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180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80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之极:“……”

    看着张之极惊愕、傻眼的神态,崇祯皇帝强忍笑意,想推辞此事,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架,也要把你架上去。

    勋戚群体的胆子,别这般小嘛。

    该给文官斗,就大胆的斗。

    权力不都是斗出来的吗?

    ‘不过理藩院一事,这朝中文官肯定不会罢休。’

    崇祯皇帝想着想着,神情就冷了下来:‘依着他们的德性,肯定会从其他方面,找补回来的,不给大明天子添添堵,那就不是文官群体了。

    不过没事,这个时候,派给周遇吉的密旨,已经在去陕西的路上了,关中那几支宗藩势力,就等着被彻底洗劫吧。

    拿这帮硕鼠累世积攒的家财,去扩编勇卫营,相信定编的五万精兵,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实现,这对后续的平叛流贼事,会起到积极地作用。’理藩院这一权力机构,崇祯皇帝想了很久了,一直没寻到合适的契机,将这一复合型机构立起来。

    大明已经够乱的了。

    想积极的平叛建虏,就要积极的开辟新路,敌人的敌人,就是大明的朋友,包括欧罗巴诸国的人。

    按照崇祯皇帝的构想,针对建虏这边,蒙、朝这些势力,要积极设法拉拢,配合大明自身部署,外加放到辽东的李自成,形成对建虏八旗的钳制之势。

    除了建虏这边,大明内部的土司群体,西北那边的少数民族,高原那边的少数民族,都要逐步收归管辖。

    大明虽说有礼部、鸿胪寺等有司衙署,执掌着对外的藩属事,但是这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太过于消极被动了。

    现在是什么时期?

    大航海啊!

    大明想要摆脱困境,就必须积极开海。

    这便牵扯到欧罗巴诸国了。

    陈延生所治天津直隶州,开海了,那随着时间的推移,聚集天津的欧罗巴诸国人,必然会激增。

    叫礼部、鸿胪寺等有司,去跟欧罗巴诸国洽谈,那纯粹是自找无趣。

    所以理藩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或许现阶段这个局势,还不足以叫这些构想实现,但是一步步来嘛,先叫理藩院竖起来,掌握一定的实权再说。

    先借监察大明宗藩,来稳一稳脚跟,后续局势打开了,逐步增加权柄就是了,大明必须要开放。

    “王公公,陛下召见本公,究竟是所谓何事啊?”张之极眉头微蹙,紧跟在王承恩的身后,探询道。

    王承恩嘴很严,放缓些脚步,对张之极说道:“英国公,您见到皇爷,就都知道了。”

    不过王承恩越是这般,张之极心里越是没底。

    先前崇祯皇帝杀一批勋戚,叫在京的这帮勋戚,一个个都是有些忌惮,生怕天子的屠刀,什么时候砍到他们头上。

    大明勋戚啊,与国同休啊,说杀就杀了。

    当然汤国祚这批勋戚,所犯的那些罪名,都是诛九族的死罪,不过在京的勋戚群体,难免会多联想其他嘛。

    “臣…张之极,拜见陛下!”

    “免礼吧。”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故作疲态,揉着太阳穴,此举,叫张之极见到后,心里不免滴咕起来。

    天子这是怎么了?

    张之极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

    “唉…国朝不幸啊。”崇祯皇帝轻叹一声,说道:“王伴伴,叫那份密奏,让英国公看看吧。”

    “喏!”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不明所以的张之极,眉宇间生出疑惑,他不知道,天子讲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跟英国公府有关?

    还是跟……

    ‘英国公一脉,还是值得信任的,张之极大本事没有,但顶着英国公尊爵,却能叫朕做不少事情。’

    看着眼前的张之极,崇祯皇帝双眼微眯,暗暗思量:‘理藩院很重要,所以这里要增添的官员,不能是朝中那帮文官。

    等赈灾公署这边,通过赈灾事,培养出一批良才后,要挑选合适的人才,逐步补充进理藩院,叫理藩院的职权,逐步增强。

    大明拥有的读书人,生员群体,是何其庞大的存在,就算能磨砺出半成,这基数在这里摆着,那规模也是不小的。

    不过在此之前嘛,也要叫大明勋戚群体,支棱起来了,不能被文官群体,死死的压制着嘛。

    张之极,你这个在府戴孝,算是戴不成了,张维贤啊,可别怪朕这般,实则是京城的这帮国公,就英国公一脉靠得住啊。

    含金量高,能充当理藩院门面,还能稳勋戚之心,叫能用的勋戚,敢站出来做事,妥妥的工具人啊。’

    张之极面露惊疑,看着手里的密奏,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秦藩、晋藩、代藩这几支,这般有种啊!

    这分明是想帮着建虏,推翻大明啊。

    “英国公,朕决意特设理藩院,监察大明宗藩、皇明族裔,并将礼部和户部等有司,所掌宗禄事,移交到理藩院这边。”

    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开口道:“这个理藩院尚书,朕思前想后,唯有英国公你最为合适了。

    朕已经拟好中旨,准许张卿在职戴孝,先将理藩院的架子搭起来,将事关宗禄职权,收归理藩院。

    而后张卿,便赴太原府,依着周遇吉呈递密奏事,进行追责。”

    张之极:“……”

    陛下,您这是要臣的命啊。

    张之极虽说是没啥大本事,但也不是傻子啊,这理藩院尚书,他要是真做了,岂不把所有人都给得罪了?

