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朝前自己派人到楚安王府宣旨,让石重杰进宫陪陪淑妃,散朝之后自己过去看看,有几日不见杰儿,也不知他在宫外过得如何。天子心不在焉,众大臣都看出来了,议论声逐渐停歇,众人等着天子发话。
石方真回过神来,敷洐道:“众位爱卿说的极是,推行合税为一之政不容耽搁,但也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陈相你拿出个方案来,让州县施行。朕今日有事,散朝吧。”
众臣原本准备好午时散朝,没想到提前了一个时辰,刘维国追着石方真急匆匆地走出宣政殿,空中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凉爽的空气中带着桂花的香味,湿润醉人。石方真在长廊上站住腿,深吸了一口气,感觉神清气爽,精神振奋。
淑景宫中石重杰头戴远游金冠,身着紫色蟒袍,腰系丝绦、带着玉钩,王爷虽年少,威仪却不少,看在淑妃的眼中又是骄傲又是心痛。桌上摆着四种蜜水果,有葡萄、蜜瓜、香梨和蟠桃,都是石重杰喜欢吃的。看着儿子端坐着进食,偶尔用舌头舔一下嘴唇上的果汁,露出少年郎的神态,黄淑妃心中酸楚,儿子毕竟才十岁,就要离开娘自立,楚安王府虽然离皇城不远,但母子相见却是不易。
脚步声传来,天子驾到,众人跪迎。石方真扶起黄淑妃,对石重杰道:“杰儿平身,这几日在王府可还适应,府中缺少什么只管对朕讲。”
石重杰站起身,恭恭敬敬地施礼道:“多谢父皇挂念,孩儿在王府一切都好,父皇为孩儿准备得十分周全。”
“一家人相聚,杰儿不必太过拘礼,坐下说话。”石方真扫了一眼桌上的蜜水果,笑道:“你娘对你真好,这化州进贡的蜜水果我只赐了十罐给淑景宫,你娘一下子就开了四罐。刘维国,一会你将化州新进贡的蜜水果送一百罐到楚安王府去。”
这回连黄淑妃也站起身,随同石重杰一起拜谢。
早起上朝到现在石方真滴水未进,看到蜜水果有些饿了,笑道:“朕沾杰儿的光,也尝尝这蜜水果,朕还真有些饿了,淑妃,你也不必过于节俭,这蜜水果别看东市卖三四两银一罐,其实成本低廉,只管放心食用,不够向娘娘去要,就说朕许的。”
黄淑妃淡淡应是。杰儿越来越大,王皇后对自己母子的戒备日深,淑景宫中的太监宫女不知有多少是娘娘收买的耳目,黄淑妃怎敢多说一句,说错一句。
石方真边吃边问石重杰在王府中的情形,石重杰少年心性,离了皇宫的规矩,离了娘亲的约束,一时间还没体会父母的心情,自然是感到开心。何况大街上有那么多新奇古怪的事物,在皇宫中哪得见过,所以石重杰说得眉飞色舞,恨不得拉上父母一起去看看。
黄淑妃看着儿子指手划脚地笑着,小心地替他擦拭掉脸上的果汁,看来儿子确实是开心,雄鹰大了要展翅离开,能离开皇宫禁地未尝不是件幸事。石方真的脸色逐渐阴沉下来,打断石重杰道:“你出宫这十几日,每日就是游玩吗?朕吩咐过马遂真等人不可放松你的学业,他们是怎么辅佐你的。”
按《大郑律》王府设王傅、参军、友、长史、司马、簿等官,石方真挑选的是中书郎马遂真兼任王傅,马遂真没有当上丞相,但他的赏识石方真还是很赏识,因此让他辅佐石重杰。
石重杰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忘形,苦着脸道:“父皇,您的吩咐孩儿怎敢不听。马师傅白日公务繁重,但每日晚上都会来给孩儿讲解一个时辰的经义,孩儿这几日正跟杨参军学骑射,偶尔骑马出城,顺道看看城中的情景。孩儿自幼在宫中长大,不知人间景象,因而贪玩了些,请父皇恕罪。”说着,跪地认错。
“万岁,臣妾管教不严,还望万岁责罚。”黄淑妃伏地认罪。
石方真叹道:“你们起来吧,朕不怪你们,是朕过苛了。杰儿长在宫中初见人间景象,确实难以自持,朕不怪你,只是你不要忘记读书上进,将来辅佐太子治理天下。”
重新回到桌边,气氛却凝重了起来,石方真有些懊恼,自己不该说些扫兴的话,弄得大家都不开心。没话找话说,提到黄启亮,把他在县里把税赋包揽给乡绅的事说了一遍。
“万岁,黄启亮如此做法不可取”,黄淑妃饱读诗书,知晓其中的弊端,道:“如此一来他倒是轻松了,但揽户是否会尽力用心,是否会欺压百姓,还请万岁下旨严斥,该如何处置便如何处置,不要顾忌臣妾。”
对于黄淑妃的态度石方真很满意,笑道:“爱妃深明大义,朕深感欣慰,但黄启亮毕竟是爱妃的堂兄,朕看在你的面上,下旨严斥令其改过便是,至于处罚,便算了罢。爱妃不妨也写封家信,规劝他一番。”
这是给了黄淑妃面子,黄淑妃也不矫情,谢过天子。石方真扭头对专心吃蜜水果的石重杰道:“杰儿,此事你如何看?该如何处置?”
