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147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47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哪里能有罪啊,有罪的是朕啊。”

    崇祯皇帝俯瞰眼前这些大臣,自嘲道:“若非朕无德的话,那国朝上下,又怎会查出这么多的贪官污吏,硕鼠蛀虫啊。

    朕算是开了眼了。

    韩继思,朕要你都察院办的事情,办的如何了?”

    人群中的韩继思,听闻此言,心里一紧,忙挺身作揖道:“启禀陛下,皆已筹备妥当。”

    “好,看来朕这个大明天子,说的话,还是管用的。”。。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俯瞰众人,朗声道:“你们今日过来,朕知道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觉得锦衣卫所行,践踏了大明的法纪,践踏了你们文官的尊严吗?

    京通贪污案一事,是三法司办事拖沓,朕才下旨,叫锦衣卫督办的。

    既然查明了真相,那该抓的贪官污吏,一个不留全都抓起来了。

    但是被抓的这些人,就是全部吗?

    不见得吧。

    自即日起,都察院在国朝上下,全面落实吏治新规,包括和吏部共掌京察和大计,谁若是胆敢阻挠,那朕就叫锦衣卫监察朝堂。”



    第八十一章 一府一钦差杀的就是贪官

    

崇祯皇帝所谋划的吏治新规,乃约束大明朝堂的紧箍咒,是日后掌握大义,杀贪官污吏的利器。

    故而都察院左都御史韩继思,在将一系列的奏疏,经通政司传递到御前,又转到内阁那边后,就在朝堂上引起风波。

    朝中不少的廷臣、大臣,包括六科的一些官员,多都纷纷反对此事,呈递奏疏抨击吏治新规。

    在司礼监的统计之下,仅仅提及违背祖制礼法这一项,就高达一百七十九处,大明的官场文化,算是叫这帮文官给玩明白了。

    ‘这次要是不借着京通贪污案,将吏治新规在朝中推行起来,那以后更难办!’

    看着离去的韩爌等一众大臣,崇祯皇帝深邃的眼眸,闪烁着精芒,‘崇祯三年,将要遇到的问题不少,野心勃勃的建虏八旗,不消停的流寇势力,各地频生的灾害。

    仅仅是这些,若是大明没有约束的震慑,那官场只会继续乱下去,连带着整个大明,亦会持续的乱下去。’

    对现阶段的大明局势,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不给大明的文官戴上紧箍,那很多问题并不能得到实质解决。

    压力,不能叫他一人扛着。

    内阁也好。

    军机处也罢。

    甚至包括都察院。

    该赋予他们的权柄,崇祯皇帝不会死攥着,但拿到了这些权柄,那就要承受压力,就要替君分忧。

    文官群体给他施压。

    他就给韩爌他们施压。

    此次韩爌他们结伴来乾清宫,想要行规谏之事,纯粹是站位跟脚,说到底,他们都是文官群体的一员。

    就算他们想要做事,但终究不是活在真空下的,是有着各种关系傍身的,要是不来规谏的话,那名声就臭掉了。

    只可惜崇祯皇帝更技高一筹,不仅堵住了韩爌他们的嘴,还顺带用大势压迫着韩爌他们,承认要推行的吏治新规。

    要是不承认也成,那就叫锦衣卫负责吧。

    大明复杂的政治斗争,文官群体,勋戚群体,厂卫势力,内廷宦官等等,给予了崇祯皇帝太多能借势的选择。

    “李卿啊,你回到京城这两日,也瞧见朝中的情况了吧?”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着再度被传召进宫的李邦华,开口说道:“朝中的有些贪官污吏,罔顾大明法纪,不顾大明社稷,将手都伸到京通二仓了。

    对待外朝的种种舆情,朕就不多赘言了,想必李卿这两日,也了解到不少,也被不少人登门拜访吧?”

