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变臣 >

第499章

变臣-第499章

小说: 变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安义单膝跪倒,禀道:“臣想请万岁答应三件事。”
  石方真目光一跳,随即明白过来,微笑道:“但说无妨。”
  “在西域联军退出化州之前,臣请万岁应许臣节制化州境内军民以及调用龙卫
  暗卫的权力,朝庭派遣的援军也归臣调配,臣方能集众人之力御敌。”江安义道。
  “这是应有之义,朕准了。伟儿,你让政事堂颁道旨意,让江卿带在身上。”
  “臣请便宜行事、处置官员之权。敌情万变,臣需随机应变,对抗命的将领、官员要能临机处断。臣远在化州,消息不畅,恐怕朝庭会对臣的做法生出误解,臣请万岁能多给臣一些时间,容臣事后解释。”江安义说这话时有些忐忑,这可是权臣的做法。
  石方真想了想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点朕可以答应你,六品以下的官员随你处断,六品之上的官员可以免职,但不能随意斩杀,朕派一队龙卫随你前去化州,那些被你免职的官员交由他们看押,事后押回京来处断。”
  江安义继续道:“臣前往化州,想带一些人手前去帮忙,臣的弟弟安勇、弟子何希桂,还有刘逸兴……”
  石方真笑起来,打断江安义的话,道:“京中文武有愿意随你前去化州建功立业的尽管奏知太子,伟儿你不妨命吏部记录在案,将来考评之时优先擢拔。国家用人之时,应该鼓励臣子们共赴国难。”
  石重伟笑道:“父皇,您这道旨意一下,京中十六卫和儿臣东宫的卫率府恐怕要空了,这几日那些将军们可不消停,不是到东宫就是到太尉府、兵部闹着要去化州杀敌呢。连姐夫也到东宫找我,想去化州效力。”
  石方真高兴地道:“将士们不惧战,这是好事,去化州是报国,守卫好京城也是报国。这些武将们派谁前去化州,伟儿不妨与太尉商量一下,无论派谁去,伟儿都要安抚好他们。佑成一个文官凑什么热闹,让他老实呆在京中,朕可不想安乐闹到别苑来。”
  嘴中抱怨着,石方真满面笑容,对刘维国道:“去取一面金牌来。”这面“如朕亲临”的金牌江安义可不是第一次见,有这块金牌在手,江安义有信心、有能力统率化州军民抵御住西域联军,守住会野府。
  石方真并没有立刻将金牌交给江安义,道:“朕答应你三件事,你也要答应朕两件事。”
  江安义躬身道:“请万岁吩咐。”
  “第一件事便是替朕守住化州,最迟六月底,朝庭便能准备妥当,向西域联军发动反攻,六月结束之前,会野府不容有失,否则朕治你贻误军机之罪。”
  贻误军机那是死罪,江安义凛然应道:“臣遵旨。”
  石方真将金牌递给刘维国,示意刘维国交给江安义,接着道:“另一件事便是杀死韩元实,将韩家满门老少都给朕杀了,将那块“忠义满门”的牌匾给朕烧成灰,撒到韩家人的坟头。”石方真一脸愤色,当年他给韩家题写的“忠义满门”匾额就像刻在心口上的伤痕,只要想起便折磨得他刺痛。
  江安义双手接过金牌,高举过领道:“臣遵旨。”
  ………………………………


第八百三十二章 沿途赈难
  三月中旬,春光明媚,正是文人墨客、公子小姐踏青赏花之时,可是并州前往化州的官道,却是一副凄惨景象。沿路都是逃难的难民,大多形容憔悴、面黄肌瘦,身上的衣服脏烂、蓬头垢面,青壮推车挑担,老人和妇人牵着小孩,道旁不时能看到走不动的老人靠在树旁奄奄待死。
  一行快马从官道急驰而来,扬起滚滚烟尘,惊得道上的行人赶紧往两旁避开。领先一匹黑马正是木炭,江安义看到道上的惨景,勒住马,身旁众人纷纷勒马停下。
