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285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285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三十六章 风起辽南

    

战争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倘若想要爆发大规模的冲突,那必然在爆发的前夕,会进行很多隐秘的谋划和准备。

    辽东区域的对峙形势,一直是崇祯皇帝重点关注的,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辽地是否形成战争,是否形成冲突,会影响到大明某些领域的发展。

    特别是军工领域的发展,那就更是这般了。

    “大帅,咱们辽东义军没有银子了!”

    杨方兴情绪有些激动,看向李自成说道:“先前多批向天津直隶州,秘密采购大批的火器、火炮、火药等,以列装进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力,就将那批查抄所得银子,基本上消耗的差不多了。

    加之夺取海州卫、定辽右卫等地,使得我辽东义军所控百姓增多,这导致治下的粮食缺口严重,如此又向天津等地采买大批粮食。

    这个时候再向天津订购火器、火炮等军需,根本就是不现实的,毕竟辽南沿海地带的所有区域,都悉数移交到明军手里。”

    李自成脸色有些难看。

    他怎样都没有想到,麾下所统领的辽东义军,在先前战场缴获的种种,竟然会耗费的这般快。

    “你这个天佑殿上相,究竟是怎么当的!”

    李自成紧攥着手里的密信,皱眉看向杨方兴说道:“不是叫你省着点花吗?本帅记得先前压箱底的银子,至少还有几十万两,难道全都没了吗?

    你看看这份密报。

    这帮狗日的建虏八旗,在辽阳镇、威宁营、孤山堡一带动作频频,看架势是要对我辽南展开攻势了。

    才他娘的消停多久啊,这该死的黄台吉,就想调兵遣将攻打我辽东义军,只怕要不了多久啊,辽地又要生出风波了。”

    杨方兴神情微变,在李自成的注视下,快步上前,伸手接过眼前这份密报,一目十行的看着。

    一股寒意在杨方兴的心底生出。

    “咱们义军所谴派的暗桩,就是他娘的不顶用,想探明建虏内部的情况,还要靠刘兴祚所领东江军,秘密向建虏渗透的暗桩传达。”

    李自成紧攥着双拳,剑眉倒张道:“先前黄台吉调遣各部固守辽阳镇、威宁营一带,集中麾下可抽调的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对科尔沁草原展开反击,叫察哈尔、内喀尔喀等部损失不小,这使得科尔沁草原的局势得以稳定。

    出战的八旗劲旅,携此战之威又转战海西女真各部,这也使得建虏八旗麾下,又虏获一批善战的披甲奴。

    崇祯说的没错,这黄台吉算是个人物。

    此人狠起来,那颇有些赌徒的味道,现在满洲和汉军八旗,还列装不少的火铳和火炮,其战力有着显着提升。

    一旦我辽东义军和建虏八旗交战,想要凭借列装的那批火器、火炮,就掌握绝对的战场主动,只怕是不容易的事情。”

    从建虏八旗的手里,夺走海州卫、定辽右卫等地,李自成的内心深处,就生出极强的不安。

    尽管说麾下掌握的地盘增多不少,辽东义军所辖精锐增多不少,可是跟骁勇善战的建虏八旗相比,那依旧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换源app】

    特别是通过刘兴祚所领东江军,向建虏八旗渗透进的一批暗桩,了解到黄台吉斥巨资打造火铳、火炮,这也迫使着李自成,先后多次向天津密购大批军械火器,继而确保所辖精锐之师的战力保障。

    在崇祯皇帝构想的泛辽东战略中,促成军火贸易的形成,促成军备竞赛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辽地局势的变化,算是逐步的落实下来。

    当前辽东这处区域战场,不管是建虏八旗,亦或是辽东义军,无不受区域战争的影响而下大本钱,在逐步增持麾下火器火炮的规模。

    像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尽管从建虏八旗的手里,夺回不少的辽地疆域,不过沿海地带全让大明实际控制着,像组建的辽西水师、金州水师、东江水师等海上力量,都在逐步的扩建壮大起来。

    军火贸易的利润,实在是高的太吓人了。

    至于黄台吉所领建虏八旗,在过去那种高强度征战下,还大批量的锻造出自生火铳、虎蹲炮、大将军炮等,其蕴藏的战争潜力,是一点点被消耗的,

    倘若列装该类火铳、火炮的军队,一旦说在战场上惨遭失利的话,那对建虏八旗的打击是致命的。

    军备竞赛要投进的钱粮,是海量的,是一个真正的无底洞,崇祯皇帝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有效地利用好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去不断地削弱建虏八旗的战争潜力。

    别看黄台吉在锻造自生火铳、虎蹲炮、大将军炮等方面,所砸进去的钱粮很多,可是所产的那些火铳火炮,真要和辽东义军所列装的火器火炮,还是要差上一个档次,甚至是两个档次的。

    不管是在射程上,还是在威力上,再或者持久性上,缺少自主钻研能力的建虏八旗,岂会是大明军工产业的对手。

    标准化的流水线手工作业,岂是建虏八旗所筹建的那种小作坊量产,所能进行对比的?

    这就是赤果果的差距!

