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第5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岭山纵横天下。”
饶强锋道:“漠人与朝庭签订和约才三年,亦需休养生息,至少要五六年后才可能挥军南下。五六年过后,饶某恐怕已经挥不动斧子,替兄弟们报仇了。”
董浩云道:“漠人大汗利漫率军越过贺牢山,带回数十万部众,
控弦之士多出十万,加上三年生息,实力大增,安南屯军叛乱让朝庭元气大伤,利漫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我估计明年开春漠人就会南下了。”
饶强锋精神一振,站起身来到一幅手绘的地图前,道:“那咱们要加紧操练,漠人南下之后便出山报仇,直取平州松同府。”
这幅地图是董浩云绘制,所以不用看地图董浩云对整个地形也了然于胸,摇头反对道:“松同府城坚池深,以三千兵马前去攻打几不可陷,而且松同府与福州相连,距京城不足四百里,一旦有事十六卫兵马兼程赶来不用两天,诚不足取。”
“军师认为应该南下攻打娄州还是西向攻打灵州?”饶强锋在地图前看了半天,问道。
董浩云站起身来到饶强锋身边,用手点指着地图上道:“这里,灵州西水县。”
灵州西水县,离灵州津阳府只有五十里,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往西过并州进化州,往东进平州入福州前往京城,南下则是娄州,城外的安河直通洹阳河,世家林氏便是从这里搬迁到宜湖的。
饶强锋眼一亮,笑道:“军师可是看中了丰济仓。”丰济仓是郑国十大粮仓之一,能储粮六十万石,就设在西水县南,朝庭驻有一千兵马看守粮库。
“若是能将丰济仓夺在手中,立时可招数万人马,稍加整训便可挥军夺取津阳府,朝庭派遣兵马救援需时,届时灵州可控制在手中。宜湖林家在灵州,数百年积蓄可为军资,大王手中不缺钱粮、兵马,可以静观天下风云变幻,进退自如。”董浩云激动起来,手指拍打得地图直晃。
饶强锋想起一事,迟疑着道:“西北一带绿林有个瓢把子,说起来灵州也是他的势力范围,咱们兵进灵州,要不要跟秦大官人打个招呼?”
董浩云不以为然地道:“夺取丰济仓何等机密,怎么能事先告知他人,若是走漏风声官府事先预作提防,岂不要劳而无功。秦大官人势力虽大,但远在齐州,大王夺下丰济仓后可派人与之接洽,让他出山相助。大王手中有粮,自不用担心人马,大王挟夺取丰济仓之威,秦大官人率众前来也只能居于大王之下。”
饶强锋紧盯着地图不语,心中盘旋着董浩云最喜欢说的那四个字--王图霸业,或许自己真能裂土分疆,成就一番王图霸业。
…………
十一月。蹄声打破山坳的宁静,犬吠声中不少人走出家门,笑着跟来人打招呼,许大哥、许兄弟、许叔叔的招呼着,许昌化放缓马蹄,笑脸回应,秦大官人许昌化回卧牛坳过年了。
自打听从张先生劝说,报答江安义救妻之恩,许昌化带着兄弟们出山,逐步收伏齐州绿林,紧接着将影响扩大到并州、青州、姜州境内,成为近百山寨的总瓢把子。成为总瓢子变得很忙,一年之中大半年时间许昌化都在四处奔走,交好、拉拢、劝说、压服各处山寨头领。
许昌化发觉自己十分喜欢这样的江湖生活,与诸位兄
弟谈天说地、比试武功、纵马驰聘才是他想要的生活,张先生来信说再不用多久就会让他率领弟兄们征战沙场,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在张先生的资助下,山寨不用为粮食发愁,经过操练山寨的弟兄并不比官兵弱,主公见到这只隐伏的队伍一定会喜出望外。
马蹄在竹篱院墙外停下,安娘牵着女儿许珠蓉和小儿子许壮飞笑吟吟地站在门前,身边的长子许壮承丢镫下马,跑向母亲,笑着叫道:“娘,我回来了。”
许壮承已经十四岁了,十二岁开始许昌化便将他带在身边,诸山寨的好汉都认识这位少当家,女儿许珠蓉十岁,许壮飞也已经七岁了。安娘抱住儿子,骂道:“臭小子,半年都不回来看娘,又长个了,比娘都高了。”
许珠蓉和许壮飞跑向父亲,许昌化笑着将他们揽入怀中,道:“爹给你们带了许多好东西。苏飞(老三),把东西拿到大厅里去,彭云(老五),你去把带给大伙的礼物散一散,良飞(老二)、胜前(老四)你们安排兄弟们先住下,一会过来喝酒。”
一家人说说笑笑地进屋,安娘问道:“许郎,你一走就是大半年,这次回来好好在家歇歇,珠蓉和壮飞总闹着要去外面玩,过年的时候你带他们好好出外转转,我的头都被他们吵大了三圈。”
许昌化接过女儿递过来的茶,笑着摸摸珠蓉的头,笑道:“我这次回来,准备带全家前往化州会野府,张先生写信来让我去一趟,如果你们愿意,以后就安家在会野府了。”
安娘高兴地笑道:“真的,彤儿这丫头多次写信让我去会野府,只是她自己东奔西走的没个定数,我才没有答应。许郎,你去了会野府,山寨这边怎么办?”