  “这到了哪里?”江安义转身问道。欣菲是个老江湖,道路比江安义熟悉,四下打量了一下应道:“此处应该是并州安坝县的境内,离县城只有十余里,距离南锋县还有七十里。安义,咱们跑了大半个时辰,该歇歇了。”
  南锋县是并州进化州的入口,距会野府仅有一百六十里的路程,朝庭命各州增援的府兵在南锋县聚集,等候朝庭的大军一起救援会野府。
  此次救援会野府的大军是从十六卫和东宫率府中抽调,共计六万大军,轻骑和步兵各半。主帅是江安义,天子加封他为化州经略使,官阶从三品,赐以印信全权调度化州军政事务。两名副帅分别是左武卫将军黄继飞(宣武侯黄永盛次子)和新任左监门卫将军的严建材。
  江安义将援军分为两部,严建材率领三万轻骑先行前往南锋县,黄继飞统率三万步军在后,而自己带着欣菲、安勇、石头以及刘逸兴等人快马兼程前往南锋县。
  虽然天子许诺让他挑选随从人员,但天子生性多疑,此次事急从权,加封自己为经略使,全权调度化州事宜,可谓权势滔天。读了那么多史书,江安义深知若不能让天子、太子对自己放心,恐怕立再大功劳也是枉然,最后的下场不是被杀就要被贬。
  妻儿肯定要被当成人质,化州正在打仗,江安义也不放心带家小在身边,一切等安定下来再说。出乎江安义意料的是天子居然下旨让欣菲以龙卫督监的身份统领随行的百名龙卫和暗卫。
  前去化州身边没有亲信人可不行,安勇肯定要去,石头已经是东宫长史,此次也被抽调出征,江安义索性向太子请求将他带到身边。宁虎已然无事,决定追随江安义,加上朴天豪、黄柱等亲卫随安勇回归,武的方面人手够用了。
  文的方面刘逸兴随行,田守楼和范师本都有意前往,被江安义劝住,京中也需人手,处江湖之远则忧馋畏讥,没有人通风报信可不行。李来高主动请缨随行,让江安义有些意外。会试在即,李东鸿和李来高都名动天子,是今科及第的热闹人物,随自己去化州岂不耽误了前程。
  李来高笑道:“相比科举,李某更看重江兄的前程。大爷爷也被我说动,李家要再兴起要多方下注,李某便押注在江兄身上。”
  “来高相助之德,江某定不会忘,将来定有一报。”江安义很高兴,李来高长于统筹组织,胜过李东鸿精于文书往来,有他相助如得臂膀。
  江安义被囚,欣菲写信让张先生赶往京中,人尚在途中,江安义让镖局转告,让他直接前往会野府汇合,加上江安义以前在化州有一些班底,到了化州后应该不缺人手。
  道旁有长亭,江安义跳下马道:“歇歇脚,石头你去请几位难民过来,我要问问情况。安勇,你收罗一下大家随身所带的干粮,分发出去,我们到安坝线再补给。”
  朴天豪等人帮着安勇散发干粮,立时围拢了一大圈人,得了吃食小孩子赶紧塞入嘴中,而大人则趴在地上叩谢。石头领着几位老者进亭来见江安义,领头的老者六十来岁的年纪,穿着件破旧的长衫,灰蒙蒙已经看不清颜色,不过举止斯文。近前来,老者瞪大眼睛看着坐在亭中的江安义,嘴唇颤动了半天,道:“江大人,你是江大人。”
  猛地转过身,老者冲着亭外喊道:“乡亲们,江大人回来了,大伙有救了。”
  “江大人”、“刺史大人来了”、“江大人救救我们吧”,欢呼声、哀告声、祈求声响成一片,长亭外站着人全都跪倒,呆滞的眼光中透出希望。
  江安义扶起几位老者,来到亭边,纵声道:“诸位父老乡亲,江某奉万岁之命重返化州,就是要把西域恶贼赶走,让大家重返家园。父老乡亲们,朝庭的大军随后就到,大家不要再逃难了,就在附近暂住,江某会想办法解决你们的吃食。”
  欢呼声震耳欲聋,那些绝望的难民总算有了希望。江安义请那几位老者坐下,问过姓名后,道:“几位长者是哪里人,朝庭不是让各地官府救助逃难的百姓吗?为何你们还要流亡?”
