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变臣 >

第492章

变臣-第492章

小说: 变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振武校尉
  甘**木然地站在朱雀门前,明光铠依然闪亮,只是少了几分神采,穿在身上沉得慌。六年时间甘**又从致果校尉重新爬回到振武校尉的官阶,只是六年光阴前程尽毁,自己当将军的希望破坏了。一切都怪这该死的登闻鼓,甘**的目光恶狠狠地射向左旁的登闻鼓,恨不得用眼光在上面戳两个洞出来。
  朱雀门外,大片的青衫出现,甘**自嘲地咧了咧嘴,自己都快魔障了,大白天眼前居然出现幻影,等散了差到明普寺去烧柱香,请佛祖保佑。
  “站住,皇城重地,不许向前。”守卫朱雀门的兵丁持枪交叉,挡住张长林等人的去路。甘**吓了一跳,随即嘴角狞笑起来,这该死的试子,居然又来朱雀门闹事,又想敲登闻鼓吗?又想把老子敲回到致果校尉去?老子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了,可再没有六年时间可用。
  甘**从腰间抽出剑,大声吼道:“刀枪出鞘,严守宫门,谁要敢硬闯,格杀勿论。童川风,你带一哨人马守在登闻鼓前,谁要敢接近登闻鼓两丈,给我砍了。”
  叶明清和张长林、田丰亮并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大袖飘飘,慨然有凌云之意。朱雀门前,刀枪并举,守门的将士如临大敌,叶明清有些傻了眼,这情形怎么和传说中元年十杰昂然而入,敲响登闻鼓,跪倒在皇城前献上请愿疏,然后天子接见,改天换地有所不同啊。
  田丰亮有些胆色,对着守门的兵丁拱手道:“我等是今科前来应试的试子,要面见天子上疏,请兵爷行个方便,让我们进去。”
  持枪的兵丁面无表情,横枪如故。甘**见登闻鼓被守得严严实实,这才一步三摇地来到近前,满是威严地扫视了一下田丰亮等人,拉长腔调道:“尔等聚集一处、擅闯宫门,已是死罪,念在尔等无知,还不速速散去。”
  叶明清脸色一白,腿一软差点没坐倒在地,这就是死罪了,那七品的前程还是不要也罢。张长林冷笑道:“这位将爷,休要大言欺人,朝庭有制,若遇大事,可叩阙上疏,多等依律行事,哪来的死罪。”
  这人知道规矩,看来是吓不住了。甘**冷笑道:“既是叩阙上疏,这么多人堵在朱雀门做什么,赶紧选出领头之人随我入内,其他无关人员赶紧散去。”
  张长林看看防守森严的城门,知道硬闯是不可能的,只好转身与田丰亮、叶明清等人商议,叶明清有意退缩,耳边却听田丰亮一语双关地道:“箭在弦上,已无退路。我等此时若退缩,估计也没有好下场,不如放手一搏,死也死个痛快。”
  叶明清被激起血性,为了后半辈子不再窝囊的活着,豁出去了,当即大声道:“虽难吾往,当有一搏,何惧也。”
  一柱香后,叶明清、张长林等六个为首之人在甘**的带领下,穿过重重铁甲,跪倒在皇城之前,那封《请诛贼江安义疏》被小太监捧着,一路小跑送往东宫文华殿。
  ………………………………


第八百二十章 四方云扰(一)
  文华殿,太子石重伟居高而坐,听着朝臣禀报国家大事。国家大事千头万绪,归根结底无非是钱粮二字,石重伟眉头紧锁,父皇北征将国库存积消耗一空,难道真要靠售卖皇庄渡关,可是在石重伟心中,早已将皇庄视为私产,岂能卖与他人。石重伟下定决心,还是尽快将香水、酒、赌业等的税赋提征一倍,还有程明道提议暂缓百官俸禄,让百官捐钱共度难关或可一试。
