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135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35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朕叫尚膳监那边,给你们准备了膳食。”

    看着眼前的众将,崇祯皇帝挥手道:“有什么话,等你们吃饱了再说,这一路赶回京城,只怕肚子里都空了吧。

    今天在这乾清宫,可没什么规矩,咱们君臣间,好好聊聊。”

    想笼络武将的心,可远比笼络文臣简单多了。

    对他们好。

    表现出足够的重视。

    赏罚分明。

    不偏袒。

    只要能做到这些,就依着崇祯皇帝加持的天子光环,除了像祖大寿那种准军阀外,其他的武将,都会拜倒在崇祯皇帝的脚下。

    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下,大明武将的官场地位,社会地位,其实都是比较尴尬的存在。

    一个官阶很小的文官,站在堂堂总兵官面前,或者副总兵官、副将面前,都能表现出倨傲的一面,甩脸子就更正常了。

    大明文官的嘴能杀人,那可不是吹嘘之言。

    被天子这般恩遇,叫曹文诏这帮虎将悍将,那一个个没有不激动的。

    尚膳监所准备的饭菜,很朴实,都是能填饱肚子的,像他们这些领兵打仗的将领,吃山珍海味,跟吃家常便饭,是没有挑剔的。

    只是在乾清宫的正殿,吃这顿家常便饭,那就显得格外不一样了。

    ‘幸好内廷这边,被朕完全掌控,不然若叫那帮文官知道,在乾清宫正殿,宴请曹文诏这帮虎将悍将,那不知会在朝堂引起怎样的风波。’

    看着吃完饭,整齐站立的一众将校,崇祯皇帝面露笑意,心里却暗暗说道:‘不过这些做起来,都是值得的。’

    “诸卿,此次你们的表现,极佳。”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向曹文诏他们,开口道:“所奉朕的密诏,替国朝铲除掉一大隐患,你们所立下的功勋,朕都在心里记着。

    等到西苑讲武堂完成考评,在场的每个人,都将会被朕授予官职,前去朕最需要你们去的地方,多多替朕分忧。

    不要羡慕周卿他们,被朕谴派到陕西参与平叛,眼下国朝这边,需要用兵的地方很多。

    你们都是朕的肱股啊。

    陕西那边,有周卿他们,还有所领的勇卫营,足够了。

    以后京畿这边,辽东那边,朕都需要你们,来扛起重担,这样朕在京城御极天下,才能心安。”

    关于周遇吉等将校,被天子外派到陕西一带平叛,还统率着最精锐的勇卫营。

    要说曹文诏他们,这心里没有些想法,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同样都是讲武堂的一员,虽说是袍泽,但是吧,那内心深处的好胜欲,还是难免叫他们生出些想法。

    当然也仅仅是想法罢了,至于别的,还真没有。

    不过崇祯皇帝当着他们的面,讲了那么多,这叫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他们,包括孔有德这些人,那一个个内心深处,都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原来在天子的心中,都这般重视他们啊。

    “愿为陛下效死!”

    “愿为大明效死!”

    这两句在西苑讲武堂,每天都要喊的口号,此时此刻,也恰恰能体现出他们的内心感受。

    “要恩赏的官职,包括要赏赐的银子,朕都先给你们记着。”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曹文诏他们走去,朗声道:“等到西苑讲武堂考评之事,该是谁的,那就是谁的。

    去吧,都回西苑那边,好好休整一日吧,等到考评的时候,朕希望你们都能拿出自己的真实水准,朕希望你们这些虎将悍将,能扭转我大明颓废的军威!国威!”



    第五十三章 风起通州

    

曹文诏他们走了,满怀着斗志离开乾清宫,准备回他们阔别已久的西苑讲武堂,一个个摩拳擦掌的要大干一场。

    天子的期许。

    天子的认可。

    叫他们不想虚度光阴。

    奉密诏远赴宣府镇,又赶赴山西治下,展开除贼的行动部署。

    这段特殊的经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着极大的触动。

    边镇地带的种种不好、艰辛、难处。

    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该凌迟的八大贼。

    那一幕幕浮现在他们脑海中,便叫他们想尽快在讲武堂毕业,能像周遇吉那般,被天子恩准独领一军。

    “这帮虎将悍将,看起来斗志高亢啊,朕果真没有看错他们。”

    看着离开的众人背影,站在乾清宫殿外的崇祯皇帝,面露笑意道:“等他们在西苑讲武堂,完成肩负的使命,就能替朕做更多的事情了。”

    “皇爷慧眼识珠,简拔这些虎将悍将,实属我社稷之幸,大明之幸啊。”

    王承恩微微欠身,笑着说道:“奴婢相信,有这些虎将,供陛下驱使,我大明军队颓废之势,定然能一扫而空的。”

    “哈哈~”

    王承恩的这番话,引得崇祯皇帝大笑不止。

    改变整个大明军队的风气,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

    能将拱卫京畿的三大营,蓟密永三协的各部,东江军,勇卫营,天雄军、忠勇军等部,都逐一的整饬定编下来,那他就满足了。

    等到西山的武备院,会同兵仗局、军器局等有司,能建立起完善的军工生产体系,研制新式火器火炮,并实现真正的量产。

    那靠着整饬定编的这些军队,力压肆虐辽东的建虏,镇压流窜山陕的流寇,就断然不是问题了。

    “王伴伴,眼下内帑这边,有多少银子了?”

