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303章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03章

小说: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鸿训皱眉道:“就当前的形势而言,想要稳定朝局,就必须请陛下出面圣裁,否则根本就稳不下来。”

    作为内阁群辅,刘鸿训被擢升内阁后,负责的主要差事,其实与内务府所辖部分,是密切相关的。

    比如说驰道和水利的整顿,比如说各地以工代赈,对于这些繁重的差事,刘鸿训向来是任劳任怨。

    各地的小摊子一个个的立起来,而在中枢所在,如果没有统管的大摊子,就会出现统筹不协调的事情。

    现阶段的大明朝堂,包括部分权力划分,看起来是很乱的,可是崇祯皇帝用的很顺手,这就足够了。

    想做实事的刘鸿训,见到这等混乱的朝局,就难免生出担忧,害怕天启朝的混乱党争,会再度于崇祯朝上演。

    “陛下不愿召见我等,是有着陛下的考虑的。”

    毕自严此刻出言道:“既然陛下不想多管此事,那也给内阁提了个醒,做好份内事即可。

    既然朝中那般多的大臣,想要掺和此事,好啊,我内阁就表明态度。

    从即日起,严抓有司衙署的事宜,想掺和就叫他们掺和,但是份内的事情,如果没有做好,那就另当别论了。”

    温体仁的眉头紧皱起来。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也不是他想看的结果。

    “本辅觉得毕阁老说的没错。”

    徐光启点头赞许道:“鉴于现在特殊的情况,本辅觉得内阁,有必要票拟一份决意,呈递到御前。

    就以毕阁老所言为基准,如果陛下恩准披红,那内阁就明发有司,温阁老,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没有。”

    温体仁言简意赅道。

    内阁,从不是一个安稳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是有着不同的。

    徐光启这个内阁首辅,当起来远比先前的要累很多,他除了要兼顾内阁外,还要兼顾平衡。

    其实在许多时候,徐光启就是夹在中间,尽管不被人所理解,但是徐光启从不气馁,因为在他的心中清楚,天子做的决断也好,部署也罢,都是有利于国朝的。

    对于党争,徐光启是厌恶的,这是破坏大明安稳的顽疾,可是想要消除党争,是不现实的事情,所以徐光启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降低党争的影响。

    哪怕有些事情,他也不是很理解崇祯皇帝的做法,但是他却甘愿为天子分忧,恪守人臣的本分!



    第八十章 何为法

    

大明传承至今,始于太祖高皇帝,距今已有二百余载,相较于明初所定国制,实则到崇祯朝时期的大明,已经有较大的变动。

    对于崇祯皇帝而言,他一直都想明确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体系,实现真正的依法治国,将治国的一切要素,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阶层等领域,都能囊括到根本大法里面。

    即大明宪法!

    唯有奠定大明的根本大法,才能逐步的完善大明律,如此一来的话,诸如各种形式的权力之争,才能限制到合理的范畴内。

    西苑,钓鱼台。

    “看看时下的朝野间,是呈现怎样的混乱啊。”

    崇祯皇帝负手前行,神情有些感慨,对随驾的张同敞,开口道:“明明一些好的决断或国策,是有利于大明社稷的,是能见到好处的,然而在很多形势下,却遭受到各种的非议和阻挠。

    对于这些非议和阻挠,朕清楚是怎么回事,无非是触碰到他们的利益,不想因为这些变动,而叫他们受到损失。

    卿家觉得大明究竟是一成不变好呢?还是顺势而变好呢?这里就咱们君臣二人,卿家可不比顾忌太多。”

    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其曾祖父在万历朝时期,乃是坚定的改革派,是一条鞭法的发起者,为那一时期下的大明,怎样解决弊政,扫清隐患,铲除毒瘤,做着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新政,不管是在任何时期,都会遭受守旧派的反对,倘若当朝天子也不认可,那新政之路注定无比艰难。

    】

    张同敞有些犹豫,微微抬头,看了眼崇祯皇帝的背影,纵使心底有很多想说的,可是话到了嘴边,却不知该怎样讲。

    到底还是有顾忌啊。

    见张同敞久久不言,前行的崇祯皇帝,心里生出感慨,对张同敞的表现,崇祯皇帝是能理解的。

    抛开皇权和臣权之争不谈,张居正的改革,对于大明社稷而言,是有好处的,是帮着大明续命的。

    可是很多事情,并不能从单一的角度和层面去看待,毕竟所处的人世间,本就是一个复杂的存在。

    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孰对孰错,崇祯皇帝不想过多评价,毕竟事情已经发生,再去多说什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崇祯皇帝是一个现实的人,是一个向前看的人,一味地沉迷于过往,就算有再多的本事,也注定是徒劳无功。

    “要变。”