  想到香水,石重伟心中一动,当年江安义献给母后的三分红利,去年收到了七十万两,反推香水之利超过二百三十万两,相当于一个大州的税赋,这份产业连自己也眼红。程明道私下给自己算过账,江家恐怕还有隐藏,香水的纯利恐怕不下于三百万。石重伟的心中念头闪过,若是江安义身陷囫囵,香水产业若是落到手中,岂不是再不用愁银子了。
  殿中御史徐弘彬捧着奏疏快步上殿,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徐弘彬来到阶前行礼,高声禀道:“今科试子张长林、叶明清、田丰亮等人聚众在朱雀门叩阙上疏,请太子殿下御览。”东宫首领太监张谨侍立在太子身侧,急忙下阶取了奏疏呈给石重伟。
  不等石重伟看奏疏,右相马遂真先行怒道:“朝庭为畅通言路,设御史台、铜匦监收集谏疏,京兆府衙门更是处理京中诸事之所,这些试子偏偏要到朱雀门来敲登闻鼓,以邀直名。臣听闻建武元年叶孜、马远翔等人敲登鼓上疏被士林视为‘元年十杰’,实乃歪风邪气,此风绝不可长,臣请殿下下令将为首之人拿下论罪,此等心怀侥幸之徒定要严加惩处,否则登闻鼓将无有宁日。”
  众人心知肚明,当年马遂真因为叶孜等人敲登闻鼓上疏言科举不公,身为主考官的他被罚俸一年,虽然无伤大雅,但在士林中却是失了面子,马遂真引为生平憾事,所以才会一听叩阙便火冒三丈。
  石重伟展开奏疏,看到“请诛国贼江安义疏”几个字后勃然怒道:“大胆狂徒,谁说江安义是国贼,是什么人在造谣生事。来人,将那几个上疏的狂徒抓起来。”
  左相孔省躬身道:“殿下息怒,叩阙上疏乃朝庭旧制,不能因言治罪,就算这些试子有言语不当之处,严加训斥便是,切不可伤了读书人的上进之心。”
  两旁臣子纷纷附和道:“孔相之言老成谋国,请殿下明察。”
  石重伟展开奏疏细读,上面列举着江安义三宗罪:掩败斩将、坐视老帅苗铁山自戕、与漠人勾结签订卖国盟约。奏疏的后面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手印。身为太子,石重伟自然清楚内情,知道这三宗罪纯属污陷,气得拍着桌子吼道:“一派胡言,虽然朝庭不因言治罪,但造谣污蔑若不加以追究,国法难容。”
  段次宗道:“殿下,可将为首之人交与京兆府审讯,看看是否有人指使,若是受人指使则当问罪,若是自发而为加以告诫便是。另外,着大理寺加紧审讯江安义一案,及早将结果公诸于众,平息流言。”
  “就依段卿所奏。”
  …………
  甘庆丰觉得六年前的那口闷气今日总算呼了出来,指挥兵丁押着叶明清等人前往大理寺衙门,那些试子多数没有走,围在朱雀门外等消息,看到叶明清等人被刀枪押身,一个个围拢过来问个究竟。
  还没等叶明清等人开口,甘庆丰喝道:“你们想干什么?还不赶紧退开,挡了爷办差,治你们不敬之罪。”
  张长林高声喊道:“诸位兄台,朝堂之上奸人当道,奏疏呈上之后太子下令将我们押往京兆府问罪,贼子江安义手眼通天,诸位要小心了。”
  一席话立时引得众人大乱,有人高声呼道:“太子处事不公,我等一心为国怎能落得如此下场”、“我等不服,要当面见太子说个明白”……
  看到那些青衫试子往前闯,有人推搡着兵丁,有人试图拉扯张长林等人离开,甘庆丰抽出剑,厉声喝道:“你们想造反吗?公然对抗朝庭官兵,给我退后,要不然可别怪本将军无情。”
  说着,甘庆丰挥舞着手中剑朝身前的试子虚砍,那人吓得赶紧往后躲。那些兵丁有样学样,纷纷挥舞着刀枪喊叫起来,“退后,再敢上前一并问罪”。
  甘庆丰心中跳动着怒火,这伙试子又来闹事,真当爷好欺负,今日非给他们点教训不可。眼中闪着凶光,瞪向跳闹得最凶的张长林,狞笑着挥剑朝他的胳膊砍去,让这小子出点血清醒清醒。
