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陈延生的气势所震慑,优柔寡断的倪国忠,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
第七十六章 贪污案扩大了
“这个陈延生,好的不学,偏要学这激进的手段。”
崇祯皇帝看着手里的奏疏,笑道:“不过这样也好,铲除以梅家为首的死硬派,拉拢分化赵家和倪家,足以震慑天津当局。
这样看来的话,之后能否叫天津直隶州,成为既定事实,叫划拨的诸县,实际控辖起来,便要看陈延生的手段和城府了。”
在旁服侍的韩赞周,将自家皇爷这般高兴,这心里不由得生疑。
那天津知州陈延生,究竟是做了什么?
想起近几日的朝局,包括京城的变动,韩赞周就觉得阵阵后怕,自家皇爷的态度太强硬了。
“韩赞周,锦衣卫在西市那边,搞的公审大会,进展的怎样了?”崇祯皇帝放下手里的奏疏,剑眉倒张道。
“朝中的某些大臣,想要体面,那朕就都给他们,叫被抓的贪官污吏,得一份大大的体面。”
“回皇爷…据锦衣卫通禀来报,被公审的那帮贪官污吏,多数都招供了。”韩赞周欠身说道。
“且新供出的那些人中,有部分是朝中大臣,骆指挥使…有些拿不……”
“有什么好犹豫的!”
崇祯皇帝皱眉道:“涉案的一应官吏,都给朕抓起来,当初朕就说过,敢把手伸进京通二仓的,不管是谁,皆不轻饶!”
“皇爷…以韩元辅为首的不少大臣,都齐聚在乾清门这边,请求觐见。”韩赞周眉宇间生出犹豫,开口道。
“朕的旨意,你难道没听清吗?!”
见韩赞周这般,崇祯皇帝那冷厉的眼神,射向韩赞周,冷冷道。
“奴婢有罪!”
韩赞周心里一颤,忙跪倒在地上,说道:“奴婢这就去传达皇爷口谕。”
处在这样的氛围下,崇祯皇帝想跟朝中的文官,尤其是那帮东林党人,好好的相处,稳定好大明的局势,做好自己谋划的部署。
但是涉足在这黑暗的官场中,想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对多数的人来讲,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掌握大义的崇祯皇帝,必然不会放过机会,以此来杀一批贪官污吏,震慑朝堂!
为避免京通二仓贪污案,被所谓的舆情所颠覆掉,崇祯皇帝叫骆养性带队,创造性的于京城地界,搞出了公审大会。
一个个不都说锦衣卫行酷刑,搞屈打成招那一套吗?
好啊!
那就叫京城的百姓监督,对被抓的贪官污吏展开审查,任何举动,全都在京城百姓的观察之下。
“元辅,陛下不召见我等,这可如何是好啊,那锦衣卫怎能在西市那边,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啊。”
“就是啊,这可如何是好啊,即便是审查京通二仓贪污案,也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啊,这对国朝的威仪,是多大的打击啊。”
彼时的乾清门外,聚集着不少的有司大臣,他们或神情焦急,或神情激亢,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议论着当前发生的事情。
谁都没有想到,内阁群辅成基命,不过是向天子进谏,不要无休止的扩编军队,竟惹来这么多的事情。
前脚有不少朝臣,为成基命请愿,以逼迫天子能收回成命,后脚锦衣卫就闹出了所谓的公审大会。
这使得朝中的文官群体,不少大臣都傻眼了,谁都没有想到,锦衣卫会闹这么一出。
“唉…”
站在队列前的韩爌,神情凝重,眉宇间生出忧色,轻叹一声,现在朝局所闹的动静,已然超出了他的预料。
他没有想到,成基命会背着自己,带着不少规谏奏疏,去乾清宫觐见天子,还行规谏之事。
他没有想到,天子态度会这般强硬,竟当场罢免了成基命,甚至还给成基命那样的定调。
他没有想到,锦衣卫会做出这样的事情,闹得京通二仓贪污案满城风雨!
现在的韩爌,可谓是身心疲惫,天子的改变太大了,以至于他都生出一种错觉,先前的天子,是伪装的太好了吗?
“沙沙……”
神情疲惫的李邦华,快步朝乾清门方向走去,那布满血丝的眼眸,瞧见聚在乾清门外的人群,不由得减缓了脚步。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离京期间,朝堂上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成?
带着种种疑惑的李邦华,来到了乾清门这边。
对突然回京的李邦华,人群中瞧见的不少大臣,都露出各异的神情。
“臣…李邦华,回京述职,求见陛下!”迎着不少目光的注视,李邦华理了理所穿沾着尘土的官袍,冲着乾清宫方向,拱手作揖道。
在此值守的上直亲卫军,哪里敢有大意,当即就有人,朝乾清宫方向跑去禀报。
跟朝中相聚的这帮大臣不同,李邦华可是天子所定钦差,现在人家回京了,还是这副模样,那肯定是出大事了。
“孟暗,可是所查通敌一案,有所定论了?”韩爌走上前,看着神情疲惫的李邦华,关切道:“你这是……”
“元辅,通敌一案是有定论了。”看着韩爌身后的那些朝臣,李邦华眉头紧皱,说道:“但是定论却还没有下,某此次归京,就是向陛下禀明情况,一应事宜,还需天子决断才行。”M。。
听到这话的韩爌,包括那些个大臣,一个个都露出各异的神情。
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宣府镇和太原府那边,又闹出什么事情来了?