许昌化将茶碗放到桌上,笑道:“张先生说天下有变,让我蓄势待机,把你们送到会野府,我便无后顾之忧。有彤儿在,我便是万一有个三长二短,你们母子也不用担心。”
安娘色变,厉声道:“许郎说得什么话,什么叫做三长二短,张先生莫不是让你做什么凶险之事,我这就写信给彤儿,让她跟江安义说,江安义是救过妾身的命,至多妾身把这条命还给他便是。”
许昌化摸摸两个孩子的头,安慰了一下受惊的女儿,笑道:“安娘你想到哪里去了,张先生只是让为夫做好应变的准备,你带着孩子们前去会野府,有彤儿在便用不着我牵挂,我便可以安心应变。”
安娘知道丈夫的性子,凄声道:“我听说黔州屯军反叛,莫不是齐州也要打仗了,许郎你可不要造反,咱们一家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我不想你出事。”
许昌化笑道:“安娘,你知道为夫是替张先生做事,也便是替安义卖命,怎么可能造反。张先生让我蓄势待机,便是有一天能归顺朝庭。安娘,你嫁给为夫受尽委屈,为夫总要为你挣个凤冠霞披来,也为孩儿们谋个前程。”
安娘看着身边的儿女,一时间心乱如麻,不知该如何劝说。
………………………………
第九百六十七章 三元之始
长庆四年元日,朝庭照例要举办大朝贺。元日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是朝庭最为隆重的朝贺。朝贺在含元殿举行,殿上陈设礼乐,仪仗庄严,天子衮冕临轩,皇后、百官、朝集使以及皇亲国戚都身着朝服一同参加。仪式包括皇子献寿、中书侍郎奏地方的贺表、黄门侍郎奏祥瑞吉兆、户部尚书奏诸州的贡献之物,礼部尚书奏诸蕃的贡献等等内容。
长庆三年对石重伟来说有些煎熬,安南屯军之乱在他的脸上重重抽了一巴掌,将他抽得吐血颜面尽失。吐血之后石重伟以需要静养为由暂停了朝会,躲在后宫之中懒见朝臣,朝政交给孔省等人打理。坐在水榭听着歌舞,石重伟总会想到那停工的雁山行宫,胸口便会隐隐作痛。
高坐在宝座,目光从那些伏拜的臣子身上越过,看向大殿外的天际,阳光映照朱阙栏杆之上,这一刻石重伟仿佛看到了大郑广袤疆域,亿兆的百姓也在向他叩拜,欢呼“万岁”。石重伟不禁心潮澎湃起来,这是朕的江山子民,朕是天子,恩泽四方。
石重伟有意借助长庆四年的元日朝贺一洗去年的颓运,今年参加朝贺的人特别多,不光二十七州都派出了规模宏大的朝集使,石重伟授意光禄寺卿陈因光朝贺之时要让北漠、西域以及南蛮诸国的使者上朝朝贺。
这可为难了陈因光,厚着脸皮来到四方馆拜会漠人使臣,暗中许下好处才让漠人使者答应将写好的贺正表在朝贺时呈上,西域诸国的使者好办,东市有不少胡商,找人假扮便是,反正天子要的是场面,真假没有去管,那些胡商听说扮贺正使有吃有喝,个个踊跃得很,至于南蛮小国便更容易了,找些南人涂抹了脸,便是使臣了。
石重伟看着乱糟糟下拜的诸蕃使臣心中暗自鄙夷,这些蛮荒小国哪知礼仪,朕早晚要将他们纳入王化之下。目光落在漠人使者身上,石重伟轻轻一皱眉,漠人使者单膝跪拜后随即站起,在一众藩国之中有如鹤立鸡群,着实无礼。
漠人汗利漫从贺牢山带回来数十万部众,草原实力大增,陈因光奏本说漠人以人口增多为由要求今年多赠送他们五十万石粮食,五十万石粮食不算什么,可是朕不能让漠人随意宰割。