  张长林一边叫闹,一边注意着动静,见宝剑闪着寒光划来,连忙伸手一拉旁边的人挡在自己的身前。宝剑斜挥而下,将那人的脖子割破,鲜血喷射而出。叶明清惨叫一声,用手捂向脖子,鲜血汩汩冒出,怎么捂也捂不住。感觉到眼前发黑,全身力气飘散,叶明清的脑海中闪过,我的七品衣冠没了。
  “杀人了,官兵杀人了”,凄利的喊叫声响起,那些试子们吓得四下逃窜,甘庆丰手中宝剑“当啷”落地,心中一片空白,自己怎么这么倒霉,随便挥挥剑还砍死一个,这回恐怕连致果校尉都没得做了。
  仍有数十人面色苍白地站在那里,有人颤声道:“心怀天下却惨遭刀剑,我辈读书人常说舍生取义,孙某不才,愿以此头死谏,庶几无愧。”说罢,那人摘下头上的儒冠,举步来到甘庆丰面前,盘腿而坐,叶明清的鲜血染红了他身上的青衫。
  在孙思贤的带领下,不断有人摘下儒冠,盘腿坐下,片刻之后便将大道堵得严严实实。甘庆丰满嘴苦涩,知道自己误杀试子犯了众怒,恐怕难以善了,看了看眼前成片的青衫,甘庆丰心中哀叹,自己是与试子犯忌啊,事到如今只得硬着头皮让兵丁维护秩序,派人前往东宫送信。
  春明大道是皇城前的干道,往来的车辆、行人络绎不绝,赶考的士子把路堵了,车辆过不了,片刻功夫便聚满了看热闹的人,而闻讯赶来的试子加入到静坐的队伍中,汇成一片青色的汪洋。
  文华殿,仍在议事。徐弘彬不顾失仪,小跑地上殿禀道:“启奏太子,官兵误杀了试子,引发众怒,试子们坐在春明大街堵道,有人声称要罢试……”
  石重伟脑袋里“嗡嗡”作响,霍然站起喝道:“是哪个狗才杀了试子,孤要杀了他。”三年一次的会试,如果试子罢试,那可真是天下奇闻,史书上从未有过记载,他这个太子绝对要留下一笔,甚至父皇都会对自己失望,生出易储之心,石重伟颤栗起来,不敢再往下想,急声吩咐道:“快,孤要前去一看。”
  左监门卫三千官兵紧急出去,迅速地将闲杂人等驱散,沿街布起警戒,龙卫、暗卫的高手密布在沿街屋顶,整条大街戒备森严。
  蹄声凌乱,石方真没有乘车骑着马就直接冲过来了。张长林和田丰亮看到队伍前面高高飘扬的两面红绫令旗,知道是太子亲至了,有人高声喊道:“太子驾到,众人跪拜。”那些盘腿而坐的试子,包括孙思贤在内,无不翻身跪倒,深深地拜服于地。
  石重伟看了一眼身前大片的青衫,眼中闪过一丝憎恶,口中却温和地道:“诸位试子,无须多礼,起来说话。”说着,石重伟跳下马,上前几步扶起最前面跪拜的张长林,顺便闪了一眼鲜血淋漓的尸体,立时有人上前架走叶明清的尸体。
  “孤在宫中听闻有人误伤了试子,心中着实不安。孤的本意是让官兵送上疏的士子前往京兆府问明缘由,朝庭广开言路,御史台、理匦监都是谏言之所,京兆府更是处理京中事务之所,尔等何必执意叩阙上疏,要知道敲登闻鼓要先打三十大板,孤是怜惜你们这些文弱书生,才让你们到京兆府申诉,谁知你们错会了孤的意图,闹将起来如何收场?”石重伟面带哀容叹道。
  张长林拱手道:“太子殿下仁厚,我等感激莫名,愿遵太子之意前往京兆府说清缘由。只是我等亦有三个恳求,望太子采纳。”
  石重伟和颜悦色地道:“只要合情合理,孤自然会考虑。”
  “殿下”,张长林指着地上的血迹凄声道:“叶兄忠心为国,却被误杀身死,请殿下严惩凶手,以慰叶兄在天之灵。”
  石重伟心想,忠心为国恐怕未必,只是杀人者不惩处说不过去,众多试子眼巴巴地望着他,石重伟点头答应道:“准。”
  张长林越发振奋,声音激昂起来:“叶兄身死,我等感同身受,请朝庭为其设灵棚治丧,以彰其义行。”
  石重伟一皱眉,如果以朝庭的名义替那个倒霉的死者治丧,等同认可这些试子叩阙上疏的行为,这绝对不行。想到这里,石重伟道:“死者已矣,准尔等为其设棚吊祭,等京兆府问明缘由后再定其行。”