不对啊,这事情肯定是不简单啊!
“李枢辅,天子口谕,召你觐见。”
就在一些大臣,想走上前询问李邦华之际,从乾清宫那边,跑来一名宦官,也不管其他人,直径朝李邦华走来,说道。
“臣…谨遵上谕!”
心忧山西局势的李邦华,没有任何的迟疑,便拱手作揖道,随后便聊了聊袍袖,跟着那名传达口谕的宦官,快步朝乾清宫方向走去。
“这是要出大事了啊。”看着李邦华的背影,站在原地的韩爌,神情有些恍惚,心里暗暗说道:“莫不是山西那边,又发现什么新的情况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第七十七章 遍地蛀虫啊
“臣…李邦华,拜见陛下!”
走进东暖阁的李邦华,见到崇祯皇帝后,神情肃然,拱手作揖道。
瞧见一向注重仪容的李邦华,眼下是这般狼狈的模样,崇祯皇帝心里便猜到,叫其督办的通敌案,只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了。
“快免礼。”
崇祯皇帝伸手说道:“来人啊,给李卿赐座,斟茶。”
“陛下,不必了!”
李邦华抬起头来,眼神坚毅,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竟行跪拜之礼,正色道:“陛下…臣有要事奏报,请陛下屏退左右!”
“都退下。”
崇祯皇帝剑眉倒张,看着李邦华,冷冷的说道,以韩赞周为首的太监宦官,忙低首朝殿外退去。
“说吧,是太原府出事了,还是山西出事了。”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缓步朝李邦华走去,平静道:“朕要听实话,把查明的情况,都禀明于朕。”
言罢,崇祯皇帝弯腰拉起李邦华。
“陛下!自臣奉旨督办通敌案以来,与刘鸿训先去宣府镇,后去太原府,期间审讯了一应涉案之人。”
李邦华难掩激动,眉头紧蹙道:“宣府镇那边,主要和八大贼勾结的,即各处统兵的将校。
但是到了太原府这边,问题就变得复杂了,甚至有种种的迹象表明,还牵扯到了就藩太原的晋藩……”
李邦华情绪激动的说着,崇祯皇帝平静的听着。
只是叫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所定的铲除八大贼的行动,意在解决大明境内的汉奸走狗,斩断建虏八旗的一条臂膀,完善对建虏经济制裁的漏洞,只是事情却闹大了,产生了极强的影响和波澜。
“照你这样所说…以范家为首的八大贼,这些年在边地一带,之所以能有那等胆大妄为之举。”
崇祯皇帝神情冷峻,看着李邦华说道:“实则是在他们的背后,还藏着一帮家贼硕鼠,甚至还牵扯到了宗藩?
事实上过去这些年,国朝所调拨的钱粮,途径山西之际,就被所涉府县截留不少,可却没人将这些事情禀明国朝?”
肆虐山陕一带的流寇起义,是崇祯元年正式爆发的,至今已有三年有余,但流寇起义造反一事,最早却能追溯到天启年间。
那时的山陕两地,不是雪灾,就是旱灾,要不就是地震,这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加之摊派的辽饷等,使得治下的百姓负担极其严重。
这导致山陕两地的阶级矛盾,一直都是很尖锐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态势下,彻底没了活路的前提,大明的百姓是绝不会造反的。
可一旦说造反的话,那所爆发出的威力,将会是难以想象的存在。
都他娘的快要饿死了,管你他娘的是否是正统!
“没错陛下!”
李邦华神情有些憔悴,点头说道:“虽说臣此去太原府,并未去往山西其他府县,可就太原府一地之态势,就叫臣等发现了很多问题。
太原府治下,恶吏遍地,欺压百姓的恶绅,甚至是……”
说着说着,李邦华就讲不下去了,每每想到在太原府的所见所闻,李邦华的心,就是极为的痛心疾首。
在国朝面临威胁之际,一心想平定流寇作乱,好叫山陕等地能尽快恢复秩序,甚至调拨大量的钱粮。
可镇压剿灭各股流寇的这几年,非但流寇造反的势头,没有被镇压下来,相反却愈演愈烈。
‘幸好这次督办通敌案,朕先行派了曹化淳去山西,还派了刘鸿训随行啊,不然的话,就依着李邦华的性情,也不会做出这等决断啊。’
看着此刻李邦华的神态变化,崇祯皇帝心里暗暗说道,大明吏治腐败一事,他比谁都要更清楚。
导致这种局面的形成,就是连年的党争所致,尤其是到了天启朝,在自己皇兄的或有意,或无意,叫魏忠贤掌握大权,于外朝罗织阉党(齐楚浙党残余势力),一步步斗垮东林党,把持着朝纲。
“现在曹化淳和刘鸿训,还在太原府留守?”
