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变臣 >

第36章

变臣-第36章

小说: 变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安义正想找个落脚点吃点东西,突听头顶有人招呼自己,“安义、安义”,抬头看见刘逸兴正从茶楼的窗户探出身子冲自己挥手。从人群中挤进茶楼,上下两层近五十张桌子被挤得满满当当。上了楼,刘逸兴站起来向江安义招手,旁边的李亦峰等人纷纷起身见礼。
  刘逸兴问道:“安义,你怎么才来,可真沉得住气。”
  江安义有些诧异地应道:“不是辰时才放榜吗,还有一个多时辰,我以为还早呢?”
  “我寅时就在这里等着了。”陈道明插言道。茶水泡上,桌上有包子、炊饼之类的点心,江安义边喝茶边吃点心边听众人闲谈。诸人的表现不一,有沉稳的不动声色,有紧张的坐立不安,也有谈笑风声的,但都不时地将目光投向贡院的门口,期待的心大家都一样。
  渡时如年,辰时刚过,贡院朱红大门徐徐拉开,广场上的人群一阵喧哗,惹得楼内诸人涌向窗口张望。先出来的是两队手持长枪的官兵,排列整齐隔开人群,维持着秩序。鼓乐之声由远而近,仪仗前导,四人抬着黄绸彩亭,里面端端正正放着今科中举的榜单,后面跟着四五小吏。一路吹打来到贡院墙边,鼓乐停下,小吏再拜上前取出榜单悬挂。此一刻,万籁俱静,众人皆屏息等待。
  榜单逐渐展开,初升的太阳照在红色的榜单上熠熠生辉,亮得刺眼,亮得心悸。“嗡”的一下人群炸开,有狂喜、悲啼之声传出,有仰天狂嚎者,有潸然泪下者,有面如死灰者,有拼命前挤者,有踉跄而出者……
  茶楼中派有伙计专门看榜,榜下也有人专门抄录榜单卖钱。不多时,伙计撒腿而回,手上拿着抄录的榜单,整个茶楼都安静下来,茶楼掌柜的站在楼正中,清了清嗓子开始大声宣读。
  从最后一名念起,一路念到第六名,楼中爆发过一次欢呼声,恭喜之声传上楼来,应是有人中举。刘逸兴面色惨白,持杯之手禁不住颤抖,茶水摇晃得满手淋漓,伤心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江安义劝道:“刘兄,还有五魁未出,勿需如此?”
  刘逸兴苦笑道:“我自家知自家事,想要中举尚难,何谈能得五魁。罢了,刘某今后与科举绝缘。”说罢,举杯将茶一饮而尽,连茶渣也无心吐出,囫囵吞下。
  掌柜的吊起众人的味口,不紧不慢地喝了口茶水,开始一字一顿地宣读五魁名单:“第五名陈明道,石南县人。”
  茶楼内一阵欢呼声,陈明道神情激动地喃喃自语道:“我中了,我中了”,周围的人纷纷涌过来,向他恭贺。有望中举的赵南仲等人更是神情凝重,又是紧张又是期待。
  “第四名,任行和,临泉县人。”楼内发出响亮的叹息声。任行和的名声江安义听过,此次科举看来很公允。还剩下三人,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江安义的心也怦怦真跳。刘逸兴强打精神,向神佛祈求,期盼自己能高中前三。
  掌柜的威风凛凛,站在桌上扫了一眼围拢在身边的考生,慢条斯理地读出了第三名,“第三名,赵南仲,文平府人,恭喜赵爷,恭喜赵爷了,来年连捷,高中状元。”掌柜的认识赵南仲,连声恭喜,说着吉祥话。
  赵南仲满面通红,咧着嘴只会说一个字,“赏,赏。”吴元式、萧道成等人又是羡慕又是紧张,恭喜过赵南仲之后,忍不住站起身,死死地盯着掌柜的嘴巴,恨不得从他嘴中掏出自己的名字来。
  “谢赵爷赏赐。”掌柜的眉开眼笑地作了个揖,立起身,接着念道:“第二名亚元,萧道成,兴德县人。”
  恭喜声再起,萧道成如释重负,一屁股坐回椅中,不知想起什么,两眼湿润,喃喃自语。
  掌柜的没想今天自己店中居然出了四名举人,而且第二名第三名第五名都在店中,看来我这茶楼要改名了,改成青云楼。”
  众人安静下来,数十双眼睛集中到掌柜的身上,江安义的手在桌下也情不自禁地紧握,掌心全是汗滴。刘逸兴、李亦峰平静了些,知道解元与自己无缘,苦着脸喝茶。吴元式觉得自己有点发昏,要不是高中解元要不就是名落孙山,这刺激太激烈了。
  近百人的茶楼内悄无声息,等待着最后的命运。
  (赵南居然是违禁词,百思不得其解)
  (本章完)
  ………………………………


