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第5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急于平息外患,就怕漠人抓住天子的心理狮子大开口索要无度,陈因光,老夫不管天子许了你什么前程,此去与漠人谈判,地不可失是其一,金银粮草等物折银不能超过百万两,否则老夫会领满朝文武向天子弹劾你卖国求荣,斩你以谢天下。陈因光,你好自为之。”
等陈因光离开,孔省戚容满面,与漠人和谈这样的大事天子居然不与他商量,分明是怕自己反对。天子急于构和的心理他能理解,可是此时赔偿漠人财物分明是在资敌,肃帝两次北征的成果除了些许土地赔得干净。漠人得中原财物后可借此缓过气来,等三五年新一代漠人长大,北境怕是战火再燃。天子想安定北境,恐怕事与愿违。
镇北城,陈因光与漠使卡多希(卡律上人)会谈,通过内线卡律已经对郑国急于达成和约的心理了解得一清二楚,和谈时态度强硬,大肆索要,私下里与陈因光相处甚欢,送给陈因光不少珠宝,从醉酒的陈因光嘴中得知了郑国的底线所在。
五月初,耗时三个月的和谈终于达成,双方约定:以镇北城以北二十里为界,界北属漠,界南属郑;为补偿漠人所失,郑国每年资助漠国粮食百万石(大郑粮均价三百文一石,百万石折银三十万两)、瓷器茶叶丝绸等物五十万两、各种匠人五百人折银二十万两;恢复边市,允许双方百姓交易;约为兄弟国,漠为兄郑为弟等等。
接到陈因光的密奏后,石重伟大喜,区区百万两的财物对大郑算什么,便是下州一年税赋也能抵上,只要镇北城不失,这份和约对郑国来说大大有利,陈因光居功甚伟。
将孔省召进御书房,石重伟洋洋得意地将这份和约内容告诉了孔省。孔省暗叹,漠人若是要金银丝绸等物不妨多与些,可是百万石粮食可以让漠人渡过冬季难关,更不用说匠人入漠给郑国带来的危害。
可是,石重伟满面喜色,心意已定,孔省提了提担忧被天子驳斥了便没有再开口,得了宰相的默许,石重伟将这份和约在朝堂上正式公布。
………………………………
第九百二十四章 天子有梦
郑漠结盟的消息很快传遍大郑国土,会盟的誓书昭告天下,“长庆元年六月,大郑天子告天下臣民,郑与漠结为兄弟,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两朝城池,依旧存守,淘壕完葺,一切如常……”
大学士杜雪齐的文章写得再花团锦簇也掩盖不住“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予财物百万两”的事实,廖廖数声的谏言被淹没在“万岁圣明”的欢呼声中,欢呼过后回到自家书房的臣子们心中免不了嘀咕,明明占着上风却巴巴地花钱买太平,说得好听些是财大气粗,说得不好听是败家子。
普通百姓看不懂誓书上的文字,只知道北边不打仗了,前两年老皇帝带兵打仗可死了不少人,终于可以吃两天太平饭了。不过听说新皇帝即位后就兴修宫殿、选美女入宫,就算不打仗了怕也难得安生。老皇帝喜欢打仗对老百姓却好,“合税为一”之政让每家的税收减了几文,能多吃上几天饱饭,换了他儿子做天子,但愿日子能够继续好下去。
从紫辰殿退朝,张谨小心地扶着石重伟登上肩辇,看似无意地提醒道:“万岁,怜妃娘娘派人送信,清阳公主新学会了一首曲子,想唱给万岁听。”清阳公主是怜夕的女儿,石重伟登基后由郡主升为了公主,清阳是长公主,在宫中分外得宠。