  张长林的请求被驳,不敢跟太子争论,继续道:“第三,我等请朝庭查处江安义的罪行,给天下百姓一个交待。”
  石重伟勃然怒道:“尔等妄议朝政、干扰律法实不可取,念在尔等出于公心,孤暂不追究,江安义的功过朝庭自会论处,尔等安心读书备考,等候朝庭审讯结果。”
  ………………………………


第八百二十一章 四方云扰(二)
  永和坊,钱府不远处的空地上高搭起灵棚,白幡飘舞,哀乐悲鸣,青衫云集,众举子纷纷前来拜祭叶明清。张长林和田丰亮等人被京兆府告诫一番后放回,此刻两人作为主事人替叶明清操办丧事,在灵棚前迎来送往。
  悲壮的情绪在灵棚酝酿,张长林拉着孙思贤在一旁窃窃私语,孙思贤在春明大道上的举动改变了张长林等人命运,也让众多的举子看到了他的铮铮铁骨,在举子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
  “孙兄,多谢你仗义相助,要不然我等怕要身陷囫囵之中。太子仅答应惩处杀人者,其他诉求并未应允,我等不能就此罢休,要向御史台、理匦监请愿上疏,严惩罪魁祸首江安义,以慰叶兄在天之灵。孙兄以为如何?”张长林注意着孙思贤的表情道。
  孙思贤犹豫地道:“江安义是否是国贼还未定论,太子已经答应秉公处置,孙某以为当听从太子所说安心读书,静待朝庭审讯结果,若有不公,我等再行请愿不迟。”
  张长林又劝说了几句,见孙思贤不为所动,只得罢口不说。
  …………
  江府,朱雀门外发生的事情迅速地传了回来。范思本、李来高、田守楼、刘逸兴等人都告了假,早早来到江府等消息。
  范思本道:“事急矣。恐怕那些人不会善罢干休,还要闹出事来,从太子的言行来看,似乎另有打算,并未全力替江兄出头,不可不慎。”
  刘逸兴满面愁容地道:“我从衙门过来的时候,看到同僚议论纷纷,潘和义更是上窜下跳散布流言,形势对安义不利啊。”
  李来高肃然道:“不能坐以待毙,需针锋相对。”欣菲曾听江安义评价过身边几个人,范思本谦谦君子善任实务,刘逸兴诙谐擅长交际,田守楼熟悉官场规则,李来高精于谋划,机智过人。
  “有人利用举子来对付江兄,我们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过来也用举子来为江兄辩解。江兄在士林中享有大名,相信不少举子对其心存好感,德州、化州、泽昌书院的举子不在少数,这些人中有不少受过江兄的恩惠,劳烦刘兄前去寻找,不妨许之以利,让他们替江兄发声,不能让与论一边倒。田兄去找一趟方林宾方大人,让在京的泽党发力,不能坐视江兄陷入被动。”
  刘逸兴站起身道:“事不宜迟,刘某这就动身。”
  欣菲拿出一叠银票递给刘逸兴道:“刘兄,不光是举子,还有平常百姓,能买动多少人就尽量买动。我会送信给余师,让彤儿去趟李家,让各府都派人上街游说,人多力量大,要尽快改变京中不利于江郎的言论。”
  李来高眼中闪过赞许之意,危难的时候最能看清一个人,彤儿和冬儿都出身李家,李来高对两人自然亲近,江安义出事后,欣菲镇定从容,处事果断,实有大将之风,不愧是做过督监的人。
  “太子在朱雀门前提及,‘朝庭广开言路,御史台、理匦监都是谏言之所’,这表明朝庭对此案的态度,我估计会
  有人到御史台和理匦监递谏言,所以我们也不能闲着,这两个地方都要派人去送申辩的疏文。御史台在明,要由江家出面,理匦监在暗,不妨换了笔迹多递几封。京兆府不妨也去递份状纸,就说有人制造谣言,误导百姓,陷害江兄,请京兆府派人察探。”
  欣菲道:“御史大夫黄平是楚安王的人,理匦监王克复也与江郎有旧怨,我们前去上疏会不会反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