  姓周的长衫老者叹道:“老夫是化州文进县人,韩元实那老贼卖国求荣陷了安西大军,文进城沦陷,老夫带着家人前往会野府暂避。西域联军随即到来,老夫见城内守军有限,府城中又人满为患,担心没有粮食,趁着西域军没有堵上北门,便同家人又逃了出来。沿途的县城都关闭了城门,我等无处栖身,只有一路往东。”
  江安义一皱眉,道:“南锋县、安坝县都关了城门?”
  “南锋县成了兵营,各州来的府兵、还有募兵有数万人驻扎在那里,我们哪敢呆。安坝县听说前天还开着城门,后来涌入的难民多了,洪县令便让关了城门,说是城中储粮不足,让大伙到别处就食。”
  江安义问道:“这一路有多少难民?”
  旁边的白须老者应道:“不少于十万人,有些人饿得走不动道了,坐在路边等死,惨啊,求大人救救我们吧。”
  江安义心中抽痛,从怀中掏出金牌交给石头道:“你前往武阳府求见刺史全大人,就说我请他下令让各县打开城门、开仓放粮赈济难民,耗费的粮食将来化州加倍偿还。全大人要是不答应,你便出示这块金牌。”
  何希桂领命,起身上马朝来路驰去。江安义又道:“安勇,你返回去见严将军,让他只保留三天的军粮,其余的军粮都赈济难民,到了南锋县就有粮食了。”南锋县是大军聚集地,朝庭早在那里屯积了数十万石粮草。
  “周老先生,劳烦你带着几位德高望重之人,将朝庭赈难的消息告诉逃难的百姓,不要让他们流离失所,粮食随后就到,不会让大家饿死。”
  周康宁热泪盈眶,仰天叹道:“大人重回化州,我等再得父母。”
  在百姓们的跪送之下,江安义带着众人继续前行,距南坝县只有十余里,快马一刻钟的时间便来到。远远看到东门下下聚集着不少难民,城门果然关闭。
  放缓马步,来到近前,听到城门下那些难民哭哭啼啼地向城头恳求着,江安义吩咐朴天豪道:“掌旗。”
  一路驰行旗帜收在包袱中,朴天豪听命将那面朱红色的旗帜升起,红旗金字“钦命化州经略、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朴天豪举着旗帜一马当先奔向东门,城门口的百姓连忙闪在道旁,朴天豪高声喊道:“城上的官兵听着,钦命化州经略使江安义江大人路过安坝县,快快打开城门。”
  城头的官兵尚无反应,道旁的百姓先惊喜地叫道:“是江大人回来了,我们有救了。”百姓拜倒在地,高声呼道:“江大人,我们都是化州的子民,救救我们吧。”
  江安义跳下马,扶起道旁的百姓,安抚道:“父老乡亲们放心,朝庭派大军来了,江某奉天子旨意前来,一定会帮诸位回归家乡。”
  百姓纷纷上前,围着江安义述苦,江安义好言安慰。一柱香的功夫,城门打开,县令洪德功带着属吏迎了出来,他不认识江安义,朝庭的公文也没有到达,光任那面旗帜不能冒然相认。私凭文书官凭印,黄柱将江安义的印信交给他查验过,洪县令这才带着属吏躬身施礼,道:“下官洪德功见过江大人。请大人进县衙休息。”
  江安义道:“洪大人,江某只是路过贵县,就不入内打扰了。之所以惊动贵县,是江某看到城门关闭,难民在城下悲苦无助,所以想请洪县令打开城门收纳这些难民,让他们有口吃食,有片瓦栖身。”
  洪德功面现难色,道:“江大人,不是下官不体恤百姓,实在是安坝县容纳不下这么多难民。仓中存粮仅够五万难民食用半月,如果再放人进去,恐怕城中百姓也要逃难了。”
  江安义道:“洪大人放心,我会下令运送军粮赈难,安坝县可以派人前去南锋县运取粮食,麻烦洪大人在城外搭建长棚,收拢难民,等战乱平息之后,本官会向天子、太子为大人请功。”
  交待清楚,又补充了些粮食和饮水,江安义过安坝县而不入,直接前往南锋县。
  ………………………………


第八百三十三章 军粮风波