    张同敞眼神坚定起来,抬手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从陛下御极之初,国朝就遭遇诸多变故,辽东的建虏叛乱,山陕的流贼叛乱,西南的土司叛乱,各地的灾情,吏治腐败,赋税顽疾……

    就臣所知晓的这些,无不是摧残着大明的统治根基。

    特别是崇祯二年,出现的那场建虏侵袭,对于国朝的损失和破坏,是极大的。

    如果不是陛下乾纲独断,御驾亲征镇压建虏侵袭,只怕大明的社稷,将会遭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动摇。”

    不愧是张居正的曾孙啊。

    不从眼前的思想混乱讲起,反追朔到御极之初,更点明崇祯二年的那场侵袭,这也表明现在的种种,都是有迹可循的。

    崇祯皇帝转过身来,看着张同敞,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如果张同敞没有这些见解,那崇祯皇帝就不会将一些重担,交付到他的肩膀上,让他帮着自己开一个头。

    一个重塑大明根本大法的头!

    “卿家说的没错。”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走上前,拉起作揖的张同敞,正色道:“大明的确要变,而且要彻头彻尾的变,不过话又说过来,很多事情纵使想要去变,却是极为艰难的事情。

    就像‘张文忠’那般,想为大明社稷做些事情,期间却遭受到各种非议和反对。

    朕现在是深有体会啊,一个祖制宗法,能让多少有利于社稷的国策,面对各种不公平的待遇。”

    张同敞眉头微皱。

    其曾祖父在世时,所做的很多事情,可谓触碰到很多利益,甚至包括天子的威仪,这也使得其曾祖父故去后,朝中的舆情迅速转向,继而出现那样的事情。

    张家,从此一蹶不振,直到天启二年,才真正的翻桉。

    “朕一直都在想,一部皇明祖训,一部大诰,不该是单一的存在。”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继续说道。

    “大明之所以有现在的问题,很多时候就是对于‘法’的定义,其实是相对比较模湖的,是谁觉得有利,就能断章取义的摘录,继而成为攻击的武器。

    这不好。

    很不好。

    倘若是这样的话,那大明就算能够中兴,可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不能改变,那依旧是带着隐患的。”

    “陛下的意思……”

    张同敞心里一紧,看向崇祯皇帝说道。

    “朕要以皇明祖训为根本,明确一部大明的根本大法!”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掷地有声的说道:“在今后的大明,所明确的律法体系,都将围绕着这部根本大法。

    祖制也好,宗法也罢,不该是单独约束某些群体,而应该是约束所有群体,这才是真正的根本大法。

    包括朕这位大明皇帝,也该囊括其中。

    这部根本大法,应该重新定义序言、总纲、权利与义务、国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

    !”

    张同敞脸色大变,心里生出惊意,倘若真是这般的话,那在国朝引起的震动和影响,将远超所有事态啊。

    天子讲的这些,分明是想将皇明祖训、大诰糅杂起来,一旦这部根本大法,真的明确下来,那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

    “卿家,朕知道这件事情很难办。”

    见张同敞这般,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可纵使是在难办,这件事情也必须要办法,否则大明的变,就是一种畸形的变,就是一种随时能被推翻的变,那对于大明而言,对于社稷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当然想要促成此事,也绝非朝夕间能办成的,朕希望卿家能先在内务府,将朕的这些想法和观点,都能传播出去,叫更多的人认可此事。

    做任何事情,都要秉承一个准则,把朋友处的多多的,把敌人处的少少的,唯有将这一观念,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那么在难办的事情,也是能很好地办成的。

    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形成相同的共识,就能够促成的,卿家能明白朕的意思吗?”

    “臣明白。”

    张同敞收敛心神,作揖行礼道:“请陛下放心,臣知道该怎样做了,在没有定数之前,臣不会冒进的。”



    第八十一章 大明在变

    

春雨贵如油,雨连下数日,紫禁城的上空,笼罩着一层阴霾。

    “时间过的真快啊。”

    崇祯皇帝有些感慨,站在殿外,抬头望着阴云,“不知不觉间,都到了第五个年头了,该做的事情,才刚刚起势啊。”

    一旁站着的王承恩、曹化淳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自家皇爷所生感慨,生出不同的想法。

    曾几何时,崇祯皇帝只觉得时间过的很慢,可随着忙碌的事宜增多,遇到的问题增多,却愈发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朝东暖阁内走去,“司礼监整理的各处桉牍,都搬来了吧?”

