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西民乱的事情,解决了。”
崇祯皇帝看了眼王洽,继续说道:“这对国朝社稷来讲,是好事,至少没叫流贼叛乱事,进一步的扩大。
时下陕西那边,是怎样的情况,通过先前呈递的军机要务,诸卿家的心里,也都是一清二楚。
国朝所遇难事依旧很多,朕希望诸卿家,在军机处这边,能够切实为社稷虑,为朕分忧,做好份内之事。”
“臣等遵旨!”
王在晋、周延儒他们,当即作揖行礼道,唯有王洽有些踌躇,慢了半拍,但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对先前出现的集体请辞事,崇祯皇帝并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这般多大臣,闹出这样的事情,无非就是想以此表达不满嘛。
现在能供他驱使的良臣,包括大批底层官员,都是极少的存在。
在这等暗潮汹涌的局势下,该装湖涂就要装湖涂。
倘若什么事情,都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那要不了多久啊,这大明朝廷就彻底停摆掉了。
甚至于说所更换掉的那批大臣,单论职业操守的话,还不如现在这批大臣呢?
比烂嘛。
这是大明的常态。
“行啦,说完山陕的事情,咱们说说辽东局势吧。”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撩了撩袍袖,朝悬挂的辽东舆图走去,说道:“虽说这陕西等地治下,云聚诸多叛乱的流贼,扰乱地方秩序,意图颠覆大明统治。
不过真要论及危害性,还是肆虐辽东的建虏,对我大明的统治,要更大一些,毕竟建虏八旗之强,那都是有目共睹的。”
跟随过来的王洽、周延儒、王在晋几人,盯着眼前的辽东舆图,陷入到沉思之中,显然是在思索天子所讲。
从新任东江主帅,刘兴祚率部乘船渡海,奇袭建虏窃据的辽南一域,取得了自崇祯皇帝御极以来,在辽东地区少有的大胜。
这叫军机处的这帮大臣,切实看到另一种可能。
建虏八旗在野战方面,的确具备极强的作战能力,仅依着当前戍边的大明边军,远不是建虏的对手。
既然是这样一种情况,那为何要将宝贵的粮饷,浪费到围绕辽前那边,所展开的营建行动,甚至被迫的承受建虏的侵掠?
利用大明仅有的那点优势,在东江镇锤炼强军,增加水师的规模,时不时的在辽南沿海地带,展开无规律可循的登陆战、破袭战,以打建虏猝不及防。
纵使一战就斩杀数十众建虏,那积少成多之下,时间一旦拖长,必然能对建虏八旗,造成不可逆的伤亡。
现在李自成被投放到辽南了,那增补东江的事情,就必须尽快明确下来。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盯着眼前的舆图,心里思索起来:不过将领多了,兵马多了,难保会在内部生出事端。
刘兴祚这员虎将,是值得信任的。
能够抛家舍业的,从建虏那边反正归明,不管当初出于怎样的目的,这样的人才都要倚重。
不过为避免东江军出现内耗,叫东江军专注于打仗,就要做出些调整,继而确保这一核心思想。
围绕整个辽东地区,崇祯皇帝布下一盘大棋,东江镇,李自成,登来,山东,天津,辽前
原本在崇祯皇帝的谋划中,没有作为本土流窜的这一环,但是李自成既然被勇卫营擒获了,那就要利益最大化。
甚至因为李自成的出现,使得这个泛辽东攻略,变得更具灵动性,但同时对东江、辽前等地,相互间的配合更高了。
“朕这些时日想了想,决意从军机处谴派参赞大臣金铉,领外派东江平虏前指,专擅后勤辎重,粮饷发放等诸事。”
崇祯皇帝伸手说道:“增派左良玉、沉世奎二人,率部分精锐之师,增补到东江军的麾下,听候刘兴祚的调遣。
打仗的事宜,刘兴祚说了算。
后勤的事宜,金铉说了算。
与此同时,军机处明发上谕,着登来巡抚孙元化,在辖区多多营造海船,要优先提供给东江军,并量力恢复登来水师建制。”
毛承禄、陈继盛、孔有德、尚可喜这帮东江军老人,是别想着再回东江镇了,那样难保会出现喧宾夺主之势。
不过按在西苑讲武堂的沉世奎,还是调遣出来,随同左良玉一起,赶赴东江,以增补刘兴祚所部实力。
但是左良玉和沉世奎,两人的性格不一,然也或多或少有些毛病。
为避免东江出现内耗情况,叫金铉这位正直、忠诚的人,派去东江镇治下,专擅后勤事宜。
将打仗跟钱粮剥离开来,那很多所谓的糟心事,就都能扼杀在萌芽下。
还是能供驱使的虎将悍将太少了。
崇祯皇帝眉头微蹙,到处都在打仗,京畿这边也要留足人手,不然掌控三大营,又要向后推迟了。
且这样一来的话,先前所谋优势,就相应的削减了。
至于周遇吉所寻那帮苗子,还是要多加调教,贸然提前放出,谁知道会捅出来,什么样的幺蛾子。
第一百六十章 这盘棋终究是活了
“陛下,臣觉得除了增补东江外,朝廷应恢复在觉华岛治下,原有的水师建制。”王在晋先是作揖行礼,随后走到舆图前,指着辽前一带,那处很小的地方,神情正色道。
“通过刘兴祚所领东江军,此前乘船渡海,登陆破袭建虏所窃据之辽南,斩获的战绩来看。
若能谴派敢战将领,率部坐镇觉华岛,亦能借孤悬海上的优势,对辽西沿海,甚至盖州卫、复州卫沿海,展开无规律的破袭。
这样一来的话,觉华和东江,这两处孤悬海上的要镇,就能交替侵袭辽西、辽南,叫建虏忙于奔波。
甚至窃据辽西的建虏,若敢袭扰辽前防线,则觉华岛所驻扎强军,可展开相应的登陆破袭,以减轻辽前的压力。”
王在晋所提及的觉华岛,是此前大明围绕辽前一带,所谋定的一处粮草、军需转运储备基地。
起到的作用较大。
不过在天启六年的宁远一战,被努尔哈赤所领的建虏八旗,在没能攻破宁远城后,被一部偏师偷袭。
觉华岛这处辽西的海上要地,就叫建虏偷家得逞,以参将金冠为首的驻军,包括岛上的百姓,都叫建虏给屠杀掉了。
“臣附议!”