后宫之中怜夕最为得宠,建武八年生下第二个皇孙石守齐,石重伟即位后怜夕被封为淑妃。熊皇后时常规劝天子学肃帝勤俭,石重伟与她相敬如宾起来,一月之中有半数时间在怜夕那里度过。不过自打石守齐出世以来,怜夕开始替自己的儿子争取各种好处,石重伟算是体会父皇当初对待自己兄弟三人时的心情了。将来宫中的皇子肯定会更多,石重伟可不想现在就立太子,人生该即时行乐,那些头痛事等过十年再说吧。
“起驾乐游苑”,听到天子的吩咐,张谨尖起叫道。身为秉礼太监,张谨便是石重伟肚中的蛔虫,对他的心思了解得清清楚楚,前几日选秀使程大人精心挑选了一批秀女进宫,这些秀女是姜州、晃州所献,天子是想去乐游苑散心听歌舞。
张谨心中暗暗鄙夷,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当官人丝毫没有节操,天子旨意让各州九月前选秀女进宫,福州、平州、霸州、端州这些州都送了好几批秀女进宫了,说是先让天子挑着,要是不满意接着再送。张谨有些眼红程明道,选秀使这个差使可是肥得滴油,那些不要脸的官员拼命地给程大人塞银子,让他把秀女送到万岁面前来,不过程大人还算上路,在东宫时便对自己很客气,每次送秀女进宫都没少了自己那份好处,天子即位不过半年,自己所得的好处就超过五万两,比起在东宫那么多年的积攒还要多。
另外,暗卫督统黄喜还送了自己三家铺面,绸缎庄、酒楼和茶楼,干儿子去看过告诉自己这三家铺面都在京中在好地段,折算成银子至少得七八万两。这位黄公公是个狠角色,见楚王失势立刻投靠天子,借着查抄贪官往内库送了大量的银子,楚王就藩他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坐上了暗卫督统的位置。当年冯公公对他有知遇之恩,可这是个黄公公下起手来毫不留情,冯公公在京中的家产尽数抄没进了内库,这三处铺面说是借花献佛,也是抄没冯公公贪腐所得。
这样的狠角色还是要提防一些,依照黄喜狠毒的个性,冯公公怕是命不久矣,自己哪天失了势这位黄公公就会像对待冯忠一样地对自己,冯公公留下来的掌印太监的位置绝不能让他得了去。肃帝朝的四大太监换了三个,张谨接替了归家养老的刘维国,宫谒太监路明理没有变动,唐文忠身死后王太后身边伺候的太监高随义接任了司务太监,冯忠留下的掌印太监暂由张谨兼任着,还没有委任新人。黄喜送铺面给自己,想来是盯上了掌印太监的位置。张谨心中冷笑,自己找到机会要提醒天子几句,黄喜是条恶狗,就让他在暗卫中对付文武百官吧。
此番宫中大修,乐游苑是修缮的重点,增加了数处观赏歌舞的歌楼舞榭,荷香榭修建在水边,轻风带着荷香的香气从清心湖上吹来,丝竹歌舞声变得缥缈了几分。石重伟斜倚在藤制的软榻之上,微闭着双目,手指在榻上轻扣着打着拍了,身前的桌子上摆满了化州瓜果,只要一个眼神,张谨便会让人送到他的嘴边。
后宫修缮,黔州刺史马腾飞进献了一批藤制的器物,这批藤器制作得十分考究,色泽素雅、光洁凉爽、轻巧灵便,石重伟送到雁山别苑,王太后十分喜欢,石重伟下旨让黔州今后将藤器作为贡品进献入宫。
暖风清凉,石重伟昏昏欲睡,张谨吩咐丝竹歌舞声小一些,别惊扰了天子休息,昨夜天子连御三名宫女,有些乏累了。
似睡非睡时,石重伟仿佛来到了静心亭,亭边刘维国笑吟吟地道:“太子爷,万岁爷让您前去。”石重伟有些狐疑,刘维国不是出宫了吗,看到亭中明黄色的身影,石重伟加快脚步亭中,躬身道:“儿臣见过父皇。”
石方真满面怒容,道:“伟儿,你因何与漠人缔结盟约,把朕和数十万将士的心血付之东流,漠人狼子野性,割肉喂之,肉不尽则无了时。”
石重伟有些畏缩地回禀道:“父皇,儿臣并非真心要与漠人构和,只是朝庭国库空虚,实在无力支撑镇北大营的开支。儿臣想暂时平息战火,与民生息,待国库充盈后再……”
