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西爆发的民乱,不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嘛。
以韩爌为首的维稳内阁,该狠用的时候,就必须要狠用,你不能一边享受着权柄,一边却不想为君分忧吧。
等崇祯皇帝彻底掌控北直隶,逐步在这个基本盘上,夯筑起一根根梁柱,能支撑起来大明半边天。
那后面的事情,就可以变得有意思了。
这温体仁和周延儒,就要时不时的敲打一番,不然一个个都当起缩头乌龟了。
看着温体仁离开的背影,崇祯皇帝双眼微眯,一个个想当权相吧,还想顾忌官声,天底下哪儿有这样的好事啊。
要么就老实做事,要么就辞官告老,想这也得到,那也得到,当个骑墙派,是不现实的事情。
搞赈灾公署这件事,未尝没有崇祯皇帝,想通过赈灾,来磨练出一批底层官员的构想。
将赈灾公署的吏员补充,明确到生员这一层级,就是崇祯皇帝想给科举无法更进一步,以此高中的寒门生员,所开辟出的一条路。
等到大明治下灾害频生,那些愿意从事基层赈灾的群体,在一次次赈灾中,逐步的磨练出来,成为务实的底层官员,那崇祯皇帝为何不简拔他们?
财政口,建设口。
赈灾口,农科口。
水利口,海事口。
就崇祯皇帝所能想到的,便需要大量的底层官员,先在北直隶治下各府州县,逐步的培养出来。
生员群体,亦是读书人的一份子嘛。
人家在国朝危难之际,愿意响应天子号召,心甘情愿的做事,做个底层官员,这算不了什么吧。
相比较于进入官场多年,追求和光同尘的那帮官员,崇祯皇帝的心里,更愿意相信涉世不深的生员队伍。
毕竟他们的想法很激进,他们很容易被扇动起来。
或许想从中遴选良才,培养成材,是件很费劲的事情,但至少也比趋于保守,趋于坏掉的官员强吧。
“王伴伴,去把方正化和骆养性,给朕叫来。”想着想着,崇祯皇帝对王承恩道:“这次押运赈灾粮饷,朕有些事情,要跟他们言明。”
“喏!”
王承恩当即作揖应道。
朝中的赈灾公署,还处于草创阶段,但这丝毫不影响,崇祯皇帝以赈灾公署之名,向直隶和山东,调拨赈灾粮饷。
凡事都要有第一次嘛。
以后大明的赈灾权,就不归内阁、户部、工部等有司负责了,各地若再出现灾情,惊动到朝廷这边,那便按比例出赈灾粮饷即可,剩下的交由赈灾公署专办。
不过恰恰是第一次,这调拨赈灾粮饷一事,崇祯皇帝要做到多方制衡,多方监察。
锦衣卫和西厂,再从军机处抽调几名参赞大臣,顺利押运到地方去,解决这次的危机。
第一百四十三章 卢象升发威
保定,直隶巡抚衙门。
“朝廷所面临的困境,还真是够多的啊。”
卢象升坐在官帽椅上,神情有些凝重,看着手里的公函,囔囔道:“山陕那边的局势,算是很不乐观了,当前保定、真定两府,安置灾民事,还在继续之中。
这每月所耗钱粮,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保定巡抚这边,先前还积攒这般多的亏空,若是再呈递到朝廷,那陛下的难处,只怕会更多了啊。”
说到这里,卢象升的眉头微蹙,流露出些许倦意,初至保定府,立直隶巡抚衙门,就遇到这等事情,叫他心里很疲惫。
亏空。
这在当前的大明官场,是很常见的事情。
要么是上任所留,或许是上上人所留,新任官员履职,都要背上这些亏空。
是叫亏空继续变大,还是缩小,就全看新任官员的操守了。
可在这吏治**的官场,靠道德约束的操守,又有几个是真正能坚守住的呢?
“大哥!”
卢象晋皱着眉头,快步走进正堂,见到自家大哥后,说道:“这原保定巡抚丁魁楚,吃相可真够难看的。”
“可是吃空饷,喝兵血?”卢象晋这话还没有说完,卢象升抬头反问道:“甚至于说府库的银子,亦少了一部分?”
“大哥,你都知道?!”
卢象晋惊愕道:“是啊,这狗贼真的是厚颜无耻啊,明知道……”
“罢了,别提这些了。”
卢象升摆手道:“眼下正事要紧,稳定保定府的秩序,尽快查明白莲事,才是此行的当务之急。”
对丁魁楚所做之事,卢象升不想过多分心去管,事情都发生了,成既定事实了,就算把官司,打到朝堂那边,又能怎样呢?