“臣附议!”
王洽、周延儒等人纷纷作揖应道。
既然刘兴祚所部战法,能够有效对建虏这边,造成相应的损伤,那就不能只盯着东江一地。
像偏居辽西海域的觉华岛,直面辽南的登来沿海,若是有可能的话,都可以筹建起相应的水师力量。
在坚城之外的野战方面,大明军队的确不是建虏对手,不过真要论玩水战的话,那大明还是占优势的。
考虑到当前的东江镇,还需登来这边,增补其麾下的水师规模,那登来暂不考虑,但是觉华岛那边,倘若能用好的话,亦是能发挥奇效的。
“王卿家所说之事,亦是朕想要讲明的。”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道:“据朕所知,从宁远大捷后,这觉华岛就处在半搁置的状态,这不好,很不好。
先前的事情,我们就不说了。
若是朝廷能在觉华这边,恢复起原有的水师建制,并谴派敢战将领,率部驻扎于此的话,那围绕辽东的攻略,就算盘活了。”
事实上,即便没有李自成这枚棋子,崇祯皇帝也要择机恢复,偏居辽西海域的觉华岛海上要镇。
多好的一处前出基地啊。
为何要当成后勤、军需的转运储备基地,这不是给这处海上要地,平白增添负担和约束吗?
就算想通过海上运输,向前线输送军需辎重。
那也可以在紧挨山海关那边,没有被开发利用的秦皇岛,作为海运起点,通过这海上运输,运往宁远一带可停靠的沿海地带啊。
围绕平叛建虏事方面,大明太侧重于地面反攻,忽略海上所能起到的作用,要知道海陆兼济,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朕想着,军机处这边,谴参赞大臣申甫,领觉华平虏前指,所行职责于金铉一致。”
崇祯皇帝开口道:“谴派沉志祥,率部坐镇觉华,着天津直隶州,为所部提供海战所需战船。
军机处明发上谕,至辽东督师府,觉华岛为独领水师,非涉及辽前安危,不可擅向沉部下令。”
自充分了解辽前的复杂局势后,崇祯皇帝发现辽前那边,层层加码的职权构架,实在太严重了。
特别是辽东的部分官,都能拐弯抹角的下令,这致使大明在辽前那边,指战体系是很混乱的。
有了军机处后,在很多流程上,崇祯皇帝都能进行简化,使得前线重要之地,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给统兵将领提供庇佑。
现阶段军机处这边,共有三处外派的前指,从军机处参赞大臣中,精心挑选出的金声、金铉、申甫三人,都是知兵、动兵、有原则的良臣。
只要明确他们的职权,除非所辖区域内,统兵将领要带兵谋反,否则他们是不会轻易干涉的。
这跟外派镇守太监,或从朝中遴选大臣,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军机处这边,尽快将朕言明的平叛事,落实下来。”
崇祯皇帝眼神坚毅,看向王洽他们,说道:“能否钳制住建虏,能否遏制住建虏,就看这些谋划,能否尽快落实了。”
“喏!”
王洽他们当即应道。
围绕泛辽东攻略,主要落子算明确了。
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思绪万千:等卢象升坐稳直隶巡抚,要借着他的名义,将秦皇岛那处地方,也尽快的发展起来。
仅靠天津、登来两地,作为辽东的后勤保障,是远远不够的。
若是有必要的话,可叫内厂的势力,亦扎根到那里去,营建造船厂,以加速发展该区域。
大明不仅要解决建虏之患,还要积极地开海,当前所积攒的主要矛盾,要通过对外进行转移啊。
崇祯皇帝转过身来,看着眼前的辽东舆图,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精芒,心情可谓是很复杂。
和先前完全被动的局面相比,至少在某些方面上,他已经开始占据先手优势,只要能保持这种势头,那后续优势会更加明显。
“这盘棋,终究是活了啊。”
崇祯皇帝感慨道:“某些人的金山银山,停止了无谓的粮饷供应,无疑是给国库减轻了负担。
辽前、觉华、天津、山东、登来、东江等地,都在逐步的改善,相信之后的局面,会愈发的明显。
李自成这个闯将,只要能渡过前期危险,就火药桶一般的辽东,朕就不相信,在星星之火下,不能燃起燎原之势!”