    “大帅,倘若建虏八旗真要对我义军展开攻势,那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和明军积极保持联系。”

    杨方兴眉头紧锁,迎着李自成的注视,开口道:“除此之外,此前天津知州陈延生所说战争借贷,我辽东义军只能遂了陈延生所讲,尽快促成那批200万两银子的战争借贷,质押盖州卫、复州卫、海州卫三地。

    如果说到期不能对付这笔战争借贷,那我辽东义军就要放弃这些地域,悉数移交给大明进行统治了。”

    “直娘贼的,这崇祯是无本的买卖,做的太顺了。”

    李自成皱眉骂道:“区区200万两银子的战争借贷,就想换取盖州、复州、海州三地的光复,这是他娘的将本帅当长工了,不行,必须要叫明廷追加借贷份额,至少要400万两银子才行。

    上相,你亲赴一趟天津,与那陈延生进行洽谈,本帅要给孙承宗、刘兴祚他们写信,言明当前辽南的局势才行。

    这次建虏八旗的动静,不像是在虚张声势,只怕黄台吉是想一战重创我辽东义军,这般他建虏八旗的处境,才能在辽地立稳脚跟。

    想这般就重创我辽东义军,他黄台吉简直是痴人说梦,此次本帅定要打下辽阳镇,甚至杀进沉阳城!

    辽地生出的战争局势,本帅要叫那崇祯知道,只要这个贪婪的家伙知道了,那才可能促成孙承宗、刘兴祚所领大军,都能积极参与到此战中。”

    “喏!”

    杨方兴当即作揖道。

    李自成现在算是明白了,自己被崇祯皇帝当做长工了,不管他所领的辽东义军,在辽地取得多少进取之势,只要不能摆脱大明的火器火炮供应,那就不可能在辽地真正站稳脚跟。

    不过对待这等命运,李自成却不甘心就这般屈服,他打算做一件事情,继而能逐步的摆脱崇祯皇帝的掌控,如果此次和建虏八旗的作战,辽东义军能够打赢的话,能够攻陷辽阳镇等地,那他心底谋划已久的部署,就能逐步的落实下来!



    第三十七章 山陕的新政(1)

    

被人轻易掌控和摆布的滋味,但凡是有些脾性的人,都是不愿意接受这等屈辱的,毕竟这滋味太憋屈了。

    处在此等特殊境遇下,其实在大明的上下啊,存在很多有野心的群体,只不过这个野心不一,针对的层面不同,面对此等复杂的局势,其实对崇祯皇帝而言,在进行掌控和调整期间,会面临很多压力和困境。

    但这些都是崇祯皇帝要承受的。

    平静没有多久的辽地,再度聚拢战争的阴霾,远在千里之外的山陕一带,却从过去的阴霾逐步走出。

    山陕交汇,孟门关。

    “恭喜默承公再度入阁。”

    陕西巡抚陈奇瑜面露笑意,向刘鸿训拱手作揖道:“此次进京赴任,还请默承公能向陛下言明山陕情况,为协助黄河巡抚衙门,整饬黄河上游河政,再多多争取一些治河银子,如若我山陕境内的黄河上游,能真正的整饬好,这必将是功德无量之事啊。”

    “放心吧陈巡抚。”

    刘鸿训神情感慨,撩了撩袍袖,看向不远处的黄河,“老夫肯定会向陛下奏明此事,叫黄河水患之危,断不会在今后10年,20年,甚至是更久,再出现于山陕治下,能够有效解决水患之危,也算办成一件大事啊。”

    改变,从不止是从一处开始的。

    维新变法的核心,在于多点开花,叫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上,去做合适的事情,确保所存的众多弊政和毒瘤,能有效的做到清除,并确保先前所存弊政和毒瘤,不会再度出现在原领域。

    从崇祯皇帝厘清各处河政,特设起一批专职治河巡抚,以黄河、运河、淮河等河系进行区分,确保所辖河政职权明确,这使得过去相互推诿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治理河政,整顿河政,整饬水利,是一个周期性长、投入大的繁琐工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砸进去的钱粮众多。

    如果没有明确的职权范畴,而是河道官员能管一些,地方官员能管一些,那就会出现严重贪腐,就会出现相互推诿。

    在别的时期这都无所谓,反正出现一些水患,也不会导致叛乱出现,就算出现叛乱,对强盛的国朝而言,是能有效镇压下来的,可是对处在小冰河时期下的大明,特别是到崇祯朝时期,就必须要严厉杜绝这等现象,因为时下的大明,已然是经受不起任何波澜。

    “过的真快啊。”

    陈奇瑜轻叹一声,看向刘鸿训说道:“谁能想象曾经一场流贼叛乱,肆虐并席卷山陕两地,在陕西和山西治下多数府州县,造成极为严峻的动乱。

    现在流贼叛乱被镇压了,以王嘉胤、王自用为首的流贼叛军,被国朝所谴大军,逐步驱赶进青海境内。”

    “是啊。”

