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变臣 >

第309章

变臣-第309章

小说: 变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的时候族里说了,以后西边这条线就由彤丫头说了算,族里给二分利,这都一个月了,一笔生意都没谈成,这店铺已经认下,掌柜伙计也从家里派来了,每天人吃马嚼的可都是钱。姑爷,就算为了彤儿您也得上点心不是,依我说,四少爷和十六少爷既然带来的货物,就按族里的意思卖掉,也算开个张,讨个喜庆。”
  “你好大的面子”,江安义忍不住怒火,冷冷地喝道:“我江某人是利用权势巧取豪夺的人吗?”
  李云霞根本没在意江安义的怒火,撇了撇嘴道:“姑爷,这里都是自家人,用不着装清高。谁不知道会野府的郭大老板是你的义兄,他在你的照应下日进斗金,咱们李家不求向他那样,但您多少赏好饭吃不是。”
  每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会因为年纪、性情、阅历的不同而不同,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段处理事情的手段也会不一样,眼前这件事如果放在江安义中举之前肯定会怒怼回去,把李云霞骂个狗血淋头,赶出宅院,至于李家的货物受怎么的就怎么的,懒得去管;如今明白刚极易折的道理,知道体验彤儿的难处,顾及方方面面的关系,江安义不会采取简单猛烈的办法,而是寻找一个平衡点,稳妥地解决问题。
  稳妥有退让的意思,但绝不意味着妥协,片刻之间江安义就有了打算。左手依旧握着彤儿的手,右手轻轻地在桌上敲了敲,打断李云霞的滔滔不绝,挤出几分笑意道:“两位兄长的意思我大概清楚了,我有几个办法供两位选择。一是我将这批货物全部买下,就按两位所说的价格,十二万两。”
  李东祥和李东海面露笑容,李东祥笑道:“妹夫果然是做大事的人,豪气。”
  彤儿心中酸楚,四哥李东祥在家族同辈中也算是姣姣者,行事怎么会如此毛躁,江郎分明说给几个选择,这才说出第一个他就迫不急待地叫好,如果条件如此简单的话,那自己又何用流泪。江安义心中也在暗叹,世家子弟居然如此浮躁,自己话都还没说完,就急着叫好,接下去的话说出来恐怕又要变脸了。
  “不过,仅此一次,以后李家的生意江某不再过问,一切照规矩来。霞姑刚才说我照顾郭兄,你去打听打听,郭兄做生意靠的是他自己,江某从未替他的生意打过招呼。”
  李东祥和李东海的笑容凝结,听出江安义话中的意思,仅此一次意味着江安义通过这次交易把与李家的人情全部撕掳干净,以后再想占便宜,三个字:不可能。两人不是傻瓜,如果答应了这个条件,回去后肯定被族长打个半死,从今往后再没有出头的机会。
  李云霞也听懂了其中意思,尖声叫道:“姑爷,你也太无情了吧,我李家对你可不薄啊,不但不计较当年的旧仇,还把彤儿许配给了你,你怎么能这样对李家。”
  江安义没有理她,目光看向李东祥两人。李东海冷着脸道:“妹夫,还是说说其他的选择吧。”
  “其二,便是这批货物暂时抵押给我,我给五成价,等货物卖出后再补齐余款。”
  李东祥盘算了一下,这批货物按正常的市价差不多值七万两,江安义能先给六万两,带回去能应个急,至于货物卖出后,有彤儿在,相信也不会少了自家的银子。
  “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李东祥谨慎地问道。
  “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我让郭兄帮个忙,明年开春他的商队要去趟田韦国,到时候李家派人押着货跟他走一趟,估计能挣到十二三万两银子。”
  江安义说完,端起茶盅喝茶,让李东祥和李东海两人商议。彤儿温柔地握住江安义的手,不理睬两个哥哥对自己挤眉弄眼,道这三个法子江郎都是为了自己着想,已经做出了让步,四哥他们如果还想得寸进尺,自己也便不想讲情面了。
  李东祥两人还没商议出结果,李云霞不满地嘟囔道:“姑爷,天下人都知道您有双生金手,只要你肯把一成香水的份额让给李家,李家的生意在化州就能扎下根来。”
  江安义勃然大怒,香水生意日进斗金不假,但树大招风且跟娘娘和太子牵上关系,自己在化州能有一半的销量是因为天子需要化州揽财,以香水为代价引胡商的商品入边市,今年化州商税过四百万大半都是香水的功劳。香水的生意名义上挂在郭怀理的名下,其实这是朝庭的交易,李云霞不知轻重居然把主意打到香水上来,必然生出祸端。
