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声感慨道:“所以陛下的意思是徐徐图之,以抓典型为推动手段,逐步裁撤掉相应的卫所。
本官这些时日一直在想,如果西安府所辖卫所能率先裁撤,并缔造一支镇御地方的新军,那后续的局面就好打开了。
毗邻边疆的地域,可以放到最后去做,先把内部的问题厘清,就算后续真出现一些问题,那也能有斡旋的余地。”
“这件事情关系重大,本抚要好好考虑一下。”
陈奇瑜沉吟片刻,皱眉道:“如果说真的要做的话,那本抚需要金参赞的支持,特别是粮饷这一块,毕竟当初裁撤驿站,给山陕境内造成的危害,都是有目共睹的。
想裁撤陕西境内的卫所,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相较于那些卫所官,最根源的问题还是底层的军户,能安抚好他们,安置好他们,这件事情才算能有效推动起来。”
第二百八十九章 辽东新局
稳步向前迈进,对时下的崇祯朝而言,就是一个主旋律,只要能缓和财政压力,那很多事情,就是有希望改变的。
军机处、赈灾总署、武备院、理藩院、廉政公署、国税处、京师大学堂……
这一批先后特设的新衙署,从朝廷层面对准各个领域,安排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情,就能避免秩序混乱。
乾清宫。
“新的一年,新的挑战啊。”
崇祯皇帝站在殿外,看着皑皑白雪,感慨道:“希望崇祯四年的秩序,能不受破坏,继续稳定下去吧。”
伴驾的王承恩,听闻天子所言,眸中闪过一丝疑虑,他不清楚自家皇爷,为何会有此等感慨。
难道现在的秩序,不是最好的吗?
和自家皇爷御极之初相比,不知要好多少。
“王伴伴,将在京勋戚所募,首批的900万两足色银,着内厂押运西山,叫皇明海贸总会的人一起,兑换成新制钱。”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对王承恩说道:“剩下的几批足色银,都按此章程来办,天津那边的中旨,可以下发到陈延生处。
告诉朱纯臣他们,皇明海贸总会的运营、监察等事,必须按朕所定章程来办,想赚取银子的话,谁都不能破坏规矩,包括朕也一样!”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和在京的勋戚群体,搞联合海贸的事情,到底是推动下来了,毕竟谁都不会跟银子过不去。
不过所定的5000万两银子所占银股,崇祯皇帝适当的做出了让步,分一年缴清所占银股。
毕竟对朱纯臣、徐允祯这些勋戚来说,让他们开始就掏空所积攒的家底,和大明皇帝联合搞海贸,多少是有顾忌的。
“一个个全都是嘴上穷,实则都富得流油啊。”
崇祯皇帝撩袍坐到龙椅上,拿起一封奏疏,似笑非笑道:“不叫他们见到好处,想心甘情愿的掏银子,是不现实的事情。”
在联合海贸有所进展时,管绍宁所领国税处,以皇庄所辖良田为锚定物,新发售的一千万两份额的平叛债券,在京畿和整个北直隶都受到哄抢。
毕竟给予的利钱很多,还有皇庄所辖良田为锚定物,这让很多权贵、官绅、商贾等群体都愿意掏银子购买。
只是想购买平叛债券,就必须用朝廷所定新制钱购买,这让川海总会近期很忙,连带着内帑也增补不少财源。
1两足色银对准1两银元,这其中有多少暴利,唯有崇祯皇帝最为清楚,新制钱体系开始在北直隶逐步明确。
虽说发售的平叛债券越多,崇祯皇帝背负的财政债越多,但是能将窖藏的银子重新流通起来,并用到发展建设上来,只要内帑不空虚,总额3000万两的平叛债券,崇祯皇帝有办法全部偿还。
别的不说,单单是联合海贸一事,大明在京勋戚群体,真要见到其中海贸红利,补缴够5000万两足色银,兑换成5000万新制钱,就能让崇祯皇帝豪赚一笔。
喜悦之余,崇祯皇帝放下奏疏,开始伏案忙碌起来。
崇祯四年来了。
后续还有很多事情和挑战,在等着他去逐一解决,相较于崇祯二年的动荡,迈进崇祯四年,时局虽说平稳很多,不过却也不能掉以轻心。
相较于乾清宫的安稳,此时的军机处所在,却表现得很不一样。
“本辅就知道,辽东处在隆冬下,纵使建虏八旗再怎样强悍,想夺回被我大明收复的疆域,肯定是不现实的事情。”
“是啊,如果孙承宗所呈军报是真,想进犯辽西的建虏主力撤离,那收复回来的辽西诸卫就真的安稳了。”
“不过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同样也不容小觑啊,从建虏手里夺取盖州卫后,又抢占了复州卫,这些都是大明的旧土,岂能叫他们所占据着。”
“通过孙承宗所呈军报,足以证明当前的建虏势力,所面临的处境很是艰难,毕竟在数月之前,内喀尔喀蒙古各部、察哈尔蒙古诸部,开始侵扰科尔沁蒙古诸部,这个科尔沁蒙古诸部,跟建虏的关系不一般……”