收敛心神的崇祯皇帝,看向李邦华询问道:“李卿,你在归京之前,你们几人,对此事有何看法?”
尽管崇祯皇帝的谋划部署,是依托着朝堂和北直隶展开,但对待这范畴外的地域,若真闹出大的事情,那他肯定是要根据爆的雷,来铲除掉一批贪官污吏和家贼硕鼠的。
滥杀的名号,不能有。
但拿着大义去杀贪官污吏,崇祯皇帝不会有任何犹豫。
“臣等…皆知此事关系重大。”
李邦华稳定情绪,作揖行礼道:“若不整治山西官场,任由事态糜烂下去,那必然会影响到,国朝之后对流寇反叛的镇压事。
可若是决意整治山西官场,那必然会影响到山陕一带的局势,若叫肆虐的流寇钻了空子,只怕国朝在……”
说着说着,李邦华又说不下去了,像这样的事情,他先前也从没有经历过,错非是奉旨督办通敌案,李邦华就从来没想到过,山西会有那般严重的问题。
‘这是要朕来决断啊。’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看着李邦华,暗暗思量道:‘没想到山西那边,还会有这等进退两难的局面。
若是没有流寇造反的话,那依着李邦华他们的性子,定然会继续追查下去,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内患生出,外忧尚未解决。
稍有不慎处置不当的话,就会在山陕一带,闹出更大的乱子,这个决断他们果真是不好选择。’
崇祯朝的大明啊,处在各类堆积矛盾的爆发期,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往往都是成串的爆发出来。
一个处置不妥当,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此事朕知道了。”
崇祯皇帝神情平静,看向李邦华说道:“朕还有些朝政要处置,李卿一路舟车劳顿,从山西赶回京城,就先回去休息一二吧,另写一封奏疏,言明清楚此行的所见所闻,呈递到御前来。
等朕思量好了,会召李卿展开后续的。”
“陛下……”
李邦华愣住了,他没有想到,天子知晓此事后,非但没有愤怒,相反却表现得这般平静,这超出了他当初的预料。
第七十八章 走一趟吧
崇祯皇帝为何要愤怒?
大明吏治腐败,这是不争的事实。
别说一个山西官场爆雷了,就算其他地方爆雷了,他也不会愤怒,对待既定的事实,愤怒,只是无能的表现。
李邦华走了,怀揣着种种的疑惑和不解,离开了乾清宫,但他不知道的是,崇祯皇帝要谋一盘大棋!
彼时的乾清宫,安静的吓人,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
然锦衣卫那边,却变了天了。
“该讲明的情况,本指挥使都讲明了。”
骆养性眉头微蹙,扫视着正堂内的一众锦衣卫高官,朗声说道:“陛下的旨意,很明白,也很清晰,凡涉案的有司贪官,都必须全部抓捕归案。
但是被抓的这些人,不能带进诏狱内,悉数移押到西市去,并对所掌握的情报,对他们展开审讯!
京通二仓的贪污案,关系重大,亦牵扯到朝野间的不少群体,此案若处置不当的话,那锦衣卫就没必要再设了。”
曹化雨、吴孟明、李若链等一众人,一个个神情凝重,看着骆养性,然在心里却生出各异的情绪。
天子果真是英明神武,竟要用这样的法子,来一举解决京通贪污案。
这是要闹大啊,直奔衙署缉拿涉案官员,这要是叫朝臣知晓后,那事态还不知怎样演变啊。
抓起来好啊,这帮贪官污吏,敢将手伸进京通二仓,若不加以严惩的话,那日后还不知会捅出怎样的篓子。
对崇祯皇帝先前所下达的旨意,锦衣卫的这帮高层,有赞许认可的,有怀疑难安的,但不管是哪种情绪,天子的旨意下达了,那锦衣卫就必须展开行动!
“那么…各自带队,赶赴所去衙署吧。”
迎着无数道的目光注视,骆养性缓缓站起身来,本紧握的双手,松开了,皱眉道:“展开行动吧!”
“喏!!”
曹化雨、吴孟明、李若链等一众人,纷纷站起身来,朗声喝道,随后便如潮水般退出正堂。
站着的骆养性,神情有些阴沉不定,眉宇间生出的忧色,彰显出他此刻内心的不平定。
“骆指挥使…之后的事情,就交由锦衣卫了。”
在正堂的屏风后面,张彝宪缓步走了出来,似笑非笑的看向骆养性,说道:“锦衣卫是皇爷最信任的,此次骆指挥使做的不错,相信此案事了后,皇爷定会重赏锦衣卫的。”
“为陛下分忧,本就是职责所在。”
骆养性微微欠身,抱拳一礼道:“还请李公公回宫后,向陛下禀明,骆养性定不会辜负陛下厚望。”
“骆指挥使的忠心,日月可鉴。”
张彝宪微微一笑道:“骆指挥使的话,咱家定会向皇爷禀明的,如此…咱家就先行告退了。”
言罢,张彝宪一甩袍袖,便朝着正堂外走去。
“沙沙……”
密集的脚步声,在皇城内各处响起,由李若链带队的锦衣卫,穿过前军都督府,直奔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