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变臣 >

第589章

变臣-第589章

小说: 变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克济笑道:“主公若感为难,张某便代主公前去相问。”
  江安义忙点头道:“如此最好,我和他没有话说。”
  张克济笑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主公这个妹夫确实是不安定因素。安勇接老夫人来化州的时候,李鸣锋原本不想来,可是武清县的张庄被讨天军占据,平山镇的住处也毁了,妍儿想见大哥,所以拉着李鸣锋一起来了。江安义要对西域用兵,定然会与大齐国打交道,无论是敌是友李鸣锋都要有个态度,要不然到时候伤了一家人的和气。
  第二天张克济拉着江安勇一起去李府,江安义和李鸣锋没有话说,江安勇和李鸣锋却十分亲近,两人有个共同的爱好,酒。朝庭派钦差传旨让江安义出关剿匪,李鸣锋就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尴尬,看到张克济拜访,李鸣锋立时明白了,江安义不好跟自己说,派张先生问自己的态度了。
  酒过三筹,张克济笑道:“李兄弟是明白人,当着明人不说暗话,朝庭派来钦差传旨让主公清剿戈壁马贼,同时还给主公下了道暗旨,让主公寻找合适机会攻打西域。大齐国在西域立国,李兄弟是元天教元老刘子维的弟子,若是两下起了冲突,李兄弟将何去何从?”
  李鸣锋烦闷地应道:“还能怎样,我早就答应过妍儿,两不相帮。”
  张克济替李鸣锋满上酒,笑道:“李兄弟,你和主公是一家人,有些话不妨当面说清,省得
  伤了和气。主公有意统兵西征,李兄弟既然两不相帮自然不会跟随,届时主公家人的安全就要拜托李兄弟你了。若是元天教有人对主公家人不利,李兄弟该如何行事?”
  江安勇一瞪眼,道:“妹夫,这可不能两不相帮,你可得分得清轻重。“
  李鸣锋心烦意乱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当然不会坐视元天教的人伤害江家人,这些年岳母待自己如子,儿女们与江家同辈情同手足,扪心自问江安义虽然对自己不冷不淡,对自家儿女却是十分宠爱,逢年过节大包小包的礼物寄来,自己说是独立,其实早已和江家不能分割。可是,自己在元天教长大,除了恩师这些长辈外,还有许多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如果他们来伤害江家人,自己又怎能举刀相向。唉,当初自己就不应该来化州,哪怕把头埋进沙里也落得个眼不见心不烦。
  张克济再替李鸣锋斟满酒,微笑道:“李兄弟用不着烦恼,张某倒有一个两全之策。”
  李鸣锋抬起头,满是期待地看着张克济,道:“请先生赐教。”这些年相处,他对张克济十分钦佩,这是个跟师傅不相上下的智者,他有两全之策定然能解决自己的难题。
  张克济手捻胡须,不紧不慢地道:“主公与元天教有隙,明面上自不能与大齐国有什么来往。可是要对西域用兵,绕不开大齐国。依我看来,大齐国在西域的存在,对主公无疑是有利的。”
  李鸣锋精神一振,江安义能不与元天教起冲突最好。
  “李兄弟是栋梁之材,韬武略不次于主公,为了妍儿姑娘和家人才甘愿寂寂。张某想问一声,如果有机会让李兄弟一展宏图,李兄弟可愿一试。”
  烛光下,张克济的银面具闪着光,看在李鸣锋眼中满是魅惑。李鸣锋当然不甘寂寂,多少次梦中策马挥刀征战沙场,在张庄暗中扶持舒永杰亦是尝试,张克济的话揭开李鸣锋心头的封盖,放出内心中的渴望。
