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还是等等再说吧。”
卢象升想了想,开口道:“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先赶赴永平府城,即便想要全面赈灾,也要掌控该地再说。
这永平府治下各县,受灾的情况不一,且毗邻的顺德府,听说灾情也比较严峻。
太多需要了解的情况,本抚都没有了解到,再加上白莲一事,稍稍处置不慎的话,就会滋生民乱。”
说着,卢象升活动着发酸的臂膀,尽管他心里清楚,其麾下所领这部天雄军,已连着行军数日,麾下儿郎都比较疲惫。
可救灾救急啊,现在不是松懈的时候。
“哒哒哒……”
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这叫卢象升所率天雄军,都变得警觉起来,但很快又都放松下来。
却见一队着亲军服的锦衣卫,簇拥着几名内廷宦官,在后阵天雄军健儿的引领下,朝卢象升所在驰来。
“卢巡抚!”
风尘仆仆赶来的西厂太监郑忠,在瞧见卢象升后,眼前一亮,纵马行至卢象升跟前,开口道:“咱家可算寻得您了。”
“郑公公?”
看清来人的卢象升,眉宇间生出疑惑,说道。
“卢巡抚还记得咱家。”郑忠笑道:“赘言就不说了,咱家奉皇爷旨意,向卢巡抚传密旨。”
说罢便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密旨,而卢象升见状,忙翻身下马,这叫随行的一众将校,都慌忙起来。
只是眼下灾情严峻,一应礼仪规矩,全都免掉了,此乃崇祯皇帝亲言。
“北直隶赈灾行署?”
在郑忠他们的注视下,卢象升看完所接密旨后,皱眉囔囔道:“陛下此举英明啊,将赈灾事,从朝廷和地方,都剥离开来,那贪墨赈灾粮饷事,就能得到遏制了。”
回想起从保定府一路南下,特别是赶到这广平府后,卢象升对一些地方官,那心里生出极深的厌恶。
“卢巡抚,皇爷说了,直隶赈灾事,全系卿家一人之身。”见卢象升看完密奏,郑忠上前说道。
“涉及赈灾行署,所募吏员事,卿家当重视起来,要通过赈灾事,多为国朝磨砺出一批干才。
要笼络好他们,这些磨砺出的干才,日后便是卿家治理地方的倚仗,更是为国朝分忧的所在。uu看书
涉及治理赈灾所需粮饷,朕已派军机处、锦衣卫、西厂押运,不日就将运抵灾区。
朕深知卿家不易,望卿家赈灾期间,能多多保重身体,替朕分忧啊。”
听闻郑忠所传天子口谕,卢象升神情有些动容,向着京城方向,作揖行礼道:“请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为社稷分忧!”
原本在卢象升的心里,对此次直隶赈灾事,多少是有些没底的,毕竟赈灾的大头,就是粮饷。
但在崇祯皇帝的安排下,又是设北直隶赈灾行署,又是着募集地方生员,又是调拨赈灾粮饷。
这叫卢象升的心,也跟着稳住了。
只要有了这赈灾粮饷,那之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彼时的卢象升,可谓是斗志高亢!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
第一百四十七章 擢升
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皇帝走在这御道上,连日来的勤政,叫他有些吃不消了,好在先前坐镇军机处和华殿,叫所谋的诸多部署,都一一的落实下来。
人人都想当皇帝,觉得皇帝高高在上,掌生杀大权于一身,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只是这背后的辛劳,又有谁知道呢?
崇祯皇帝缓步走着,看着值守各处的大汉将军,心里暗暗感慨道:这火药桶扎堆的大明,现在才算被自己梳理出一些眉目,真是够不容易的。
拨乱反正,叫偏离正轨的大明拉回来,以后要面对的问题和麻烦,那也是不在少数啊。
京城的勋戚群体,才干掉一小部分。
在朝的官群体,乃至他们背后代表的官绅、大小地主等群体。
还有那烂透的宗藩群体。
甚至是金陵的那帮勋戚。
就这还没有算上,辽东的将门势力,九边重镇的一些将门,遍地都是皇权的造反派,依附在大明身上的蛀虫啊。
凭借先知先觉的优势,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自己所面对的敌人,究竟是怎样复杂的存在。
除了建虏和流寇,这两大外患,更多的却是来自大明的内部,就是上述这些群体的贪得无厌,才导致大明时刻处在被动的境遇下。
想解决这般多的问题,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没有一个稳的心境,被堆满火药桶的大明,随时都会有爆炸的风险。
“皇爷,曹诏他们奉诏进京,今在乾清门求见。”王德化匆匆走来,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
“宣。”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澹然道。
此前跟随孙祖寿所部,在真定、保定两府,协助安置灾民事的曹诏等部,眼下已被崇祯皇帝下诏归京。
得益于孙传庭在京安置,各地皇庄承载分流,最汹涌的那段安置灾民期限,算是有惊无险的度过了。
尽管眼下盘踞在真定、保定两府边缘,依旧有不少逃难灾民,不过就崇祯皇帝掌握的情况,依靠孙祖寿所领忠勇军,足以应对前期安置的差事。
当前北直隶和山东两地,一个旱灾,一个水灾,自己在朝又特设赈灾公署,叫朝中的氛围啊,又起了一些变化。
再算上陕西的平叛流贼,山西的镇压民乱,暗潮汹涌的辽东,鉴于当前复杂的局势,崇祯皇帝必须要未雨绸缪。
好不容易才止住倾斜之势,若是叫一些群体,趁乱闹出些幺蛾子,那就违背崇祯皇帝的意愿了。
“末将曹诏,拜见陛下!”
