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掺沙子。
先把总的态势平复下来,叫洪承畴、陈奇瑜担任要职,分杨鹤一部分的权。
至于一些不能在明面上做的事情,外派到陕西治下的勇卫营,就是最好的执行者,朕要叫山陕这个地方,变成屠宰士绅、地主的修罗场!’
第五十章 密诏 叫那帮蛀虫天诛吧
“你们还不退下着办,一个个愣着干什么?”
一心想在山陕那边,来个‘反中反’的崇祯皇帝,打算给周遇吉,写封密诏,却见王洽他们,站在原地,欲言又止的看着自己,皱眉说道:“怎么?是对朕的决断有异议?”
硬着头皮的王洽,走上前,拱手作揖道:“陛下…您所提的那些旨意,兹事重大,是否能……”
“王卿!朕说的那些,是决断,不是商榷的建议。”
崇祯皇帝脸色冷了下来,开口道:“所记的那些决断,军机处润色后,即刻着办,明发上谕!
都退下吧。”
想擢洪承畴任陕西巡抚,擢陈奇瑜任延绥巡抚,那只是实缺,那前面都是要领衔的,如都察院某衔,不过这些小事,崇祯皇帝不想多操心。
设立军机处的目的,不就是给自己省麻烦,掌控住平叛建虏和流寇事吗?
选进军机处的大臣,就要多多的当差,多多的做事,不然闲下来了,难免又该折腾其他事情了。
“……”
见天子态度这般坚决,王洽、王在晋他们几人,便知此事不容商榷,那也只能作揖行礼,离开了东暖阁。
至于怎样润色,怎样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那他们几人,还要回到军机处那边,好好商榷一番。
毕竟天子所下的这些决断,真真是兹事重大,若是在朝堂上,或山陕那边,引起什么风波,只怕杨鹤所呈递的剿抚并用事,就会出新的风波。
尤其是第一条,叫山陕两地的官绅,甚至是一应宗藩,掏银子和粮食,这怎么想,都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关键天子还卡死了不准摊派到地方,一旦被军机处外派前指发现,那勇卫营就会逮捕归京。
‘这山陕两地的流寇造反,之所以这般严重,纯粹就是有权有势的家伙,一个个太过于贪婪了。’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拿起御笔,在王承恩的服侍下,便思索着给周遇吉,所要写的密诏内容。
‘这帮家伙纯粹就是大明的蛀虫,不亚于八大晋商的存在,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趁着山陕混乱,叫周遇吉谋划天诛事宜吧!’
崇祯朝的大明,作为小冰河时期的爆发期,那自然灾害,就像是不要钱一般,频频在大明各地出现。
尤其是大明北方各地,几类大的灾害,往往都是连轴转,搅得北方各地的秩序,彻底乱起来了。
“见字如面……朕身处内廷,却时常担忧平叛流贼事,这些时日,朕一直在查阅山陕等地的桉牍奏疏。
发现流窜的各股流贼,之所以不能悉数剿灭,叫山陕等地恢复平静,除剿贼大军不能统一号令,地方灾害频发外。
最为重要的一点,则在于散布山陕各府州县的恶绅、恶霸,乃至是就藩的宗藩!
朝廷费尽心思,耗费无数钱粮,想平定地方,还山陕一番太平。
可这些可恨可杀的蛀虫,却根本不懂得朝廷的难处,更不懂得体恤朕!
在西苑讲武堂时,朕就时常提及,若大明人人都自私自利,不想着国朝,不想着社稷,那这样的大明还有救吗?”。
由于崇祯皇帝所谋之事,在当前大明的主流中,绝对是违背天理的事情。
身为大明的天子,不想着维护治下臣民的安定,却想着叫外派的勇卫营,抽调出一部分精锐,伪装成流寇势力,以肆虐的流寇之名,洗劫大明的士绅、地主等合法公民。
这事儿要是敢爆出来,那事情就有乐子看了。
所以在给周遇吉所写密诏,将一应的前因,都详细的阐明,毕竟对周遇吉而言,这样的事情,人家也是第一次操刀。
能否接受。
能否做好。
这对现在的崇祯皇帝而言,都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对周遇吉的忠诚,崇祯皇帝还是相信的。
“……周卿,此事要不要做,如何做,朕不做决断,交由周卿来断,周卿身处在陕西治下,在平叛流贼的一线,当知晓这些恶绅、恶霸的种种劣迹。
若大明想要平叛流贼事,想要还山陕等地一个安定,
那么有些事情,就要主动背负起来。
此事关系重大,若周卿决定要做,朕信卿家,然所挑选人手,必须忠诚可靠,绝不可叫除卿家以外的人知晓……”
看到自己怎样算计周遇吉,叫忠心耿耿的虎将,主动跳进去,崇祯皇帝就忍不住自嘲起来。
自己这个大明天子啊,对谁都这般腹黑啊。
但面对这样摆烂的局面,崇祯皇帝有什么办法?
难道眼睁睁的看着肆虐的流寇势力,冲出山陕等地,朝着中原一带肆虐?那死掉的百姓只会更多,给大明造成的伤害更大!