  南锋县最初是处关隘,化州常年战乱,南锋隘是扼守西域的关防要地,后来魏武帝开疆拓土,将西域人赶出化州,设三关防守,南锋隘的作用便淡化了。魏明帝在南锋隘后设南锋县,成为进入并州的锁钥,是西域进入中原必经之地,有“西域咽喉”之称。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南锋县商贾云集、百姓聚居,成为并州有数的大县、富县。
  化州兵败,不断有难民通过关隘进入并州,南锋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乞讨的难民,气氛变得紧张起来,防守关隘的三千驻军加强了防御,各州奉旨到来的府兵和募兵陆续到达,驻扎在城西的空地。好在南锋县原本是屯粮之所,朝庭又紧急调运了十万石粮食到来,足够支撑十万大军两个月之用。
  申末时分,江安义一行行色匆匆地赶到了南锋县。打听清楚驻军在城西,江安义道:“咱们直接去军营。”
  城西驻地,并州、青州、娄州、灵州等地的府兵都已到来,同时到达的还有各州新募的兵丁。江安义没有直接进营,而是驻马在营外的一处高坡上观看营地,营帐南面有条河,辎重营驻扎在河边,其他的帐蓬东一簇、西一簇杂乱无章布置着,大营内乱糟糟有如菜场,没有看到巡逻队,站在高处打量营寨也没有见人出来询问,这样的军队如何与西域联军较量。
  江安义面色沉郁,朴天豪叹道:“一群乌合之众,不要说靠他们打仗,上了战场反而乱了自家阵脚。”
  营寨内炊烟升起,到了吃晚饭的时刻。突见一群人涌向辎重营,在大营前吵闹着。江安义一提缰绳,道:“进营。”
  有人重新撑起那面经略使的旗帜,一行人飞驰进寨,营寨外树着简易的工事,总算有一队人拦住去路。朴天豪高声道:“钦命化州经略使江安义江大人奉旨前来接管大营。”
  带队的校尉显然没见过这场面,愣愣地不知所措。朴天豪把印信一亮,喝道:“还不让开道路。”
  营中不许驰马,江安义跳下马大步朝辎重营行去,朴天豪等人将缰绳交给那队兵丁,那校尉才醒悟过来,叫过一名兵丁道:“快去给伍司马报信,朝庭派遣的官员到了。”
  隔着十丈远就能听到辎重营前的吵闹声,朴天豪分开人群,让江安义入内。几名粗衣汉子正跟校尉装扮的人在争论,“……这粟米霉成这样,根本不能吃,给换换吧。”地上放着几口木桶,桶中的粟米颜色灰暗,散发出霉味。
  那校尉撇着嘴道:“泥腿子能有东西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爱吃不吃。”
  旁边有人怒骂道:“他妈的,太欺负人了,这是人吃的吗,猪也不会吃。朝庭规定每兵每日二升粮,咸菜半个,化州的兵倒是足额供应,我们灵州的兵到手只有一升半,咸菜小的快跟米粒差不多了。”
  “老兄你这还算好,你没见这些募兵只能吃霉米吗?他娘的,老子看到粮食都让这伙子米虫半夜拉走了,八成是被他们卖了。”
  “让他们把粮食吐出来”、“咱们到主将那说理去”、“说理有个屁用,那主将是并州司马,还不是向着他们自己”、“砸了辎重营,咱们不干了”……
  那校尉有些怯意,退后半步,虚张声势地吼道:“你们想造反吗?你们几个将木桶端起来,我给你们换过,其他人不要聚在这里,都散开,否则我禀报将军,军法从事。”
  江安义冷眼旁观已知大概,喝住那名校尉,道:“且慢,这些人说的可是事实?”
  那名校尉上下打理了一下江安义,江安义没穿官服,朴天豪等人也都是一身青色劲装,看上去气宇不凡。大营之中各地的兵丁都有,这名校尉不敢造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