“末将张世泽,拜见陛下!”
“末将左良玉,拜见陛下!”
“末将”
看着眼前这几位良将悍将,崇祯皇帝露出会心的笑意,虽说当前所处的局势,看起来不是特别好,但有这帮忠心耿耿的将校,他却并不惧怕其他。
“这些时日,在真定、保定两府的安置灾民事,辛苦你们了。”崇祯皇帝态度随和,看着曹诏他们,说道。
“当前两府的安置事,算是趋于平稳了,朕就想着把你们召回京城,再给你们增添些担子。”
讲到这里的时候,崇祯皇帝故意停顿下来,想观察曹诏几人的变化,看看他们的反应如何。
“愿为陛下分忧!”
曹诏、张世泽几人,相视一眼,不加迟疑的抱拳喝道。
虽说率部在真定、保定两府,这些时日的安置事,叫他们精疲力尽,甚至很是心累。
然接触诸多的灾民,看着他们浑噩麻木的神情,叫他们心里有了极大的触动。
当初他们这些人,被天子选进西苑讲武堂,蒙受皇恩浩荡,得以无忧的进修,那时的他们,一心想早日度过毕业考,这样就能受到天子倚重。
然真正出来后,奔赴不同的地方任职,见到太多不好的东西,使得曹诏他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大明所处的境遇,究竟是怎样差的了。
“好,这才是朕的虎将悍将。”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赞许道:“先前锦衣卫这边,揪出一批国贼,不少还都是大明勋戚。
现在他们都被朕给下旨处死了。
你们几人的历练,也差不多了,朕觉得是时候,叫你们扛起更重的担子了。
曹诏、张世泽,你二人率部掌神机营,给朕整饬神机营上下。
左良玉、沉志祥,你二人率部赴五军营,给朕整饬五军营上下。
像吃空饷、喝兵血这类情况,朕希望在上述两军能全面杜绝,你们能扛起这份担子吗?”
忠诚这种东西,是相对的。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想要获取底下人的效忠,就要给予他们,靠拼搏应得的东西,包括足够的信任才行。
“忠于大明!”
“忠于社稷!”
曹诏、张世泽几人,昂首挺胸,眼神坚定,向崇祯皇帝行礼喝道。
“朕所选中的这帮虎将悍将,终于到了崭露头角的时候了。”
见到眼前这一幕,崇祯皇帝心生感慨:有他们所统率的本部,想全面接管神机营和五军营,是没任何问题了。
等到神机营和五军营,全面整饬出来,哪怕各自定编八万精兵,自己所掌握的主动权,就变得更为明显了。
处在这样暗潮汹涌的乱世下,没有什么比掌控兵权,所来的更加实际了。
或许想叫神机营和五军营,真正蜕变成强军,还需要较为漫长的时间。
但现在至少迈出掌控的那一步,且还是曹诏、左良玉他们,领衔负责整饬事宜的,崇祯皇帝对此很有信心。
“去吧,关于你们擢升的中旨,朕已经拟定好了。”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先率部归营吧,之后该怎么做,就看你们的了。”
“末将等领旨!”
曹诏几人轰然应诺道。
处在这等暗潮汹涌的态势下,对待周遇吉他们擢升事,崇祯皇帝没想过再走兵部了,先把事情给做了再说。
毕竟汤国祚那批骑墙派勋戚,被自己设计逮捕处决后,那五军营和神机营的不少位置,即便是到现在都是空着的,这就没必要给自己添麻烦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 是当闯将还是凌迟
“皇上,您这些时日,看起来消瘦很多。”
周皇后倚靠在软垫上,神情间流露出关切和担忧,看着坐在凤榻上,逗弄朱慈烜的崇祯皇帝,说道:“臣妾知晓朝中政务繁杂,可皇上也要多多保重龙体”
“好啦,朕难得回坤宁宫一趟,就不提朝中的事情了。”
崇祯皇帝抱着朱慈烜,笑着对周皇后说道:“你好好将养身子,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别的事情,就别多想了。
这糟心的政务,都过去了。
皇后可知,国丈在这些时日,替朕分了不少忧啊。”
虽说周皇后生产时,算是有惊无险,顺利诞下嫡次子朱慈烜,然现在是坐月子,崇祯皇帝不想叫宫外之事,影响到她的心情。
看着怀里抱着的朱慈烜,崇祯皇帝生出些许感慨,小家伙的精神头很足,兴许是足月所产的缘故,没有早夭。
眼前这鲜活的小生命,叫崇祯皇帝嘴角微扬,既然他能改变朱慈烜的命运,那就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大明朝的命运!