    李邦华的神情有些复杂,他不明白,自己离开京城的这些时日,怎会爆出这么多的事情出来。

    不管是宣府镇和太原府的通敌案,还是京通二仓的贪污案,都叫李邦华的心里,感到阵阵的发寒。

    难道大明的吏治,真严峻到这种程度了?

    “太原府,不,准确的来说,是整个山西的官场,朕这两日想了想。”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李邦华缓步走去。

    “此事必须要狠抓,更要严惩,但考虑到肆虐的流寇问题,如何抓,怎么惩,就是一门学问了。”

    “陛下所言甚是。”

    李邦华微微欠身道:“臣与刘鸿训他们,在太原府查明此事后,就是在此议上有所顾虑。

    毕竟肆虐陕西治下的流寇,乃至山西治下的部分匪情,若国朝处置不当的话,必将引起整个山陕的震动。

    一旦肆虐的流寇势力,大举进军到山西治下,那京畿一带的安稳,就彻底失控了。”

    “针对这一情况,朕想了个法子。”

    崇祯皇帝伸手道:“通敌案要继续抓,被查出的那帮贪官污吏,包括之后要严惩的贪官污吏,皆可向此案靠拢。

    你这个钦差大臣,还要继续做下去。

    同时为解决好此事,朕决意从军机处这边,再抽调一批参赞大臣,组建督办通敌案外派前指。

    另…四卫营悉数抽调走,并入这个前指麾下,同时忠勇军这边,亦抽调走一部分精锐之师。

    朕在都察院这边,遴选了一批年轻官员,出任各府的钦差,外派到山西治下,全面负责整肃官场。”

    天子这是要下狠手整治山西官场啊。

    一府一钦差。

    甚至还外派四卫营和忠勇军这等精锐。

    这摆明是要大杀特杀啊!

    李邦华此时的内心深处,涌现出阵阵的惊意,但细细思量下来,这恰恰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军机处的这个外派前指,由李卿来具体负责,分管平阳府、潞安府、泽州等处整肃事宜。”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刘卿分管太原府、大同府、汾州、辽州等处整肃事,至于太原的晋藩,就着曹化淳所领东厂督办。

    各地钦差负责查案,各地外派强军负责抓人、抄家,相互间没有统属关系,直归外派前指统辖。

    山西治下的安定,朕就托付到李卿的手里了,希望李卿,不要辜负朕的厚望,叫山西因此事而乱起来。”

    李邦华听闻此言,顿感压力倍增,这么重的权柄,天子悉数授予自己,这的确是一种信任和倚重,但此事难度之大,困难之多,定远超所有人的想象啊。

    尤其是在毗邻山西的陕西治下,那肆虐的流寇势力横行,要是这山西治下的一些人,被逼急了眼,暗通流寇势力,导致山西跟着乱起来,那他罪孽深重啊。

    “李卿,不必感到压力太大,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

    崇祯皇帝走上前,轻拍李邦华的肩膀,说道:“一个人想法,或许带有局限性,那多些人一起思索呢?

    尤其是朕外派的那帮将领,可都是先行覆灭了八大贼,李卿此番离京赴山西,可先跟他们多多商榷,待形成整体的行动部署后,再展开行动也不迟。

    另外边镇那边,不要涉及,就算有,也要等山陕治下的流寇势力,被国朝平叛后再说。”

    “臣明白了。”

    李邦华眉头微蹙,作揖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不会辜负陛下厚望,妥善处理好整肃山西官场事,将那帮贪官污吏悉数抓捕归案!”