  “霞姑,人要懂得自爱别人才会给你脸面。我看在彤儿的面子上叫你声霞姑,但你如果不识好歹,就别怪我不留情面。”江安义冷冷地道:“你要知道,这宅子门前挂的匾额是江宅不是你李府,你如果安分点,我自然容得下你,如果你觉得江某不过是上门的女婿,可以任意拿捏,那就请你回仁州去。”
  李云霞被江安义的话堵得满脸通红,看着江安义不怒自威的神色,却半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得可怜巴巴地看向彤儿,希望她替自己说几句好话。
  彤儿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坚定地站在江郎一边,站起身道:“嫁夫随夫,我李彤既然嫁给了江安义,便要以江家为重,江郎的话就是我的意思。霞姑,你替我把这句话告诉府里的众人,这里是江宅不是李府,让他们遵从江家的规矩。”
  ………………………………


第五百零五章 岁末难安
  李东祥兄弟俩最终选择了带着六万两银子回仁州,紧跟着西街开张了两家铺子,一家是瓷器店,一家是丝绸庄,是李家的生意。
  这样不起眼的小事三天后变成条陈上一行文字报到了龙卫六龙卫六州副督监、化州州统秦子炎的手中。快速浏览着条陈的秦子炎目光略停了停,这两家铺子他知道,还专程派人去送了贺仪,因为这两家铺子是李家的,主事的是江刺史的平妻江李氏。
  龙卫衙门历经三朝,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算得上根深蒂固、机构健全,从经费人员到办案流程等各方面都很完善。龙卫明处的人数接近万数,那些潜伏在文武大臣家中的暗谍也有万人。化州龙卫有三百三十七人,这三百多人撒在化州五十三县,上县也不五六人,至于下县也就两三个人手,会野府是州统府所在,要上承下达、布置汇总分析全州事务,人手多一些,有七十多人。
  相比之下暗卫成立不过数年,大部分人手是从龙卫和京中十六卫中调配,仍在初创期,冯忠借天下比武的机会招揽了大批江湖高手充实到暗卫中,雄心勃勃要在北伐之时建功立业,然后把暗卫扩展到天下各州。
  化州是暗卫下手最早的地方,欣菲随江安义来到化州,就身兼着龙卫和暗卫两家的督监之职,后来生孩子卸任转为供奉,她的职务让冯玉才得了去,朝庭还任了两名副督监,王佐国和秦子炎。冯玉才让王佐国负责暗卫事务,秦子炎主理龙卫事务,两者之间既是合作又有争斗,自不必言。
  最近秦子炎又得了朝庭的赏银五百两,奖赏他在合城县擒获闹事的元天教人。银子他分配给了随行的供奉和手下,自掏腰包在栖仙楼宴请江刺史表示感谢,这场功劳又是江刺史送给他的。
  目光在一条消息上停住,多年在龙卫办差让秦子炎产生了一种本能的直觉,这条消息有古怪。简短的一句话:会野府城南苍柱山金霞洞有道士为民众袪病祈福,信者日增。每条消息前面都有标号,秦子炎吩咐身旁的书吏道:“调三三二七号卷宗。”
  很快,一本卷宗摆在秦子炎面前,详细地记录了八月十四日老道士率徒三人在西市卖艺,有书生出言不逊被神灵降怒全身瘫软,后被老道救治,百姓视其为神仙,纷纷求其治病。老道定下规矩,每旬末救治一人,至今已救治十一人,经查,此十一人均为会野府百姓,积病缠身,经老道救治后病症确有减轻。老道治人并不收钱,只让百姓念诵《度人经》开卷本文。
  秦子炎让人找来《度人经》细看经文,《度人经》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共六十一卷,老道让百姓诵读的是开卷,八百余字,被道家称为群经之首、万法之宗的部分。从经文上看并无不妥,宣扬的是“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护佑君王,下度百姓,皆受护度,咸得长生”的道理,这是道家弟子常诵读的经文。
  让秦子炎起疑心的是道教在化州并不盛行,多数人信奉的是佛教和伊兰教,整个化州境内只有三家道观,这几名道士显然不是来自这三处道观。八月十四日在西市卖艺,八月十五杨思齐在栖仙楼现身,元天教在化州时隐时现,这几个道士的来历可疑,想当年元天教就是道教起家的。
  看到秦子炎对着卷宗思索,堂前侍立的典史陈汉道:“大人,可要卑职带人前去查问?”