虽是父子随意交谈,但天子无家事,严格说也算君臣问对了。石重杰站起身,略思片刻道:“父皇,像黄启亮这样的人多吗?”
严华楼虽然没有说有多少人为了政绩急于求成,石方真估计不在少数,点头道:“有一些。”
石重杰微微扬起脸,带着自信从容应道:“父皇急于充盈国库,这些人便投父皇所好,而且江安义在富罗县就是因为税赋猛增而得到重用,从下县县令直接升为下州刺史,这不免让一些人起了幸进之心。儿臣以为,国家取士考绩晋升,应该按步就班,绝了幸进之心急于求成的人就会少些。”
石重杰的话给了石方真惊喜,没想到十岁的次子居然见解颇深,朝中的一些大臣都不见得能看到此点。石方真伸手轻拍着儿子的肩膀,嘉许道:“杰儿让父皇刮目相看了,你说的不错,这些急于求成的人是揣摩朕的心思,想着能像江安义般一飞冲天。但他们没想想,江安义能暂理化州刺史,靠的可不只是在富罗县的政绩,画虎类犬,徒让人笑。”
淑景宫的话很快传到坤安宫王皇后的耳朵中,她甚至能从石重杰的话语中听出对江安义的敌意。楚安王见识非凡,对太子是威胁,王皇后赏过报信的宫女,细思着天子的每一句话,从天子的话中看得出对江安义十分宠信,自己有机会不妨替他说几句好话,毕竟江安义的香水给了自己三成干股,而且对太子的影响也大。这样一个天子信任的重臣,应该牢牢把他绑缚在太子的身边。
………………………………
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图霸业
陪黄淑妃母子吃过午饭,又叮嘱石重杰不可耽误学业,有空多进宫陪娘等等话,石方真起驾返回御书房。作为天子,他很勤勉自律,每天下午都在御书房处理奏章,处理国事。
雨下大了,虽然走在长廊中,雨丝被风吹得斜飞进来,刘维国举着伞,小心地替天子遮挡住风雨,雨水顺着廊沿挂落下来,在两侧挂起了珠帘。石方真站住,目光打量着巍峨的皇城,红墙碧瓦在雨中被洗得分外惊艳,不远处的露出飞檐一角,如同苍鹰展翅,冲破风雨。
视线渐行渐远,石方真自幼在皇宫中长大,生活了四十五个年头,一草一木都无比的熟悉:含元殿气势宏大、宣政殿端庄威严、紫辰殿严整开朗、坤安宫金碧辉煌、寿安宫尊贵古朴、淑景宫玲珑典雅,还有满是诗情画意的乐游苑,布满奇花异草的御花园,这些种种合成眼前美丽庄严的禁城。
皇城在历代天子手中都有扩建和修缮,昭帝和宣帝时更是大兴土木,把皇城的面积扩展了一半,奢华的建筑却耗废了大郑的元气,元天教起事,天下争端频发。
