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变臣 >

第566章

变臣-第566章

小说: 变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搜刮到多少银两,可以想像,等到十月三十日,寅宾馆中要多了许多辆装载财物的马车了。
  潘和义心中冷笑,这些人怕是错打了算盘,江安义何其强横,他的妻子欣菲是龙卫暗卫的督监,整个化州被把持得严严实实,自己最初都是乔装而来,生怕被江安义探知,可是造化弄人,还是落到了他的手中。想起自己写下的供状,潘和义的心在滴血,自己这般倒霉,你们这些人但也陪着吧,你们想捞银子自己找死,就别怪我见死不救了。
  潘和义道:“合城、易定、景源、晃仁、临沙、雁途六县是屯田所在县,清查屯田事关重大,容易激化矛盾,由我和谢御史带队前往。”
  写下供状之后,欣菲给了他一份“礼单”,这份“礼单”足以让他回京后得到重用,既然将自身都卖了,那就争取卖份好价钱出来,这份大礼潘和义可不想便宜了别人。之所以带上谢光明,是因为谢光明虽是八品小官,却是监察御史,位卑权重,而且年岁不大,目光敏锐,倒是值得投资,将来说不定可以用得上。
  肃帝朝的许多重臣都是他在太子时所结识的,当今天子游乐的时候也喜欢结交才学之士,这个谢光明据说与太子相识,天子整肃御史台时谢光明从大理寺主簿调任了御史台监察御史。虽说**品的微末官员调动惊动不了天子,但谁能说得清是不是天子在从中授意。天子派自己来化州清理田亩,说不定督查组中就暗伏着他的眼线,自己还是小心为妙。
  谢光明听到潘和义点名让他一同前去清查屯田,一脸喜意地躬身施礼道:“多谢潘大人栽培,谢某定当竭尽心力。”
  ………………………………


第九百四十五章 天下乌鸦
  十月的化州天气已凉,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在飘雪了,一年一度的赈灾准备又开始了。
  江安义初到化州时经历了一场雪灾,所以他任刺史时致力于建立完善赈灾体系,方仕书接任刺史后继续不余余力地夯实基础,所以化州有一套完整的救灾赈灾体系。
  自打有了屯田,化州不缺粮,为防谷贱伤农的事情况发生,官府会大量地收购粮食,这些粮食除了作为军粮存储之外,便是充实到各县的粮仓,而在江安义的倡导下,各县甚至各村的乡绅纷纷向设立的义仓捐粮,资助那些家境贫寒之人,遇到灾害可从义仓取粮应急。
  年关算账时,府衙会拨给各县一笔专用于赈灾的款项,这笔钱可用于灾时清扫积雪、赈济灾民、灾后重建,同时江安义下令,遇到雪灾官府要开放县学、抚慈养幼院乃至宗教场所收容灾民,不能发生百姓冻饿而死的情况。
  府兵、团练、屯军训练的一个主要内容便是保障道路畅通,遇到大雪封路会紧急出动打通道路,保证赈灾的物资尽快抵达灾区。
  有江安义和方仕书打下的基础,府衙的工作量便减轻了许多。饶是如此,作为周永桐最得力的助手,唐志明这几天还是忙得脚不沾地,等到将最后一份公文处理完,已是戌时将至了。
  伸了伸懒腰,唐志明指着处理好的公文对侍立的小吏道:“明日一早送给周大人过目,若没有异议便让大人尽快用印,尽快发出去。”
  官廨角落坐着数名前来办差的属县官吏,看到唐志明起身,连忙笑着上前道:“唐大人辛苦,我等备下淡酒薄宴,请唐大人赏光。”这些官吏是来办理救灾的钱粮的,唐志明是录事参军,周永桐倦涉政务,府衙的大小事唐志明有极大的话语权,讨好了他多个千把两银子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要是平日,唐志明定然欣然前往,除了能好吃好喝之外,这些人必定准备了礼物,一顿饭吃下来少说也有百两银子的好处。不过,今日乌锋县姚县令派来的亲随约自己晚间在庆丰楼见面,这件事更重要。
  “今日本官有事,改天,改天吧。”唐志明回过头对那些小吏道:“你们去吧,不要辜负了好意。”官场之上,自己吃肉,也得留些汤水给手下人,要不然这些小吏暗中使坏,足以坏事。
  天气已冷,大街上仍然人来人往,店家门前的灯笼将会野府照得通亮,那些吃食摊上冒出腾腾的热气弥散在空中,无形中增添了许多温暖。唐志明深吸了一口气,朝着庆丰楼行去,来会野府不过半年,他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庆丰楼以烹饪牛羊肉出名,招牌菜有红烧牛尾、凉拌蹄筋、清蒸牛肉、酱毛牛肉、小炒羊肉……,满满一桌都是唐志明喜欢的菜,可是在听过姚县令的亲随姚刚的话之后,唐志明没了半点食欲。
  “……前往乌锋县清查田地的官员冯雪松、刘泉似乎知道了些什么,一来便将户房的账本封存,然后核查卖地的情况,不时地召人询问,唐大人你买那四百亩山地的事也被问过了。”
  姚刚的话让唐志明手中的筷子一抖,掉到了地上。唐志明没有弯腰去拾,而是追问道:“姚大人怎么说?”