同样是处在小冰河时期下,建虏还盘踞在更寒冷的辽东,难道他们建虏,就真的是天选之子?位面之子?
凭啥大明遭遇诸多矛盾和问题,建虏这边就一点都没有?
崇祯皇帝根本就不相信这些,只不过这些问题,都被大明上下所忽略了,而他的出现,这叫这些被忽略的地方,被一一的捡起来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运漂没
“国丈,最近这些时日,汇通票号的进展很喜人啊。”
崇祯皇帝翻看着奏疏,对周奎笑道:“这才过去了多久,顺天、天津、河间、保定治下各县,都给开设起分号了。
速度未免快了些吧?
再者说,国丈是从哪些地方,寻得的可靠之人,去出任这些分号掌柜?毕竟汇通票号非同小觑啊。”
“启禀陛下,这开设的速度,其实刚刚好。”
周奎微微一笑,欠身道:“这些开设起的分号,老臣都安排了可靠人手,在分号的重要位置上做事,同时向老臣传递情况。
这批人的家卷,都在老臣安排的田庄生活。
此外那些分号的掌柜,从府,到县,都安排了相应的监察,叫他们在做事之际,相互进行制约。
而汇通票号这边,也开设了术算学堂,从林家商号那边的青壮,选了一批他们的孩童,从小进行培养”
听着侃侃而谈的周奎,这叫崇祯皇帝的脸上露出笑意,没想到自家这抠门岳父,玩起套路和手段,还真是一套接着一套。
无间道,监察,人才培养这些手段,都无师自通了,看来抠门的人,真要是给点拨通透了,那还是能有大用啊。
对待汇通票号这个组织,崇祯皇帝是给予厚望的,他想通过复杂的经济市场,来培养出一批专业的人才。
时下在各地的皇庄,所恩养的那批遗孤,有一些有天赋的遗孤,亦接受着相应领域的培养。
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后,就会分批安排进汇通票号,并逐步的成长起来,为后续筹建大明皇家银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大明对金融这个领域啊,还是掌控的很是薄弱。
就依着现有混乱的秩序,贸然提出筹建大明皇家银行,贸然将大明钱法事更精进,是会出现大乱子的。
本身从崇祯三年到五年,这一范畴就是暂稳期,一切以稳定局势为主,若是折腾的摊子太大,那经受的反弹也是很大的。
崇祯皇帝心里也很清楚,在大明治下的各地,存在不少类似汇通票号的组织,不过规模都不是很大,都是在一定地域内流通。
想着手整顿大明金融,首先要做的不是从国朝层面,去设立一个新衙署,而是应逐步竖立起行业规矩。
等到金融这个行业,渐渐的形成规模了,且是他所控辖的票号,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那行业规矩就能叫人遵守。
有了这些宝贵的沉淀后,那时大明也逐步扭转衰败之势,就能通过国朝、民间两个层面,交替推动大明金融领域的变革。
现阶段奉行重农抑商的大明,有一个钱法尚书,所带领的衙署,来配合着户部,管理大明钱法事,绰绰有余。
反正真听话的,就是会听话,不会听话的,就算杀再多的人,那依旧是不听话,这就是大明的现状。
“国丈心中有数就行。”
崇祯皇帝放下奏疏,面露笑意道:“尽快将汇通票号,在北直隶的治下开设起来,是要确保做成的。
不过锦衣卫,内厂,西厂这边,都会不间断、不定期的进行抽查,这点还望国丈能了解到的。
毕竟汇通票号这个组织,若是出现亏空,或者坑害百姓的事情,会给朝廷带来很大的被动,甚至影响北直隶的秩序。
该赚的银子,要赚。
不该赚的银子,碰都不能碰。
国丈既然缔造了汇通票号,就要把它带好,切实变成大明的助力,而非是坑害大明的存在。”
虽说自始至终,崇祯皇帝脸上的笑容不减,可此前有些飘飘然的周奎,却心里一顿,内心深处涌出惊惧。
想起自家皇帝女婿的手段,包括被捏着的命门,周奎就想逃离乾清宫,没法子啊,被算计的太狠了。
“是,是,陛下说的是。”
周奎惊惧之下,说话有些结巴,点头道:“请陛下放心,老臣定会带好汇通票号的,绝不会叫它出现任何岔子的。”
原本周奎进宫面圣,是想叫天子看到他的成果,看敕赏爵位一事,能否趁着天子龙颜大悦,给敲定下来。
没想到自己这话还没说完,就被自家皇帝女婿给堵住了。
看来根节还是在林家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