    文官。

    宗藩。

    “臣……”

    张之极心里怕极了,忙作揖道,想要推辞此事,这差事太烫手了,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啊。

    “果然,朕就知道英国公,是最能为朕分忧的。”

    崇祯皇帝见状,站起身来,缓步朝张之极走去,“英国公一脉,当属国之柱石啊,满门皆是英杰!

    忠勇伯(张世泽),在神机营替朕分忧,英国公在朝替朕分忧,就算国朝再不幸,朕也相信,一定能渡过危局的。

    这理藩院,英国公可从在京勋戚中,选几人,随你一同赴任,拟定好奏疏,就呈递到御前来,朕着司礼监批红!”

    张之极:“……”

    看着张之极惊愕、傻眼的神态,崇祯皇帝强忍笑意,想推辞此事,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架,也要把你架上去。

    勋戚群体的胆子,别这般小嘛。

    该给文官斗,就大胆的斗。

    权力不都是斗出来的吗?

    ‘不过理藩院一事,这朝中文官肯定不会罢休。’

    崇祯皇帝想着想着,神情就冷了下来:‘依着他们的德性,肯定会从其他方面,找补回来的,不给大明天子添添堵,那就不是文官群体了。

    不过没事,这个时候,派给周遇吉的密旨,已经在去陕西的路上了,关中那几支宗藩势力,就等着被彻底洗劫吧。

    拿这帮硕鼠累世积攒的家财,去扩编勇卫营,相信定编的五万精兵,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实现,这对后续的平叛流贼事,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第一百五十三章 请永废矿税

    

特设理藩院一事,特别是夺了有司发放宗禄职权,关键是理藩院尚书一职,是承袭英国公爵的张之极出任。

    这对朝中文官的刺激,不可谓是不大啊。

    在这短短半年多的光景,大明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不管是朝堂上,还是地方上,接踵不断。

    特别是朝堂之上,一位不听规谏的皇帝,乾纲独断所做出的事情,对那些守旧的文官来讲,是无法接受的,是内心感到惶恐的。

    皇权和臣权的交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皇爷…出事了。”

    王承恩捧着一摞奏疏,快步走进东暖阁,眉宇间略带慌张,作揖道:“内阁韩爌、周道登、何如宠、钱象坤,军机处王洽,户部左侍郎……”

    本伏案忙碌的崇祯皇帝,放下手中朱笔,冷峻的眼眸,看向王承恩,那脸色难看到了极致。

    “这是商量好的,集体请辞,来胁迫朕啊。”

    崇祯皇帝冷冷道:“去,把韩爌他们几人,给朕叫来,还有那王洽,朕倒是想要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喏!”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在大明的官场中,常有主动上疏请辞之举,有真心的,有邀望的,不管是哪一种,对大明天子,都会根据实际考虑,或恩准,或驳斥。

    像天启朝的方从哲、叶向高,先后担任过内阁首辅,便做过这样的举动。

    不过前者是被东林党算计,利用红丸案,在朝发动弹劾攻势,要倒掉方从哲这位浙党巨擘。

    后者是被纷杂朝局所累,在激烈党争之下,采取类似绥靖那般的态度,史无前例的先后递数十道请辞奏疏,直到天启四年才被恩准。

    那一年,恰恰是阉党势起之时。

    ‘果然是这样,朕就知道朝中那帮文官,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的。’崇祯皇帝神情冷厉,看着那堆请辞奏疏,心里暗怒。

    ‘这般多的高官集体请辞,要说没有事先商量,要说没有自发行为,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什么党争啊。

    这分明就是皇权和臣权的碰撞。

    大明天子,老实当文官想要的吉祥物,那他们彼此间,才会放心党争,争取各自的利益。

    可是一旦没了这个前提,那他们又会自发的团结起来,不,不应该算是团结,应该是各自的天性!’

    大明虽然不像赵宋那般,喊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号,但却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实。

    一方面不喜朝中党争,坏掉吏治风气,一方面又离不开读书人,这种较为被动的局面,算是叫崇祯皇帝第一次领教到了。

    为做好自己谋划的事情,在给内阁戴上紧箍,行责任制和追责制,又明确任期后,崇祯皇帝是逐步给内阁放权了。

    只要不涉及钱粮的事宜,不涉及晋升的要务,一般内阁票拟的意见,崇祯皇帝看过以后,都会叫司礼监批红。

    只是崇祯皇帝没有想到,这次朝中的文官啊,竟然会给自己玩这一套,集体请辞?