“王伴伴,取密匣来!”
在写完密诏后,崇祯皇帝放下御笔,对一旁的王承恩说道,然后拿起这份密诏,吹干上面的墨迹。
“皇爷~”
不敢怠慢的王承恩,忙取来密匣,低首递给崇祯皇帝,接过密匣,将密诏放到里面,锁上铜锁。
“王伴伴,你将此密匣封好,在内廷这边,挑两名忠诚可靠,且有些身手的宦官,乘快马离京,赶赴陕西治下。”
将手中的密匣,递到王承恩跟前,崇祯皇帝严肃道:“亲自交到周遇吉的手中,并确保没有外人看到,切记,此事关系重大,绝不可有任何闪失,听明白没有?”
“皇爷放心,奴婢知道该怎么做了。”
王承恩恭敬的接过密匣,郑重道:“若此事有任何差池,奴婢甘愿自裁!”
服侍在天子身边这些年,王承恩极少见到天子,这般郑重的交代一件事情,那所写密诏定然不是小事。
“去着办吧。”
崇祯皇帝摆手道:“做好此事后,就将朕先前给你讲的,也都办好,算算时间,曹文诏他们,就要快抵达京城了。”
“喏!”
王承恩应了一声,便捧着密匣,匆匆离开东暖阁,传递密诏之事,他必须要谨慎对待,所挑选的人手,必须绝对值得信赖才行,好在他已经选好了人手。
第五十一章 朕的虎将都回来了
叫周遇吉所领勇卫营,在山陕一带奉行天诛计划,是崇祯皇帝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下来的事情。
其实最适合做这件事情的,是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帮原东江一系,他们够狠,他们敢做。
只可惜崇祯皇帝不可能放他们去山陕一带,去贯彻精心谋划的天诛计划。
别肆虐山陕的各股流寇势力,还没有设法镇压下来,搞死张献忠、李自成这帮天生的流寇。
再叫毛承禄、孔有德这帮没调教好的人,瞧见洗劫臭名昭著的恶绅、地主,累世积攒的家财。
一个个再把持不住,听调不听宣,那乐子就闹大了。
本身大明的治下,就有不少的准军阀势力,或小的军头,再经自己的手,培养出一批的话,崇祯皇帝都对不起自己谋划的事宜。
“元辅啊,您说陛下就一点不顾及朝堂安稳吗?”
成基命面露忧色,来回走动着,对有些心烦的韩爌说道:“这都五日了,我等递上求见的奏疏,陛下都不召见我等。
军机处那边,明发的那几道上谕。
陈延生、李明忠他们,奉诏离京赶赴天津了。
这些事情,根本就不切实际,完全罔顾大明的安定于不顾。
朝堂当下的反响极大。
科道这边,甚至是部寺等处,不知呈递了多少规谏奏疏。
可陛下全都留中不发!
倘若陛下继续这般一意孤行,不听忠言,那我大明还会有安宁吗?”
“够了!别再说下去了。”
韩爌眉头紧皱,沉声道:“陛下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我等所能在私下妄加评议的吗?
成阁老,别忘了你的职责。
陛下决定的事情,你觉得会更改吗?
想想京营那边,被陛下罢黜的在职勋戚,还有现在裁撤的员额,兵部全都给停发了。
现在我等所能做的事情,是好好做好本职,辅佐陛下,替陛下稳定朝局,处理好大明的朝政!”
关于天津撤卫设州事,及军机处明发的几道上谕,韩爌在沉下心来,细细想了想,发现天子所谋甚大。
减轻国朝的财政负担。
增强地方的主动性。
加强地方的掌控力。
增补国朝所征赋税。
若是韩爌没有处在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不明白当前的国朝,所经历的处境,那他会像朝中的很多大臣一样,不断向天子呈递规谏奏疏。
但随着他这个内阁首辅,所执掌的权柄增强不少,协助执政的范畴增大不少,压力随之就扑面而来。
当大明的内阁首辅,难啊!
只是难的又何止是内阁首辅呢?
“这么说来…近几日所闹的动静,韩爌这个内阁首辅,一直都在主动做事了?”倚靠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听完韩赞周所禀明的事情,笑着说道。
“是的皇爷。”
韩赞周微微欠身道。
“行,朕知道了。”
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拿起那份《天诛计划善后、轮调等诸事》案牍,轻呼道:“韩爌能体恤朕心,朕很欣慰,着尚膳监那边,去文华殿那边,给韩爌送些糕点。
还有…把这份案牍,送到内书堂,叫朕选的那帮宦官,依着案牍上所写,完善体制,再送到御前来。”
“喏!”
这几日,崇祯皇帝就在忙一件事情,那便是周遇吉所领勇卫营,所挑执行天诛计划的群体,应怎样避免消息泄露,并如何安排那些将校和锐士等事宜。
由这样一件事情,又延伸到涉及辽东、山陕等地,所需要调整和谋定的部署,以确保平叛这盘大棋,能牢牢掌握在手中。
现在的内书堂,已然成为崇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内廷人才储备地,每一名内书堂宦官,都是崇祯皇帝精挑细选的。
忠诚是首要。
当大明的皇帝,身边没一帮忠诚的宦官,那才是最可笑的。
“皇爷,好消息啊!”