    第八十二章 皇太极要反扑

    

李邦华走了,带着崇祯皇帝期许和嘱托,准备离开京城,统属着崇祯皇帝调配的一应人手和军队,再度赶赴山西治下。

    不过李邦华并不知道,对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帮四卫营将校,崇祯皇帝也是有旨意的。

    抵达山西那边,就立刻分派军队,在各处要道和要隘驻扎,采取分片清除的策略,厘清被查明的贪官污吏。

    与此同时,在山西治下遴选一批勇壮,补充进四卫营的麾下,并将他们的家眷,悉数迁移到北直隶治下。

    这次清除山西官场的行动,是崇祯皇帝思量很久,犹豫很久,才最终决定下来的。

    甚至外派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崇祯皇帝都思量了很久。

    毕竟在这过程之中,究竟存在哪些风险,又会生出哪些风波,即便是崇祯皇帝也不能预判精准。

    但山西的问题不解决,那之后陕西治下的平叛流寇事,局势只会变得更加不利,这种进退两难的抉择,算是叫崇祯皇帝领教到大明的摆烂程度了。

    缺人啊!

    开辟的摊子渐渐增大,崇祯皇帝心里的感慨,就愈发的强烈起来。

    此时的崇祯皇帝,只希望李邦华他们,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更希望毛承禄、孔有德他们,能好好贯彻自己的谋划。

    崇祯皇帝有着自己的烦恼和忧愁,同样的道理,作为大明的仇敌,以下克上的建虏八旗,伪汗皇太极,亦有着自己的烦恼和忧愁。

    沈阳,大政殿。

    “汗王…自孙承宗接替袁崇焕,出任辽东督师以来,整个辽前的局势,就发生很大的改变。”

    范文程微微欠身,对稳坐在王座上的皇太极,禀明道:“戍守辽前的明军,依托锦州等前线重镇,挖设出大量的坑道。

    甚至是这些坑道,都是交错部署的,整个辽前的格局,发生很大的改变,这明军是摆明态度,要死守锦州一线,不再向威胁辽西一带。

    可这样一来的话,对我大金后续攻略锦州一线,亦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甚至麾下骑兵,全然失去了优势。”

    皇太极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自先前率部进军大明关内,被崇祯皇帝率部击退后,大金就受到不小的损耗。

    原本想借助此战,重创大明元气,叫大金从中掠夺财富、人口等,并以此巩固在八旗内的权势。

    可叫皇太极万万没有想到,他以为不懂兵事的崇祯皇帝,竟然会选择御驾亲征,甚至还率部击败了八旗劲旅。

    现在好了。

    侵掠大明的仗打败了,出战的八旗健儿,蒙受不小损失,随战的草原各部,亦蒙受不小损失。

    这叫皇太极亦受到极大的被动。

    不管是在八旗内部,还是在草原那边,都遭受到了质疑。

    “孙承宗这个老贼,为何要再赴辽前!”皇太极冷芒一闪,咬牙切齿道:“像辽前的种种举动,定然是崇祯小儿所为。

    不然依着孙贼的性格,定然不会用此耗费钱粮最小的被动方式,先前其出镇辽东,围绕辽前,修筑了不少城池,坚堡。

    不能再叫孙贼,继续在辽前这样下去了,不然大金想攻占锦州一线,威逼山海关,就更加困难了。”

    因为侵掠大明的战略失败,使得皇太极领兵退回沈阳后,就一直在处理各种麻烦事。

    别看大明的治下,各种矛盾加剧,在建虏八旗治下,同样暗藏着各种矛盾,甚至受小冰河时期的影响,辽东受灾的情况,也是极为严重的。

    加之建虏八旗和辽东汉民的对立关系,使得建虏所控辖的疆域内,时常也会爆发一些民乱。

    只是在对战大明事,对战朝鲜事,对战草原事上,建虏八旗一如既往的神勇,才使得这些矛盾和隐患,都被死死的压制着,震慑着。

    “汗王,奴才也是这样想的。”

    范文程微微欠身道:“据奴才所知晓的情况,祖大寿、吴襄这些人,都被崇祯小儿抽调走辽前,前去京城赴任了。

    也正是这样的情况,使得孙承宗这个老贼,能以最快的速度,安稳住辽前的局势,统筹各部戍守辽前的兵马,贯彻崇祯小儿的计谋。”

    “竟有这样的事情?”