即位十五年,石方真从未兴建过一座宫殿,即使是小小的亭阁也没有,时间流逝,不少老殿宇年久失修,荒废长草,前段时日无意中经过平洪殿,发现殿前的青石坑洼不同,已经长起了尺许高的荒草,不远处的沐云楼一角塌了,露出颓败的灰色。
这座金壁辉煌的宫城,色彩斑斓的背后有斑驳的宫墙、褪色的门窗、坍塌的楼阁,身为这座皇城的主人,大郑天下的统治者,石方真感觉自己与皇城血肉相连,心意相通,皇城的威严、厚重、苍凉千般滋味都在心头。
伸手拍拍着身旁的廊柱,石方真心中默道:老伙计,耐心点,多等时日,朕会驱使北漠人让你焕然一新,听说利漫让人在王庭修建了一所宫殿,那些北漠人居然也会做宫殿了,等朕北定王庭,把北漠人抓来干苦力,这样就不怕劳民伤财了,朕一定把你打扮得雄伟壮观。
视线北望,那个曾让自己害怕的乌施可汗不知还能支撑多久,自己暗中派人支持利漫,希望处于下风的利漫能与他的兄长抗衡,只要草原互相争斗三五年,朕便能亲率王师直捣北漠王庭,除去数百年的忧患。石方真脸上现出激动的红光,北漠之患,历经大魏和本朝,如果朕能平灭此患,史书上定能功传千古。
伸了个懒腰,石方真抖擞起精神,重新迈步向御书房行去。书房阶前,冯忠手捧黑匣已经等待了一阵,跟在天子身后走进御书房,有宫女递上热毛巾,石方真擦拭一把后,问道:“冯忠,化州梅弘民不听调遣,致使元天教残匪逃窜出境一事,你和韩志查实了没有?”
八月二十三日,天子收到汪佐国的奏报举告梅弘民之事后勃然大怒,心腹之患逃到西域,今后更难抓捕。梅弘民是朱质朴的爱将,朱太尉的面子天子还是要给几分,不过对朱质朴天子的厌意又重了一分。
召开朱质朴一通严斥,朱质朴挨训后认罪,但却辩解道,梅弘民乃是武将,深知令行禁止的道理,不听调遣之事存疑,让天子多方核实梅弘民的罪状,如果属实则需严惩。
这件事石方真让冯忠去核实,汪佐国是冯忠派去的人,早派人送了一批玉石珠宝给冯都统,冯忠自然要替汪佐国说话。天子问冯忠核实结果,冯忠自然加油添醋地告了梅弘民一通刁状,顺手把梅弘民为难江安义,剿匪要开拔银等等说了一通。
石方真怒道:“化州遭受外敌入侵,朕让梅弘民驻守化州就是平稳地方,此人出兵居然还要开拔银,闻所未闻,江安义太过软弱了。梅弘民如此桀骜不驯恐误了朕的大事,传旨,将梅弘民降为定远将军,以儆效尤,所部驻军由其副手宣威将军管平仲率领,告诉他州衙如有需要,应尽力配合。”
从壮武将军到定远将军,连降三级。
方真打开黑匣,开始看龙卫和暗卫呈报的谍报,境内还算安宁,元天教进入蛰伏期,州县推行合税为一百姓得利,一些小矛盾不影响大局,总的来说风平浪静、天下太平。
将谍报放回黑匣,石方真道:“元天教残匪逃入西域,现在何处?汪佐国可有采取什么措施?”