第五十七章 人情人心


第57章 人情人心
  “今科头名解元郎,新齐县江安义。恭喜江解元,来年继续独占鳌头,三元及第。”
  混合在一起的重重叹息声,饱含着失落、痛苦,也夹杂着羡慕、妒忌、佩服。刘逸兴坐在江安义旁边,强笑道:“恭喜安义,没料到我们这桌居然将五魁包下了四人,安义更是高中解元,可惜刘某不才没有沾上诸位的才气,他日相见,愿能倾盖如故。”
  听闻江安义和五魁中的另三人就坐在楼上,茶楼内的人谁不想结识一番,纷纷向这桌涌过来,谁也没有注意到吴元式面无死灰,跌坐在楼角。
  掌柜的简直欣喜如狂,不亚于自家高中了举人,祖宗佑护,二十名举人我家茶楼就坐了五位,五魁中居然有四人在此,解元郎也在其中。从明天开始,茶楼茶价涨一倍,这真是天降福贵,这茶楼真是福地宝地。
  天赐良机当然不能错过,掌柜的叫伙计买来上好的纸笔,请高中的举人们留下墨宝。吴元式悄然下楼,回望欢腾热闹的人群,痛苦的眼光恨不得将所见的一切烧毁、焚尽。
  出得门来,艳阳正照,桂子飘香,少年得意。江安义、萧道成等人被一大帮人簇拥着,李亦峰从失落中走了出来,轻笑道:“时间尚早,李某做东请几位到醉仙楼小聚,几位可不要刚刚得中就不认朋友喔,刘兄,一起去。”
  不说江安义等人酒楼欢聚,府衙大牢中,张伯进呆坐在地上,头发蓬散满是污垢,胡须乱糟糟地,目光呆滞无光,苍老了十多岁。张宏充死后,张伯进就像被人遗忘了,张伯进也快要将自己遗忘了,变成行尸走肉。
  锁链的声音响起,张伯进再不会感到害怕,木然的眼光甚至不想转动一下,看一看今天又要拉谁去过堂。
  “听说今年的解元郎才十七岁,真是了不起啊。”
  “可不是,听说还是个词仙,二年前刺史大人才点的案首,没想到就中了举,还是头名解元。对了,我听我小舅子提过他的名字,叫江安义。”
  江安义三个字如同三记响雷,震得张伯进猛得扬起头,从散乱的发髻射出两道凶猛的目光。不知从哪里来的力量,张伯进扑到牢门边,摇着牢门大声吼道:“你们刚才说江安义中了解元,你们胡说。”
  两个衙役被张伯进吓了一跳,回过神来扬手就是一鞭,骂道:“死贼囚,谁是解元干你屁事,你还是想想怎么活命吧。”
  “呸”,说完重重地啐了张伯进一口。
  张伯进颓然地跌坐在地上,喃喃地念道:“解元是我的,是我的。”说着说着,号啕大哭起来。
  两个衙役哈哈大笑,“这厮得了失心疯,疯了。”
  张榜后第二天是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这个日子是属于江安义的,是属于中举的举子的,江安义坐在席间,未饮先醉,飘飘欲仙,此刻,最想的是能和娘、安勇和妍儿在一起,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快乐。
  其实江安义知道,自己得中解元的消息,府衙专门会有专人骑着快马前往家中报喜,县衙得知消息也会前去报喜,娘知道了不知该怎么开心,爹在九泉之下也会笑得合不拢嘴吧。
  三天后,新齐县平山镇江府,悬灯结彩,唢呐欢腾,正屋厅堂内,泥金报贴高高升挂,“捷报贵府老爷江讳安义高中德州乡试头名解元京报连登黄甲”。出出进进的人用羡慕、敬畏的眼光注视着这张报贴,一张纸,代表着江家从此不同的命运。
  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陈知县亲临,登堂拜祭江父,冲着江黄氏喊“弟妹”,拉着江安勇的手问长问短,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江安义的亲伯父到了。
  陈仕德年底的考绩只得了“中平”,显然他巴结余知节升官的打算落了空,江安义高中解元,给他这个便宜伯父带来了希望。陈仕德第一时间写信给其子陈厚元,让他无论如何年前赶至新齐县,一定要与江安义论交。这一次铁公鸡咬牙拔毛,一百两的贺银摆放在众多礼物中间,银亮夺目。
  余家家主余知仁带着子侄来了,贺礼黄金二十两,吃穿用物满满二大车。江安义能中举,与余家的关系顿时密切了许多,不说余知节这层师生关系,光是酥白璧生意就让余府攒了个盆满砵满。余知仁有心借此机会,把余府和江府结成世家、亲家,余府有几个适龄的女孩,是不是能嫁给江安义,不行的话他还想看看江安义的弟弟和妹妹,如果合适的话不妨与自家结亲,有了这层关系,至少能保障余家几十年兴盛不衰。
  郭海清笑得满脸的肥肉都冒出晶光来,作为一个商贾,他本没有资格和知县大人、县里的官吏以及余知仁这样的大人物坐在一桌喝酒,但是儿子和江安义情同手足,又是江黄氏的干儿子,陈知县也叫自己一声老弟,余知仁找自己碰杯,怎不让郭海清笑成一朵肥花。