哪怕这个时间长了些,过程艰难些,但是他一定能办到的。
一定!
看着逗弄儿子的丈夫,周皇后浅浅笑道:“父亲能为陛下分忧,这固然是好事,不过陛下还是要多派些人手。”
自家父亲是什么脾性,周皇后心里很清楚,她不希望看到不好的事情,特别是坑害自己丈夫。
“放心吧,朕心中有数。”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将怀中的小家伙,小心的递给周皇后,说道:“皇后不必多想其他事情,安心养好身子,照料好煊哥儿。
烺哥儿现在怎样呢?
朕怎么没见到烺哥儿呢?”
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上,崇祯皇帝经历的太多了,唯独到坤宁宫这边,他才能放下所有戒备。
“烺哥儿,让乳媪抱去睡觉了。”周皇后哄着朱慈烜,笑着说道:“现在烺哥儿很是好动,吃的也多”
听着周皇后所讲的这些,崇祯皇帝笑着坐在凤榻上,平静的听着,若是往后都能像这般安定,就好了。
可是在这座紫禁城深宫外,大明各处都不得安宁,天下百姓饱受灾害之苦,饱受盘剥之苦。
坤宁宫正殿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本在殿内候着,宛若木头桩子的王承恩,眉头微蹙,看了眼自家皇爷,便轻声退出到殿外。
瞧见来人,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德化。
“王太监,韩太监从山西回来了,领着一人秘密进宫。”王德化走上前,侧首对王承恩低声道。
王承恩眉头微蹙,立时就想起什么,下意识抬头看向殿内,犹豫刹那,便踱步朝殿内走去。
在周皇后的注视下,王承恩走到崇祯皇帝跟前,低首轻声道:“皇爷,韩赞周归京回宫了。”
真是够快的啊。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心中想到了被虏的李自成,此人能否降服,叫他心甘情愿的支到辽东,可关系到一部分谋划。
“陛下,您若是有政务的话,就快些去处置吧。”周皇后见状,面露关切道:“不过陛下要多保重龙体。”
“放心。”
崇祯皇帝拍拍周皇后的手,澹笑道:“那朕就先走了,皇后好好将养身子吧。”
说着,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眼神变得坚毅,神情严肃,快步朝殿外走去,这李自成必须要会一会!
多好的一枚棋子啊。
若是利用的好,在辽东发挥流寇本性,牵制住建虏的扩张,那能给自己,抢出不少时间啊。
只要建虏八旗这边,不能整合临近的草原诸部,包括朝鲜半岛那边,那这盘棋局,究竟谁胜谁负,还不好说呢。
现在崇祯皇帝最缺的,就是时间。
只要能多些时间,不叫大明内外的时局,继续崩坏下去,崇祯皇帝就有信心抢救大明朝。
娘的,这就是皇帝老倌,住的地方?
被西厂宦官看押着的李自成,跪在这东暖阁的金砖上,被绳索捆绑着的他,来回打量着所在东暖阁,心里暗骂:凭啥这皇帝老倌,能住这般奢华的地方,老子却他娘的造反受罪,这他娘的真是气人。
“老实点!”
神情间露出疲态的韩赞周,见李自成来回打量着,皱眉呵斥道:“深宫禁地,一点规矩都没有。”
“呜呜”
本想骂韩赞周几句,但是嘴巴被堵住的李自成,除了发出些呜呜声,剩下的什么都讲不出来,不过那杀人的眼神,却看得韩赞周有些发毛。
皇爷为何对此人这般看重。
韩赞周下意识向后退了数步,暗暗思量起来:就这么个悍贼,难不成还能投效大明不成?
“陛下至”
王承恩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奴婢韩赞周,拜见皇爷!”
韩赞周闻言,忙转身朝着殿门,作揖行礼。
崇祯皇帝走进东暖阁,没理会韩赞周,看着挣扎着想站起身的李自成,却被西厂宦官死死押着。
这股子狠劲儿,还在。
崇祯皇帝笑了,缓步向前走去,看到面目狰狞,眼冒凶光的李自成,那关中汉子特有的粗犷,映入眼帘。
“你就是李自成?”
崇祯皇帝心里有些失望,本以为李自成长相还算说得过去吧,但见到真面目后,这丢进人堆里,都不会多看一眼的那种。
“呜呜”
本想说就是爷爷的李自成,却发不出声音。
他恨眼前这个大明天子。
若非这个昏君,他就丢不了驿站差事,更不会遭那么多罪。
“看来你的心里,恨极了朕啊。”
崇祯皇帝俯瞰着李自成,透过那双凶狠的眼眸,崇祯皇帝便知道眼前这个男人,并非会效忠大明了。
杀了人,尝到流寇的甜头,像这样的狠角色,又怎会屈于人下呢?
不过没有关系。
效忠不效忠自己,不打紧。
能帮自己分忧,就成。
“李自成,你践踏大明法纪,造大明的反,像你这样的人,就一个下场,那便是被凌迟处死,以震慑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