就要三两银子,这一罐蜜水果总有三斤左右,至少也得五两银子。”
宁王心中苦笑,自己这位老娘真是花钱的主,五两银子随口而出,看样子卖个八两她老人家也肯买,太后有个当天子的儿子,自己可只是天子的弟弟,没那个花钱如流水的福气。
王皇后听到蜜水果是江安义所制就在心中盘算,香水的生意每年给她带来三十万两的收益,让她在宫中做了不少事情,原本想着趁江安义被贬富罗县,干脆将香水生意一口吞下,自己多了这只生金蛋的母鸡在宫中岂不更是一呼百应,天子愁钱时自己还能替君解忧。可是江安义在富罗县推行“合税为一”很见成效,天子在她面前都夸过几次,王皇后自然不会做出什么让天子不快的事来。
江安义真是生财有道,刚到化州又想出蜜水果的生意,王皇后都想把江安义抢来专门替她打点生意了。这蜜水果成本顶天不过二百文,能卖到三两银子,岂不又是一只生金蛋的母鸡,王皇后想着两只眼睛精亮起来。
石方真无意中看到王皇后眼中神色,知妻莫若夫,明白自己的这位皇后又动了心思,大概想着蜜水果的干股了。那边宁王告诉仁敬太后蜜水果三两一罐,太后很惋惜地叹道:“这个化州刺史真不会做生意,好东西被他卖了个便宜价。”
宁王暗道,我的老娘,三两银子还便宜,这天下有几个人能跟您比,郁闷地低下头,将碗中的果汁一饮而尽,味道着实不错,等散了席,我得找皇兄把方子抄回去,这三两一罐的吃法,自家也吃不起啊。
石方真举杯敬了一下太后,然后道:“这个化州刺史江安义,倒是个能臣,宫中所用的香水实际上也是此人制的。”
太后眼睛一亮,笑道:“喔,香水可是好东西,八月桂花开了,皇儿下旨让他贡些桂花香水来,皇儿应该知道哀家最喜桂花香味。”
石方真对王皇后道:“香水一事,你放在心上,桂花香水一到就立刻送到寿安宫来。”
王皇后笑道:“我明日就让人去店中跟他们说。”心想却想着,找个心腹人把本宫对蜜水果的消息传给江安义,江安义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石方真又道:“这个江安义研制出蜜水果的方子后,召集化州五十三县县令,将方子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将传给化州百姓。”
“他是不是傻了?”仁敬太后惊奇地睁大眼睛,道:“这不是送钱给人家嘛,皇儿怎么选了这样一个糊涂人当刺史。”
石方真无语,跟母后简直无法沟通。太后兴趣缺缺地摆摆手,道:“治理国家是皇儿的事,哀家已老,只想着能安享晚年。”说罢,把注意力集中到戏台上的表演上。
太子石重伟坐在天子下方,闻言笑道:“江师给我的来信中略谈了谈他的心意。皇儿以为,江师将蜜水果的方子无私献出,化州的有钱人见有利可图自然会买瓜果制蜜水果,这样一来百姓家的瓜果就不愁销路了,供少求多,这瓜果的价也能涨起来。制蜜水果要人工,制蜜水果工艺简单,村中农妇皆能胜任,农家多了份收入。而且江师说要各县安排慈幼养孤院的人优先做活,每罐给他们五文工钱,既让他们得利又让他们多了件谋生的本领,成人之后能自食其力,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石方真嘉许地点点头,道:“皇儿能体察到江卿的良苦用心,说明读书有成,见识增长,朕很高兴。”石重伟已经十四岁了,面容极肖石方真,看着儿子英气勃勃的脸,说出的话甚合心意,石方真很满意。
王皇后听说江安义已经无偿把蜜水果的方子献出,知道这场油水捞不到了。儿子被夸,这可是比蜜水果的生意更要紧的事情,当即笑道:“万岁,伟儿经常跟臣妾讲要以您为师,让臣妾多讲讲您的言语行事,伟儿能有所长进,是万岁您身传言教之功。”
石重伟站起身道:“父皇励精图治,以身作则,勤俭治国实为天下臣民之楷模,儿臣要向父皇学习,削减东宫用度,节俭自守。”