    皇太极剑眉倒张,看向范文程说道:“那要是这样的话,祖家、吴家他们,岂不是失去了主心骨?

    崇祯小儿难道了解到辽前的局势了?

    不可能啊。

    要是知晓的话,为何在此之前,崇祯小儿不把祖大寿他们,从辽前抽调走,这样袁崇焕这个家伙,也不可能为震慑辽前的人,擅杀了毛文龙。”

    这些时日的皇太极,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内方面,对大明这边的精力,根本就兼顾不到。

    建虏八旗,说是一个整体,实则就是一帮大奴隶主,跟一帮小奴隶主,所形成的一个军事利益群体。

    甚至现在的皇太极,都没能大权独揽,一部分权柄,还叫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分管着。。

    “这只怕就是崇祯小儿的高明之处啊。”

    范文程皱眉说道:“毛文龙虽有大才,先前对我大金,亦造成不少被动,但此人飞扬跋扈,目无尊长。

    崇祯小儿,只怕很清楚此点。

    所以当初委派袁崇焕,前来坐镇辽东,就有想除掉毛文龙的意图吧。

    现在奴才担心,不仅是辽前那边,甚至是东江镇那边,整个局势都不一样了。

    如果说崇祯小儿,委派心腹,出任东江镇总兵官,统辖东江军,再度来犯我大金的辽南治下,那……”

    皇太极沉默了。

    此刻的他,脑子有些乱。

    倘若范文程所讲的这些,果真是真的,那局势对大金而言,就可能会不利了,毕竟大金跟幅员辽阔的大明相比,那差距还是太大了。

    尽管在这些年间,大金在辽东这片战场上,常击败大明军队,取得了一个个骄人战绩,可论及家底的话,还远比不上大明啊。

    甚至到这个时候,皇太极他们,还不知晓远在山西的八大晋商,都被崇祯皇帝给派兵除掉了。

    沉默的皇太极,剑眉倒张道:“传本汗令,即召八旗旗主贝勒共议国政!”



    第八十三章 辽前风云

    

八旗旗主贝勒共议国政,即八王议政的前身,是涉及军政大事时,由八旗共主主持召开的。

    老奴一统建州,开创八旗制度,将耕战一体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养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奴隶主。

    像建虏的核心人丁不足百万,每每要开启重大战事,往往就会召集各旗奴隶主,统一思想,明确作战部署,确保八旗不会在大战中失败,从而导致一战衰败的境遇。。。

    万历朝的萨尔浒之战,就是最好的佐证。

    当皇太极决意召开八旗旗主贝勒共议国政,这就必然使得辽前局势,会朝着紧张的氛围迈进。

    建虏八旗在整个辽东地区,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不是谈奴色变的大明军队,所能一直抗衡的。

    彼时。

    宁远城。

    “督师…下官有些不明白。”

    茅元仪眉头微蹙,看向孙承宗说道:“您费尽心思组建的四个战兵营,合计两万余众兵丁,由天雄军抽调的精锐为骨干。

    既然已筹建起来,为何不顺势接手宁远城防,反将他们全部派往锦州前线,进驻到最前沿的坑道防线中?

    您这些时日在辽前坐镇,一直都想削弱祖家、吴家他们的影响力,可现在好不容易积攒一支强军,却又外派出去。

    倘若宁远城这边,因您先前所推行的种种部署,而出现任何风波的话,那就会叫督师府陷入到被动之下啊。”

    “止生,你说的这些,本督都明白。”

    孙承宗撩了撩袍袖,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但若是锦州一线的局势,不能安稳下来,那即便掌控住宁远城的城防,又有什么用呢?

    丢掉锦州一线的几处要镇,你觉得单凭现有辽前的实力,能够守住宁远城不丢吗?

    前有本督组建的四个战兵营,后有满桂坐镇山海关,就算辽前的这些统兵将校,再对本督所谋之事,心生不满。

    那他们真的敢公然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