    “回皇爷,都搬来了。”王承恩边走边道:“涉及到的桉牍很多,司礼监这边,按照皇爷的旨意,都草拟了纲要。”

    治国如烹小鲜。

    特别是治理幅员辽阔的大明,不仅需要把握好谋改的方向,更要对前期所做种种,进行总结性报告。

    以此确保大明的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将辽地的桉牍纲要,给朕念念。”

    崇祯皇帝走进东暖阁,看向悬挂的舆图,神情正色道:“这几个月下来,辽地的局势算是安稳下来了。”

    此时的东暖阁,除王承恩、曹化淳几名太监,再没有其他人。

    “据辽东督师府、宁远平虏前指、东江平虏前指等处,先后呈递的奏疏汇总,辽南三卫皆被戍辽大军接收,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已于辽阳镇、定辽右卫站稳脚跟。”

    王承恩捧着一份奏疏,神情严肃的读着,“辽南三卫的撤卫设府,正在加紧推行中,涉及人口、土地等统筹统查事宜,皆已有序开展,黄得功所领镇辽军,依托海州卫等处防线,与武烈军、平虏军构成稳定防线。

    据天津方面呈报,辽东义军所涉债务皆已清偿,然考虑到天津军工产业发展,后续几批移交的军火,陈延生要求李自成所部,以金银进行交易,所涉金银达200余万两……”

    “建虏方面呢?”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

    “据悉黄台吉所领建虏主力,已退守赫图阿拉。”

    王承恩闻言,忙翻阅着手中奏疏,低首禀道:“沉阳城已成建虏前沿重镇,阿敏部,莽古尔泰部的先后背刺,导致黄台吉的处境艰难。

    据辽东督师府等处,所探明的情况汇总,科尔沁草原一带频生战乱,察哈尔、内喀尔喀等部,皆收到阿敏所派使者联合……”

    崇祯皇帝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他提出的泛辽东战略,持续性削弱建虏战争潜力,时至今日,算是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果。

    过去那个动辄就影响大明的建虏叛乱,到现在已退回区域叛乱性质,这对于大明而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新制钱铸造,这些事情,都怎么样了?”崇祯皇帝看着舆图,继续说道。

    王承恩、曹化淳等人,一个个变得忙碌起来,在一堆堆奏疏中,开始翻找自家皇爷所询问的事宜。

    “据孙传庭所呈奏疏,河南境内的摊丁入亩,已在开封、卫辉、怀庆三府初见成效,然河南境内的舆情,依旧是很严峻的,不少群体暗中联合起来,抵制摊丁入亩的试行,甚至还蛊惑部分地方百姓,不过在河南赈灾行署的统筹下,这些情况都得到压制,按孙传庭的预测来看,最迟两年,河南全境将落实摊丁入亩……”

    “据陈奇瑜所呈奏疏,陕西境内的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虽说引起部分争议,然受先前流贼叛乱的影响,各地的情况比较堪忧,这也使得该制在陕西试行,所遭遇的反对和掣肘,远没有摊丁入亩要严峻,而军机大臣、山西巡抚傅宗龙,也打算在山西境内,试行……”

    “据内务府呈报,新制钱铸造需大于供,特别是工商、建设、邮储、农业、航海银号的先后增设,导致新制钱需求增加许多,鉴于这等情况,西山所驻铸币局规模,已明确要增加规模……”

    听着王承恩、曹化淳几人,先后讲明的情况,崇祯皇帝的心情,变得是愈发开心和喜悦了。

    】

    在整体局势趋于安稳的大环境下,一些直击旧秩序的新政,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效,这对于特权群体的打压和约束,起到了极佳的作用。

    土地兼并的势头,倘若不能压制下来的话,就算维新变法的新秩序革新,取得再多的成效和进展,都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拟密旨,对上述有司通传。”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看着眼前的舆图,“鉴于国朝所处的复杂局势,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涉及到的变动,要以稳字当头,确保走的每一步,都是扎扎实实的落下,既定的谋划部署,在朕看来是稳健的,就以原有基调行事,遇到任何问题,当第一时间呈递御前奏明。”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做大明的皇帝难啊,要考虑的问题,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以通盘的角度,去分析局势、明确部署。

    过去的大明,欠下的历史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想要将欠下的这些账,都逐一的抹平,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旧账被清除的前提下,还要起到极好的作用。

    “给有司传一道中旨。”

    在了解各处的情况后,天色渐黑,崇祯皇帝有些疲惫,倚靠在龙椅上,伸手对王承恩说道:“鉴于国朝当前的处境,朕打算特开一届恩科,此事着内阁办理,朕要招揽天下英才,来治理大明。”

    “奴婢遵旨。”

    对外朝的一些风波,哪怕过去数月之久,崇祯皇帝的心里,都藏着极深的警惕,对文官群体的分离,他要加快部署才行。

    既然现阶段的处境,相较于从前有较大缓和,崇祯皇帝决意召开一届恩科,让各地赈灾行署的士子和读书人,都能参与到这场恩科中,以此更换外朝有司的部分职官,确保局势掌握在他的手中!



    第八十二章 朝鲜之乱

    

武英殿。

    军机处。

    从朝中格局不断出现变动,特别是内务府的职权范畴增多,一些新政的出现,使得饱受争议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