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嘴角微扬,神情倨傲道:“只要建虏有所异动,那曹文诏所领神机营,黄得功所领镇辽军,就能顺势展开攻势了。
打仗,靠的就是能征善战的武将。
朕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此事,大明军队想要雪耻,想要重新长出脊梁,就必须要重视军队建设。
治理天下是文官的事情。
行军打仗是武将的事情。
倘若这两件事情混淆在一起,那就会造成过去的悲剧出现,也是从此刻开始,大明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崇祯皇帝为了御驾亲征一事,砸进去海量的银子,想达成的政治目的很多,想达成的战略谋划很多。
如果他所想的那些都能逐一实现,别说是砸进去近千万两银子,就算是砸进去两千万两银子,那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陛下,您是否忽略了一点?”
孙承宗神情有些踌躇,看向崇祯皇帝说道。
“卿家想说的可是李自成?”
崇祯皇帝眼神坚毅,“如果李自成不想被大明倾覆掉,那他就不会生出什么别的想法,辽东,是大明的辽东。
这是谁都不能更改的事实。
何况就算李自成生出歹念,想对朕有所算计,那朕麾下的大明御林军,同样也不是吃素的!”
御驾亲征持续到现在,进驻在辽左前线的各部精锐,展现出强悍的实力,这不仅是对建虏的震慑,同样是对辽东义军的震慑。
崇祯皇帝相信李自成是一个聪明人,要是他在这个时候,敢做出任何扰乱大明进取的事宜,那么等待李自成的就会是强有力的坚决打击,这就是附庸于大明之下的悲哀所在。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九章 辽左之战(8)
“轰轰轰……”
“轰轰轰……”
振聋发聩的炮击声,回荡在辽左战场上,建虏八旗修筑的防线和营寨,遭受着明军和辽东义军的炮击。
中军帅帐。
“可恶的崇祯小儿!
!”
黄台吉愤怒的咆哮声,被一轮轮炮击声掩盖。
此刻的黄台吉,愤怒到了极致。
打了半辈子的仗,他还从没有打过这般憋屈的仗!
“噗~”
急火攻心的黄台吉,吐了口鲜血,虚弱的瘫坐在帅椅上,这叫范文程、宁完我、索尼几人吓坏了。
“主子。”
“主子!”
不知真相的几人,手忙脚乱的朝黄台吉跑来,又是掐人中,又是抚胸口,这才让黄台吉缓过来。
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
竟叫自家主子这般啊。
范文程、宁完我、索尼几人的心里,此刻都暗暗的揣摩起来。
“赫图阿拉丢了。”
黄台吉神情阴郁,盯着范文程几人,“明骑进犯察哈尔、科尔沁等部,我们都被崇祯小儿骗了。”
“什么!?”
范文程、宁完我几人听闻此言,一个个神情微变,难以置信的看向黄台吉,根本就不敢相信听到的话。
好端端的,为何会出现这等变化。
从八旗劲旅集结,对辽左展开攻势,到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再到当前的辽左僵局,满打满算不过数个月。
面对辽左集结的明军,以极其耗费钱粮的方式,步步为营的向前推进,以黄台吉为首的建虏八旗,根本就没有别的好办法。
“崇祯小儿以自己为诱饵,吸引着我军的注意,使得我军主力聚集在辽左一带,而在辽西和朝鲜等处,崇祯小儿大规模的调遣军队。”
黄台吉眼神冷厉,紧攥着双拳,咬牙切齿道:“对辽河套和赫图阿拉一带,展开了相应的攻势,这是谁都没想到的。
现在的局势对我军已经不利,你们都说说看,接下来我军要怎样办,才能摆脱这等困局吧。”
“不可能,这怎么可能啊。”
范文程依旧不敢相信,“这等规模的调遣军队,还多路进犯我大金疆域,难道崇祯就不怕出现失控吗?”
】
在范文程的认知中,明军尽管此前在辽地不断收复疆域,可是麾下将士的战力,不可能提升这般快。
再者说,过去明军的那一套东西,是他们所熟悉的,就算崇祯皇帝真敢这般做,那随军的文官也不可能表现得这般果决啊。
一场围绕辽左为核心,辐射辽河套、朝鲜、赫图阿拉等地的战役,这背后牵扯到的层面太多,往往一环出现丝毫偏差,都会导致满盘皆输的情况。
“现在不是不可能,而是已经发生了!”
黄台吉冷芒一闪,死死盯着范文程,“辽河套的局势变动,赫图阿拉的丢失,难道还会有假不成?
蠢材!