  “我家大人暗中送去了两千两银子,银子收下了可是核查仍在继续,我家大人说这两人的胃口太大,让我转向唐大人,让您也想想办法。”姚刚边说边弯腰拣起地上的筷子。
  唐志明拈着胡须,迫使自己镇定下来,冯、刘两人收了银子,说明事情还有转机。平定下来的唐志明恢复了精明,沉声道:“冯雪松是新科进士,此人我不熟悉,不过前些日子接触下来,此人好名多于贪利,嘿嘿,新科进士总想着立功得赏,在天子心中留个好印象。”
  刘泉是大理寺的录事,我与他在一起吃过酒,算是熟识,唐志明在心中盘算着。这个刘泉跟自己的情况差不多,在京中衙门中历了十多年,自己靠着倚附周永桐得了机会,而刘泉交好的那位与楚安王关系密切,听说七月被谪出京去,刘泉失了靠山,估计心灰意冷,想借着此次清田之机多得些实惠。
  姚刚见唐志明沉吟思索,识趣地将冷酒泼掉,换上杯热酒。唐志明端起酒杯慢慢饮着,一杯金玉液下肚,心中已经有了定计。
  唐志明道:“你明日一早到我府中取信,你把信交给姚大人,我会在信中详细交待。”
  姚刚见唐志明神态平静,知道他想到了办法,当下不再提清田之事,端起酒杯敬酒,两人尽兴而散。
  第二天午时不到,姚刚便带着唐志明的信回了乌锋县,他是姚县令的亲随,从大门径直而入,拉住一个抱着公文的胥吏问道:“大人在哪?”
  那胥吏应道:“大人在二堂办差。刚才还吩咐过门子,姚兄来了且先到西花厅等候。”
  姚刚在西花厅坐了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县令姚文清便匆匆来到。屏退左右,姚刚把唐志明的信递给姚文清,展信细读,姚文清眉头时皱时松,看罢信思忖片刻,吩咐姚刚道:“辛苦了,你且下去休息。”
  等姚刚离开,姚文清将信折起,塞回信封揣入怀中,唐志明在信中分析了冯雪松和刘泉两人的禀性,认为要分而处之。刘泉好办,无非是花钱消灾,再送个千把两银子应该能填满他的胃口,至于冯雪松,已经收了一千两银子,不妨再让他查出点东西来,送点功劳与他,只要不伤筋动骨,将这场是非掩过。
  还要花一千多两银子,姚文清有些肉痛,虽说明面上不是自家掏钱,可是库中的银子早被他看成自家的了。乌锋县是个肥差,他为了得到位置上下打点了五千两银子,不过还算值得,任县令不到一年就回了本,此次要打点这些清田官员,收成可就比不了上年了。
  唐志明在信中还信中还说了几个法子,让当地的乡绅出在宴请两人,让他们也送点好处出去,集少成多;在青楼召几个红牌或者青倌人,送到两人的屋中,和婊子睡过了估计也就清高不起来了;等到休沐时带两人到香雪居赌上几把,见识见识风花雪月,找到机会直接敲定价格……
  拍了拍怀中的信,姚文清感觉安稳了许多,目光望向西南方向的户房,冯雪松和刘泉还在那里询三问四,明天是十月初十休沐,就照唐参军的办法带两人前去香雪居,吃喝嫖赌在一起,当然要带上些乡绅富户,这笔钱自己可不想出。
  …………
  十月二十日后,清田的官员陆续从各地返回寅宾馆,一个个面带笑容、行囊丰满,有的甚至带回来一两个美貌女子,当然不敢直接往寅宾馆里带,安顿在了客栈中。
  府衙,唐志明向周刺史禀报着这些清田官员的情况,笑道:“这些清田使们在化州捞得盆满砵满,会野府有不少客栈被他们包下,放着索要来的财物,吃饭的时候我看他们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了。”