  郭怀理带着方至重、江安勇在门前迎客,抽空还回过头来教训方至重,道:“至重,你说你光会傻笑,连句话都说不全,干娘怎么喜欢你用过喜欢我?”
  方至重横了他一眼,冷不宁胯一顶,将郭怀理顶出去老远。江安勇哈哈大笑,郭怀理瞪着眼睛怒道:“君子动口不动手,安勇,你还笑哥哥,有了新人忘了旧人喽。”
  江安勇连忙上前,佯装轻拍着他的后背,道:“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这个做小弟的就不掺和了,郭哥,您大人大量,别生气。”
  “哟,读了半年书就是不一样了,还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像某些人,让他看书呼噜打的比打雷都响。”家里办了家塾,江黄氏觉得方至重最好也去识识字,结果去了两天,方至重睡了两天,气得周先生把他赶了出去。
  方至重自知理亏不再做声,往门边一靠,继续做他的门神,郭怀理一边迎客,一边碎嘴跟江安勇聊他和江安义的趣事,什么昆华斗诗,簪花宴妙对太守,连说再吹,江安勇听得津津有味,连方至重也听入了神。
  江府一连庆贺了三天,宅内摆下四十多桌流水席,只要前来道贺的,不管是谁,拿没拿贺礼,一律请进,让平山镇的乡亲好好改善了一下生活。
  文平府府衙,冯刺史带着大小官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来客,皇上派来宣旨的钦差。德州连续发现元天教活动的踪迹,特别是龙卫传来元天教欲在德州发动大变,皇帝再也坐不住了,派了宣旨太监唐文忠。
  唐文忠,天子幼时便近身服伺,帝登基后,以其精忠而晋升为内侍监从四品上大太监,成为四大内监之一。张宏充通匪,让皇上大为震怒,派唐文忠来宣读圣旨外,还暗令他彻查德州上下,看是否还有官员与元天教暗通。
  冯绍钧偷眼看了看唐文忠,见他板着脸坐在主位上,一言不发,心中暗暗叫苦,皇上怎么派个宦官来德州宣旨,从某种意义外说,太监是皇上的私人,天子派内监前来宣旨,分明是对德州官员不信任,看来自己辛苦一场,功劳没捞到,一个不好还要吃挂落。
  陪着笑,冯绍钧道:“元天教关系国本,劳动公公亲来,实是德州之过。公公深得万岁信任,德州上下自冯某始,无不听从公公吩咐。”
  唐文忠的冷脸上有了一丝笑容,尖细的嗓音道:“冯大人客气了,咱家此来皇上有过交待,要咱家多听多看少插手,元天教的事还是以你们为主,咱家在旁边看看就行。”
  “公公太过谦逊了,万岁能有公公这样的忠臣在身边伺候,是天下臣民之幸。公公,天色不早,冯某略备薄酒,为公公洗尘,请公公一定赏光。”
  “罢了,难为你一片苦心,咱家就不拂了你的好意,下不为例。”
  酒足饭饱,唐文忠回到为他重新整置过的驿馆,身边的两个小太监迎上前掺扶,左侧的轻笑道:“干爹,德州的官员送来了不少礼物,您看看。”
  屋内多出了十几个箱子,小太监乖巧地掀开一个尺许见方小箱,满满澄澄全是银子,这一箱至少也有四百两,盒内有封拜贴,“司马尚正福为公公添福”。
  唐文忠兴致盎然地从头看到尾,有金银珠宝,有精美瓷器,有古玩字画,无不价值不斐。唐文忠笑眯眯地落坐,吩咐身边的小太监,“这几日你们不要离开屋内,出来一趟不容易,咱家要不捞点棺材本回去岂不是对不住自己。”
  江府,热闹已经渐渐平息,江家的门楼重新修缮过,门楼上方高悬着“解元府”匾,大门左右多出一对石鼓,经过门前的人,抬头看匾,无不肃然起敬,江府,已经不是平山镇乡人可以高攀的了。
  正屋内,江黄氏正在为江安义的婚事操心,这段日子跟江安义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也让江黄氏挑花了眼。江安义听着娘一个个姑娘细细念叨,苦笑道:“娘,孩儿还小,明年想进京赶考,现在谈这件事还早。”
  “也对”,江黄氏住了嘴,当初你考中秀才,秀铃娘就曾托人来说过亲,亏得娘没答应。这次也是,不是答应得太早,要是我儿中了进士,说不定要被皇上招为驸马,要是娶了亲岂不是耽误了。”
  听着娘自顾自的幻想,江安义唯有报以苦笑,心中盘算着什么时候动身前往近水村,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自己如果想中进士,还得到范师处勤加学习。
  (出差两天,早更)
  (本章完)
  ………………………………