我等就是被崇祯小儿骗了。
过去那套想消耗明军的法子,根本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成效,甚至叫明军占据着战场的主动权。”
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面对明军的不间断炮击,以此阻挠八旗劲旅展开攻势,尽管黄台吉想了很多办法,可无一例外都被出战的明军,甚至是辽东义军破解了。
在此期间三方也爆发不少战事冲突,主要是以明军和建虏为主,这使得黄台吉不管怎样分兵袭扰,明军根本就不受影响。
调遣的建虏八旗,想要绕开辽左前线展开攻势,妄图夺取辽阳镇,以搅乱辽左前线的明军部署,就必须途径沈阳、浑河畔、奉集堡等地,可是上述这些要隘所在,皆被明军麾下精锐扼守着。
一个大范围的坑道防线,使得建虏八旗麾下的铁骑,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机动性。
鉴于这样的一种情况,黄台吉他们就想耗死明军,叫崇祯皇帝所领各军持续消耗,撑到大明支撑不住的时候。
毕竟曹文诏所领神机营、黄得功所领镇辽军、还有其他一些军队,每天消耗掉的炮弹储备,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别提规模庞大的军队,每日在战时下的粮草消耗,不管是前线所需,还是运输途中的消耗,那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黄台吉想拖死明军,想拖垮明军,可是残酷的现实,却并没有朝这种预想倾斜。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这成了黄台吉、范文程他们,此刻心里都在想的事情。
只是战争这本账,他们自始至终就没有算明白。
战争,不止是前线的战事,更包含后方的体系支撑,一个内务府,一个官督民办,一个以战养民,一个海运,一个战争债券,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叫崇祯皇帝掌握着很多主动权。
从一开始御驾亲征,崇祯皇帝就不止想谋划平叛建虏,他还谋划很多体系框架,要通过这场御驾亲征,逐步的落实下来,运转起来。
这才是关键所在!
只要围绕辽左的战役,大明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么期间就算消耗再多的钱粮,都能逐步的进行回流循环。
受其他区域战事的影响,以黄台吉为首的建虏高层,开始出现一些变化,而御驾中军这边,也开始变得忙碌起来。
“温阁老,这是出什么事情了?”
一名随驾文官,站在御驾中军帅帐外,看着进进出出的将校,对温体仁询问道:“从昨日开始,中军帅帐这边就戒严了,能进出帅帐者,必须持御前所赐令牌。我等都是朝廷命官,为何却没有被赐令牌……”
“就是说啊,下官听说辽东督师孙承宗,奉旨离开御前,领着一帮人进驻沈阳城,难道辽左前线出现变故了?”
“肯定是这样的,不然绝不会这般。”
“但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陛下为何不传召我等啊,从一开始的时候,朝中就反对陛下御驾亲征,陛下的安危,关乎社稷稳定,倘若辽左出现变数,这对社稷而言不利啊。”
“这些御前的参谋将校,到底都在干些什么,一个个神情凝重,本官先前曾找过他们中的一些人,可一个个什么都不讲。”
“不会是京畿那边,遭受到建虏的侵犯了吧?”
“这不太可能吧,建虏在辽左集结那般多的军队,就算想侵犯京畿一带,他们如何调遣军队啊。”
“难道是辽西那边……”
聚集的随驾文官,你一言,我一语,都在揣摩着御驾中军这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温体仁、周延儒神情凝重,身边这帮文官所讲的事情,恰恰是他们心里猜想的。
别看他们跟随御驾前来辽左,可是对整个战役的走势,了解的并不多,一些绝密的军机要务,就更不知情了。
没有人知道,崇祯皇帝究竟在做些什么。
“温阁老,周阁老,皇爷说了,你们不必待在御驾中军这边。”穿着大红蟒袍的王承恩,手持拂尘,朝温体仁他们走来。
“从京城那边转递的要务,尽快的处理掉,过几日,皇爷要召见你们,询问朝中的一些政务。”
“王公公,这到底是出什么事情了?”
周延儒看了眼温体仁,走上前,低声对王承恩询问道:“为何从昨日开始,御驾中军这边就变得忙碌起来,是不是……”
“周阁老,咱家也不是很清楚。”
王承恩保持着笑意,迎着周延儒的注视打断道:“您也是知道的,皇爷商讨军机要务时,咱家是不能待在帐内的,具体有什么事情,还是等皇爷召见你们时再说吧。”
周延儒:“……”
王承恩的这番话,叫老谋深算的温体仁、周延儒,立时就觉得不寻常,肯定是出事情了,否则绝对不会这般。
可是到底是哪里出事了?
这却是他们所不清楚的。
毕竟整个辽左的战局,包括辽西等地的局势,他们了解的不是很多,这也让温体仁他们想的更多。
第一百四十章 明军威武
卢象升的态度,让崇祯皇帝很是满意,固然在大明的治下,有着众多打嘴炮、不干实事的官员,还有着贪生怕死的将领,然大明还有一群务实、敢于担当的良臣,还有着一群敢打仗、敢亮剑的良将!
崇祯皇帝走上前,伸手托住卢象升的双臂,动容道:“好,有这样的态度,有这份担当,朕相信卢卿,一定能旗开得胜!
此次攻打遵化城,仗怎么打,卢卿说了算,朕绝不干预,但是两天的期限,不能过,只怕此时的迁安,撑不了太长时间了。”
“臣遵旨!”