“好好好,皇儿能识大体,朕后续得人。”石重伟发出一阵欢畅的笑声,王皇后看着儿子,也满意地笑了。
………………………………
第三百九十七章 帅堂训子
周少锋带着老爹等人走了,把元天教在韩府隐伏的人都带走了,压在韩元实心头的石头总算搬走了,从此海阔天空,逍遥自在。
家人都感觉到老爷子的开心,以为是蜜水果的生意大挣了一笔原因。蜜水果在中秋节前后已经上市,附近的几个州都有各种类型的蜜水果销售,因为离原产地不远,价格还算合理,在一两银子左右。
朝庭要清理冗兵,遣往化州军屯,那安西都护府种田的老兵就少了,果瓜蔬菜就难以满足军需了,蜜水果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需求。一系列的暗地操作最后形成了明面上的呈报,都护府司马韩亮清向大帅杨祥亮建议先暂买进蜜水果五万罐以供军需,价格自然便宜,市价的一半五百文。
杨祥亮吃过蜜水果,感觉味道不错,少帅杨怀忠在旁边帮着说了几句好话。前几天江安义送来了今年的过关税银十万两,杨祥亮没多想,同意买进五万罐蜜水果给将士们改善一下生活。
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笔买卖自然落在了韩府,虽然只有市价的一半,但胜在量多,这趟买卖至少能净攒万两银子。何况与安西都护府拉上了关系,军供的买卖胜在长久、量大,韩亮清不愁要不到账。
韩亮清走后不久,杨怀忠找了个借口也从帅府出来前往军需处,半路上就看到韩亮清笑吟吟地迎了过来,一叠银票悄无声息地递了过来,事先谈好二千两的好处费,杨怀忠有点得意,自己的话真是货真价实的字字金玉。
帅府公务繁多,进来禀事的人络绎不绝,一直到午时才闲了下来。杨怀忠和杨怀武两兄弟进来行礼,只要没事,这两兄弟要陪着父亲吃饭。
杨祥亮看了一眼大儿子,冷不丁地问道:“韩亮清给了你多少好处费?”
杨怀忠一惊,吱唔着不敢做声。
杨祥亮叹道:“为父从军三十余年,从小兵到今日地位,这军营中乌七八糟的事情休想瞒过我去。”
看到父帅脸色严峻,杨怀忠心中发慌,坦白道:“韩亮清给了我二千两银子。”说着从怀中取出银票,要呈交给杨祥亮。
杨祥亮摆摆手,道:“罢了,为父知道水至清无鱼,军中辛苦,军纪森严,如果没有些好处谁愿意当兵。这些银子是你替韩亮清说话所得,你收起来吧。”
父帅居然没怪责,杨怀忠如释重负,赶紧把银子又揣回怀中。
不过,杨祥亮的语气转厉,肃言道:“你们两个给为父记住,在军中捞些好处没什么,不过有几件事却是忌讳,绝不可做。一是不可喝兵血,该给兵丁的饷银莫要克扣,该有的赏赐要给足,这样兵丁才会听命,上了战场才有战心,肯听从指挥不惧生死,才能倚仗麾下建功立业。”
杨怀忠眼珠乱转,心中暗想,父帅教训自己兄弟一本正经,当初梅弘民部不就是因为赏罚不公才会纵兵冒功嘛,这安西都护府,除了父帅的二万亲军,克扣兵丁的饷银之事比比皆是。
杨祥亮见两个儿子表情迥然不同,杨怀武面容严肃是听进去了,而杨怀忠嘴角带笑,眼神飘突,显然是把自己的话不当一回事。
“军中弊端由来已久,为父知道安西都护府有人在喝兵血,这样的做法自古就有,法不责众,为父不会去撕破这张脸,不过你们给我记住,你们如果想在军中有所作为,不喝兵血、赏罚分明是立身之本。”杨祥亮声嘶力竭地吼道。
“当然”,杨祥亮的语气和缓下来,道:“身为大帅,要审时度势,如何调兵遣将也是学问。”
杨怀忠露出了然的笑容,杨怀武则一头雾水,杨祥亮心中暗叹,两个儿子一个太滑,一个太憨,要是能中和一下就好了。
“光靠朝庭的银子养军很难,四大都护府都有自己挣钱的方法,我安西都护府靠的是西域的商贸,化州刺史江安义答应为父每年交纳八十万两的过关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