    刘鸿训双眼微眯道:“这一切就好像做梦一般,老夫有些时候都不敢相信,曾经那般动乱的局势,能真的恢复平稳。

    倘若有可能的话,老夫是真的不想离开山西,去京城做那内阁大臣,就想在山西巡抚的位置上,多为山西百姓做些实事啊。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现在山西赈灾行署,先前所定的各项谋划部署,都在平稳向前推进着,特别是清查冤假错桉,查出那般多有问题的桉情。

    那般多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欺上压下的行为,难怪过去在山西境内,会存在这般多的匪寇势力。”

    回想起山陕过去经历的种种,刘鸿训也好,陈奇瑜也罢,心里都是感慨多于其他,毕竟此前山陕的局势,实在是太凶险了,太动荡了。

    倘若周遇吉所领勇卫营,曹文诏所领神机营,没有尊奉天子旨意赴陕平叛,一旦肆虐的流贼势力,渡过黄河杀进山西境内,那整个山陕地界上,将会被彻底拉进深渊,继而对大明造成严重打击。

    “地方官场的吏治不清,是导致地方不稳的关键所在,这也是陛下在所颁众多密旨中,反复强调的事情。”

    陈奇瑜神情严肃道:“从天启年间算起,山陕两省的情况就不是很好,几乎年年都遭遇严重灾情,像旱灾、水灾、雪灾、蝗灾等,可谓是交替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面对这等特殊的境遇,尽管朝廷年年调拨赈灾粮饷,甚至免去一些地方的赋税,可是地方官却和地方士绅、商贾等勾结在一起,做着欺压百姓,兼并土地等恶事。

    山陕治下的大批自耕农,丢掉名下赖以生存的土地,或沦为佃户,或成了流民,这也是导致流贼叛乱爆发后,为何朝廷调遣大批军队,在初期镇压叛乱时,流贼势力非但没有减少,却变得越来越多的根源。”

    “是啊。”

    刘鸿训感慨道:“不来山西出任巡抚一职,老夫是真不清楚山西境内,竟然存在这般多的问题。

    现在老夫就有些担心,新任山西巡抚的傅宗龙,在巡抚山西以后,先前所定的种种部署,是否会持续的推进下去。

    就像两省赈灾行署,协助黄河巡抚衙门,联合整顿黄河上游,一旦出现任何纰漏,都会导致整顿黄河河政出现延误。”

    “放心吧默承公。”

    见刘鸿训这般,陈奇瑜出言宽慰道:“我等要相信陛下的眼光,更要相信陛下的决断,山陕能有今日的改变,那皆是陛下英明神武的旨意所致。

    像清查各地冤假错桉。

    像清查各地侵占官田。

    像摸查各地卫所之事。

    像清查山陕治下流民。

    像聚拢破产者以工代赈……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陛下所颁密旨,命我等在各地有效推动起来,并充分利用好所筹设的地方赈灾行署,才逐步做起来的吗?

    现在我唯一有些担心的,是山西巡抚一职交接之时,原定裁撤部分卫所一事,在山西这边是否会出现问题。”

    “这也是老夫最担心的事情。”

    刘鸿训开口道:“虽说傅宗龙是军机处大臣,可毕竟先前没来过山西,对一些情况不是很了解,要是影响到两省统筹裁撤部分卫所一事,那对后续逐步裁撤卫所,并替换成新的驻防体系,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



    第三十八章 山陕的新政(2)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接触权力者,凡是一方父母官,不管是哪一品阶的,其为政理念都是不一样的。

    这就会造成一类现象。

    往往是上一任的地方官,在任期间所做种种决断,新一任的地方官,就会做出一些否定或干脆不理睬。

    特别是遗留下的种种,新一任地方官多数的态度,其实是不想管的,毕竟就算他帮着做好此事,那政绩和官声也不属于他,纯粹是属于吃力不讨好的行为,何况初到一地之际,没有先熟悉和了解地方情况,就贸然的这般做,其实很容易就会得罪一些人,这不利于后续开展工作。

    “两省统筹裁撤部分卫所,还牵扯到另一项要务啊,倘若前者最不好的话,那后者就不能有效推进。”

    陈奇瑜眉头微蹙道:“将清查裁撤的卫所下辖屯田,悉数划归官田所有,此事如果说能做好的话,那就能参考河南巡抚孙传庭,在河南地清查被侵占官田一事,确保两省被侵占的官田,能再度重回官府直辖。

    此前宁夏卫一带出现叛乱,其实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想要逐步调整旧有军制,确保新军制能平稳推进,就必须要叫涉及到的群体,都能拥有吃饱饭、赚取钱财的能力。

    否则任何谋改,都是会加剧群体矛盾,继而造成地方混乱的。

    山陕两省的那批宗藩和宗室,尽管说先前被陛下严惩过,其名下子嗣多被召进京城,前去宗学进修,可是他们背后的关系,却是盘根错节的存在。

    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啊。

    再加上山陕两省的边陲,存在着很多军事重镇,倘若此事处置不好的话,叫一些武将和将士生出不好的想法,那其实是会引起大麻烦的。”

    刘鸿训神情愈发凝重起来。

    尽管说二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不过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其实都是很相似的,更有甚者,陕西的贫瘠程度,还要比山西更严重一些。

    “陈巡抚说的没错。”

    刘鸿训收敛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