    “这是玩不起了啊。”

    崇祯皇帝冷笑道:“看来最近这些时日,出手频繁了些,从杀一些勋戚,到国贼录,再到直隶巡抚,赈灾公署,包括这理藩院。

    叫朝中的文官群体,接受不了了啊。

    不过越是这样一种反应,越代表朕所走的路,是对的,现在还不是彻底翻脸的时候,不然朝廷停摆了,必然会引起地方的停摆。

    那…就不好玩了。”

    做这个皇帝宝座越久,崇祯皇帝就越能体会到,什么叫做高处不胜寒,什么叫做孤家寡人。

    像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这样务实肯干的贤臣良臣,终究是少数的,纵使是他们,在私底下也会抉择,也会犹豫。

    大明,不是真空的。

    文官群体所处的环境,是人情世故,是利益往来啊!

    天地君亲师。

    除了前三者外,后两者亦是很厉害的啊。

    韩爌、周道登、何如宠、钱象坤、王洽几人,走进这东暖阁,一个个神情复杂,向神情冷然的天子,作揖行礼道:“臣等拜见陛下!”

    崇祯皇帝不言,平静的看着韩爌他们。

    他心里也清楚,也许韩爌他们的请辞,并非是出于本心,奈何所处的江湖,使得他们不得不出此下策。

    彼时的东暖阁内,陷入到沉寂之下。

    一旁候着的王承恩,低着脑地,静静站在原地,似这样一种情况,他先前还从没有碰到过。

    “时下正值国朝艰巨之际,辽东的建虏,山陕的流贼和民乱,山西官场的腐败,直隶、山东的灾情,再加上一个白莲余孽。”

    崇祯皇帝剑眉倒张,看着韩爌他们,淡然道:“朕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之举,还是弑杀的暴君,叫你们一个个这般胁迫朕?

    朕是逼着你们,做了什么事情?还是说朕为应对多变的时局,为保大明江山永固,而特设起几个衙署,就叫朝中某些大臣,一个个被刺激到了?

    他们不知情,你们难道还不知情吗?

    朕现在最烦听到的,就是祖制礼法,有明以来,太祖高皇帝,成祖皇帝,他们老人家,在御极天下时,可曾遇到过朕遇到的难处和境遇?”

    韩爌、王洽他们,一个个神情复杂起来,心里生出各异的想法,对于此次的请辞,并非是他们的本意。

    实在是人在江湖飘,哪有…不对…是迫不得已啊。

    从特设直隶巡抚时,朝中的一些舆情,就不好了,可紧随其后,短短十数日间,又是赈灾公署,又是理藩院的。

    这就算是叫朝中文官自我催眠,那都催眠不过来啊。

    当今天子对待时局的拿捏,出招的刁钻,叫很多人都没有办法,找相应的借口,来反对,来规谏。

    这还玩个屁啊。

    “臣…恳请陛下,永废矿税!”

    韩爌彼时走上前,不提理藩院,不提赈灾公署,作揖行礼道:“眼下国朝局势混沌,然国库却想叫先前,充盈不少,若陛下不允臣之请辞,还请陛下恩准臣之规谏。”

    “臣附议!”

    “臣附议!”

    东暖阁内,所站的这帮阁臣、枢辅,一个个神情复杂,但最后都纷纷站出,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

    7017k



    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选一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看着韩爌、王洽他们,显然对所提永废矿税一事,是没有想到的。

    御极之初,在天启朝外派的大批镇守太监,全都被召回京城,魏阉所行矿税事,也便就此作罢。

    征收矿税这件事情吧,具有两面性。

    一面能帮着国库增收税源,然所征的矿税大头,都叫镇守太监,包括麾下爪牙走狗给贪了。

    一面能接着镇守太监之手,打击各地士绅、商贾等群体,但离开天子视线的太监,多行仗势欺人,践踏法纪之事,残害地方百姓。

    ‘这是看出朕乾纲独断,生怕自身的利益受损啊。’

    崇祯皇帝心里轻笑起来:‘之所以有这样的顾忌和担忧,只怕跟倚重厂卫,崇文门税关事,天津开海,包括重开榷场,都有关联吧。

    只不过近期的朝局变动,就更加刺激到朝中文官群体,那根敏感紧张的神经了,所以才会这般啊。’

    对所谓矿税事,崇祯皇帝太清楚了,无非就是既得利益群体,不想给大明多缴赋税,所以才死揪着此点不放。

    其实在赋税这件事情上,最能体现出皇权和臣权之争,因为在这里面,所牵扯到的利益太多了。

    谁敢想象,某地产茶重地,所缴茶税就几十两银子。

    谁敢想象,南直隶所辖官田,多数都叫某些利益群体,用各种名义占着好处。

    江南的那种官商勾结,风气之严重,快叫大明对江南诸省,实际掌控力都被削减到,极为严重的程度。

    一边是多灾多难的北方诸省,一边是纸醉金迷的江南诸省,这两者之间,所形成的鲜明对比,是叫人觉得讽刺和可悲的。

    “诸卿家,你们所提的永废矿税,依着朕的理解,是想规谏朕,不要从内廷谴派镇守太监,到地方为祸百姓?”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故作不解的看向韩爌他们,说道:“似这样的良言,诸卿家就该多多提出啊。”

    韩爌:“……”

    周道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