  周永桐在官场三十余年,对官场上的这些弊情一清二楚,叹道:“水至清则无鱼,化州官场被江大人和方大人整治过,仍有不少营私舞弊之事,只要这些官不鱼肉百姓,本官也只当看不见。”
  唐志明笑道:“大人英明,我估计江大人也是这个看法。等潘大人从屯田回来,清理田亩一事就该告一段落了。”乌锋县的事已经平安解决,刘泉又收了一千两银子,而冯雪松身边则多了个美貌温柔的侍女,他们在乌锋县查出隐报的田亩五十六顷,查漏税银二千三百两,职田侵占三十二顷,至于贱卖田地之事没人提及。
  在化州,江安义的耳目最为灵通,清田官员们在各县的种种行为通过龙卫清晰地呈报在他的案头。看着江安义铁青的脸色,张克济笑道:“主公,天下乌鸦一般黑,寒窗数十载谁能逃得脱名利二字,只要对化州有利,对主公有利,对百姓有利,有些事只做不见。”
  江安义叹了口气,满是怀念地道:“想当年我随余师前往仁州清理田亩,一心想着扫除国蠹,为民除害,可如今,这些蠹虫就在我眼前,江某却拿他们无可奈何,实是心中有愧。”
  “主公,不可因小失大。”张克济劝谏道:“清田督查的官员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若是让他们挟私在天子面前乱言,化州大好局面定然被他们所坏,等清田官员返京后,对那些贪腐的官员进行处置便是。”
  江安义长叹了口气,摇头不语。
  张克济继续道:“化州境内的蠹虫主公随时可以清除,而这些清田督查使们代表朝庭而来,是天子颜面,主公不能随意处置。要想扫除国蠹,主公需更进一步,登堂拜相,宰执天下,任贤用能,让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江安义挺直背,目光变和坚毅起来,道:“为天下百姓,吾当勉之。”
  张克济脸上的面具银光一闪,一丝淡淡的笑意在嘴角浮现,心道:主公,便是宰执天下也不过是帝王傀儡,真正要一畅胸臆便需取而代之,吾当勉之。
  ………………………………


第九百四十六章 垂衣梦治
  重新翻修过的乐游苑很多亭阁内都铺设了地龙,荷香榭临湖而建,冬季清心湖上的寒风吹来,榭内根本站不住人。可是如今四周垂下锦幔,地龙散发出热意,整个榭内温暖如春,那些翩翩起舞的宫女们身着薄裙,一如春花般明媚动人。
  已经是十二月了,长庆元年就要过去了,对于自己即位的第一年,石重伟感到十分满意。朝堂按照自己的意愿梳理了一遍,那些喜欢跟自己作对的官员不是被自己贬出了京就是不敢再胡言乱语了,朕的威严无人敢冒犯;与北漠的和约已经生效,北境的压力大减,十六卫的大军陆续回归京城,西境江安义在戈壁设立了两处军镇,西域人转攻为守了;户部尚书杨全栋奏报,今年税赋预计能超过五千万两,这比父皇在位时最好的年份还有多出近千万两来,石重伟满是自得。
  手一抬,身旁侍立的宫女递上一杯美酒,入嘴酒温正合适,醇香扑鼻,未饮反醉。国库有了银子,明年该修一修雁山别苑了,把别苑改成行宫,每年夏季让母后前去消暑,母后一定喜欢。母后十月返京,已经从父皇驾崩的阴影中走出,人变得精神多了,也胖了些。母后怕冷,新修过的宁寿宫铺了地龙,这个冬天母后在宫中一定过得很舒适。
