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第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罢,苏鲁漫举起手中弯刀,捅进自己的胸口,死尸栽倒在马下。巴额尔和勒林布哭着跳下马,扶起倒在地上的苏鲁漫,见弯刀刺心,苏鲁漫气绝身亡。巴额尔抽出腰刀,恶狠狠地瞪着祝谨峰,横刀自尽。
勒林布将苏鲁漫轻轻放在地上,站起身转向身后骚动的部众,高声喝道:“大汗为了你们而死,他的命令不可不从,大伙不可妄动让大汗的心愿落空。”
苏鲁漫自杀身亡让祝谨峰有些措手不及,愣了片刻,祝谨峰跳下马,单膝在苏鲁漫的尸身前跪倒,拜了一拜,高声道:“大汗高义,着实令祝某佩服。大汗请放心,祝某定当善待巴岱部的子民,大汗一路好走。”
示意麾下上前看住勒林布,然后祝谨峰下令上前收缴漠骑的兵器、弓箭,一面派人给大帅王克明送信。半个时辰后,王克明率着一行人飞驰而至,此时大局已定,巴岱部的人马安静地席地而坐,在勒布林的带领下诵经替苏鲁漫超度亡魂。
巴岱部主要战力已降,王克明下令各部严防,天亮之后,四部大军齐进,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挡就将巴岱部收降。
细问过勒布林后,王克明得知除了二万五千轻骑从色鲁格河脱逃外,此次合围巴岱部算是大功告成。
………………………………
第七百五十七章 作借刀杀人
大军在拉额纳山谷休整了两天后陆续开拔,回去时用不着急行军,队伍拉长了数十里。王克明担心漠人偷袭,下令将十余万轻骑分成四组游弋在步兵左右两侧,而投降的巴岱部漠兵被步兵看押着一同前进,那些巴岱部的老弱妇孺则和辎重兵走在一处,有车马乘坐,省却奔波之苦。
祝谨峰被安排在最后,保证大军的尾部安全,这是件力气活,受累危险,不过祝谨峰欣然接受,他知道此次合围巴岱部自己立下最大的功劳,王克明部和李强勇部受累无功,章尚徒部怕是受累还有过。齐新文与苗铁山打着同样的算盘,此战派副手李强勇率队出征,而这位李将军除了抓到几个巴岱部试图逃跑的散勇,几乎没有任何功劳。
祝谨峰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连梦中也带着笑,原以为要九死一生才有可能搏个侯爵,没想到天下掉馅饼砸自己头上了,出类拔萃定然要多承受风雨,这一点祝谨峰是知道的,所以在众人面前祝谨峰尽量保持着低调,大帅让他押后二话不说地答应了。
江安义依旧跟随着祝谨峰部行动,不过他能感觉到祝谨峰对他冷谈了许多,这也难怪,当初祝谨峰与他结盟是希望借江安义之力达成封侯的心愿,如今心愿达成,自然用不着再多敷衍。曹景涵劝过祝谨峰几句,祝谨峰不以为然便也罢了。
归程以稳妥为上,王克明下令日行六十里,辰正起程、申末就安营扎寨。大军分成三路,前军、后军和中军,后军与前军之间隔着近八十里,中军与巴岱部的降军驻扎在离后军四十里处。祝谨峰的帅帐刚安好,一名旗牌官驰至,带来大帅王克明的令箭,召军中参议江安义前往中军议事。
祝谨峰验看过令箭,叫来江安义,命江安义随旗牌官前往中军。事情很多,祝谨峰刚交待完江安义,两旁等候的将官便纷纷上前禀事,祝谨峰忘了派一队轻骑保护江安义。江安义带了黄柱等人跟着旗牌官出发,四十里路大半个时辰就会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没有请求轻骑护卫。
旗牌官带了两名护从,与江安义九人合在一处,一行十余人急急往中军驰去。走出二十余里,天色暗了下来,寒风在草原上肆虐,刀锋般地割面,一行人低着头急急前赶。