  张克济盯着李鸣锋的眼睛,眼神骗不了人,那双眼晴如明星般亮起来,露着渴望和希冀。张克济朗声笑道:“男儿当自强,李兄弟的心意我明白了。我想请李兄弟去一趟大齐国,见见昔日故人,说服大齐国配合主公对西域用兵,这是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事,李兄弟是最合适的人选。”
  江安勇嘀咕道:“这事我哥可没交待,张先生怎么自做主张。”
  张克济笑道:“不错,主公没有交待,以主公的个性也不会交待。主公对朝庭忠心耿耿,一心想要报答先皇的知遇之恩,可是当今天子即位以后对主公多有顾忌,除了伸手要钱外还暗中打压。亚圣曾经说过,君视臣为手足,臣视君为腹心,此先皇也;君视臣为国人,臣视君如国人,此当今也。主公素有护佑百姓之志,只要能利于天下百姓,又何必拘于一家一姓。”
  ………………………………


第九百八十三章 天赐需争(二)
  张克济的话有些大逆不道,可是在坐的三人谁也没把天子当回事。
  李鸣锋笑道:“张先生真乃妙人,这话让江兄听到不知是如何反应。”
  江安勇道:“我哥做事磨磨叽叽,顾忌这顾忌那,当今皇帝这样对他,还一心想着替他卖命。皇帝没钱了,又想到我哥了,当初我哥坐牢的时候怎么不见他出面帮忙。”
  张克济道:“主公拘于忠义,行事诸多顾忌,张某则不一样,只要能有利于主公,便百无禁忌。大齐国现有兵马两万,而且地处戎弥和尉车国之间,地理位置十分关键,主公统军的限额是五万,五万兵马想要灭国,几无可能,若能得到大齐国相助,可事半功倍。”
  “天子答应主公对外用兵,并不是要主公平灭西域,而是要主公多缴获金银物资”,张克济脸上现出惯有的讥意,道:“只要钱到位,天子对主公的些许的逾越会只做不知。”
  李鸣锋出身元天教,对郑国朝庭根本没有好感,问道:“先生让我前往大齐国,不会让我去空口说白话吧。”
  张克济道:“主公这边无非是想联合大齐国对马贼和戎弥、尉车、休梨等国用兵,而且不能喧诸于口,摆在明面之上,至于能得到什么好处就各凭本事,你前往大齐国是通通气,免得引发不必要的误会,这便是最大的善意。”
  张克济笑着说话,话语中却带着杀气,别看大齐国在西域立国,但毕竟只有六城之地,百姓不过数十万人,又身在异邦,还算元天教底蕴深厚,教中子弟团结一心,兼之帅相杨思齐手段高明,才在西域混得风声水起。化州虽是一州,实力比起大齐国强出太多,五万兵马出关,足以扫荡大齐国。如果江安义首战选在大齐国,想来京城的天子和朝臣们会大为振奋。
  从内心讲,李鸣锋还是偏向元天教,张克济既然指了条路,李鸣锋为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也会竭力一试。接下来的酒吃得热火起来,李鸣锋慢慢问、细细想,这顿酒吃了一个多时辰。
  待到张克济和江安勇从李府出来,已是月上中天。看着空中皓月,张克济抚须笑道:“天将有变,鹿失其所,亦当奋力逐之。”
  江安勇不满地道:“张先生,我读书少,你少说些我听不懂的话。”
  张克济哈哈笑道:“安勇,我是说老天给了机会,还要自己去抢。”
  江安勇狡黠地笑道:“张先生是说我哥见到好处也不肯伸手,那咱们就替他去争去抢。”
  “安勇是明白人,你在军中要和石头一起牢牢掌住兵马,把安西大营握在手中。每年那么多钱粮洒出去,那让那些将士们明白是吃谁的饭,到时候主公有命,要命至军行。”张克济道。
  江安勇漫不经心地道:“在化州谁敢乱呲牙,打断他的腿。军中之事先生放心,我和石头有数,大多数将士对我哥心存感激,加上
  管都督帮忙,少数一些人翻不起风浪。我和石头轮流带兵去军镇驻守,管将军已经向兵部奏本提升我和石头的官阶了。”