或许有天子的支持,这官司他能打赢,但想坐稳直隶巡抚的位置,只怕就会变得更困难了。
毕竟对罢黜宣府巡抚、保定巡抚等职,独设直隶巡抚一事,朝野间的热议,到现在都还没停止。
天子在京坐镇,帮自己梳理拱卫京畿之事,若不能趁着白莲一事,办的漂亮点,那后续事情更难办。
彼时的卢象升,刚到保定府赴任没多久,对大名府等地旱情,还不知情,若是知晓此事的话,其压力只会更大。
“巡抚,锦衣卫指挥佥事李若链,求见。”
就在卢象升思索着,该如何查北直隶治下,可能存在的白莲余孽,一名亲兵来到正堂这边,抱拳行礼道。
“请进来。”
卢象升闻言,当即伸手道。
刚想着白莲余孽事,转眼锦衣卫就来人了,看来这北直隶的治下,果真可能存在此患啊。
一想起天启年间,山东爆发的那场白莲叛乱,贼首徐鸿儒所闹出的动静,叫国朝受损极为严重。
尽管这场叛乱,最后平定了下来,但是对山东治下各府,包括漕运,都造成较大的影响。
如果白莲叛乱事,胆敢在崇祯朝出现,就当前这种微妙局势下,卢象升甚至不敢细想下去。
从山陕两地,逃难到北直隶的灾民,虽说多部分被安置下来,但他们没有恒产,正处在不稳的态势下,万一叫白莲扇动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锡侯,你即刻返回天雄军驻地。”
卢象升皱眉道:“传本抚之令,各部各司其职,任何人,无故不准出营,若有违背此令者,军法从事。”
“喏!”
卢象晋当即抱拳应道。
来保定府这边,除了天雄军外,卢象升连属官都没有,这直隶巡抚的衙门,可谓就是个空壳子。
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卢象升必须设法打开保定的局势,不过当地的官员,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还需接触后一一辨别。
“锦衣卫指挥佥事,见过卢巡抚!”
在卢象升沉思之际,一袭布衣的李若链,神情冷峻,走进这巡抚衙门的正堂,向其抱拳一礼道。
“李佥事无需多礼。”
卢象升微微一笑,伸手道:“不知李佥事此来保定,点名要见本抚,是所为何事?”
“卢巡抚,您可知晓大名府、广平府等地,旱情比较严重?”李若链开门见山道:“据我锦衣卫所查,白莲贼人趁着灾情,大肆扇动民意,蛊惑百姓,且这些白莲贼人,只是该教外围。”
“大名府、广平府等地,竟生出旱情?”
听闻此事的卢象升,眉头紧皱道:“李佥事,将你知晓的事情,详细的说给本抚,甚至山东那边,是否存在白莲贼人的踪迹,亦要告诉本抚。”
对大名府、广平府等地,存有旱情之事,卢象升事先并不知情。
毕竟他是刚赴任保定府,屁股还没坐热,而这些地方的官员,先前就听说朝廷,要罢黜保定巡抚,特设直隶巡抚,所以治下出现灾情后,就没有向保定府呈递,而是直接呈到朝廷去了。
这可真应了那句老话,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据锦衣卫所查情况,这股白莲贼人,活动在归德、开封两府之间。”
李若链神情严肃,详细讲明道:“其教名曰金禅,算是白莲名下一个分支,多笼络近河流域的纤夫。
不止在直隶这边,在山东那边,特别是兖州府境内,临近漕运的一些地方,亦出没着不少这样的贼人。
甚至这帮白莲贼人,还以山东大水,乃上天惩处,蛊惑不少愚民……”
听着李若链所介绍的这些情况,卢象升的神情愈发凝重,不止是直隶出现灾情,在山东那边,竟也发生灾情了。
若是这样的话,那此次白莲余孽事,就必须要重视起来啊,一旦地方灾情,无法短期内平复,那必然会扇动灾民。
‘多事之秋,真可谓是多事之秋啊。’
卢象升暗暗轻叹道:‘山陕那边的平叛事,还没有结果,这直隶、河南、山东三地,却又发现白莲余孽了。
如果说这件事情,不能得到妥善处置,一旦上述地域,敢形成规模的叛乱,那对国朝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甚至会影响到国朝安定啊。’
第一百四十四章 白莲(1)
“涉及白莲的情况,本抚皆于你们言明。”
卢象升神情严肃,环视堂内众将,朗声道:“在本抚说这些的时候,锦衣卫所谴人手,已快马加鞭赴京,将此事呈递御前。
针对这场多地流窜,散布谣言,蛊惑百姓,想趁直隶、山东两地生灾,欲图谋不轨,该如何处置?”