突然,一声弦响,江安义等人惊得勒住战马,木炭人立而起,发出一声嘶鸣。最前面带路的旗牌应弦倒地,一动不动,江安义甩脸看向右侧山坡,从五十步外立起数道身影,紧接着无数身影从山坡后冒出,从山坡上冲杀下来。
夜色已深,乌云遮月,分辨不清那些人的面目,从衣着上看像是漠人打扮。江安义不敢耽搁,策马刚想逃,就听到前路传来蹄声,看来侧有追兵前有阻敌。
来不及多想,对方人数太多,江安义拨马朝西逃去,黄柱等人紧随其后。利箭如急雨般从身后倾
泄而来,有护卫闷哼中箭。江安义满怀疑问,这些漠骑是谁?怎么会知道自己此时前往中军大营?大帅的将令是真是假,什么利用漠人之手要暗害自己?联想起几天前发生的刺杀,江安义不寒而栗,那个传令的旗牌官或许知情,只是死人永远说不出话来的。
蹄声如雷,追兵的数量在千骑以上,江安义道:“大伙分开跑,找到驻军就安全了。”十余里外就是中军驻扎所在,只要撑过一柱香的功夫就能得救,无论身后是谁都绝不敢靠近郑军大营。
看到江安义等人分成三股,闾牙焘举手示意,手下的千余队伍也分成三股追了下去,而他死死地盯住江安义不放,弟弟闾牙昊就死在这个郑人手中,今夜无论如何也要杀了他替弟弟报仇。
那日闾牙焘率着乃仆部从旁侧突围,遭到江安义带人拦截,三千血掠队仅逃出半数,而且弟弟闾牙昊却死在江安义手中。逃出包围圈的闾牙焘并没有走远,没有牛羊补给轻骑根本无法生存。闾牙焘带着残部血洗了一个千余人的小部落,草原上遵循弱肉强食的法则,一切为了生存。
派出去的侦骑送来消息,苏鲁漫自杀身亡、巴岱部向郑军投降。闾牙焘心中闪过一丝伤感,凭心而论,乃仆部灭亡之后苏鲁漫收留了他,对待乃仆部的残余与巴岱部的部众一样对待,甚至允许自己将乃仆部的残余组成独立的队伍,苏鲁漫是一个心胸广阔的大汗,假以时日巴岱部定能在他的手中兴旺发达。可是郑漠大战,乃仆部、巴岱部先成了牺牲品。
漫不轻心地喝着奶茶,闾牙焘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漠郑大战在即,自己这千余人的队伍只能在夹缝中生存。部落中没有女人、牛羊物资,只能成为草原上的狼盗,当年乃仆部是草原上屈指可数的大部落,到了自己手上便沦为到处流浪的狼盗了吗?
甘甜的奶茶喝到嘴中满是苦涩,闾牙焘杂念丛生,作为部落的首领他的决定影响着乃仆部最后千余人的命运。帐帘掀起,亲卫长黠粘乐拿着封信进来,道:“族长,有人用箭射来封信。”
信是用郑文写的,通译将信的内容告诉闾牙焘,杀他弟弟的那个郑将江安义会在傍晚时分经过乌布岗。信没头没尾,只是说了这样一个消息,闾牙焘拿着信忖量这会不会是个圈套。
“黠叔,你怎么看?”黠粘乐是闾牙支的亲卫,郑军围剿乃仆部时闾牙支让他护卫两个儿子突围,忠诚毋庸置疑。
黠粘乐知道闾牙焘担心什么,瓮声瓮气地道:“来人知道我们的驻地,若要设圈套不如直接引兵来袭。”
闾牙焘点点头,道:“看来是有人想借我的手除去那个郑将,不管他是什么打算,昊弟的仇不能不报,传令下去,众军准备,杀了那人之后直接向西,我们翻过贺牢山去。”
后面的蹄声急迫,江安义在
马背上不断地左挪右闪,借助灵觉避开射来的利箭,身旁的黄柱就没有那样幸运,后背上已经插上了三只箭,要不是穿着细鳞轻甲,黄柱恐怕早已被射成了刺猬。
江安义感觉到后面的追兵是冲自己而来,黄柱如果紧跟着自己恐怕难逃一死,于是高声喝道:“黄柱,你从旁引开追兵,我的马快,逃起来更容易。”
黄柱知道主公是怕连累自己,可是此时他除了转身阻敌外也帮不上忙,以木炭的脚程没有自己牵累确实更容易逃脱。
“主公保重”,黄柱也不多话,与江安义分开逃走。