    崇祯皇帝撩撩袍袖,看向王承恩说道:“既然朕的内帑充沛,那给武备院、天津造船厂等处的银子,也该多调拨一些了。”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抄家抄出的银子再多。

    若不拿着它们用起来,筹建受自己掌控的产业,夯筑受自己掌控的根基,那一点作用都没有。

    “皇爷,算上曹文诏他们,押解回来的银子,粗略估算下来,内帑所存有三千一百多万两银子。”

    王承恩想了想,开口说道:“有许多银子的成色不好,还需重新融化定银,这火耗就会有些大。

    另外方太监所领的西厂,能处理好诸多事宜后回京,内帑这边的银子,只怕还会增加很多。”

    服侍在天子身边这些年,王承恩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银子,亦是第一次见到内帑,能存储这么多银子。

    有了这笔体量庞大的银子,那大明就算遇到再多的问题,自家皇爷都能从容应对了。

    “王伴伴,有几件事情,朕要你即刻去办。”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说道:“一,询问武备院、农科等处,现有所做事宜进度,朕要追加内帑银子。

    二,着内厂依据所辖皇庄,在北直隶治下所在府州县,围绕那些皇庄,兴建水利设施具体耗费,朕要先行在北直隶治下,改善部分河道淤堵情况。

    三,内厂所定的诸厂建设,要加快相应的建设速度,倘若银子不够的话,就按照规矩流程申报银子。

    四,加快推进便民铺、车马行的筹建进度,此事朕划拨三百万两银子,专事专办,必须尽快落实到位。

    五,从内厂筛选一些可靠忠诚的宦官,给朕赶赴东南沿海一带,拿银子聘用西洋造船的匠户,悉数带回到天津造船厂,另给造船厂那边,追加五十万两银子。

    暂时就这么多吧,尽快将这些事情安排下去,做好监察事宜,哪一项有进展了,及时向朕通禀。”

    “喏!”

    王承恩当即领命。

    有了银子的崇祯皇帝,出手阔绰了,办事效率快了,就算不用外朝的国库,他谋划的诸多事宜,也能稳步推进下去了。

    一个背叛大明,暗通建虏的八大贼,就能查抄出这么多的银子,还有众多的田产、古董字画等。

    那遍布在大明治下的官绅、地主等群体,包括就藩各地的宗藩势力,又窖藏着怎样惊人的财富呢?

    粮食!

    交代完这些事宜的崇祯皇帝,第一反应,是尽可能多的储存粮食,甚至到海外购进粮食,以应对崇祯三年会出现的灾情。

    能解决钱、粮这两个重头,叫忠诚于自己的良臣干将,在各自的位置上,能落实自己的各项政策,那大明的局势就不会乱。

    “皇爷…徐阁老,孙尚书,于乾清门求见。”

    韩赞周匆匆走来,对站于殿外的崇祯皇帝,拱手道。

    “哦?”

    崇祯皇帝闻言,开口道:“宣!”

    自己这心里,刚想着粮食的事情,分管仓场事的徐光启、孙居相,就跑到乾清宫这边,难不成是出什么事情了?

    莫不是京通二仓这边,有些地方爆雷了?

    清楚大明当前的吏治,到底是怎样的崇祯皇帝,对大明官场的态度,向来都不是很友善的。

    贪官污吏太多。

    庸官懒官太多。

    就算想要整饬大明吏治,那也唯有一步步的去搞。

    他不可能像太祖高皇帝那般,完全凭心意去杀贪官污吏,杀的金陵河都不知被染红几次了。

    明末的态势,不比明初,真杀那么多,只怕崇祯朝的大明各地,都会陷入停摆状态,那麻烦只会更大。

    毕竟自己的手里,没那么多能用的准官员。

    “拜见陛下……”

    “免礼吧,说说,有何事要向朕禀明?”

    看着徐光启、孙居相二人,崇祯皇帝开口打断道:“可是京通二仓这边,查出来什么不好的事情?”

    二人相视一眼,眉宇间皆生出忧色和凝重。

    徐光启心下一狠,向前走了数步,拱手作揖道:“陛下所猜没错,的确是京通二仓查出问题了。

    据巡察通州坐粮厅案牍,在实际巡察大运西仓、中仓、南仓,所辖的一众分仓,发现严重的偷粮、换粮,甚至空仓的情况!

    臣与孙尚书知晓此事后,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独断,故特来将此事禀明御前,望陛下能在朝下旨,严查通州仓所藏贪官污吏!!”

    (



    第五十四章 钦定三法司会审

    

“砰!”

    东暖阁内响起拍案声。

    徐光启、孙居相、韩赞周几人,下意识心里一紧,纷纷低下头来,他们都知道,天子怒了!