朱易锋南下之后,刘维部叛军大部被歼灭,剩下的数千人南窜蛮荒,已经不足为患,吴彦浩部叛军趁朝庭赈灾之机逃进丽州,祝谨峰已率军前去追击,年前祝谨峰奏报,数次接战吴彦浩部死伤过半,现已把吴部逼到沿海一带,吴彦浩有跨海而逃之意,祝谨峰正在加紧歼击。等朕平定屯军之叛后,整顿兵马与漠人一战,挫一挫漠人的傲气,父皇差点夺下漠人王庭,要不是漠人放火烧草原,此刻漠人不是归顺朝庭就是远窜北荒了。
阳光如金,洒落在含元殿外,映照在将士手中的兵器上,闪着寒光,石重伟心雄万丈,朕手握百万雄兵岂能被漠人欺凌,朕当发愤图强完成父皇未尽的大业,将漠人王庭纳入朕的河山。
熊皇后带着皇子石守盛站在宝座左侧,程淑妃没有资格参加朝贺,她所生的皇子石守齐还小,也没有参加朝贺。熊皇后有些激动,这样朝贺的机会对石守盛十分重大,作为皇后所出的皇长子依照大郑惯例会被册立为太子,盛儿过年叫八岁了,太子十岁便要入东宫,让熊皇后怎么不急。
余光扫了一眼端坐在宝座上的天子,熊皇后心中的焦虑越发重了,生下盛儿后自己与天子的情份渐薄,宫中选秀之后天子前来坤安宫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父亲让自己不要争宠,身为皇后母仪天下不能让人指责善妒,为了盛儿能成为皇储,自己受再多的委屈也忍了。
程淑妃争储之意昭然纸上,吏部侍郎程明道是天子宠臣,这个佞贼推波助澜不断地在天子耳边替石守齐说好话,三四岁的小孩居然就被他说成仁孝、聪慧,最可气的天子居然信以为真。要不是太后十分喜欢盛儿,恐怕天子很可能立石守齐为太子。
目光看向朝列中的父亲--国丈熊执仁,自家出身寒微没有助力,成为盛儿的硬伤。父亲当年有意交好化州经略使江安义倚为臂助,可是天子亲近小人并不喜欢江安义,江安义的老师余知节从户部尚书的位置退下后,江安义在朝堂之上的声音越弱,恐怕自身难保,不可能替盛儿撑腰。
朝列的最前面是两位相爷,父亲探问过两位相爷的口气,都说立储之事不能急,父亲感叹两位相爷易担心卷入到立储之争中去,史书上因为立储掉的脑袋可以堵成数座大山了。
朝贺已经进入尾声,熊皇后暗暗叹息着,等朝贺结束后带着盛儿前去探望王太后,自己趁太后开心时提一句,但愿太后能帮着盛儿成为太子。
大朝贺,最累的是光禄寺卿陈因光,将朝集使、贺正使送回四方馆中,陈因光感觉自己的腰都快直不起来了。接下来是饮宴,敬过几杯酒后自己便可以归家歇歇了。看天子的神情对此次大朝贺很满意,陈因光知道自己讨了天子的欢心,自己也不想六部尚书的位置,能平平安安再做几年光禄寺卿卿正,致仕之时赐个子爵就心满意足了。
说罢客套话,敬完三杯酒,陈因光举杯走向漠人使臣蒙可夫,别的使臣自己可以不用放在心上,漠使可不能得罪,自己的功业就建立在与漠人和谈之上。
看着陈因光端着酒杯满面笑容地走过来,蒙可夫眼中闪过鄙夷之色,这个郑人胆小如鼠,一心想着讨好郑人皇帝,只想着用钱财安抚,坐看草原壮大,利漫汗派人告诉自己,今年开春便要挥兵南下,南下之前让自己争取从郑国多要些好处,特别是粮食。为了此次朝贺,陈因光答应送给自己二十万石粮食,并在开春之前将和谈中资助的百万石粮食先行运往漠国。