第五十八章 未雨绸缪


第59章 未雨绸缪
  云水潭边,风清云淡。范炎中头戴竹笠,手持钓竿,双目微闭,俨然一副高人形象。江安义和范师本一左一右,一个持笔一个捧砚,等着老爷子灵光一现口吐真言。
  《云水潭话》已经编撰的差不多了,这几日范老爷子正在搜肠刮肚把他的警世之言归纳出来,这不,说出一句“大凡看文字,急迫不得。有疑处,且渐渐思量。急上前,有所遮敝,退一步,方可见得。”
  范师本小心地在纸上将这句话记好,江安义品之再三,连连点头,道:“范师此言,是真正的至理名言,不是将书读得通透,说不出这番话来。我平时读书,急于求成,常感淤滞,要不是范师指点,恐怕早陷于困境。”
  “安义你还是太年轻,虽然书读了不少,但是不求甚解,基础打得不牢。”范炎中叹道:“按我的意思你至少还要苦读三年,那时再去会试,估摸着就差不多了。师本的经义原本学得扎实,中举后又苦读了三年,虽然诗文一道不如你,但此次会试及第的机会还是要比你要大的多。”
  范师说的不错,师本的文章见解深刻,骈俪藻饰、辞采华美,读来赏心悦目,自己虽然大有长进,但文章还显粗砺,这些都需时历练。
  “不过,安义你也有你的长处。”范炎中看江安义情绪低落,话风一转,转为安慰:“且不说你的诗文有如天授,老夫也拍马不及。单说文章,师本的文章中规中矩,而你的文章却常有新意,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如果你能沉心静学一段时日,成就当远在师本之上,将来必能青出于蓝胜过老夫。”
  没想到范师对自己的期许如此之高,江安义微低下头,掩饰眼中的湿润,道:“安义不敢忘记先生教诲,此生定当勤学不辍,追随先生脚步做人做事。”
  范炎中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