因为要躲避利箭,木炭的速度受到了影响,此时闾牙焘离江安义仅有二十余步。前面两人分开,闾牙焘懒得理会黄柱,紧紧地追赶着江安义。
江安义摘下弓,猛地返身一箭射出,闾牙焘急闪,箭只从身侧掠过,身后有人应弦倒下。江安义一连射出五箭,箭箭有人落马,遏制住身后追兵的气焰,渐渐地拉开与追兵的距离。
十余里路,从二十余步变成四十余步,江安义的心情轻松起来,这个距离射来的箭只对他的威胁不大,箭只落在身上被铠甲弹开,偶有两只钻入甲缝中也被护身真气阻住,伤不了他分毫。木炭跑得兴起,耳旁急风“嗖嗖”,身形在马背上起伏,江安义居然兴出游猎的心情来,再往前跑一阵,等到追兵人困马乏就是自己返身出击之时了。
向西驰出二十余里,身后的马蹄声少了许多,黑夜中看不清还有多少追兵,江安义用心凝听,估计身后剩下的追兵阁下不到二百骑。只是江安义没有留意到,后面的追兵形成了大大的兜型,遥遥地把控着他奔驰的方向,如果江安主偏离了方向,侧旁的追兵就会加紧追击,迫使江安义回到大致的方向来。
闾牙焘离江安义已有五十余步的距离了,前面的身影有些糊涂不清,再过一柱香功夫江安义恐怕就要逃脱了。身边只剩下百余骑,其他的马体力不济被远远抛开,郑将所乘是匹好马,闾牙焘想着,杀他的时候注意别伤到了马。前面再有几里就是樟子沟,因沟底的几棵樟子松而得名,那封莫名其妙的信中提及,如果不能杀死江安义,不妨将他赶往樟子沟。
夜色已深,草原笼罩在黑暗之中,没有月色,以江安义的目光也仅能看到五丈开外的景色,草原上没有什么沟壑,木炭可以随心所欲地驰行。从一处高坡上驰下,江安义看到沟底影影绰绰地有几棵树,草原上树木极少,一路驰来还是第一次遇到树木。草原土薄,难以生长大树,樟子沟地势低,泥土淤积,加上地底有水经过,又避开了大风,这六棵樟子树在沟底艰难地成活了数十年。
树高丈余,枝叶繁盛,木炭刚刚奔到树荫之下,一道黑影从树中跃出,朝着马背上的江安义扑去。
………………………………
第七百五十八章 兄弟相逢
冰寒的杀意透顶而入,江安义骇得三魂出窍,他的灵觉惊人,原本十丈范围内的风吹草动根本瞒不过他,受伤之后真气不济,不能随时随刻地保持充盈发散状态,感知的范围也大为缩水,仅能查觉三丈左右的动静。
江安义加着小心,在路过大树之前小心地用灵觉“探看”了一番,并没有发现异常。这道身影募然间冒出,显然是敛气屏息避开了江安义的探知,能做到这一点,刺客的身手绝不在他之下。
仓促之下江安义根本无法做出反应,只能用力一踩马镫,木炭知道主人心意,猛地发力往前一窜,那刺客双掌下压之势落了空。那刺客冷哼一声,双掌下压之势化为横扫,左掌拍向江安义的后心,一股寒流如有形的气柱般撞来。寒柱相离后心不足两尺,江安义在马上背上,除了躲闪别无他途,左脚轻磕马腹,木炭知晓心意,斜着往右避去。
强大的寒流从江安义的左侧擦过,寒流如刃,“嗤拉”一声,身上披着的大氅被撕裂,然后重重地拍在江安义的左半侧。江安义感觉半边身体如同浸在冰水之中,体内的真气都要凝结成冰。丹田处元玄真气自然而生,迅速地从经脉中滚过,寒意稍减。
不敢停留,木炭急急向前奔驰,那刺客双脚落地后紧接着弹起,衔着马尾追击而来。刺客的身形快如鬼魅,短瞬间居然快逾奔马,“八步赶骣”的绝技,能在八步之内追上狂奔的烈马,那刺客追至马尾,腾空跃起,举手抬掌,一道真气寒刃破空斩向江安义的后背。
掌风过处,将空中的水气凝结,迅速地在空中凝成一道白色的狂飙。江安义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迫进,立即在马背上倒仰,双手向后拍出,体内真气不敢丝毫保留,双掌推出一道炙浪,迎向汹涌而来的寒飙。