“休要巧言骗朕,你无钱支付军费却有大把的银子修缮后宫。不要说那是内库的银子,天子无私,内库亦是国库,何况各州所献的祝寿银又何尝不是拆东墙补西墙,把国库的银子塞到内库中,这其中的缺口从何弥补,还不是要盘剥百姓。”石方真怒容满面地斥道。
恍惚间石重伟醒悟到父皇已经不在人世了,自己已经是天子,胆气一壮,应道:“父皇,后宫年久失修,母后所居的寿安宫四处漏风,儿臣怎能让母后住在这样的地方。父皇,就算你责怪孩儿,孩儿也会修缮后宫。”
石方真的脸色转晴,欣慰地点头嘉许道:“伟儿有这份孝心,朕很欣慰。”
在梦中石方真已经记起父皇已逝,难道是父皇的在天之灵前来看自己。石重伟的眼眶湿润了,道:“父皇,儿臣很想你,娘想你想得形容枯槁,儿臣才让她去雁山别苑静养。父皇你放心,等过两年朝堂稳定下来,国库有了银子,儿臣会效仿父皇御驾北征,完成父皇未成之伟业,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
石方真的脸像蒙上了层薄纱,看不清楚是喜是怒,身形像轻烟被飘动,石重伟叫道:“父皇,不要走,孩儿还有许多话要对你说。”
轻烟凝住,石方真冷着脸道:“朕临终前让你厚待兄弟,你为何不听朕的话。”
“父皇冤枉儿臣了,儿臣按照父皇遗旨,将二弟封为楚王,三弟封为洛王,一应礼遇并未稍减,三弟前些日子还来信感谢儿臣呢。”
石方真的脸变得狰狞起来,骂道:“你这****还敢欺瞒朕,你派出龙卫暗卫伺探两个弟弟的起居行止,暗中下旨给楚州、并州刺史,让他们按月详细奏报重杰和重仁的一举一动,你是何居心。你这个不孝子,朕要废了你,让重仁做天子。”
梦中石方真的身形像恶魔般向着石重伟扑来,石重伟惊叫起来,“父皇不要啊”,手舞足蹈地挣扎着。耳畔传来张谨轻轻地呼声:“万岁,醒来。万岁,你做恶梦了。”
石重伟惊坐而起,耳边丝竹轻柔歌声娇媚,原来是梦。长出一口气,才发现衣裳已经汗透,粘在身上十分难受。张谨连忙唤过宫女伺候天子换下汗衣,石重伟坐在榻上心犹自“怦怦”乱跳。有心召人前来圆梦,只是梦中情形实在不能告人,看来是父皇怪罪自己了,要派人去皇陵祭祀。
“张谨”,石重伟开口道。张谨连忙躬身听命,看天子颜色更变,一定是做了什么恶梦,听到天子吩咐前去皇陵祭祀,张谨心中有数,天子是梦见先帝了。
张谨抹着眼泪道:“万岁爷仁孝无双,先帝在天之灵定然倍感欣慰,天下臣民都会被万岁你的仁义孝顺感动。奴才读书少,但万岁爷当年读书时奴才在旁边也听了几句,像万岁爷这样以孝治国的天子只有齐文帝和魏明帝可比,奴才斗胆说句逾越的话,便是先帝也比不上万岁您。”
齐文帝和魏明帝都是史书上有名的明君,他们所处的朝代是盛世,张谨的这番话搔到了石重伟的痒处,石重伟开怀大笑,梦境中的不快随风飘散。
歌声再起,一派升平。
………………………………
第九百二十五章 漠北变局
六月的王庭,天蓝水碧、草绿花红、牛羊成群,无数帐蓬盛放在王城方圆百里的范围内,彩旗飞扬,欢声处处。白天牧人们赛马、射箭、摔跤、叼羊,晚上围坐在篝火旁喝酒、唱歌、跳舞,庆祝草原新大汗的产生。
乌施大汗死后,昆波王子和利漫王子争夺汗位,缇珠圣女暂主王庭,草原部落四分五裂。郑国入侵促使草原部落联合起来,利漫王子率领勇士们赶走了郑军,迫使送人送来了粮食、各种精美的物品求和,这些好东西按照部落大小都分了下去,草原部落到处欢声笑语,这些都是利漫王子的功劳。
草原汉子最为耿直,拥护利漫王子成为大汗的呼声越来越高,法王和圣女在王庭召开部落会议,利漫王子被众人推举为草原汗王。王帐前筑起了高台,法王亲自为汗王祈福,新的草原汗王诞生了,草原部落进入狂欢中。