仗打到今日这份上,要相信自己重用的良臣悍将,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一味地干预作战,把他们当做提线木偶,那是要不得的。
趁着当前的局势,对大明还算有利,叫卢象升、孙祖寿、周遇吉他们的名气,全都打出来,那也方便自己日后提拔他们。
从前线坑道阵地回来,崇祯皇帝就召集军机处前指所有人,对当前的局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复盘。
而卢象升则与孙祖寿一道,召集天雄、忠勇两军将校,并叫张可大领登莱将领,一同商讨攻打遵化城之事。
前者是负责战略层面,后者是负责战术层面,分工明确,力图在攻打遵化城期间,大明能牢牢掌握住优势。
攻打遵化城的前夕,对汇聚在此的大明高层来说,那绝对是紧张的一日,然同样也是兴奋的一日。
建虏进犯大明这么长时间了,终于等待了这么长时间,要向超过数千众的建虏,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攻城战了。
若此战能顺利攻破遵化城,重创扼守城防的建虏,那对于后续的战事,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咚咚咚……”
“咚咚咚……”
密集的擂鼓声,击破了遵化城维持数日的宁静,在王洽、李邦华等一众大臣的簇拥下,崇祯皇帝出现在西线坑道防线,准备近距离观战。
“陛下,卢建斗此次攻打遵化城,是结合我军挖设的宽沟,采取围三缺一的方式,向建虏发动攻势。”
王洽看着前方的战场,神情严肃的说道:“虽说遵化东城方向,并没有我大明的军队,但是屯驻在三屯营的建虏,却轻易不敢来驰援遵化。
毕竟就当前的局势来说,建虏所控制进出关内外的通道,能起到屏障作用的,唯有遵化城与三屯营。
倘若这两处要地,都被我大明军队包围,这杀进关内的建虏,就会面临无法撤离的一种境遇。”
崇祯皇帝听着王洽所讲,那深邃的目光,却紧盯着前线战场,由卢象升亲率的天雄军,排出一个个整齐兵阵,数以百计的抛石机,还有数十门火炮,散布在中军各部,这是要主攻遵化西城。
反观扼守城池的建虏,则在各级将校的指挥下,散布在城墙之上,准备迎击进犯遵化的明军。
“还是时间太紧迫了。”
崇祯皇帝眉头微蹙道:“若再给朕五天,从后方调来数百门火炮,就窃据遵化的那点建虏,根本就不够看的。”
“……”
站在身后的王洽、李邦华等人,脸上露出各异的神情,陛下您善良吗?
眼下出战的各部大军,单论规模的话,都超过六万众了。
从后方调来的百余门火炮,分散在遵化北、西、南三面,还有五百余架抛石机,随时可抛掷集束震天雷。
就火力压制方面,绝对完爆据城而守的建虏。
“轰轰轰……”
“轰轰轰……”
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在众人感慨之际,开始在遵化三面城墙出响起,虽说扼守城墙的建虏,想聚集的明军兵阵,发动了一**的箭雨攻势,只是明军前阵的将士,所组成的盾阵,有效的阻挡住建虏的箭雨威胁。
“邦邦邦……”
“砰砰砰……”
“轰轰轰……”
如同雨点般的箭矢撞击声,间断响起的实心弹撞击声,以及不间断的爆炸声,在遵化这处战场上响起,明军所发动的这种火炮攻势,直接把扼守城池的建虏打蒙了。
“范文程,这就是你说的明军攻城优势不明显!?”
济尔哈朗站在敌楼处,在身边摆牙勒的保护下,神情狰狞的看向范文程,沉声喝道:“你这该死的奴才,你来告诉本贝勒,这一仗,我大金该怎么打!”
“我……”
范文程面露惊愕,难以置信的看着上空,不断抛掷过来的‘炮弹’,心里生出阵阵的惊骇,这的确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跟大明在辽东那边,打了这么多年仗,在此之前,还从没有见到过明军,围攻某处城池时,不忙着调兵遣将,去攻打城池,却指挥着麾下将士,沿着被围的城池外围,开始挖设宽沟的。
这样的一种匪夷所思的行为,以至于范文程犯了常识性错误,以为围攻遵化城的明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厉害,甚至连攻城器械都没有准备充足。
“够了,把嘴给本贝勒闭上!!”
垂手而立的岳托,此时神情冷厉的喝道:“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既然明军炮火迅猛,那就等他们将所携火药打完再说!”
眼下遵化城这边,只有数千众的建虏兵马,还有两千余众蒙古兵,先前为给皇太极争取时间,岳托他们在商讨以后,并没有选择出城与明军主力交战。
毕竟围在遵化城外的明军,规模绝对超过了五万众,有石门镇、大安口两场战败,也叫岳托他们心里,极为忌惮汇聚在此的明军主力。
只是他们的种种谋划,终究是要错付了。
“只怕这个时候,扼守遵化的建虏,还以为我大明的军队,所发动的火炮攻势,皆是携带的大型火炮所致。”