王洽、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等军机大臣,齐聚在逼仄的公事房,就辽东局势的变动,神情各异的发表意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前崇祯皇帝增补进军机处的一众大臣,都一一赴京任职,围绕军机处而转。
“此等重要的军机要务,要进宫觐见陛下。”杨嗣昌此时上前道:“建虏八旗选择退兵辽西,这给朝廷整顿辽西,构建防线,稳定辽西局势,可谓奠定坚实的基础。”
“没错。”
“附议。”
情绪难掩激动的王洽、王在晋一行,纷纷点头表示认可,自萨尔浒之战惨败以来,在辽东这片黑土地,大明和建虏对战,向来是胜少败多,砸进去的粮饷不计其数,战死的大明儿郎数不清。
现在辽东格局出现改变,辽西被全域收复回来,对当前的大明来讲,无疑是值得振奋和庆贺的事情。
当王洽、王在晋等军机大臣,持辽东督师孙承宗所呈军报,赶赴乾清宫觐见时,知晓此事的崇祯皇帝,并没表现出特别的兴奋。
毕竟在崇祯朝初年,建虏八旗的战争潜力,终究是比不过大明的战争潜力,只不过频繁的生乱,叫大明表现的很是被动。
倘若肆虐辽东的建虏八旗,真的是强大到不可收拾,那黄台吉掌控的建虏八旗,就该打进山海关,倾覆掉大明的江山社稷,而不是等到甲申国难出现后,靠着吴三桂的叛明,靠着李自成的轻敌,才最终杀进山海关,打进大明的京城了。
“既然建虏八旗选择退兵,那军机处就明发总体战况吧。”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奏疏,看向王洽他们说道:“叫朝中有司大臣,大明各地官府、各地百姓,都知晓大明战胜了猖獗的建虏八旗。
那建虏并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外在辽地参战的各部大军所立战功,军机处这边要尽快核准,朕要犒赏大明的健儿。”
第二百九十章 深化去卫所
辽西诸卫的全域收复,进犯辽西的建虏撤离,辽西和辽南两地所生战事告一段落。
但崇祯皇帝却没放松警惕。
看似辽东格局改变了,可实则格局能否稳住,这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时至今日,刘兴祚所领东江军,活跃在镇江堡、宽甸诸堡一带,没有再向京城呈递新战情。
代善所领建虏大军撤离,不再进犯辽西,究竟是因为哪些因素所致,这才是崇祯皇帝最关心的。
何况从建虏手里夺回辽西,依旧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臣…徐光启,拜见陛下。”
在崇祯皇帝沉思之际,气喘吁吁的徐光启,赶来乾清宫这边,拱手作揖道。
使得。
辽东格局改变了,有些事情也要着手来办。
孙承宗所领辽东督师府,是最前沿的一环,不过从战略层面来说,崇祯皇帝要定下辽前的基调。
遏制辽东将门的势力,明确辽西秩序的安稳,挡住建虏八旗后续征伐,都必须要尽快明确。
“徐卿,你先看看这份军报。”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拿起那份军报,递给王承恩,对徐光启说道:“进犯辽西的建虏大军撤离了,过去那场相持战,可以说宣告结束了。”
“!!!”
徐光启听闻此言,露出惊愕的神情,天子所讲之言,让徐光启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王承恩手捧军报,朝徐光启快步走来,只是徐光启却迟迟没有去拿,生怕他方才所听到的都是假的。
稳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见到眼前这一幕,并没有出言催促,徐光启所流露出的反应很正常。
毕竟大明在辽地和建虏频繁交战下,所取胜绩太少,多数都是被建虏按在地上摩擦,以至于城池和疆域不断沦陷,被杀大明文官、武将、健儿不计其数。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东暖阁内安静极了。
徐光启捧着手中军报,逐句逐行的细细看着,生怕漏掉一个字,然眉宇间流露出的激亢神色,出卖了他此刻的内心。
“恭贺的话,就不用说了。”
见徐光启看完军报,正要抬手作揖,崇祯皇帝开口道:“朕召卿家过来,是想商议在新收复的辽西诸卫,有序推动撤卫设府诸事。
将治下土地全部编成官田,以勋田低息租赁的形式,让参战的各部大军麾下将士,皆能承租到相应的田亩,卿家觉得如何?”