“禀万岁,据西域的谍报,元天教刘子维等人出现在戎弥国,但卫大昌一部分人不知所终,龙卫在西域诸国的暗探不多,无法得到准确情报。汪佐国在并州,他禀报说发现盗卖绞车弩的线索,正在顺藤摸瓜,不久便能破获盗卖军械一案。”
“好,这个汪佐国还是有些本事,有什么情况速报朕知,朕倒想知道是什么人如此胆大妄为,把国家利器用来谋利,真真可杀。”石方真重重地锤在桌上。
小太监进来禀报道:“京兆尹高大人晋见。”
石方真示意冯忠退下,然后道:“请他进来。”
清瘦的老者进入书房,拱手行礼,石方真道:“高卿来了,赐座。”
京兆府尹管辖永昌帝都及附近三县的民政治安,位高权重却极难为,京都权贵众多,横行不法、欺男霸女者不在少数,石方真登基以来,十年之内京兆府尹就换了十二人。丰乐十年高易直由姜州刺史升任京兆府尹,派人抓拿宜城侯王克彦妻侄、原国公李知柔之孙等六名京中纨绔,当堂重责六十大板,并下令不准再出现在永昌城。
王家、李家纷纷弹劾高易直胡作非为,石方真当庭严斥,着六家罚银一千两,下旨将这六名纨绔发配黔州安南都护府效力,无功二十年内不得返京。天子的支持让高易直放手施为,京中贵戚官宦子弟纷纷避祸出京,帝都风气为之一清。石方真对高易直越发倚重,位置尤在六部尚书之前。
京城权贵势力盘根错节,高易直虽有天子支持,依旧举步维艰,明枪暗箭防不胜防,数次告老都被石方真温言驳回,而且诸多赏赐,高易直无奈,只得继续以孤臣自守。
看着高易直头上的白发,石方真有些愧疚,他记得高易直今年不过五十四岁,看容貌却像六十岁的老人了,治理京师不易,心力交瘁使人老啊。
“高卿,你受累了,朕知治理京师不易,你再辛苦两年,朕找到合适的人便让你安心休养,你只管放心,朕怎么也得护得你周全。”
石方真掏心窝子的话让高易直深为感动,起身道:“万岁盛恩,臣感激不尽。唯有尽心竭力,忠于王事以报。”
示意高易直坐好,石方真道:“朕召高卿来是有一事问询。朕听皇后说,宫中采买禀报东市货物匮乏,不少香料、珍宝铺都关门停业了,怎么回事?”
“确有此事”,高易直道:“臣亲自到东市看过,确实有不少贩卖西域的商铺关了门。臣问过店家,说是化州严禁西域货物流出,要在当地边市交易,商家没有了货源,只得关门歇业。”
石方真一皱眉,化州开启边市是他批准的,江安义保证每年多上缴二百万两商税,可是即使在边市交易,西域货物也要流出,怎么会没有货源呢?
“高卿,此事你怎么看?”
“东市的西域商品价钱上涨了三成,”高易直继续道:“江刺史在化州收取了交易税和过境税后成本上涨了,买得起这些胡人东西的都是有钱人家,涨不涨价对他们来说影响不大,对普通百姓更是无碍。不过,倒是货源缺乏是大问题,恐怕会影响到京师的商税和繁华,不少北漠的商人都空手回去了。万岁不妨下旨问问江刺史是怎么回事?”
化州,刺史府。
司马华思源带来了个令江安义头痛的问题,化州与西域诸国之间并不接壤,中间隔着宽约四百里,长有千余里的戈壁滩,这段戈壁大郑和西域的侦骑都会出没,更是马贼们的天堂。零星分布的补给点,是马贼销赃和纵情享受之所,这些小镇被称为法外之地,江安义当初由尉车国返回大郑时曾路过枭集镇,穿雷枪和射星弓就是从那里买来,也是在那里发现有人贩卖绞车弩。
华思源沉声道:“江大人,下官接到不少商人申诉,他们的货物在戈壁滩被马贼抢走了。”
西域的商贸一直以来伴随着马贼的出没,这些商人都会聘请护卫和镖师护货,甚至会组成一只庞大的商队,戈壁滩上随处可见镖师和马贼的枯骨。
“灵极县宁侍郎府上派来来说,只要州府派人替他们夺回货物,以后宁府的货物就直接在边市中交易。”华思诚笑道。
江安义眼神一亮,吏部侍郎宁善兴的父亲宁太爷在化州很有影响力,如果他答应将货物在边市交易,应该会带动一批人,眼前的僵局便能打破。
“马贼有多少人?是一伙的吗?”江安义问道。
华思源道:“被劫的几家描述的马贼应该是同一伙,有二百来人,像是新冒出来的,不讲规矩,被他们盯上不仅货物被抢还要杀人,听说威远镖局损了几十名好手。”
江安义思忖道:“华兄,你派人到威远镖局问问情况,派人到戈壁滩打听打听,问清楚了咱们再做打算。”
………………………………
第四百一十四章 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