  一曲歌罢,歌女们拜倒在地,石重伟笑道:“赐酒。”这批歌女是九月选入宫中的秀女,个个貌美如花,能歌善舞。云如玉在这批歌女之中,她被封为才人,十分得宠。此次入宫的宫女中被封为美人(正三品)的有一人,才人(正四品)三人,若要再往上走,便是仪人和妃子了,一般来说要靠怀上龙子了。
  张克济送来的三女中,娄小花和高昌兰都被选为内官,娄小花是尚宫局的掌簿(正八品),在熊皇后的坤安宫听用;高昌兰是尚服局的掌饰(正八品),安排在程淑妃宫中伺候。在东宫时,在石重伟的授意下,怜夕认了当时的少詹事程明道为义兄,所以宫中称其程淑妃。
  同样进宫的宫女多达六百之众,能被封为内官的不过五十人,娄小花和高昌兰从普通民女成为内官,显示出她们自身的出色,至于云如玉因得到石重伟的宠幸一跃成为正四品的才人,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至于那名被封为美人的王美人,是王家族女,等她怀上龙种,仪、妃可期。
  歌女们悄然退下,门外等候的小太监趁着空档捧着今日的奏折进来。锦帐掀起时带进一阵寒意,看到天子皱了皱眉,张谨盘算着等会要交待掖庭局在锦障丈许外再设一重锦障,这样就不会有寒风吹入了。
  小太监将手中的奏折放在桌上,躬身施礼离开。自打天气冷下来后,石重伟开始倦政,不愿意起早前往紫辰殿,上朝的时间拖到了辰末,后来干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把政事交给孔省和段次宗处理。诸臣劝谏,石重伟振振有辞地道,古代圣皇皆垂衣而治,朕信得过诸卿,大事奏朕,小事卿等自决。
  石重伟这样说当然有信心,楚王派系在朝堂上早已烟消云散,孔省、段次宗都是信得过的臣子,加上韦佑成、程明道这些心腹人,就算朕不上朝朝中大事已焉能瞒得过朕,何况大臣们处理过的朝政要报朕知,若是朕不满意,下旨驳回便是,朝庭养士便是为国操劳,朕何必学父皇那样事必躬亲,白白受累。
  “念”,石重伟斜了一眼侍立在身旁的张谨,在锦榻上调整了一下坐姿,身子陷进松软的裘皮中,既暖和又舒服。一只柔荑般的手伸过来,肤如凝脂,指尖捏着的一枚葡萄干,张开嘴,甘甜的味道在口中弥散开来,泌入心里。
  这是化州进贡的果脯,石重伟闭上双眼品味着口中的甘甜,自打江安义去了化州之后,化州便多了许多好东西,蜜水果、长生油、金玉液,最近东市涌进了许多上好的玉器,黄喜奏报这些玉器出自化州,朕问过杨全栋,今年化州的税赋有四百万两。
  去年朕向化州索要了四百万两,江安义又送了八十万两的祝寿银,原以为化州了不起有三百万的税赋,没想到仍有四百万两,着实让朕有些惊喜,化州真是有钱,不用几年化州就要成为税赋最多的州了。石重伟长出了口气,化州,江安义,让朕既喜欢又忌惮,难以处断啊。
  “臣清田使黄平奏报,臣自领旨以来……”,一连窜的官样文章从张谨的嘴中念出,石重伟不耐烦地摆手道:“直接念此次清理田亩的结果。”
  张谨目光飞快地从奏章上扫过,找到要读的地方,念道:“此次清理田亩,各地州府自查上报十三万八千顷,其中职田二万三千顷,共补缴税银五十七万九千余两;清田督查使到各地清查,共查出隐匿不报田地六万四百顷,其中职田八千七百顷,共补缴税银三十二万六千两……”
  此次清理田亩清查出的隐匿田地不到二十万亩,每年能增加的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