    崇祯皇帝眼神冰冷,神情冷厉,眸中是遮掩不住的杀机。

    “好啊,真是无法无天到极致了。”

    崇祯皇帝冷冷道:“都敢将手,伸进朕的京通二仓了。

    涉案的人,抓了没有?

    通州仓,封存没有?

    那通州坐粮厅的人,都控制起来没?

    敢做出这样的事情,定然不是某个人,某些人,就敢肆意妄为的。

    他们的背后,肯定是有人撑腰!”

    当初叫徐光启分管仓场事,孙居相负责主抓,就是清楚京通二仓的重要,所以崇祯皇帝才叫务实的高官,来具体做事。

    没成想到底还是爆雷了。

    偷粮,卖粮,甚至还有空仓。

    就徐光启所讲的,通州仓出现问题,那京仓必然也有问题,只不过查明的问题,没通州仓那般触目惊心罢了。

    “启禀陛下…涉案的一应人员悉数抓捕起来了。”

    孙居相走上前,拱手作揖道:“通州仓所辖一众仓场,悉数封存。

    通州坐粮厅那边,因此事关系重大,一应官吏悉数控制起来了。

    另京仓这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不过情况……”

    “情况没有通州仓严重,你们就不抓了?”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朕将仓场事这等紧要职权,交予你二人执掌,你们就是这样用的?

    韩赞周,去派骆……”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停了下来。

    京通二仓爆雷一事,现在不是叫锦衣卫出动的机会。

    依着朝中大臣的德性,若知晓此事的话,肯定会上疏规谏的。

    必须利用这件事情,好好整顿下朝堂,杀一批贪官污吏才行。

    “你们觉得…这件事情该怎样做?”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着徐光启、孙居相走来,沉声道:“京通二仓是维稳大明京畿,乃至天下的根本。

    现在出现这么大的事情,朝廷若是不追责到底,查明一应贪官污吏,那难保京通二仓再出现问题!”

    外朝的事情,若没有相应的大义,过多叫锦衣卫掺和的话,会生出很多麻烦的。

    就依着崇祯皇帝对大明官场的了解,那官官相护是很严重的,这次京通二仓查案事,便是他掌握更多主动权的契机。

    见天子这般询问,最终没叫锦衣卫插手,徐光启也好,孙居相也罢,心里都不由得暗松口气。

    若崇祯皇帝真要叫锦衣卫插手,二人还想着如何规谏天子。

    “陛下,臣以为此事干系重大,应从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选派大臣,进行会审。”徐光启冷静下来,拱手作揖道。

    “此案若是能查明,将一应主犯悉数缉拿,追回被偷运的漕粮,还有他们私卖所获非法银子,那京通二仓的损失和影响,才能降到最低。”

    “徐阁老所言甚是!”

    孙居相紧随其后道:“陛下,若是有必要的话,等此案查明以后,可将一应的贪官污吏,悉数处决,以震慑宵小!”

    徐光启也好。

    孙居相也罢。

    都是传统的大明文官,对动用厂卫力量,干涉朝堂的事宜,他们的心中都是比较抵触的。

    毕竟大明法纪在这里摆着,朝堂还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署在,没有必要什么事情,都叫锦衣卫或者东厂跟着掺和吧。

    “两位卿家言之有理。”

    崇祯皇帝点头道:“既然是这样的话,徐卿,孙卿,你二人即刻去文华殿,着内阁研讨此事。

    选定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有司官员,负责此案,进行三法司会审。

    另告诉韩卿他们,此案朕很重视。

    限期半个月内,必须叫三法司会审查明情况,将一应的赃银,乃至是被偷走的漕粮,悉数追缴回来!”

    “臣等领旨!”

    徐孙二人当即领旨,在向崇祯皇帝拱手作揖后,便匆匆离开东暖阁,朝着文华殿方向赶去。

    毕竟这是天子御极以来,京通二仓首次爆雷,且天子还对仓场事明确了各项新谋划,由此可见天子对京通二仓多重视。

    倘若此事不能处置好,真要叫厂卫介入的话,那不知会在朝堂之上,会引起怎样的风波和动荡。

    “韩赞周,你觉得三法司会审,能查明此事的真相吗?”

    看着徐孙二人的背影,崇祯皇帝看向忐忑而立的韩赞周,开口道:“通州仓事态这般严重,必然是牵扯到朝中官员了。

    你觉得韩爌他们,所选定的主审大臣,会将这些官员也牵扯进来吗?”

    “皇…皇爷,奴婢觉得,此事若是真叫朝中大臣,来主抓审案之事,只怕…怕他们,并非会将事态扩大。”

    韩赞周踌躇再三,拱手作揖道:“京通二仓出事,必然跟户部有关系,甚至还可能牵扯到兵部、工部等。

    要是越查越多的话,那他们必然会担心触怒皇爷。”

    “看来徐卿、孙卿他们,都没有你将此事看得透彻。”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说道:“韩赞周,你即刻赶赴锦衣卫,向骆养性传朕的口谕,命其抽调人手,暗中调查此事。

    锦衣卫沉寂到现在,也增扩了不少旗校吧,这把利刃,是时候再叫他们饮血了。

    告诉骆养性,若此案他不能查明真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