王城东侧十里,昆波的两万部众驻扎在这里,周围是拥护他的部落。须卜纳英踏入帐内,看到满身酒气的昆波颓然地桌前,目光呆滞地盯着酒杯。须卜纳英大怒,上前一腿将桌案蹬翻,铜盘金杯“叮叮当当”地滚了一地,昆波茫然地抬起头,看了须卜纳英一眼。
须卜纳英已过六旬,精心修饰过的胡须染满银霜。指着昆波的鼻子,须卜纳英破口大骂道:“昆波,你这个无用的狗才,当初老夫就不愿把女儿嫁给你,你苦苦对老夫哀求说会善待她,可是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跟草原上等死的老狼有什么区别,你死老夫不婉惜,只是痛惜我的女儿嫁给了个无用的蠢货。”
昆波茫然的脸色渐渐变得愤怒起来,猛地站起身,不等他说话,须卜纳英道:“帐外勇士们在摔跤,等你赢过五场再进帐来跟老夫争吵吧。来人,摆好桌案,把酒肉端上桌来。”
昆波大踏步向帐外走去,片刻之后欢呼声四起,须卜纳英举起金杯喝了口酒,酒是郑人按照和约送来的烧刀子,这酒喝下去有如一道火线入胃,够劲。利漫称汗,昆波失利,作为昆波的支持者,须卜纳英也随之失势,左大沮渠的位置要让给别人了。
须卜部落跟着拔都部落已有百年的历史,为了子孙后代须卜部落,须卜纳英当然不甘心离开王庭,像草原上的牧草一样无声无息地枯荣,所有的希望都要寄托在昆波身上。
帐帘掀起,昆波光着上身闯了进来,满身的大汗流淌,像只从冬眠中醒来的黑熊,深身散发出威猛彪悍,刚才的颓废在几场摔跤较量中尽扫而空。兰祦焘跟在昆波的身后,入帐后俯胸向须卜纳英行了一礼,默不作声地在他对面坐下。
贲起的肌肉在汗水的润泽下闪着光亮愈显精悍,须卜纳英下意识地鼓了鼓手臂,暗叹岁月不再,自己早不是拉动三石弓、手搏熊罴的年纪了。放下金杯,须卜纳英冷然道:“利漫成了草原的大汗,但你还是草原上的左贤王,有六十多万部众视你为主,除了黑狼骑外还有近十万控弦之士,你在草原上的武勇之名远胜利漫,老夫、兰家都是你忠心不二的辅佐,千里草原是你的牧场。数百年来,草原上的大汗换过多少,你拔都氏以前不过是千余人的小部落,成为草原的大汗才三十余年,只要握有一只纵横天下的雄兵,大汗的位置尽早会是你的。”
昆波起伏的胸膛逐渐平复下来,涩声道:“郑人入侵,我率儿郎奋勇杀敌,利漫在后拣便宜,收买人心,输给他我着实不服。汗王已立,再留在这里无益,兰祦焘,传令下去,起程回巴尔噶驻地。”
原本的左贤王拔都启和在对郑作战中损兵折将,部落被乌施吞并,利漫成为汗王后,再封部众,除了利漫自己外乌施的势力最大,不得不封乌施为左贤王,将巴尔噶草原作为他的驻地。
兰祦焘见乌施回复了精气神,起身欣然道:“大王,中原人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切不可失了心中锐气,我这就去安排起程事宜。”中原人三个字触动了须卜纳英,须卜纳英道:“且慢,咱们回巴尔噶时带走一个人。”
…………
草原册立大汗盛典,前来观礼的部落数以百计,远在数千里外的呼延恩都带着妻儿来参加盛会,贺牢山以西的部落也相邀前来道贺。郑国新近送给大量的粮食,还有丝绸、瓷器、茶叶、酒,都是难得一见的好东西,利漫刚册立为汗,出手大方,来道贺的部落都有馈赠。
渠逆道让利漫把除了粮食之外的物品全都送出去,那些精美的瓷器、华美的绸缎、香醇的酒水让部落的首领们个个眼红,利漫称这些东西都是郑国所产,只要草原的兵马强壮,随时可以从郑国取来,在一双双通红的眼睛中看到贪婪的欲望,利漫暗自欢喜,一个习惯抢夺的草原才是强盛的草原,而自己也终将把中原肥美之地踏于马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