  “不必”,秦子炎合上卷宗,手指在卷宗面上敲打着,思忖了片刻,吩咐道:“让人暗中监视,不要打草惊蛇,说不定能钓出条大鱼来。”
  一名侍卫急急地走了进来,禀报:“大人,西域来的急报。”
  化州前两年刚被西域联军入侵过,天子怒斥龙卫谍报滞后致使安西都护府援驰不及。欣菲随江安义就任督监后,着力加强了对西域诸国的谍报工作,龙卫总部将西域的谍子移交给了化州州统府管理。
  秦子炎任化州州统,手中掌握着二百多名西域的暗谍,对西域的风吹草动十分清楚。最近戎弥国联合属国尉车、居须国对莎宿国进行逼迫,莎宿国主病倒,王妃摄政,派出使者向戎弥国求和,同时向其他国家求助,这封急报不知传来什么消息。
  情报是莎宿国的暗谍送来的,通过商队传到会野府,已经是七天前的事了。莎宿国求和使团遭到拒绝,戎弥国向莎宿国发出最后通谍:出兵四万,资助黄金五万两,白银五十万两,粮草百万石为军饷,否则大兵压境,瓜分国土。
  莎宿国向其他诸国求助,休梨国答应调停,但开出的条件极为苛刻,光割让北边五县莎宿国就不能答应,要知道莎宿国国土不过化州的三分之一,所辖仅有十六个县,休梨国开口要去三分之一,莎宿国哪能答应。羌兰国答复,立咄其暴之子窋隆海为王储,废除王妃,褫夺吐乐家权力就派兵援助,其他各国纷纷观望,没人愿意帮忙。
  “依例向并州督监府呈报。”秦子炎吩咐道,把谍报交给书吏归档,眉头却紧皱起来。西域风声渐紧,内战将起,对于大郑来说本是好事,可是一旦戎弥国攻下莎宿国,势力必然更加强大,届时携灭国之威东进,化州又将面临一场浩劫。在化州两年,秦子炎亲眼目睹了化州从凋零向繁华的转变,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开始安稳,如果接连遭受兵祸,怕是元气再难恢复。
  时近年关,府衙忙着算账分钱,今年税赋总计超过了四百五十万,达到了四百六十三万之多,其中田税六十万两,商税四百零三万。田税中央、州府、县三三三分成,各二十万两;商税由汇总到州府,由州府与中央三七分成,今年商税四百零三万两,扣除安西都护府八十万关卡税,该上解二百二十六万两,加上田税二十万,挪借三十万,丰乐十六年化州上解的税银高达二百七十六万两。
  州府留下三成商税九十七两,减去赈灾暂借三十万两,实有六十七万两,江安义与方别驾商议后,决定与各县五五分成,返还各县税银三十三万两。化州五十三县,有了这三十三万两加上二十万两田税,就是五十三万两,平均算下来每个县正好一万两。上县的税赋标准是超过一万两,分成下来不过三千三百两留用,如今留用的钱翻了三倍,化州各县算得上富得流油,在全国近二千个县中大都能排进前百了。
  当然,这笔钱分配的时候有所侧重,上县一万三千两、中县一万两、下县七千两;分配后结余五万两银子被江安义分给了边境的几个县,让他们趁农闲招集人手修葺城门、增筑城墙、加强防御,防备西域再度入侵。戎弥国会盟之事像一把剑悬在江安义头上,除了训练屯兵外,江安义还准备在防御上下功夫。
  最富的还是府衙,五十四万两的税银让节俭惯了的方别驾也豪气了一把,已经有消息传出,年底要算照中秋节赏的两倍发放年赏。在钱的刺激下,衙门的人全都喜气洋洋,走路带着风,江刺史到任后不准勒索敲诈百姓,当初不少人有怨言,还被清退了不少人。原本以为日子难过,没想到一年下来的节赏抵得上两份薪俸了,比起以前偷偷摸摸地挣得还多。