徐光启:“……”
天子所说的这些,让徐光启有些错愕。
这是想要废除辽西卫所,以府县来治理辽西,可这样一来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小的风波啊。
不过想到天子此前所讲,辽前所存在的辽东将门势力,徐光启也清楚天子这般做,是想遏制住他们,同时换另一种形式来维护辽西安稳。
“辽西被建虏侵占,时间长达近十年,现在国朝将这片地域收复,推动撤卫设府,将土地编成官田,并没有什么争议的。”
徐光启沉吟片刻,皱眉说道:“毕竟辽西那边的群体,但凡是没有逃归辽前的,都是背叛大明,投效到建虏麾下的,对待这类群体的惩处,朝廷必须要紧抓。
罚没他们的田产、土地等物,以冲抵辽前所耗粮饷很有必要。
不过这件事情真要做的话,辽前戍守的各部大军,包括朝廷这边,都会形成很大的争议和反对声潮。
毕竟京畿卫戍一带,军机处推动此事时,虽说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不过反对者也是很多的。
但是有马世龙、侯世禄、满桂、赵率教、尤世威这批将校,坐镇在拱卫京畿的各处要镇上,也使得蓟密永三协所辖诸卫所,那批卫所官想掀起风波,闹出兵乱来阻止朝廷所定之事,并不太可能实现。”
“这也是朕所担心的事情啊。”
崇祯皇帝皱眉道:“辽前戍守的各部大军,所辖的那批将校,半数靠上皆是辽地出身的将校。
就算朝廷想严惩辽西的那批背叛者,将他们全都押解进关,到关内各地接受劳改,使得辽西境内不会生出风波。
但是这批辽人将校,若是知晓朝廷要撤卫设府,难免会生出不满,一旦他们要背地里做些什么事情,只怕孙承宗这边很难确保辽西安稳。”
在辽西投效建虏的背叛者,崇祯皇帝必然要严厉惩处,查抄家财和田产是第一步。
简单粗暴的株连九族,实在是太便宜这些背叛者了。
这些可都是免费的劳动力。
崇祯皇帝准备将这批背叛大明的群体,分批押进山海关,散布到北直隶治下各府州县,用数十年的繁重劳作来赎罪。
“如果陛下想促成此事,孙承宗所领辽东督师府,必须实控足够震慑辽前的军队,此外真要撤卫设府,这批地方官员也要增补到位。”
徐光启沉吟片刻,开口道:“想要确保辽西的安定,必须要让戍守辽前的将士,能真心实意的留在辽前。
陛下所说以勋田低息租赁的形式,让参战的各部大军麾下将士,皆能承租到相应的田亩,这一构想是很好的。
可承租的年限多少。
是否能具体落实。
如果没有一批可靠的地方官员,在辽西具体负责此事,那臣还是恳请陛下,不要轻易在辽西撤卫设府。”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那卿家觉得在北直隶赈灾行署,遴选一批表现优异的吏员,叫他们赶赴辽西。
转隶到辽东赈灾行署,赐予相应功名,授‘试’县丞、主簿等职,代行知县职权。
如果在治下能做出成绩,到时酌情进行晋升,如果不能做出成绩,就罢黜掉所赐功名和暂领职务。”
徐光启脸色微变,露出惊异的神情,看向神情严肃的天子,这件事情要是真做了话,必然会在朝引起风波。
毕竟这批派到辽西的吏员,并非是正统的通过科举,获取相应功名,才步入进大明仕途的。
“这件事情先私底下进行。”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朕会给直隶巡抚卢象升下发密旨,叫他遴选一批优异吏员,准备赶赴辽西。
同时朕打算将四卫营派去辽西,归孙承宗所领督师府直辖,待到辽西边陲防线安稳,叫孙承宗逐步推动此事。
如果到时朝堂上,出现任何争议和反对声,朕希望卿家能在内阁帮孙卿斡旋,辽西既然收复回来,就不能再被建虏夺走。”
“臣遵旨!”
徐光启当即作揖道。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方以智,陈子龙,夏允彝,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堵胤锡这批人材。
不能就一直待在赈灾行署,崇祯皇帝会分批进行擢升,叫他们迈进大明官场中,真正为官一方,替他这位大明皇帝分忧,不过这样做的前提,是必须要磨砺出来,旧思维要彻底改造。
第二百九十一章 建虏入套
展望崇祯四年,崇祯皇帝所定目标很明确,推动原有部署的深化变革,铲除部分已知的弊政和毒瘤,减缓所生灾害的影响和破坏,加强泛辽东的整体部署……
崇祯皇帝要做的事情很多,想将这些谋定的目标逐一实现,就要有足够的耐心,以分阶段的方式落实。
就像‘加强泛辽东的整体部署’这一大方向,就被崇祯皇帝细化成很多层面,推动撤卫设府,增强人才队伍培养,削减辽东将门势力,增设辽东讲武堂,整改辽地戍边军队,以增补李自成所部为由、让建虏调进军备竞赛圈套,拖延建虏八旗扩张步伐,挑起蒙古各部和建虏八旗纷争……
既然现阶段的大明军队,无法镇压建虏叛乱,那就积极寻找外援,寻找帮手,寻找突破口,去限制建虏的发展,去拖,去耗,建虏八旗劲旅就算再强,那战争潜力就摆在那里,拖得时间越长,局势就对大明越有利。
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弥补短板。
非常理智的崇祯皇帝,围绕辽东这个地域,所展开的任何部署,都是深思熟虑下,交由可靠之人去逐步落实的。
所收复的辽西,涉及‘撤卫设府’不能急,要将前期准备做足,将人手调配够,顺带以大捷之名,再抽调一批辽将进京,再逐步的推动起来。
像裁撤驿站这等蠢事,给大明造成极大的伤害和被动,崇祯皇帝可不会再去做。
明明是大明皇帝,掌握着大义和大势,何必毛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