蒙可夫露出诡异的笑容,若是郑人得知草原勇士吃着郑人资助的粮食南下,不知会是什么表情,郑人皇帝会不会下旨将眼前的陈大人斩了,笑着站起身,蒙可夫与陈因光开怀畅饮。
长庆四年开始,石重伟恢复了早朝,看到精神焕发的天子,孔省、段次宗等人都露出了笑容,天子一洗颓废、重新振作,受点小挫不算什么,吃一堑长一智,天子还不到而立之年,来日可追。
…………
从榷场运来的粮食源源不断地经过镇北城深入草原,齐新文满面肃容地看着长长的粮车分成五路进漠,粮食已经运送了三天,数量超过了百万石。这么多的粮食入漠,漠人便有了军粮,若是南下便无粮草之忧,今年开春形势不妙。
真不知道朱太尉是干什么吃的,居然会让天子下旨将全年的资助全部运往草原。朱质朴推荐朱易锋前去平叛,战绩卓著,如果不出意外朱易锋会接任太尉之职,朱家太尉之职不会旁落。朱易锋比朱质朴强出太多,将来朱易锋执掌太尉之职会比他的叔叔强许多,不像朱质朴只是天子的应声虫,根本不敢违逆天子的意思。
与漠人签订和约之后,朝庭不断召回兵马,前两年安南屯军叛乱,朝庭又抽调了一万轻骑,眼下镇北大营的兵马不过二十四万,这些兵马要阻挡四五十万漠人南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任的副帅宁滔按剑而立,沉声问道:“康军使,可知这些粮食运往何处?”康千峰已经升为军情司副使,留在镇北城效力。
“禀副帅,这些粮食大部分囤居在一百二十里外的札塔拉附近,有万余漠骑在那里驻守。”康千峰拱手禀道。
齐新文冷声道:“天子心存侥幸,以为漠人得了好处便不会南下。”天子的心思他能猜出几分,想在今年上半年彻底平定安南屯军之叛,然后腾出手来陆续增加镇北大营兵力,只是漠人会给朝庭半年时间吗?
宁滔道:“齐帅,我们是不是要预做防备,如果探知漠人南下,便先下手为强,派人烧毁这些粮食。”
齐新文沉默片刻,叹道:“老宁,你说得没错,只是等到漠军南下再要想动这批粮食就不可能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不准粮食出关,即刻派兵北上抢粮。”
宁滔也默然,他和齐新文的想法一样,只是这样一来轻启边衅,致使漠人南侵的罪名可就落到他们身上。不管天子在暗旨里怎么说,从他的行动上看对漠人十分忌惮,一心只要求稳。
“康副使,多派探马前往王庭打探,一旦漠人王庭有聚兵迹象,即刻报我。”齐新文道。
漠人王庭,依旧是冰天雪地。金帐之内,利漫召集众首领饮宴,话题只有一个,南下。
………………………………
第九百六十八章 家仇国恨
渠逆道不时地咳嗽着,利漫停下话语,侧转身子关切地问道:“渠师,你不要紧吧。我已经送信给蒙可夫,让他向郑皇要几名御医来为先生看病。”渠逆道胀红着脸,像要把肺腑都从嗓中咳出来,那些部落首领纷纷停下酒杯,静候这位郑人停住咳声。
利漫大汗把哥哥昆波赶去了巴尔噶草原,缇珠居次把金狼骑交给了大汗专心在神山上静修,而利漫大汗从贺牢山西带回了失散的兄弟,声望达到了顶端,成为了草原部落无可动摇的共主。利漫大汗尊重渠逆道众人皆知,去年年底有个部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