  民间有好男不当差的说法,做衙役被人看低,讨媳妇都难,如今未成亲的衙役挑花了眼,家里的门槛都被上门提亲的媒婆踩平了。前阵子方别驾要再招些胥吏和衙役,前来应试的人排到了大街上,不少秀才前来应招胥吏,教私塾一年才十两银子,当胥吏都快二十两,这笔帐谁算不清。
  有了方别驾,这些事都用不着江安义操心,老头子精力旺盛,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江安义正好做甩手掌柜,府衙、别驾府、司马府人人忙得团团转,这位刺史大人却悠闲地二堂内喝茶看书。
  最近他的后宅安稳了许多,欣菲得知彤儿那日说出嫁夫随夫以江家为重的话后,对彤儿的态度和缓了许多,现在两个人在一起说笑得自然了许多,彤儿偶尔会替欣菲抱抱晨兴,两人说些女人间的悄悄话。
  总而言之,江安义轻松了许多,终于想起自己买的那套《史书观要》还没看几本,难得清闲,要多读些书。济民书院正在加紧兴建,估计来年春天就会建成,自己已经写信给邓山长,让他介绍些师长来,到时自己肯定要上台说几句,现在不妨从书中找些灵感,届时能说几句士林传扬的话来。
  正沉迷书中,一名衙役进门禀道:“大人,外面有名胡商求见,说是您的故人。”
  “让他进来。”江安义放下书,想不起自己有哪位胡商是故人,八成是跟郭怀理一起见过自己已经忘记了,年关将至,八成是来送礼的,想着自己来看好照应,这段时间江安义已经接待过不少这样的胡商了。
  来人抚胸向江安义行礼,江安义看来人面善,笑道:“江某看你眼熟,记不起在哪见过,请问尊姓大名?”
  “公子贵人多记事,我是延折夫,莎宿国吐乐家的商队管事延折夫,大人从莎宿返回郑国,就是我护送的,大人可想起来了。”
  江安义站起身笑道:“延折夫,果真是故人。”
  ………………………………


第五百零六章 援走莎宿
  十二月的戈壁滩,苍莽的大地显得空旷无边,地面上黄一块,白一块地斑驳着,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带着地面的石头奔跑,一队长长的商队艰难而坚定地行进着,身后留下长长的痕迹,无声地延伸到天边。
  江安义穿着厚厚的羊皮裘,装扮成护卫的样子,无精打采地跟着商队前行,头上的搭耳蕃帽挂满了白霜,那是口中呼出的白气冻结而成。离开会野府已经十天了,算算还有五天就要过年了,想起家中欣菲和彤儿幽怨的脸,江安义不禁慨叹,难怪都说风流债最难偿。
  对江安义来说,罗娜只是生命中发生的过往,是年少放浪时曾经的过往,一切都随着离开变成了回忆。当初他曾让罗娜随他回郑国,罗娜选择了留在莎宿成为王妃,江安义认为两人之间的这段情缘已经斩断。
  延择夫带来罗娜的信,信中表述了思念之情,讲述了莎宿国面临的困境,请江安义能施以援手,到莎宿国来帮她渡过难关。江安义的心波动了一下,淡忘的记忆瞬间涌上心来,一阵恍然失神。等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