  江安勇此时是明威将军(从四品下),石头则比他低一阶,是正五品上的定远将军,如果两人都能提升一阶,那在安西都护府中除了正副都督就只有军中司马有监管他们的权力,而军中司马也被银子喂了个饱,对江家在军中的扩展只作不见。
  江安义默许了李鸣锋带着三黑等人出关去大齐国,诚如张先生所说,要攻打西域诸国离不开大齐国的配合。张克济同时往莎宿国派出了信使,隆盖已经坐稳了王位,朴天豪化名朴豪成了莎宿国的将军,饶思安成了隆盖的亲卫长,而严青泽成了客卿,隆盖对他言听计从。至于田韦国、羌兰国与莎宿国是盟友,由莎宿国出面沟通更为方便。
  要对西域用兵,自然得与安西都护府商量,管平仲也接到了天子暗旨,对于江安义的来意一清二楚。安西都护府自然由大都督管平仲说了算,但是马辰光战死,朝庭任命了一个新的副都督,是左领军卫的将军冯思延,此人到达安西都护府后暗中与管平仲较劲,拉拢部将,散布天子有意将管平仲调任太尉府让他接任新都督的消息。
  管平仲当然不会容忍冯思延的小动作,脏活累活派给冯思延,借机寻错斥责,接到天子暗旨后,管平仲就盘算着把冯思延拱出去剿马贼。安西大营的兵马多数是从化州募集,这些化州兵士对江安义十分忠诚,加上低级的校尉多是江家兄弟的亲卫充任,冯思延一心想着立功,让他去跟江安义唱对台戏去。设立两处军镇后,江安勇和江安义的弟子何希桂轮流带兵戍守,实际上便是练兵,本来在戈壁戍边是苦差事,可是回来的将士个个喜笑颜开,据说戍守三个月能得到近五十两银子,大营的将士个个争抢着要去,看这样子,真要到了战场上自己这个统帅发令说不定都没有江家兄弟的话灵。
  对于江安义在化州的威望和实力,管平仲暗暗心惊,如果江安义生了异心,化州转瞬间便会成为他割据的藩镇。不过自己在化州呆不了几年了,只要江家给的银子足够,有些事用不着去管,朝庭在化州有龙卫暗卫,江安义有无异心是他们操心的事。想到化州龙卫府,管平仲暗叹,这化州龙卫府分明就是江家的。
  帅堂之上,冯思延打量着对面的经略使江安义,天子命江安义统军西伐的旨意他也知晓,在他看来天子分明是乱命,江安义是个文官,凭什么让他统军征讨西域。有仗打就意味着军功,自己若能从西域多抢些金银回来,安西大都督的位置就是自己的了,再通过军功拉拢一批将领,自己便能在安西都护府立稳脚跟。自己还不到天命之年,至少还有十年的大都督可做,化州是块宝地,哪怕做上十年大都督也能混个金银满屋。
  冯思延扫了一眼居中而坐的管平仲,这小子真是好运气,
  十来年前还只是个宣武将军,跟自己官阶相同,自打江安义来化州任刺史后,接连打了几场大仗,升任了安西大都督,成为了怀化大将军,而且封爵保承侯,这气运在诸将之中可以算得上独一无二了。
  管平仲不光官运亨通,财运也不错,江安义被世人誉为“点金手”,生财有道,管平仲与他好的穿一条裤子,有发财的机会江安义自然不会忘记他。自己来安西都护府不过半年,听闻江安义每年送给管平仲的金银至少不下十万两,江安义在化州的产业有不少管平仲都有暗股,所以管平仲才会放任江安勇和何希桂在军中提拔任用亲信。
  “……江某奉旨清剿马贼,调动兵马、补给军械粮草之事还望大都督支持。”江安义道。
  管平仲笑道:“既有旨意,本都督自然全力配合江大人行事,愿江大人早日平定戈壁马贼,护往来客商安全。”
  冯思延听着管平仲和江安义说着官话,知道他们两人是在演戏给自己看,两人私下里称兄道弟,哪用这般客气。冯思延心中冷笑,天子对管平仲和江安义关系密切已有耳闻,派自己来之前曾在御书房暗示自己,到了化州之后要注意江安义和管平仲之间的联系,要防止他们串通一气欺瞒朝庭。
  想到这里,冯思延皮笑内不笑地道:“江大人真是能者多劳,治理民政增长税赋是好手,便连行军打仗都是高手,着实让冯某汗颜啊。朝庭正是用钱之机,冯某以为江大人应该多把精力花在增长税赋上,这次出兵剿灭马贼,冯某愿替江大人效劳。”