冰火相触,发出蓬然炸响,劲风四溢,飞砂走石。那几棵樟子松被劲风撕扯得叶飘枝断,摇曳不定。刺客的冲势一滞,落到地面,江安义的身体被震得往前平挪了半尺,差点从马鞍前端出溜出去。轻气扫过木炭的马臀,有如针扎鞭扫,木炭痛得短嘶一声,四蹄翻飞,眨眼前奔出数丈远。
江安义艰难地坐直身子,口鼻眼耳中同时渗出鲜血来,从脸颊上滴落在衣襟上。肺腑间气血翻荡,最可怕的是经脉中像多出数条冰蛇在游走,所过之处血肉都要被冻结住。江安义暗道不好,自己真元损耗太大,体内的元玄真气不足以阻挡入侵的寒意。
坐在木炭背上,江安义竭力抵御着寒流入侵,身子慢慢地变得僵硬起来,头昏昏发沉,江安义暗道不好,如果不能下马运功调息,自己支撑不了多久就会体内的寒气冻僵,届时将任人宰割。
身后马蹄声不断,那些漠骑仍在紧紧追赶,江安义却感觉这黑暗越来越沉,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身子无力伏在木炭的身上,靠着木炭身上传来的温度模模糊糊地保持着片刻清醒,向着无边的黑暗驰去。
迷迷糊糊中听
到前面有马蹄声,江安义暗道“完了”,这里居然还有人设伏,此刻手脚已不听使唤,木炭带着他直直地朝着马蹄声响处冲去。
“哥”,耳边像是安勇的呼声,江安义此时已经分不清是幻是真,心神一松,身子朝马下栽去。感觉被一双有力的手扶住,昏沉沉中听到有喊杀声,然后像是坐到了地上,一股温暖的气流从后心输入,驱赶着体内的寒意。
江安义一醒,看来不是做梦,真是安勇到了。此时不及多想,江安义引导着气流从自己经脉中游过,冰冻淤塞的经脉逐渐畅通。当元玄真气再次在体内顺畅地运行时,江安义知道已无大碍,缓缓地睁开眼,面前是黄柱关切的脸。
看到江安义睁眼,黄柱喜道:“主公,你没事了。”背后的手掌挪开,传来江安勇欣喜的声音,“哥,哥。”
眼帘中挤进不少熟悉的脸,朴天豪、孟子达、乌成民……,一个个欢快地叫着“主公”,是那些从化州跟随江安勇前往大营的亲卫们。江安义站起身,朴天豪带着众亲卫单膝拜倒,齐声道:“拜见主公。”
心中一股热流涌过,酸涩地冲向眼眶,强忍住眼泪扶起朴天豪,江安义道:“大伙都起来吧,这两年辛苦你们了。”
“愿为主公效命。”
江安义看向一旁满面笑容的弟弟,兄弟俩分别两年,梦中时常想起这张熟悉的笑脸,塞外风霜,安勇变得又黑又瘦,却如同反复锻造的铸铁,浑身都散出坚韧、刚硬的彪悍来。
张开双臂,江安义紧紧地抱住弟弟,眼泪再也忍不住落下来,哽声道:“安勇,你瘦多了,娘看到一定会骂我没有好好照看你。”
“哥”,江安勇的眼眶也发了红,强笑道:“我没事,比起以前来强壮了许多,就是有些想娘、妍儿和你了,思雨和孩子们都好吗?”
感觉着弟弟身上传来的温暖,这温暖就像自己被雷劈后走入雨中,弟弟送来蓑衣,兄弟俩偎依着一同在风雨中归家。江安义任由眼泪流敞了会,这才松开手,笑道:“好,都好。思雨带着晨昊和韵雪在老家照看娘,我这次来还带了信,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见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这时,江安义才有空打量四周,借着火把的光江安义发现除了朴天豪这些人外,还至少有三百骑以上,听不到马蹄声,那些漠骑应该被赶走了。
黄柱插话道:“主公,黎英华他们逃走时遇到带兵巡逻的安勇将军,一路往这里赶,又与我在路上遇到,我们抄小路斜着插到前面来了。”
木炭把头拱进来,眨着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