韩赞周前脚刚离开,后脚,王承恩就匆匆来到东暖阁,眉宇间是难掩的喜色。M。。
“王伴伴,什么事情,叫你这般高兴?”
崇祯皇帝见状,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打趣道:“可是内厂那边,所筹建的诸厂,都建设好了?”
“是远赴山西的讲武堂队伍,抵京了!”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王承恩拱手作揖道:“为首的曹文诏,派人进宫复命,除押解回所抄银子外,还带回一众叛逆分子!”
“此事是真的?”
崇祯皇帝放下茶盏,看向王承恩说道:“那方正化所领的西厂,是否跟随讲武堂所部,一起归京了?”
“是真的,皇爷。”
王承恩忙道:“方太监所领西厂,想要回京…恐还需一些时日,据曹文诏派人所言,查抄的一应田产等事,至少需要一个月查验,所以……”
“哈哈,好啊!朕的虎将,都回来了。”崇祯皇帝大笑道:“这次他们办差得当,朕必须要好好犒赏他们。
王伴伴,你即刻领着内厂的人,将所押解的一应银子,悉数押运回内帑。
至于赏赐,等朕见到曹文诏他们再说。
对了。
押解归京的八大贼罪囚,派人去锦衣卫,叫骆养性带队,悉数押进诏狱中去,朕有大用!
等这些差事落实后,王伴伴领着曹文诏他们,即刻进宫见朕。
所领归京的一应锐士,皆赏银五十两,从内廷挑选御酒等,犒赏他们。
着办此事的人,不可懈怠朕的那些锐士!”
“喏!”
王承恩忙拱手道。
崇祯皇帝说的很快,很杂,但王承恩都一一记在了心里,相应的差事,该怎么办,该叫谁去落实,王承恩都有了想法。
服侍在天子身边,若是没有点应急的本事,那是得不到重用和赏识的。
“曹文诏他们,回来的正是时候啊。”
看着匆匆离去的王承恩,心情大好的崇祯皇帝,暗暗说道:“有了这笔银子,很多事情都能加快落实了。
至于范永斗这帮叛贼,那也能拿来做做文章了。
文官势力庞大,勋戚不作为,好啊,那朕就拿你们开开刀,还把事情办的漂亮,叫人找不到任何能泼脏水的机会!”
第五十二章 你们是朕的肱股啊
作为崇祯皇帝所器重的将校团,除去派往陕西治下的周遇吉、陈继盛等人,像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孔有德这些人,那都是能力极强的虎将悍将。
忠诚这种东西,是能通过精心做出的恩赏,包括一些行为表现,来一步步培养出来的。
毕竟不是谁天生就是反贼。
若非是被逼到绝境上,前面没有任何路可走,为何要背叛正朔的大明呢?
“朕的虎将,都回来了?”
当乾清门那边传报,以周遇吉为首的众将校,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的带领下,赶到乾清宫这边,崇祯皇帝从龙椅上站起身来,神情间流露出喜色,快步朝殿外走去。
“沙沙……”
在乾清宫这边,响起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以曹文诏为首的众将校,紧跟在王承恩的身后,快步朝着东暖阁方向走去。
“哈哈,朕的虎将,都回来了!”
崇祯皇帝的声音,叫曹文诏、左良玉这帮虎将悍将,心里一震,不少都看见天子,竟从东暖阁那边出来,在众多大汉将军的簇拥下,朝他们走了过来。
这怎么得了啊。
见到此幕的众人,纷纷绕开王承恩,快步朝崇祯皇帝跑去,行进间,一个整齐的队列,便出现在崇祯皇帝的眼前。
“砰!”
“哗~”
在道道声响下,由曹文诏带队的将校团,挺拔而立,向崇祯皇帝行礼喝道:“末将等…拜见陛下!”
“好,好,快免礼。”
崇祯皇帝摆手说道,走上前,拍拍曹文诏的肩膀,锤锤左良玉的胸膛,对孔有德笑着点头……
这队列中的每一位虎将悍将,包括几名勋戚子弟,崇祯皇帝都表露出自己的态度。
“黑了,也瘦了。”
再度走到队列前时,崇祯皇帝轻叹道:“这次叫你们奉密诏行事,真是苦了你们了。”
“愿为陛下效死!”
“愿为大明效死!”
被天子闹这么一出,曹文诏这帮虎将悍将,哪一个不是面露动容,强压激动的怒吼起来。
自从他们被天子特召进京,更被选进西苑讲武堂,参与进修,并完善讲武堂的各项培训制度。
一开始在他们之中,不少人的心中,是揣揣难安的。
尤其是像陈继盛、毛承禄、孔有德这些原东江一系的,生怕这是个圈套,想对他们做些什么。
但是在进京了以后,崇祯皇帝的种种表现,包括一视同仁的态度,叫陈继盛、毛承禄他们,多少都有些羞愧。
“走,朕叫尚膳监那边,给你们准备了膳食。”
看着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