  江安义一愣,对西域用兵牵涉到他在莎宿国、大齐国、田韦国以及与腾恭立之间的联系,这些东西不能让朝庭知道,再说江安义有点闲得慌,很是怀念骑马挥枪沙场纵横的感觉。
  管平仲隐晦地朝江安义丢了个眼色,他曾暗中数次与江安义谈过冯思延到来后的作为,好几次管平仲在军中任用江家亲信冯思延都反对过,这个冯思延可能是天子派来监视两人的,说不定身上就有天子的暗旨。
  江安义笑道:“冯副都督的好意江某心领了,不过天子有旨明令江某统军出战,江某不能抗旨不遵吧。再说江某在化州有些年头,曾经数次出关,对马贼的行踪和基地也有所了解。杀鸡焉用牛刀,清剿马贼这种小事不敢劳动冯副都督的大驾。“
  冯思延一心想着在西征中立功,当然不肯放过机会,笑道:“江大人既然对冯某不放心,那冯某甘愿作为大人手下的将领,听从大人将令。冯某来安西都护府,天子曾交待冯某要多向大人请教,特别是抵御西域之事,大人不敢抗旨不遵,冯某也不敢违抗圣命啊。”
  管平仲暗喜,他巴不得冯思延死在关外,当即接过话头道:“既然都是天子的旨意,那本帅就做主,由冯副都督先行操练兵马,届时由江大人择优选拔,一起出关剿贼。”
  ………………………………


第九百八十四章 天赐需争(三)
  二月初八,在凛冽的寒风中,李鸣锋到了大齐国国都兴齐城,见到了昔日兄弟大齐国相帅杨思齐。
  在杨思齐的引见下拜见了大齐国国主吴海生,杨思齐陪着李鸣锋祭扫了刘子维的坟墓。一别二十余年,师徒天人永别,李鸣锋痛哭一场,也不知当初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杨思齐设宴款待李鸣锋,前来相陪的故友有李清、蒋飞鱼、任强、朱雷等人,而章天刚、赵良铁、周家兄弟(韩元实归顺大齐国后,恢复了旧姓周)则是新人,故友新朋欢聚一堂,开怀畅饮。
  大齐国定都在垣猗县,杨思齐把垣猗县改名为兴齐城,所辖五县分别叫做安平城、永定城、开阳城、济源城和元同城。李鸣锋从安平城进入大齐国,过开阳城到达兴齐城,沿路看到商队络绎不绝,城中百姓安定,郑人和胡人和睦相处,大齐国呈现出勃勃生机。
  看到大齐国在西域重生,师傅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西域一隅逐渐实现,李鸣锋感慨万分,举杯道:“杨大哥,这杯酒要敬你,大齐国有今天你功不可没。鸣锋有愧,不能追随在师傅身边为国效力,对不起师傅的教诲之恩。”
  杨思齐笑道:“大齐国有今天,是诸位长辈和兄弟们拼死得来,杨某只是不甘人后罢了。这杯酒我提议敬大齐国那些死难的先辈和弟兄们,大家请。”
  众人举杯一饮而尽。
  杨思齐放下酒杯,道:“刘师临终前让我若能见到你时转告你,人各有志你选择成家生子远离争斗他并不怪你。他收到你娶妻生子的信后,十分开心,说当年让你前往平山镇对不起你,让我们不要去打搅你的生活。”
  李鸣锋声音哽咽,道:“师傅,弟子不孝,不能替你养老送终,心中有愧啊。”
  李清对李鸣锋这么多年的避而不见心有怨恨,出声讥道:“李兄弟成为了江家女婿,大富大贵,怎么会想起见咱们这些苦哈哈了。”
  “清哥,你就别刺我了。小弟不对,这杯酒算是陪罪。”李鸣锋说着端起杯一饮而尽。李清叹了口气,都是光屁股长大的弟兄,还真恨不起来,拿起杯子陪着喝了一杯。
  杨思齐替李鸣锋布菜,道:“鸣锋,别光顾着喝酒,也吃点菜。你这次的来意,我多少知道一点,不过今天不谈公事,只叙私谊,不醉不休。”
  第二天,相帅府,同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