这堂内所聚天雄军众将校,神情各异,相视一眼,他们都没有想到,在随自家巡抚,赶赴保定任职,这屁股还没坐稳,就闹出这等事情了。
白莲,这在大明的治下,那绝对是禁忌般的存在。
对待信奉白莲的人,不管是中央朝廷,还是地方官府,态度向来是坚决的,查出多少,就杀多少。
这就像是韭菜一般,不把‘根’挖断,那要不了多久,就会再生长出来,甚至势头比先前更严重。
遥想天启朝的徐鸿儒起义,给大明造成多大的伤害啊。
“从现有掌握的情况来看,北直隶这边,甚至山东那边,都不是这伙白莲贼人的老巢。”卢象晋走上前,正色道。
“就锦衣卫查明的情况,这伙白莲贼人,扎根在开封、归德之间,利用黄河之便,来宣讲所谓教义,以蛊惑地方百姓。
恰逢此次直隶、山东两地,突生灾情,这给白莲贼人契机。
如果说朝廷在赈灾事上,出现任何纰漏,甚至造成民怨激增之举,那这伙白莲贼人,定会游走多地,扇动民心,以谋不轨之事。”
“赈灾这件事情,你们无需多想。”
卢象升摆手道:“本抚相信朝廷知晓地方灾情,定然会筹措赈灾事,山东那边,本抚管不到。
但直隶所辖受灾府县,本抚会尽全力赈灾,维稳。
但这样一来的话,本抚就不能轻离直隶境,相比较于大名府等地,所出现的些许白莲贼人,这河南境内的白莲贼人,才是关键所在。”
卢象升是直隶巡抚,不是直隶总督,所辖范畴仅直隶一地,并不辖河南、山东两地的军政。
按照崇祯皇帝的构想,大明于地方所设巡抚太多、太杂,一个承宣布政使司治下,甚至存有多个巡抚。
或许这样的设立,是为彼此制衡,是为制约边镇,但是现在的大明,跟先前的大明,已经不一样了。
崇祯皇帝要走一条新路,一条利于中央集权,利于军政分离,利于文武制衡的路。
像总督、督师等权柄更盛的封疆大吏,崇祯皇帝也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给他裁撤掉。
叫大明文官群体的特权,能逐步回归到合理、正常的范畴内,而非为了赈灾,为了平叛,就一股脑的全给了。
不过想做好这件事情,那前提是卢象升这个直隶巡抚,能坐稳屁股下的官椅,叫北直隶能逐步发展起来。
若是连唯一的基本盘,崇祯皇帝都不能真正掌控,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世道下,多一片稳定的地盘,那任何高明的谋划,都是空想,空谈。
“所以本抚的想法,是天雄军留下一万,随本抚赶赴大名府等地,在前期赈灾之时,顺势揪出白莲贼人。”
卢象升继续说道:“余下的天雄军诸部,则前出到河南境内,以锦衣卫之名,主抓在此扎根的白莲贼人,力争将这股白莲余孽,彻底的连根拔起。
若是必要的话,山东治下的白莲余孽,有作乱之举,亦要渡河密赴山东,协助山东巡抚袁可立,镇压白莲!”
一直在旁聆听的李若链,听闻卢象升所讲,那眸中闪烁着异样的神色,这直隶巡抚卢象升,不简单啊。
想彻底镇压白莲余孽,难点就在于,这并非是一地,直隶有,河南有,山东有,且直隶和山东两地,还闹出灾情了,白莲老巢却待在河南。
多地联合镇压?
别闹了!
此事听谁的?
若没有直隶和山东两地,所生出的灾情,那事情还好办点。
卢象升直接带兵就是了。
反正他当前的主要事宜,就是借镇压白莲事,来收获政治声望,以坐稳直隶巡抚的位子。
可现在直隶治下,闹出旱灾了,他这个还算名义上的直隶巡抚,就不能轻易出境,本身这也是不合法的。
‘不过这卢象升就这般笃定,他撒出去的兵权,在镇压白莲一事中,不会彻底散掉吗?’李若链双眼微眯,看着卢象升,暗暗思量道:‘再一个异地作战,人生地不熟的,他如何笃定,派出的天雄军,真的能揪出那帮白莲贼人?’
跟后世的军队不同,现阶段的大明军队,那就是单纯想吃饱肚子,迫于现实,只能扛枪当兵。
他们没有什么崇高的思想。
不过崇祯皇帝所缔造的新军,像天雄军、忠勇军、勇卫营等新军各部,相对来讲,有了一些后世军队的影子。
要做到百分百,是不可能的。
按崇祯皇帝的估量,能有两成一样?
“鉴于此事的复杂性,为确保此次镇压白莲,能取得成功。”卢象升站起身来,冷厉的眼眸,看向眼前众将校,朗声道。
“本抚决定分属区域,归德为一部,开封为一部,分有卢象晋、周文功为主将,另选沉长海、任继堂为监察副将。
两府治下各县,再细分各部主将,监察副将,两日必向大名府呈递军报,逾期或瞒报,以背叛大明论。
在此期间,那一县肃清事结束,即刻统本部兵丁归营。
若遇白莲贼人流窜,则归该部主抓,逃窜一人,未逮捕者,未肃清者,主将、监察副将,以军法论处。
本抚明确的告诉你们,这是一场战斗,一场关系直隶、河南、山东三地,是否会出现叛乱的战斗。
到时谁敢贻误战机,或导致叛乱生出,本抚定以天雄军军规,将所犯者斩杀!
若需出兵山东,本抚会择派精锐,此令都听清楚没有。”
李若链:“……”
卢象升所讲之言,叫李若链心生惊意,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卢象升会以这种方式,来下达军令,这不就是变相的守土有责吗?
只不过跟固守城池不同,卢象升将此事扩散到各县,同时该给每个人,都明确了军令,防止有人偷奸耍滑吗!?
第一百四十五章 白莲(2)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一百四十五章白莲(2)
“卢巡抚,下官心中有一言,不知当讲否?”看着涌出正堂的众将校,思绪复杂的李若链,看向卢象升说道。
“讲。”
卢象升言简意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